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今年四月七日上午卜时许,卜居永和市的张老乡长志韩光生打电话给我,说他收到本刊(《黔人》杂志)发出的信,已经写好一幅字,庆祝香港回归,希望我便中去他府上取回,因他年迈,近年几乎是足不出户。他老人家的情况,我很了解,的确婉谢一切应酬,多年已不出门,以便颐养天年,所以我立刻回答,如果他老人家认为方便,今天下午两点多钟到他府上,他老人家说可以,就此约定。我准时前往,婆婆(我们晚辈习惯上对志老夫人的尊称)开门,迎我进入客厅,特别给我沏了一杯茶。志老知我已到,很快出来。他说,麻烦我跑这一趟,甚感抱歉,同时拱…  相似文献   

2.
后来国际佛光会成立,他们常常在各地举行义卖会、筹款餐会,都来跟我要一两张字跟他们结缘,甚至于社会上的慈善义卖,也要我帮忙写字。我觉得自己的字实在写得不好,可是想到为善不能落于人后.大家既然不嫌弃,只得硬起头皮,用心来写。  相似文献   

3.
《书与画》杂志2001年第4、5、6期连续发表了沃兴华先生三篇章。其内容姑且不论。所附的7幅字(真不敢称其为书法,因其无“法”)像是一个懒散的人在瞌困时写出来的,整个儿散了架,不但不能使我产生美感,反使我感到恶心。这是有生以来看过的最丑的字了。令人百思不得其解的是:沃先生为什么要堂而皇之地展示这样奇丑的字呢?难道他连“字如其人”、“书如其人”的古训都不知道?!难道他走  相似文献   

4.
话外音     
<正>"(《富春山居图》)一半放在杭州的博物馆,一半放在台北故宫博物院,我希望两幅画什么时候能合成一幅画。画是如此,人何以堪。"——温家宝总理在今年两会上回答台湾记者提问时的回答。  相似文献   

5.
王义 《贵阳文史》2010,(6):60-62
闻一多先生在黔灵山所画的两幅作品,从有关资料得知,先生在湘黔滇沿途所作百余幅画,今只存30余幅。这2幅速写是闻一多先生在祖国遭受外敌侵略,人民四处逃难的艰苦岁月中留给贵阳黔灵山难得的艺术珍品。  相似文献   

6.
傅昕悦 《南京史志》2023,(32):40-45
<正>【教材原题】从班上选择你熟悉的一个同学,用200字左右给他“画”一幅肖像,再将所写的片段扩展成一篇以写人为主的记叙文。题目自拟。不少于500字。【写作导引】写人记叙文是记叙文的一种,其核心是人物形象的塑造。而塑造好人物形象的关键在于把握人物特点,通过具体的描写来传递人物精神,点亮人物,使之真实鲜明、神采飞扬。  相似文献   

7.
今年(2001年)8月22日,我收到罗遵义乡长8月8日的来信和《正安文艺报》第三期。家乡的书信和刊物,使得远方的游子倍感亲切。罗乡长在信中嘱我写篇东西,这番盛情,曷忍拂逆?常言道:恭敬不如从命,只好硬着头皮应命了。  相似文献   

8.
我的父亲     
我的父亲丁达三于2000年10月10日12时40分在贵阳逝世,享年94岁。今年农历11月10日是父亲百年寿辰,谨以此文对他老人家表示永久的纪念。父亲去世的头一年,即1999年的6月20日,老人家写了一首短诗“:九四年华瞬息过,一事无成愧疚多。有时学写隶书字,大体相似喜心窝。”父亲把这首自嘲短诗写在宣纸上,并邮寄给我。“一事无成愧疚多”,这是父亲的心里话、真话。他觉得自己一生无所作为,虚度年华,愧对桑梓,愧对子孙。我担心老人家这种心态,有碍他的健康。趁父亲93岁寿辰之际,我撰写了一副对联,并请我的老同学、父亲生前极为赞赏的书法家戴明贤书写…  相似文献   

9.
2010年3月14日,温家宝总理在回答台湾记者的提问时提到了《富春山居图》:"元朝有一位画家叫黄公望,他画了一幅著名的《富春山居图》,79岁完成,完成之后不久就去世了。几百年来,这幅画辗转流失,但现在我知道,一半放在杭州博物馆(浙江省博物馆在杭州市),一半放在台北故宫博物院,我希望两幅画什么时候能合成一幅画。画是如此,人何以堪。”  相似文献   

10.
郭沫若先生在《我的童年》中谈到,他小时也很喜欢绘画。12岁的时候,最喜欢读当时上海出版的一种叫《启蒙画报》的儿童刊物,读过之后,又用纸摹着上面的画一幅一幅地画下来,贴在自己睡的床头墙壁上。可是,今天我们很难看到他的画。  相似文献   

11.
凡到过君安证券大户室的人,都会被炒股大户谢凤祥操作台上贴着的那两幅字所吸引。一幅写着两个苍劲的大字“慎独”;另一幅写着一句道家禅语:“悟空空非空”。“这是我一直铭刻在心的座右铭。”与共和国一起长大的老谢,指着他写的这两幅字对记者说:“我打1992年夏天入市至今整整7个年头了。这些年坎坎坷坷,我感受最深的就是这两句话,儒家的‘慎独’是指修心养性,我把它引进炒股中,就是说在股市中要有一个独立思考的头脑;道家的‘空’,就是说要有一个淡泊的心态。不贪,不惧,不骄,心胸坦荡,涨不忘形,跌不沮丧,做一个潇洒…  相似文献   

12.
张宝林 《纵横》2012,(6):57-60
高集高汾: 老太太感情爆发,给安娜写了一封信,还顺手画一幅画。然后感慨万分的说:“回到家里,一个一个走光,大概见不到几个活的了!”然后她又在信后面写最末一句话:“我还欠你们的画呢。”意思是不是说等你们都去见安娜的时候,她才想起给你画画,等着吧。  相似文献   

13.
蔡琴 《古今谈》2010,(2):24-28
在2010年3月14日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温家宝总理在回答台湾记者提问时讲了一个故事:“元朝有一位画家叫黄公望,他画了一幅著名的《富春山居图》,79岁完成,完成之后不久就去世了。几百年来,这幅画辗转流失,但现在我知道,一半放在杭州的博物馆,一半放在台北故宫博物院,我希望两幅画什么时候能合成一幅画。画是如此,人何以堪。”一时间,分藏海峡两岸的中国传世名画《富春山居图》,吸引了海内外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14.
蒋红 《旅游纵览》2008,(1):58-59
<正>对于徽州,从接近,到停留。我,好象在梦游。写这些字之前,一直不能谅解自己的糊涂,我对朋友说不清楚所经过的许多地方,对她的询问,对她希望从我这里得到的某些指引,统统做不出精准的回答。和她坐在一间咖啡馆里,我反复絮叨的只是自己的印象。  相似文献   

15.
周锦润 《神州》2012,(3):31-31
欣赏画,就是从一幅画的各个方面以及各个角度来仔细的赏析,从中获得一定的知识,增长自己的欣赏能力。  相似文献   

16.
碎语收藏     
错位一位小有名气的画家爱上了收藏,瓷器、字画、玉石、古玩无所不涉。我曾从他手上买过几幅古画,于是渐渐熟悉起来。近日又到他府上拜访,画家正在画室作画,他放下画笔和我闲侃起来。他说,不搞收藏了,坐下来专心画画。卖自己的画比卖古人的画来钱,一幅小名头的古画,卖得好也才二三百元,我画的画最低都卖到千元,三五天就可完成一幅,而且不愁卖,你看我这两栋房子,都是用卖画的钱买下的。由此,我想到各大拍卖行,今人的画作价位大都超过古画,哪怕是明清大名家还比不上当今画坛崭露头角的中青年画家。在收藏领域这类现象比比皆是,见怪不怪。比如…  相似文献   

17.
学术动态     
△根据黔府函办(1992)88号文件,贵州省人民政府同意,由贵州省文史研究馆牵头,会同有关单位组织编写《贵州通史》。计划分为五卷十册。第一卷为先秦至宋元,第二卷为明代,第三卷为清代,第四卷为民国时期,第五卷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全书约400万字,预计在3—5年内完成,目前正在着手筹备。△今年是贵州名贤黎庶昌先生诞辰一百五十五周年,又值中日邦交正常化二十周年及国  相似文献   

18.
1933年2月,英国著名的进步作家肖伯纳,游历苏联之后经香港来到上海。宋庆龄、蔡元培、鲁迅等到江岸码头迎接。肖翁身材高大,宋庆龄、蔡元培的身材中等,鲁迅却是个矮个子。三人同肖翁在码头上拍了一张照片,在报纸上登出来。不几天,画家魏猛克在《申报·自由谈》读到鲁迅写的一篇《肖伯纳颂》,遂写了篇骂肖伯纳兼骂鲁迅的文章,发表在自己办的小美术刊物《曼陀罗》上。文章讽刺鲁迅,说“连鲁迅先生也从《坟》里面爬出来去《自由谈》上颂肖。”没多久,魏猛克又画了一幅漫画,画的是高个子的俄国文学家高尔基和矮个子的鲁迅站在一起,…  相似文献   

19.
这是著名国民党元老于右任1928年在南京写的诗,该诗题在陈树人、何香凝、经颐渊等人合作的一幅松、梅、竹图画上。陈树人画松。何香凝画梅,经颐渊画竹。这几个人当时都是国民党中央委员,孙中山生前与他们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20.
国画大师李可染办事十分认真。1983年我报副总编辑张西洛命我组织一个版的政协委员书画照片。我先到蒋兆和先生处,蒋夫人萧琼老师向我提供了蒋先生的一张画照,画的是鱼。我又去约李老,李老说没有现成的照片,他拿出一幅画着牧童和牛的立轴,说:“你可以借去,拍完照片后再还给我。”当即他让我写了借条,然后郑重地收起来。过几天我去归还这幅画时,他又把借条还给我,让我当他的面撕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