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陵寝制度,是历史上丧葬制度的核心,也是封建礼教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西汉陵寝在中国陵寝制度的演变历史上,承前启后占有重要地位。本文试对西汉陵寝作一概谈,以就教于有关专家、学者和同志们。一、位置与布局西汉共有十一位皇帝,其陵墓均分布在都城附近渭河两岸的黄土台原上。汉文帝刘  相似文献   

2.
雷百景  李雯 《文博》2008,(2):48-51
众所周知,西汉十一帝驾崩之后皆安葬于京都长安近郊的黄土台塬之上,主要分为两大陵区:一为自汉长安城正北方向(渭河北岸)往西延伸的成阳原陵区,这足以高祖刘邦长陵为中心的主陵区,也可以说是祖陵区,东西横亘约40公里,排列9座汉代帝陵;另一为长安城东南陵区,包括白鹿原上的文帝霸陵和杜东原(少陵原)上的宣帝杜陵.  相似文献   

3.
眉县,隶属于陕西省宝鸡市,地处关中平原西部,位于北纬34度,东经108度之间,与扶风、岐山、太白、周至四县相邻。西(安)宝(鸡)高速公路,陇海铁路穿越县境。渭水自西而东蜿蜒,分县境为南北两部,北部是渭北旱原,地势较为平坦;南部有秦岭山脉横亘,宛若屏障,从秦岭脚下向北,为呈东西向的带状黄土台原区,原面平  相似文献   

4.
自然环境是影响人类选择居址的重要因素。通过对灵宝铸鼎原新石器时代聚落所处地貌类型的考察,我们发现,仰韶文化初期、早期,人类主要居住于较低的河流阶地等地貌类型上;仰韶文化中期,人类居住范围扩大,除河流阶地外更高的黄土台塬、洪积扇成为人类居住的重要地貌类型;从仰韶文化晚期开始,人类居住的重心转移到了黄土台塬、洪积扇上,并且这一趋势一直延续到龙山时代。从早至晚,人类居址存在一个向更高地貌面转移的趋势。同时,区域水系也是影响聚落分布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鹿善墓位于咸阳市渭河北岸的洪渎原上.洪渎原是距北周都城长安最近的一座原,渭河上的桥梁将都城和原紧密联系在一起.北周的皇陵以及高等级贵族、官吏墓葬均埋葬于此.鹿善葬于此地与其家世显赫及本人跟随周武帝平齐、阵亡并州有着极大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白冬梅 《文博》2008,(1):72-74
西汉是继秦以后中国历史上又一个统一发达的封建王朝,西汉的十一个皇帝的陵墓,除文帝霸陵和宣帝的杜陵位于渭河以南西安市东的白鹿原及南郊的少陵塬上外,其余九位呈一字形排开安葬在渭河北岸的咸阳原上.  相似文献   

7.
<正> 一 汉唐时期渭河通航河段为其中下游,尤以长安以东的下游河段为常。虽然渭河中下游河道平面形态在历史时期有所推移变化,但基本流路古今相类。唯长安附近河道较今远为偏南,汉  相似文献   

8.
陕西临潼零口遗址第二期遗存发掘简报   总被引:8,自引:5,他引:3  
零口遗址,位于陕西省临潼县零口镇零口村的东北部,西南距临潼县城18公里,东北距渭南市14公里,南依秦岭北麓的黄土台塬,北向渭河冲积的关中平原。108国道从遗址南边穿过,陇海铁路叠压于遗址之上。零河由南向北,将遗址分割为两部分,在距遗址4公里处注入渭水,白家村遗址居渭水北岸(图一)。图一 零口遗址位置示意图正在修建的西(安)潼(关)高速公路从遗址北边擦过,遗址被定为公路的取土场地之一。为了配合高速公路的建设工程,我所从1994年10月至1995年12月,对遗址进行了抢救性发掘。根据发掘获得的资料来看,零口遗址的主体堆积是新石器时代的文…  相似文献   

9.
位于西安南郊的凤栖原,这块渭河北岸、秦岭山麓之北的高亢地域,土厚水深,适合埋葬,千百年来无数达官贵人就在这块高岗原地上形成了累累坟冢。但由于年代久远,太多的坟冢被平整为田地,封土湮灭不见。  相似文献   

10.
陕西麟游古遗址调查简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麟游县位于陕西宝鸡市东北部,西、南、中部为山丘,东、北部是南北走向的带状残原。县内河流以页岭为界,南北分流。岭北诸河汇入泾河;岭南诸河汇入漆水,经永寿、武功流入渭河。1986年春,麟游县博物馆和陕西省考古研究所对该县境内漆水流域的周文化和龙山文化遗址进行了调查(图一),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陕西武功郑家坡先周遗址发掘简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郑家坡位于武功县武功镇(武功老县城)以东半公里的漆水河东岸原上,原下漆水自北而南流十余公里汇入渭河;村北一公里处漠峪河自东北而来汇入漆水;村西南二公里处(氵韦)河由扶风西来,在浒西庄村东与漆水合流(图一)。  相似文献   

12.
千秋五丈原     
千秋五丈原王炳智沿丝路起点──古长安西行约130公里,便会被苍龙般逶迤于左侧的秦岭伸出的一只巨爪挡住你的脚步,这就是地处陕西岐山县境内蜚声中外的五丈原。五丈原侧望似一道土岭,实为典型的黄土台原。南北长3.5公里,东西宽1公里,拔地40多丈。原体突兀而...  相似文献   

13.
陕西宝鸡市关桃园遗址发掘简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关桃园是陕西省宝鸡市西部深山区的一个小村落,属陈仓区(原宝鸡县,2004改制)拓石镇,位于渭河东北岸一块发育较良好的黄土台地北部,北依骆驼山,南面渭河和西秦岭群峰,东距宝鸡市83公里(图一),西距甘肃天水市110公里。在南北长约700、东西宽约300米、总面积约20万平方米的范围内,可见到多处古文化遗存的分布。  相似文献   

14.
历史时期渭河河道移徙是关中区域环境变迁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长安县境渭河的摆动与汉长安城基址、汉唐渭桥遗存关系密切,对沿岸村落、农田、滩地等多有影响。本文基于大量清代题本、奏折档案,结合方志、舆图资料,以清代长安县北乡高庙村、席王村、东席村、西席村、中席村、师家道口村、唐家村等周边马厂地为研究对象,在探讨其招垦缘起与发展、分布与规模、会勘类型与流程、滩地类型与土壤特质等基础上,重点分析了渭河滩地冲淤的时间特征、村落、滩地与河道的空间关系、河道"南迁"与"北徙"的变迁过程,指出渭河主河道迟至乾隆、嘉庆时期,仍然距现今考古工作者发掘的渭桥遗址埋藏区较近;渭河北移是在较长时间内逐渐完成的,并不存在由于某一次或某一年渭河涨溢而引发河道"大规模北移"的现象;长安县境渭河河道总体上呈现出"北趋"的大势,但在这一过程中,"南迁"也是河道移徙的重要特征之一。  相似文献   

15.
《文物》1976,(7)
汉代的长安城,地处西安市西北郊,北濒渭河。渡渭河而北,抵咸阳原,就是西汉历代皇帝的墓葬区。汉武帝的陵墓茂陵,位于这个墓葬区的最西部,即现在兴平县的东北,距西安约四十公里。汉代帝王陵墓的外形都基本相同,地面封土四周略呈方形,平顶。汉代当时称帝王的陵墓为"方上"或"方中",应当就是根据陵墓的形状而得名的。在西汉的十一座陵墓之中,茂陵是最高大的一座,每边长240米,高46.5米(图版叁:2)。  相似文献   

16.
明清渭河下游河道的变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明清渭河下游泛滥决徙甚于前代。明代渭河“岁溢而善崩”,“率三二十年一徙”。清代更趋混乱,泛滥次数增多,规模增大,湾环不断。而南山支流入渭口泥沙堆积也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渭河河道。黄河的摆动和倒灌,使渭口伸缩,拦门沙增加,渭河变迁更趋复杂。1996年8月渭河下游出现罕见的大洪水,当是明清乃至近现代渭河变迁的结果。  相似文献   

17.
西汉长陵、阳陵GPS测量简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西汉时期皇帝陵墓均位于都城长安附近,除文帝霸陵位于灞水西岸的白鹿原,宣帝杜陵位于长安东南的鸿固原外,其余9座均位于咸阳原上。咸阳原处于关中中部,东西40、南北3—10公里,此处土厚水深,地势高亢,北靠泾水,南临渭河,与汉长安城一水之隔,是理想的丧葬之  相似文献   

18.
西汉水上游新石器时代遗址调查简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史载西汉水上游是秦民族早期活动的主要区域之一,故很早就引起了学术界的重视。1947年裴文中先生曾在渭河上游作过考古调查,把“陇南(包括渭河上游和西汉水流域)史前文化”分了三期:彩陶文化鼎盛时期、彩陶文化衰落时期、彩陶文化极衰时期;并推断“齐家文化未传布到渭河上游”。1958年甘肃省博物馆对西汉  相似文献   

19.
唐顺陵勘查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顺陵是国务院一九六一年公布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它位于陕西省咸阳市东北三十五华里,座落在渭河北岸第二道原上,北距陈家村约二华里(图一)。顺陵,是武瞾(武则天)母亲杨氏的坟墓。根据文献记载,杨氏死于咸亨元年(公  相似文献   

20.
扶风北吕周人墓地发掘简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北吕村地处渭河北岸台地之上,南靠陇海铁路,距渭河约4公里;北依塬边,距县城约10公里;西距常兴火车站2.5公里。北吕村北高塬坡地陡斜,经雨水冲刷,形成多条南北走向的冲沟,把塬地切割成许多块大小不等的台梯地块。贤山寺沟是其中最大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