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句丽民族是我国东北地区的古老少数民族之一。公元前37年,高句丽建立政权,但仍和原高句丽族一样,继续归汉玄菟郡或辽东郡管辖。四郡削弱之后,高句丽政权又连续接受中原、南方政权的册封,完全形成了一种惯例和制度。高句丽的名称后改称高丽,改称的时间,严格地说,是在5世纪末。宽而言之。则是5世纪。  相似文献   

2.
庆州位于韩国庆尚北道,是新罗自建国(公元前57年)起至灭亡(公元935年)为止近千年之久的首都.新罗起源于公元前57年的斯卢国.始祖赫居世王为辰韩十二国之一斯卢国的首领.智证王四年(503年)国名改定为新罗,意为“德业日新,网罗四方”.法兴王(514-540年)时代,新罗受中国文化影响,引进法律和佛教,完成了中央集权制,从而和高句丽、百济在朝鲜半岛形成三国鼎立的局面,史称“三国时代”.七世纪中叶,新罗依靠唐王朝的力量,先后灭百济、高句丽,于公元668年完成了统一朝鲜的大业.为了区别三国时代的新罗,这个时代称为统一新罗时代.统一新罗时代历经二百多年,公元935年随着高丽的建国而终结.  相似文献   

3.
核心价值概述 高句丽政权建于公元前37年,定都于纥升骨城(今辽宁省桓仁县境内).公元3年高句丽迁都国内城(今吉林省集安市市区内),公元427年再次迁都平壤(今朝鲜平壤),公元668年高句丽灭亡.高句丽政权共存续705年,传28位王.从公元前37年到公元668年,高句丽王朝一直活跃在中国北部地区和朝鲜半岛的北部,这里的文化因此而得名.  相似文献   

4.
当我国西汉末年,即公元前一世纪后期时,朝鲜半岛上先后兴起了新罗(公元前五七——公元九三五),高句丽(公元前三七——公元六六八)和百济(公元前一八——公元六六三)等三个国家。从两汉时期开始,中间经过魏、晋、南北朝。一直到隋、唐时期,这三个国家和我国都保持了文化交流的密切关系;并且通过它们,把我国文化间接传往日本。三国中开化最早的是高句丽,它本来是东胡族的一个大部落,住在我国东北东部佟佳江(沸流水)流域桓仁五女山城附近((?)升骨城),因为那里正是由我国遼东通往朝鲜半岛的主要孔道,所以从公元前二世纪西汉武帝滅掉“卫氏朝鲜”,在朝鲜半岛北部设置乐浪、玄菟、臨屯、真番等“四郡”时  相似文献   

5.
<正>高句丽政权始建于汉元帝建昭二年(公元前37年),灭亡于唐高宗总章元年(668年),国祚705年。高句丽极盛之时,西抵辽河,北到今吉林市,东达今延边地区,南至朝鲜半岛汉江流域。考古学家在这片广阔的区域内发现大批具有鲜明民  相似文献   

6.
近年以来,关于北方渤海、契丹、女真、满的货币均有论文发表,唯独关于高丽的钱币却始终未见有文章专门论述。为补此缺,试将涉猎史籍所得,略论于下: 一、高丽有前后之别史书中常见高丽之名,上起公元6世纪,下至14世纪,前后凡八百年。但史籍中的前,后高丽,性质却有很大区别。前高丽,原称高句丽,始见史载于公元前2世纪,至公元6世纪始改称高丽。高句丽本为我国东北地区的一个古代民族,最初居住在今辽宁省新宾县一带。公元前2世纪,汉武帝时曾因之而设高句骊县,隶玄菟郡,汉封其酋长为高句丽王,王莽  相似文献   

7.
高句丽为古代东北地区的一个地方政权,公元前37年(汉建昭二年)建都至公元668年(唐高宗总章元年)灭亡,经历七百余年。多年来,考古发掘出土了高句丽时期的青铜容器、兵器、青铜铃等多种类型的器物。对于高句丽铜器、青铜器展开了一系列器物类型学的考证。而高句丽人是否拥有独立的铜冶炼以及加工的能力,一直是考古学家和冶金史学家十分关注的问题。本研究以科技手段揭示冶铸遗物及铜器、青铜器的内涵,对于探讨高句丽青铜冶铸业的发展状况及高句丽经济发展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正##高句丽王城、王陵及贵族墓葬(Capital Cities and Tombs of the Ancient Koguryo Kingdom)是二○○四年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中国项目,位于吉林省集安市境内以及辽宁省桓仁县境内,是中国东北地区边疆少数民族政权留下的遗迹。高句丽(公元前三七~公元六六八年)简称高丽,是西汉到隋唐时期中国东北地区出现的政权,在东北亚历史发展过程中起到过重要作用。周秦时期,高句丽先人一直生活在东北亚地  相似文献   

9.
伍弱文 《文史春秋》2013,(10):60-61
集安,吉林省的边陲小城,在这里古老的石头下,竟沉睡了一个古高句丽王朝!高句丽是我国历史上一个少数民族地方政权,存续于汉唐期间,前后历经约705年。汉元帝建昭二年(公元前37年),夫余国王子朱蒙为避祸南逃到卒本川(今辽宁桓仁),在卒本川建立卒本夫余称王。公元3年(汉平帝元始三年),高句丽琉璃明王迁都至国内城(今吉林省集安市古城),并筑起防守坚固的尉那岩城(又称丸都城,在今吉林省集安市城北5里的山城子)作为卫城。定都于此  相似文献   

10.
公元前 37年高句丽在汉玄菟郡高句丽县建国时 ,高句丽人已经在西汉郡县制的管辖之下生活了 70多年。高句丽王被王莽政权贬为侯 ,说明其在西汉末为王国 ,东汉光武帝复其王号 ,也证实了高句丽在两汉时期的封国地位。随着高句丽的发展 ,东汉时期高句丽曾侵扰辽东、玄菟、乐浪等地 ,但这都属于边郡地方的冲突 ,高句丽作为边郡封国的地位没有改变。  相似文献   

11.
杨军 《史学集刊》2002,(1):71-76
朱蒙所部南下之初,受夫余人影响,将旧有的部族组织转变为军政合一的地方组织,具有很强的军事移民性质。在此基础上,形成五部制与城邑制并形发展的高句丽特有的地方统治结构.因受中原影响,高句丽晚期实行的是与郡县制类似的地方统治结构.  相似文献   

12.
探古高句丽     
中、朝边界的集安市,不仅是风光旖旎的花城,而且是历史悠久的名城。闻名遐迩的高句丽古迹就在这里,至今仍然保存着许多完好的文物,成为我们最感兴趣的考察地之一。据史料记载,高句丽原是我国北方一个古老的民族,公元前37年,高句丽第一代王在集安立国,从此,这里便成为高句丽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历经19代王朝,长达425年之久,至唐朝(668)灭亡。这个勇敢凶悍的东北少数民族,不仅重游牧,善骑射,而且精工艺,善绘画。创造了许多不朽的文化遗产,留下了大量珍贵的历史文物,仅现存古墓就有1万多座。其中,被誉为"东方金字塔"的将军坟、被称为"天下第一碑"的好太王碑以及五盔坟壁画墓、守备城的丸都山城等,都是研究我国历史乃至世界发展史的重要史料。  相似文献   

13.
高句丽,在其存续期间,曾三次变更首都:头一个首都在卒本,即今辽宁省桓仁北部;第二个首都为国内城,即今吉林省集安;第三个首都则是平壤城。在高句丽建国年代为公元前277年的情况下:奠都第一个首都卒本的时间近300年;奠都第二个首都国内城的时间为420余年;奠都第三个首都平壤的时间近250年。  相似文献   

14.
四会县初置于秦始皇二十八年(公元前219年),比始置于汉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的高要、端溪(今德庆)、广信(今封开)、曲江等县早108年,是岭南设置最早的六县之一。正式设置于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至今已有2220周年。  相似文献   

15.
<正>《考古》2017年11/12月包含21处公元6世纪建筑群的旭山要塞开启了韩国高句丽遗址考古研究本期主打文章之一介绍了目前韩国境内最大的高句丽遗址——首尔旭山(Mount Acha)要塞。旭山所在的首尔位于汉江谷地,处于朝鲜半岛中心,自朝鲜三国时期(公元前57—公元668年)就是一处战略要地:占领该地区意味着掌握了通往中国  相似文献   

16.
卓文君,女性,生活在我国汉文帝至武帝时期(约公元前163年至公元前100年),系西汉辞赋家司马相如之妻。蜀临邛(今四川省邛崃市)人。貌美性毅,善诗妙琴,以其才华、情操名传千古,是中国汉代时期一位著名才女。  相似文献   

17.
谈到贵州彝族土司制度,就必须从水西安氏说起。安氏之先,可上溯到公元前十四世纪末期,从旄牛徼外入居邛之卤的古夷人部族首领希慕遮(孟)。传三十一世而到笃幕(隆穆)。因避蜀洪水,迁居云南东川洛尼山,生六子,分为武、乍、糯、恒、布、默六部,称为彝族六祖。默部幕齐齐一支,传十七比而到俄索必额,攻占武支系的地盘而称雄.汉文史志称之为闷(一作问)畔君。其孙勿阿纳一支,先迁云南镇雄,再率部族进入今贵州的威、赫、毕、大等地,再渡鸭地河,而发展势力到都匀洞(今都匀城东十里九龙洞)一带。于东汉光武年间,建立了以今大方…  相似文献   

18.
1970年以来西方秦汉史研究概述(美)张春树一、时间、领域、方法漫长的秦汉历史是由秦(公元前221-207年)、汉(公元前202-公元8年、公元25-220年)和新(公元9-23年)三个朝代构成的,还包括一个重要的转折时期,即公元前206年秦朝的灭...  相似文献   

19.
一印塞与后印希王国之存废及其年代学问题 从公元前180年开始,印度西北部和北部地区建立了诸多希腊化国家,史称印度一希腊王国(Indo-Greek Kingdom,简称印希王国),有时又称希腊一印度王国。约公元前130年以降,塞种逐渐南侵诸印希王国,约公元前125年至公元前100年,塞种首领毛乌斯(Maues)以罽宾为中心建立了印度一塞种王国(Indo-Scythian,简称印塞王国)。  相似文献   

20.
公元前一千余年,朝鲜半岛建立了奴隶制国家,公元一世纪前后被封建制所更替。313年,高句丽、百济和新罗三个封建制国家形成,各据一方。其间,三国文化已然先进,各编历史。与此同时,佛教经中国大陆传入半岛,并再传东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