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提起胡耀邦,人们想起的都是总书记的胡耀邦,没有多少人知道当政委的胡耀邦是个什么样子,甚至很少有人知道胡耀邦曾经是打仗常常不在指挥所而在前线战斗部队甚至跟突击队冲锋的政委。战争离我们已经有近半个世纪的距离了,战争故事也在逐渐失传。有幸,当年担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晋察冀三纵队司令部内勤班班长的张成海老人,讲述了他所知道的胡耀邦的战斗故事。张成海离休前任北京军区总医院副政委,在解放战争中一直是胡耀邦的贴身警卫,解放后仍然和胡耀邦保持着联系。直到胡耀邦突然病逝前,他和胡耀邦在中南海还有一次贴心的长谈。张成…  相似文献   

2.
八、胡耀邦同志和我们在一起的日子 胡耀邦同志于1969年4月下放到共青团中央黄湖农场“五七”干校,1972年2月初回北京探亲。经批准此后便留在北京,一是学习,二是治病,三是写检查,没有再回干校。  相似文献   

3.
1988年5月14日至29日,胡耀邦在河北易县、涿州、安国、雄县等地待了16天。这是他自1987年1月16日辞去中共中央总书记职务后,第一次离开北京到外地休息一段时间,同时搞点调查研究。《记胡耀邦辞职后的一次外出调研活动》一文的作者,系当年全程陪同的工作人员,文中真实详细地记述了胡耀邦在调研中一系列的感人事迹,读来令人感动,难以忘怀。  相似文献   

4.
1989年4月15日,胡耀邦同志在北京病逝。从此,胡耀邦走进了共和国的历史,成为我党历史上杰出的领导人之一。1990年12月5日,耀邦同志骨灰安葬在江西省共青城的富华山。 共青城,距江西省省会南昌市56公里,是京九铁路线上一座现代化的新兴城镇。共青城的诞生和发展,耀邦同志倾注了心血,胡耀邦与共青城结下了终身不解之缘。  相似文献   

5.
《纽约时报6月18日专稿:在北京第一次在一位重要领导人家中吃饭(哈里森·索尔兹伯里十七日发自北京)胡耀邦坐在就餐椅子的前缘,列举着他所见过的美国人的名字。原来,他们大都是当过美国总统的人。胡耀邦先生是中国共产党的总书记。6月14日晚上,他在自己见过的美国人名单上又加了4个新名字,并在北京最少有外人出入的地方——中国领导人居住和工作的处所、紧挨着紫禁城的中南海——以一种新的不拘形式的方式款待了他们。  相似文献   

6.
胡克实跟胡耀邦在共青团中央共事14年,而且从1955年至1978年做了23年邻居。他说,那时候他和胡耀邦一起住在北京灯市口西街富强胡同六号。那是一个三进的四合院。前院住着秘书们,中院住着胡耀邦一家,后院住着胡克实一家。  相似文献   

7.
刘绍棠从小就潜心于写作,1952年他刚刚16岁时,文学创作就出现了引人注目的好势头,被称为“神童作家”。也就是这一年,他奉命调团中央工作,并引起了任团中央第一书记胡耀邦的注意。 有一天,胡耀邦叫秘书请来正在楼下办公的刘绍棠。胡耀邦开门见山地说:“我已经37岁了,从前也曾想过当作家,可是我这个人坐不住,喜欢动,所以注定是不会成‘家’的。”刘绍棠从谈话中明显感到胡耀邦对文学充满着喜爱,这使他有一种寻到了知音的感觉。 1957年春天,刘绍棠因为在北京的一次文艺界座谈会上发表了过激的谈话,所以在次年被  相似文献   

8.
胡耀邦是一位认真读书、虚心好学的人。在他光辉灿烂不平凡的一生中,无论是戎马住偬、南北转战的战争岁月,还是在解放后的和平年代;无论是革命队伍中的一个“红小鬼”,抑或是肩负重任、日理万机的党的总书记,胡耀邦从不懈怠,始终能充分利用一切时间,手不释卷,读书思考。张爱萍将军曾赞道:“耀邦长期以来,很爱学习,博览群书,知识渊博,堪称楷模。”胡耀邦1915年出生于湖南省测阳县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4岁时只身一人从家乡来到江西永新投入革命队伍,开始其革命生涯。他原有文化程度并不高,只读过一年初中,但在革命的大熔炉中,…  相似文献   

9.
<正>1985年《考古》第8期报道了夏鼐先生逝世的消息,并全文刊发悼文和夏先生传略1,此时距夏先生因病在北京逝世有两个月的时间。在夏先生遗体告别仪式上,党和国家领导人胡耀邦、邓小平、赵紫阳,以及全国人大常委会和国务院等送来花圈,全国及全世界许多国家的学术机构与学人——包括世界知名学者和国内的普通考古工作者——都  相似文献   

10.
1977年4月,我和郭叙编出差北京,去《红旗》杂志修改一篇约稿。当时的湖南省委第二书记张平化同志(第一书记由华国锋同志兼任)知道我要去北京,把我叫到他家里,要我去看望胡耀邦同志,并当即写了一封亲笔信交我带去。  相似文献   

11.
《炎黄春秋》2005,(11):F0002-F0002
1 1933年9月,十八岁的胡耀邦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在少共中央局担任秘书长。2胡耀邦和李昭1941年结婚。他们相互敬重,相伴终生。3任十八兵团政治部主任时,在太原前线作战会议上聆听彭德怀司令员讲话。前排右一为胡耀邦(1949年)。41957年5月,团的三大闭幕后,胡耀邦陪同毛泽东接见  相似文献   

12.
李元林 《文史月刊》2005,(11):13-14
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和中国共产党的杰出领导人胡耀邦同志,1989年4月15日在北京病逝。屈指算来,这位伟人离开人世至今已逾16年了!然而,耀邦同志精神不死,风范长存。近几年来,笔者读了许多当事人和知情者撰写的有关胡耀邦平反冤假错案事迹的回忆文章,感人肺腑,刻骨铭心。  相似文献   

13.
杨建民 《文史精华》2005,(11):55-59
刘绍棠是我国著名的乡土文学作家。他高中一年级时发表的小说《青枝绿叶》被编入1953年高中二年级语文教科书。此后,刘绍棠成了团中央的重点培养对象,并得到当时主持团中央工作的胡耀邦的极大帮助。胡耀邦亲自为刘绍棠设计长期创作发展规划,在刘绍棠的人生多个重要关头,都得到了胡耀邦的指导和帮助。详看《胡耀邦与作家刘绍棠的深厚情谊》一文。  相似文献   

14.
20 0 2年 2月下旬 ,原中共河南省委书记杨珏同志来信 ,说北京要出版对胡耀邦同志的回忆录 ,已向他邀稿。他于 2 0世纪5 0年代在河南省委工作时 ,曾分管共青团工作 ,当年团中央书记胡耀邦同志到河南视察时 ,陪同耀邦同志 ,并在座谈会、报告会上听过耀邦同志的讲话 ,但时隔近五十  相似文献   

15.
李文辉 《百年潮》2008,(12):38-42
解放初,我在甘肃任团省委书记时结识了胡耀邦,并在其后几十年的风风雨雨里,与胡耀邦有过多次交往。在不同的时期和不同的境遇下,我亲身感受到胡耀邦活跃、真实、谦逊、大度和光明磊落等多方面的人格魅力。在我的眼里,胡耀邦既是位充满活力和正义感的政治家,又是一位亲切、和蔼、富有人情味的兄长。如今,胡耀邦已离我们而去快20年了,但他永远活在我心里。  相似文献   

16.
"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这便是胡耀邦!"文化大革命"爆发,胡耀邦被打倒1966年5月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在北京举行。5月16日,会议通过由毛泽东主持起草和修改的《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通知》,即《五·一六通知》。5月28日中共中央发出通知:设立中央文化革命小组,由陈伯达任组长、康生等任顾问,江青、张春桥  相似文献   

17.
人物档案:李柱,老红军,陕北人。11岁就跟着刘志丹闹革命,1932年入党,任过苏维埃乡儿童大队长。不到15岁就给胡耀帮当警卫员,抢救过胡耀邦的生命,并曾任过苏维埃赤安县儿童书记。从1935年到1952年,长期在胡耀帮领导下工作。后任过西北农业机械制造厂工会主席、重庆新民机械厂厂长、四川石油管理局江津重晶石粉厂厂长等职,现离休在家。  相似文献   

18.
龚育之 《百年潮》2002,(11):52-57
推荐给<理论动态>的是哪篇材料? 一九七八年七月十三日<致胡耀邦>,是推荐一个材料给胡耀邦,请他领导的<理论动态>刊登的.编者注释,指为韩树英<"一分为二"是普遍现象>,刊登在<理论动态>一九七八年七月十五日那一期上.但是,韩在<炎黄春秋>去年第三期上发表过一篇回忆,说,写这样一篇文章的意图是胡耀邦在党校的秘书转达给韩的,写出后经胡耀邦亲自修改,七月十二日还批示了意见.这都不可能是七月十三日乔木推荐以后的事.而乔木也没有必要向胡耀邦推荐一篇胡耀邦自己组织撰写的文章.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二大     
《百年潮》2012,(6):81
1982年9月1日至11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邓小平致开幕词,胡耀邦代表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作题为《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报告,叶剑英、陈云就干部队伍的新老合作和交替问题讲了话,李先念致闭幕词。  相似文献   

20.
<正>今年是胡耀邦诞辰一百周年,我曾经在他的直接领导下工作,此时我最想说的一句话,就是学习胡耀邦,促进党的现代化。党的现代化是国家和民族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关键环节。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所取得的巨大成就,都与党的现代化紧密相连,与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密切相关。胡耀邦以他光辉的思想和实践,为推进党的现代化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可以说是一位鲜有的杰出代表人物。胡耀邦力倡独立思考,反对家长制,反对"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