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儒家思想博大而精深,其"民为邦本、宽民惠民"之民本思想为世人所推崇。文章以儒家民本思想的缘起及其内容为逻辑起点,分析了"民本"是中国法治的必然选择,继而列举了民本思想在当代中国法治的彰显。  相似文献   

2.
文章认为清同治版《房县志》在资治上有 3点可以借鉴 :民为邦本的民本思想 ;为政以德的德政思想 ;优先教育的重教理念。并从两个方面体现了教化功用 :是教育人们热爱故乡的优秀文献 ;是劝导人们积德行善的良好壶范。最后指出其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3.
民本思想是传统中国政治伦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演变具有自身特点。两汉至魏晋时期,“国以民为本”思想不断完善,在君民关系上强调“立君为民”,更突出君民依存关系下的“政在安民”。唐宋以来,统治阶级深刻认识到民众的重要性,在民本观上更为关注“民意”,强调“君责”。明清之际,思想家们在传统民本思想基础上提出了“公天下”与“君为客”的主张,体现了对君主专制进行反思的倾向。  相似文献   

4.
张华 《丝绸之路》2010,(6):37-38
在儒家思想的影响下,中国传统法律文化具有自身鲜明的精神品格和制度特征。“性善论”使中国传统法律文化具有“德主刑辅”、“为国以礼”的特色;“民本”思想使中国传统法律文化因“宽仁慎刑”、“重惜民命”而具有浓厚的人文主义特色;“贱商”思想使中国传统法律文化在私法领域呈现出明显的重义轻利的公法文化特色。  相似文献   

5.
毛泽东群众观是传统民本观的批判继承和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泽东的群众观是贯穿于毛泽东的全部著作并渗透在他的全部实践活动中的一个根本思想。这一思想的产生与形成,既是他研究马克思主义的成果,又是他批判地继承和发展中国传统文化的结晶,既有现实的根据,也是历史的继承和发展。它与中国历史上的“民本观”有着历史的渊源。毛泽东早年对中国民本思想的理解和接受,构成了他最初理解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论的深层的因素。但是,由于时代与阶级的不同,“群众观”与“民本观”又有着本质上的区别。中国历史上的“民本观”,概而言之就是“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这一观点既肯定了“民”的地…  相似文献   

6.
“民本”即以民为本,认为民众是立国安邦的根本。民本思想是中国古代哲学家所津津乐道的一个话题。本文主要论述三点;一、柳宗元以前的民本思想概述。二、柳宗元对民本思想的继承与发展。三、柳宗元民本思想的渊源。兹按此论述如下。一、柳宗元以前的民本思想概述民本思想渊源于夏、商、周三代。夏、商、周三代的先王对“天”极为崇拜,认为“天”是至高无上、主宰一切的。而天所具有的道德就是“保民”,它代表的是“民”的愿望,正如《尚书》说的:“天聪明自我民聪明,天明畏自我民明畏”,“民之所欲,天必从之”。民之上是王,王亦由…  相似文献   

7.
中国传统民本思想历史悠久,是中国传统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内涵。中国共产党人开创性地继承和发展了中国传统民本思想的合理成分,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并结合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提出了一些的新的"民本"理论,实现了中国传统民本思想的现代性嬗变。  相似文献   

8.
朱子健 《神州》2013,(23):221-222
本文以传统文化为视角来讨论我国劳动法理念的形成、发展及其内在逻辑。本文主要选取了两个角度来阐释中国传统文化对劳动法理念的影响,一方面涉及到我国的工会制度在立法和实践中的问题,另一方面涉及到中国传统的“民本”思想对劳动法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传统文化为视角来讨论我国劳动法理念的形成、发展及其内在逻辑.本文主要选取了两个角度来阐释中国传统文化对劳动法理念的影响,一方面涉及到我国的工会制度在立法和实践中的问题,另一方面涉及到中国传统的“民本”思想对劳动法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陈晓华 《史学月刊》2003,(11):94-100
《华阳国志》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地方志,它不仅记载有从远古至东晋穆帝永和三年(347)今西南以及陕甘鄂部分地区古代史地、人物的丰富内容,而且在书中高扬起了“大一统”、“民本”、“旌昭仁贤”等旗帜。这源于作者东晋时著名史家常璩高远深邃的史识。常璩不仅在书中高扬“大一统”思想,而且还身体力行,为促使国家统一,作出了实际贡献;又在门第森严之际,倡扬“以民为本”,呼吁“选贤任能”。这些无疑超越了时代的拘囿。《华阳国志》正是融汇了中华民族“大一统”的精神,蕴涵了中华民族“民生民本”、“选贤任能”的传统,而发出流光溢彩。  相似文献   

11.
对于民主与民本二者的关系,在理论上有两个误区:一,认为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已经包含着现代民主观念,把本来属于民本范畴的思想说成是民主;二,认为民本是现代民主的初级表现形式,用传统的民本思想来理解民主。事实上,民本与民主是两个根本不同的概念,从民本思想中根本发展不出现代社会的民主思想来。  相似文献   

12.
早期维新派从传统的民本思想出发,指出专制制度造成君民隔阂,是清王朝落后的重要原因。他们提倡“君民共主”的制度,主张引进西方“议院”制度,希望借此实现国家富强。他们的民权思想成为此后的维新派认识西方民权思想的基础。  相似文献   

13.
毛泽东思想是一座集深刻意蕴和丰富内涵于一体的精神宝库。作为其一的毛泽东民本思想,冲破了传统民本思想固有的局限,拓展了民本思想的基本内涵,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其超越与创新的成果又为后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提供了基本的理论遵循。  相似文献   

14.
"民主"一词在近代中国的再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谈火生 《清史研究》2004,1(2):34-45
本文从历史语义学的角度 ,首先考察了“民主”和“民本”在汉语语境中的古典含义及其在中国传统政治思想格局中的位置。在此基础上 ,细致地分析了近代以来“民主”一词如何在西方思想的刺激下 ,通过传教士和中国思想家的共同努力 ,被重新发掘出来 ,并在重新诠释的过程中 ,从“民之主” (君主 )走向自己的反面“人民群众当家作主”的过程。  相似文献   

15.
韩非反暴政思想刍议张子侠自司马迁以来,史家多以“极惨少恩”①来评论韩非及其思想风貌。时至今日,仍有不少论者批评韩非背弃了春秋以来的民本思想,鼓吹暴力统治,“严刑峻法,以民为敌”,甚至把他那套法术势的政治理论视为历代暴君酷吏的思想支柱。其实,“法家之治...  相似文献   

16.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民本思想,而无民主思想。民主这个词是外来的。中国古文献中有“民主’二字,却无“民权”一词。那里的所谓“民主”,并不是“民作主”,而是“作民主”。它与传统的民本思想相通,而与近代民主思想义殊。据《尚书》载,周王朝建立后,为安抚殷商遗民,周公告之说,在夏代末期,夏王桀“慢神虐民”,“灭德作威”,引起天帝不满,乃更“求民主”,即另求民之主,看到商汤有德,便下召命给汤,诛灭夏桀,“代夏作民主”。但商代到了殷纣王,亦“暴虐无道”、“诛杀不已”、“淫乱不止”。天又赞美周文王有德,“兴我小…  相似文献   

17.
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对中国传统荣辱观的现代转换。通过分析中国传统荣辱观和社会主义荣辱观主要内容,从传统荣辱观的"爱国思想"、"民本思想"、"义利观"、"艰苦奋斗精神"、"科学观"与"法治观"入手,结合我国的现代化进程,论述我国传统荣辱观的现代转换问题。  相似文献   

18.
从“智乐水”谈起,论述了中国古代知识分子“乐水’’在于爱民,亲民、爱民、为民的以人为本的民本思想,指出了中国传统化此种思想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柳宗元“唯以中正信义为志,以兴尧、舜、孔子之道,利安元元为务”,民本思想处处体现在他的笔下和行为中。他的民本思想有如下特点:对君权神授的新认识,对官民关系的论述,文以明义的作品体现。  相似文献   

20.
清末古文家的经世学风及经世之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末古家虽强调“求真”而非“致用”,但事实上发展了道成以来的经世致用学风。国粹派学是其典型代表。他们批评晚清今经学,自身却也重新诠释经学传统,并且“通经致用”,发展儒家的夷夏之辩及民本思想。他们又阐述非儒学派,把“经世之学”扩展到诸子学、史学以及佛学,从而学术格局由经学独盛变为多元并存。这为进一步汲取近代观念和西学方法创造了条件。作为晚清较为庞大的传统学术群体,古家的经世学风加速了传统学术的衍变和转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