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敬佩的人     
正我敬佩的人是一个不畏艰辛、默默工作的清洁工。一天,我和妈妈在晨练。忽然路上尘土飞来,呛得我直咳嗽。我一看,原来是一位清洁工在扫地。我的心中顿时冒起一团大火,没好气地说:"扫地那么用力,不知道有人经过时要轻轻扫吗?我的话像一支锋利的箭,深深刺进了清洁工的心。她没说话,低着头继续扫,但我分明看到她的手在微微颤抖。顿时,我觉得刚才有点过分了,想道个歉,但又有些不好意思……我们晨练后,走在干净宽敞的马路上,心里说不出  相似文献   

2.
看了《邓肯自传》,总觉得俄国诗人叶塞宁天真得象个孩子,他的诗我只记得一句:死亡并不新鲜。而今天提笔写这篇文章,便不由自主地将这句诗写了下来,总觉得心中有些想法要寄托于此了。 电影里常常有这样的话:“连生都不怕,那么还怕死吗?”我相信世上一定有人不怕死,比如英雄伟人,比如高僧大德,但  相似文献   

3.
人生过得咋样,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所选的参照系。有位盲人,性格开朗,知足快乐,有人问他:“你怎么不感到痛苦”他笑着说:“我痛苦什么?和聋子比,我能听见声音;和哑巴比,我能开口说话;和瘫痰的人相比,我还能行走。”他不觉得痛苦,是因为合适地选择了参照系。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菩遍都有提商。但为什么还有许多人感到不如意?  相似文献   

4.
李斐然 《人物》2020,(1):22-25
無印良品(MUJI)掌门人金井政明最近来了一趟北京,这家公司发布了一项新的服务——给中国人装修房子。结束采访后,他反过来问到场的人,你们觉得無印良品怎么样?你会买吗?现场答案五花八门,但其中一半是委婉地表达“我不买”。金井政明是株式会社良品计划董事会会长兼执行董事,也就是MUJI母公司的负责人。有人告诉他,MUJI给人的感觉“只适合一个人住”,家里多一个人就乱了。  相似文献   

5.
陈四益 《世界》2006,(9):64-64
(一)经济学家几年前讲的话,记得的人似乎不多,偏巧我还记得一点儿,但也不真切了。那大意是说,什么是小康?就是一个人有两套住房。这标准从何而来?两套房子派什么用场?我没弄清。模模糊糊觉得大概一套自己住,一套可以出租吧。但如果人人都有了两套,又租给谁呢?  相似文献   

6.
带病工作     
《风景名胜》2014,(9):174-174
说来惭愧,身为导游,我至今还没有去过西藏,所以总觉得自己的职业生涯是不完整的.对于西藏,我多少是有些顾虑的,不知道高原反应会有多厉害。有一年我自己开车去甘肃、青海玩,在兰州的那天早晨,我一起床就觉得天旋地转,心想这下坏了,赶紧跑去街对面的药店买红景天。卖药的女孩听说我是为了对付高原反应,完全不顾及我的面子,笑得岔了气:“兰州的海拔才1500米,从来没听说有人在这里会有高原反应的!”  相似文献   

7.
《南方人物周刊》2013,(9):36-39
他们听了我的发言后说,我们不觉得你罗援是一个强硬派啊。我觉得你还是挺理性的。其实有些时候是媒体炒作  相似文献   

8.
正新中国成立初期,有人问周恩来:"你为什么不做些理论方面的工作?"周恩来反问:你怎么讲这个话?我们这么大的一个国家,有那么多具体的事,总要有人去管它,我多管些这类事,就可以让毛主席有更多的时间去考虑一些更大的问题。的确,周恩来是一个辛勤耕耘的人,是一个用埋头苦干而不是高谈阔论实施领  相似文献   

9.
秋游人生     
我向来觉得春秋游很无聊。无非去一个无聊的地方无聊地坐着,吃一些无聊的东西,与一些无聊的人讲大堆无聊的话。这次去爬栖霞山,我照例蹦出二字:“无聊”。可现在,我发现,不仅是不无聊,而且有聊得很。我并非一个不合群的人,于是被同伴拖着上山。二人脚步甚快。刚开始,还自觉有些“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味道,豪气陡生。但当腿上的肌肉对我作出某种暗示时,我不得不“蓦然回首”了,与同伴互相搭着,干站。飘零的枫叶,方才仍觉得很诗意,此刻却委屈地成了烦心的形象代言  相似文献   

10.
范志红 《南京史志》2011,(17):32-33
"主食"这个词汇,只有在亚洲才有,而欧美人似乎不那么在意。很多人都说,无论吃了多少鱼肉蔬菜,只要不吃主食,就觉得没吃饭,一顿饭没完成。可是,什么叫做主食呢?问到这个问题,有人会说,是米饭馒头。有人说还包括玉米小  相似文献   

11.
今天我准备就厚今薄古和群众路綫两方面讲几句话。厚今薄古这个方针的提出,最有关系的当然是与古有关的一些学术部门,因此,也在考古界引起很大的震动,觉得既然是厚今薄古,自己工作就不重要啦,还有什么搞头呢?其实这种想法是不对的,这个方针是我们工作的方针,而不是要取消这方面的工作。为什么提出这个方针?因为过去存在为研究历史而研究历史,为考古而考古,为搞文物而搞文物的倾向。有些搞考古的人,自认为考古至上,考古第一,而不考虑与当前现实生活有什么关系。好象考古就是目的,再没有别的什么目的了。许多  相似文献   

12.
最近喜欢一个人走在校园里,哼着莫名的调调,看着因上下课而熙攘的人群,这时就觉得自己还是有生命的。刚走出中学校门的我总是找不到一个方向,脑袋晕晕沉沉,似乎不会去思考。我不知道这样的情况何时能离我远去?  相似文献   

13.
心锁     
某一天早晨醒来,我突然意识到,随着儿子身高与年龄的同步增长,彼此之间的沟通越来越困难。他经常独自一人待在自己房间里,关上门不知在忙些什么,我觉得有些好奇,就试图了解内情,然而,无论怎样旁敲侧击,怎样苦口婆心都无济于事。强烈的好奇心与无法释放的爱心搅得我坐卧不宁。某一个星期日,儿子与同学去玩,我一个人来到儿子的房间,发现他的书桌上很乱,就走过去想整理一下。此时,我的大脑突然灵机一动,说不定能从他的书桌的抽屉里发现什么蛛丝马迹。于是,我轻轻打开他的抽屉,发现有一个蓝色的日记本。当我拿起日记本时,有些犹豫了,这样偷看儿子的日记妥当吗?想到这,我又把  相似文献   

14.
马懋如 《百年潮》2013,(5):19-20
20世纪50年代初,我在中共中央宣传部宣传处工作,在中南海上班。解放初,社会上游泳池不多,我们党委机关的干部也不去那里。中南海有一个游泳池,在中南海上班的人很多,不可能都去,记得那时发游泳证,凭证轮流去。我们宣传处有一张也可能是两张游泳证。我游得不好,却很想去。当时我初到北京,觉得一切都很新鲜,听说毛主席常去游泳,很可能会见到毛主席,因此,更想去。夏日炎炎,谁不想去?处里同志照顾我,有一天把游泳证给了我,我很高兴。  相似文献   

15.
刚参加工作时,和我一同报到的还有一个年轻人,两人刚到一起,还有一种新鲜感,有了工作都抢着干。但时间不长,我就发现我们领导把本应是那个年轻人干的事也分配给了我,我整天忙得团团转,可那位年轻人却无所事事。我心里虽然很不满意,但总觉得大家能在一  相似文献   

16.
编辑感言     
苦,也很快乐从事编辑工作二十余年,不时扪心自问:我编辑的文章有人看吗?效果好吗?我热爱并尊重这份工作,总想着做一个好编辑,为了使编辑过的文章有人看,为了有好的效果,就得做的更好。编辑是个"杂家",做一个好编辑,既要专,  相似文献   

17.
口味和营养     
《南方人物周刊》2010,(5):64-64
亲爱的木木: 我和他做了5年朋友,一年前在一起生活。我对他很好,然而他从小备受宠爱、自我中心,对我不够关心。我从小缺少爱,因此总是全心对人好,对有人爱我、关心我分外在乎。我们经常争吵。他比我小,常常让我觉得不成熟。看着周围朋友都找到了比自己大的男人,享受关怀照顾,我更觉得辛苦。当然也有很多美好:他家教好,没有不良嗜好,我们也谈得来。我不漂亮,性格也非人见人爱,而他从来没说过我的不是。  相似文献   

18.
三毛4岁了,是个特别喜欢探究的孩子,总有问不完的问题。比如,3岁的时候,他问我:“为什么地球上有人?为什么有这么多人?”3岁半的时候他会问:“为什么我只能看到我的身体,看不到我的脸?为什么我只能看到我身体的前面,看不到我的背?”……近期他关心的问题是:“为什么人长大了要结婚?为什么非要长大了才结婚?”他的问题五花八门,有的我能回答,有的真是超出了我的想象和知识范围。尽管我屡次被他问倒,但我还是很高兴。因为好奇是科学的源泉,保持一颗好奇心很重要。所以,不管是查书还是上网,我都尽量给他一个科学的解释。有一次,我们讲到地球上…  相似文献   

19.
领导给新人培训时说,你们在北京工作,老家肯定有许多人找你们帮忙.他们觉得你在北京,就可能认识总理。的确,旅游的、学习的、开会的、看病的、上访的.总有那么点事儿让人家想起——我在北京有人呢!  相似文献   

20.
正有人说"我天不怕,地不怕"。其实不尽然也,雷电交加,风狂雨骤,你不怕吗?地动山摇,桥断路塌,你不怕吗?四周黑暗无光,伸手不见五指,你独坐屋中,你不怕吗?当然,世间有一些可怕的事,只要你鼓起勇气、信心,就不觉得可怕。但是有一些难以克服的事,还是令人害怕。例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