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四川大学博物馆收藏的两尊南朝石刻造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霍巍 《文物》2001,(10)
四川大学博物馆是中国西南地区历史悠久的综合性博物馆之一,其前身为华西大学博物馆,创建于1914年。馆内现收藏有各类文物4万余件,其中包括成都地区发现的一批石刻造像。在这批石刻造像中,有两尊造像为具有明确纪年的南朝时期佛教石刻造像。由于过去对这两尊石像均未加以刊布,为便于学术界对我国南朝造像作深入的研究探讨,现将有关情况介绍如下。一 1.梁中大通四年(532年)释迦像红砂岩质背屏式造像。上部已残,残高  相似文献   

2.
<正>以古长安为中心的陕西地区在中国宗教发展史上有着重要地位,也留下了大量文物遗存。咸阳博物馆收藏的造像数量众多,现遴选其中三件较有特色的造像碑介绍如下。1.北魏造像碑咸阳博物馆旧藏。沙石质。高85、宽55厘米。已残,现存残块为长方形,右上角缺失。正面上半部雕刻佛像,分为八层。上部四层及最下一层每层应刻七尊佛像,现最上层仅存三  相似文献   

3.
##正##佛教艺术最晚至东汉(公元二五~二二○年)就已在中国流传,四川等地发现的铜摇钱树和摩崖石刻上都曾找到过佛像。这些佛像的造型风格受犍陀罗佛教艺术(Gandhara,今巴基斯坦和阿富汗一带,其佛教艺术是希腊和印度风格融合的产物)的影响。旧金山  相似文献   

4.
雕刻艺术是造型艺术中的一个重要门类,它运用雕和刻的方法,创作出了具有实在体积的艺术形象_ 中国古代的石雕艺术,滥殇于新石器时代,在长达数千年的历史过程中,由稚拙到成熟,由土生土长到吸收域外文化,兼融并蓄,取得了辉煌的成就。遗留至今的石雕作品不仅数量巨大,内中精品更是不胜枚举,其艺术成就可与古埃及、古希腊、罗马及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作品相提并论。 艺术风格上,中国古代的石雕艺术有独特之处。在技法和表现手法上,不仅有西方雕刻艺术中的圆雕和浮雕,又有透雕、阴线刻、四面刻、减地平面阴刻等多种表现手法。 地处…  相似文献   

5.
2003年12月刚刚庆祝了建馆70周年的纳尔逊艺术博物馆(位于堪萨斯市,密苏里州),正在进行整修和增建新馆。基于未来规划,全部馆藏品正在清点之中。在过去数年中,纳尔逊艺术博物馆亚洲艺术部一直从事中国藏品的评估工作,为艺术馆的整修、重新布置和出版做准备。纳尔逊艺术博物馆的中国艺术品可能是中国以外最完善的收藏之一,特别是建筑(如北京智化寺藻井和天花板)[1]、绘画(如许道宁《渔父图》)及佛教造像(如龙门宾阳中洞皇后礼佛图)[2]。在清点和评估未展出的中国艺术品之时,有一件从未公开过的藏品值得与大家分享。这是三幅十分难得的东魏武…  相似文献   

6.
邯郸市博物馆收藏的部分瓦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邯郸市博物馆收藏的部分瓦当张俊英邯郸市博物馆收藏及展品中的瓦当,多出自邯郸古城,它是战国时期赵国的政治、军事、经济中心,现存城址分城廓(称大北城,即邯郸古城)、王城(称赵王城,即王宫所在地)两大部分。前者已淤埋于地表下6-11米深处.且地面多现代建筑...  相似文献   

7.
灵岩寺石刻造像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灵岩寺位于山东济南长清县泰山西北麓的方山之阳,是隋唐时期著名的佛教寺院。唐李吉甫所撰《十道图》中,将灵岩寺与浙江天台国清寺、湖北当阳玉泉寺、南京栖霞寺并称为“四绝”。现寺院内保存着大量唐宋时期的珍贵文物。尤其是1995年,文物部门发掘清理了寺院内般舟殿、鲁班洞等遗址,发现了隋唐时期的建筑遗址,并出土有佛教造像,引起了学术界的关注。笔者仅就1999年灵岩寺编辑委员会所编《灵岩寺》一书刊布的几件造像及方山积翠证明龛、神宝寺造像资料,并对灵岩寺进行了实地考察,获研究心得如下。  相似文献   

8.
传教寺石刻造像,共有12块,1984年文物普查时,发现于天台县螺溪乡传教村,现藏天台博物馆.  相似文献   

9.
唐宁  杨海莉 《江汉考古》2012,(3):131-132,1,133
2007年7月1日,湖北省十堰市博物馆新馆建成对外开放,在《仙山琼阁武当山》主题展厅,展示了6尊铜铸鎏金造像,其中2尊还铸有铭文,非常精美,现介绍如下。一、流传经历1938年,国民党第五战区部队向四川转移时,将武当山周府庵、遇真宫、元和观、太子坡等宫观的大部分铜像拆下来运往重庆兵工厂  相似文献   

10.
自1984年以来,在严厉打击盗掘和走私文物犯罪活动的过程中,宝鸡市公安机关与文化、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密切配合,查获了大批珍贵文物,移交市、县博物馆收藏。现将其中的部分古代铜镜介绍如下。蟠虺纹镜1件。直径8厘米。桥形纽,圆纽座。宽弦纹一周将镜背纹饰分为内、外两区,皆饰首尾相接的双线蟠虺纹。窄平缘。此镜纹饰风格与安徽寿县春秋蔡侯墓出土的方座簋纹饰类似,当为春秋时期铜镜(图版柒:1)。  相似文献   

11.
江西省赣州市博物馆藏有一批古代赣南地区墓葬和窑址中出土的瓷器,现择数件有代表性的介绍如下。青釉瓷灶南朝。高9.5、长13、宽10.5厘米(图一)。为船形柴灶,灶内置木柴两根,灶门左置一坛,灶面置甑、釜、钵、勺。甑旁立一双髻妇女作起甑状,灶前亦侧立一双髻妇女。灶尾翘起,有一出烟孔。青釉略泛黄色,釉厚处呈玻璃样,有冰裂纹,釉面多脱落,这种灶在江西南朝墓葬中常有出土。  相似文献   

12.
金代铜镜在我省出土较多,尤以金源故地上京会宁府(今阿城白城遗址)一带发现最为丰富。1982年经省文物管理委员会协商,将原《黑龙江日报》记者姜清池同志陆续在哈尔滨、五常、拉林等地征集的一批金代和明代铜镜等文物,调入黑龙江省博物馆收藏。现将其中部分金代铜镜作一介绍。这批铜镜计28面,部分有刻款押记,均有图案花纹。按铜镜形制,可分为圆形、圆形带柄、八角菱花形三大类。(一)圆形铜镜。数量最多,按图案花  相似文献   

13.
焦作市博物馆收藏的部分古代铜镜郭继宾,郭建设近年来,焦作市博物馆收藏了一批不同时期的古代铜镜,现将其中一部分按时代顺序介绍于后,供大家研究参考。一、春秋铜镜1件。直径12.3厘米。桥形钮,主纹为图案化的蟠螭纹作缠绕式排列,蟠螭纹由宽平凸起的单线条组成...  相似文献   

14.
一九八○年,洛阳附近的农村社员将挖土时发现的六件石刻造像送交洛阳博物馆收藏。这六件石刻出于四个地点,报导于下: 一、交脚弥勒像1铺(图版十二:1)。偃师县小湾村出土。通高34.5、宽27厘米。本尊为弥勒佛,交脚坐于长方须弥座上,发髻高大,面形方圆,颈部直而略胖,胸部稍作隆起,一条披巾自双肩搭在胸腹之际作穿环状,而后分甩两肘垂于近座处。右手向前平伸,左手微握置膝,作说法相。佛之两侧  相似文献   

15.
广元市豫剧团基建工地曾出土佛教石刻造像13尊,时间从北魏至唐代,其中北魏延昌三年造像、北周刘约造像碑对研究广元北朝石窟的分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四川道教摩崖石刻造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道教是我国传统宗教,它的产生源远流长,可以追溯到商、周时代。四川是道教的发源地,反映道教的石刻造像居全国首位。目前已发现的有安岳玄妙观、大足南山、石篆山、舒成岩;绵阳玉女泉、剑阁鹤鸣山、江油窦圌山、灌县青城山、丹棱龙鹄山等地。其它还有蒲江、夹江、乐山、宜宾、乐至、南充等均有小量的道教造像和题刻。本文对上述石刻作简要分析。 一、四川道教溯源 《华阳国志·巴志》引《洛书》云:“人皇始出,继地皇之后,兄弟九人,分理九州”《云笈七签》引《太上老君开天经》说:“太上皇之后而有地皇,地皇之后而有人皇。……而有伏羲、女娲、神农”  相似文献   

17.
吴桥县新场村出土石刻造像卢瑞芳1986年12月,吴桥县于集镇文化站派人到该县文化馆报告新场村挖出4件石刻造像。吴桥县文化馆得知此消息后,立即派文物干部马云魁等同志前往现场进行实地调查,并将出土的石刻造像运回县文化馆(今吴桥县文物保护管理所)收藏。这批...  相似文献   

18.
淮安东魏石刻造像考张同标本文旨在把淮安东魏石造像放在南北朝佛教大盛、佛教艺术繁荣的背景中,考查菟罗佛教造像系统南传北上、南北朝文化交流和造像的独特风格、艺术成就及其演化渊源等。一、造像称谓之辩析《淮安发现东魏石刻铭文造像碑》(简称《发现报告》)称这件...  相似文献   

19.
观音滩是川江最大的险滩之一,它位于丰都县西人和乡红岩村东南350米处。那里江面狭窄,水流湍急,江南有壁矗耸数十丈高的悬岩——黑石梁,从西向东伸往江心,江水被激起数丈高的浪花,咆哮的波涛,吼声如雷。过去民间流传有这样的歌谣:“水淹大佛首,神仙也难走”。然而天有不测风云,往往逢洪水季节,总有船只在此被险滩恶水吞没,不少客人早登了“仙界”。据旧县志记载云:“观音滩,治西十里,险冠全蜀,万历甲辰巡按,黔人李时华,开潜以利行舟,岩上镌澄清伟绩四个字,又有石碑镌李公诗,黄辉作平险记”。现四字和碑记无存。摩崖造像大佛面,刻于江岸的石壁上,佛面高3米,宽2米,右侧有文字记载,因年代久远,字迹模糊不清,佛面右下  相似文献   

20.
成都市商业街南朝石刻造像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1990年6月,在四川省成都市商业街16号院地表下2米深处发现南朝石刻造像9件。其中2件有明确纪年,一为南朝齐建武二年(495年),一为南朝梁天监十年(511年)。这些造像都有背屏式莲瓣形大背光,题材主要有一佛二菩萨、一佛四菩萨、一佛四菩萨二力士及浮雕四弟子,另外还见双身佛像。造像的题材、雕刻技法和风格与过去发现的著名成都万佛寺造像、西安路造像相同,应是受南朝建康佛教造像样式影响的产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