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章亚若是蒋经国抗战初期在江西任赣南行政公署专员时的秘书。1941年下半年,蒋章畸恋。章怀孕后,蒋安排她秘密到桂林待产、分娩。1942年2月,章产双胞男胎,蒋以章亚若住处所在的街道“丽狮路”之名为他俩取乳名为丽儿、狮儿;后又按蒋家字辈排行取学名为孝严、孝慈。1942年8月15日,章猝死。丽儿、狮儿(章孝严、章孝慈)两兄弟后来去了台湾,1983年章氏兄弟转托大陆亲友为其寻找母墓。翌年,本文作者——广西桂林文物队队长赵平查找到了章亚若墓。后来又受章氏兄弟之托为章亚若修了墓。1993年9月5日,章孝慈到桂林祭扫母墓。1994年11月18日,章孝严到桂林祭扫母墓。 本文10余万字,其中有许多鲜为人知的第一手资料。本刊将分六期连载。  相似文献   

2.
最近从报刊上看到关于《可爱的中国》一书手稿如何由监狱转送到上海并一直保存到上海解放的一系列文章。我在党史研究工作中也收集到一些片断材料,现在把它写出来,作为一点补充,供同志们参考。去年四月,我为了解王稼祥同志一九三七年经上海去苏联治伤的情况,访问了在上海华东医院养病的革命老前辈郑育之同志。她很热情地接待了我,并回忆了当年的事情。她说:那是一九三七年二月(阴历正月初四或初五),王稼祥在贺诚同志的护送下来到上海。王稼  相似文献   

3.
“桂林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 1995年10月14日至16日,泰国朱拉蓬公主到桂林访问。抵达桂林当晚,桂林市市长黎明智亲切会见了公主一行。会见时,公主对黎市长说:“当我知道这次到中国访问,我首先想到的是来桂林。1988年我来桂林游了漓江,我认为,桂林山水确实甲天下。”在欢迎宴会上,公主致词:“我  相似文献   

4.
《新音乐》月刊在桂林的回忆□薛良背景情况1938年秋天,我在长沙大火前夕,离开长沙经冷水滩、桂林来到贵阳,目的是去昆明。当时贵阳的“筑光音乐会”举办“为前方战士募寒衣音乐会”,其领导人常学庸(任虹)邀请张权和我参加独唱,由胡投伴奏。会后任虹对我说:刘...  相似文献   

5.
西安事变发生时,宋庆龄对张、杨的主张极为赞同,当孔祥熙请她发表声明,谴责张、杨,并要求无条件释放蒋介石时,她明确地回答说:“张学良做得对,要是我处于他的地位,我也会这样做,甚至还会走得更远!” 但是,宋庆龄毕竟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她从国家和民族的利益出发,立即作出了亲赴西安劝说张、杨释放蒋介石的决定。 据胡子婴回忆:“事变的第二天(即12月13日),孙夫人叫我到她家去,把西安事变告诉了我。作恶万端的独夫民赋落入法网,我以为她一定会高兴的。哪知她带着焦虑的样子,问我能否陪她到西安去。我好奇地问她:‘…  相似文献   

6.
黄齐生(续)     
归绥探监一九三一年冬,黄齐生听到外甥王若飞在绥远被捕的消息,忙千里迢迢地从定县赶到归绥探望。他到第一监狱去了三次,都没有见到。多次求见绥远省主席傅作义,才得到许可。在看守的监视下,若飞昂首挺胸地拖着脚镣一步一步来到接见室,隔着铁窗叫了一声:“舅舅来了!”黄齐生见若飞身体虽很消瘦,但经过多年风霜,神情却更显得沉着和老练,心里略微得到一些安慰。听到若飞的呼唤,他虽然生性刚强,也不禁一阵心酸。他说:“我们十年不通音信,你究竟作了什么事,落得这般光景?”若飞恭敬而坦然地说:“舅舅放心!我的行为,洁白无瑕。我所作的事业,是正义的事业,是争取劳苦大众翻身作主人的事业。他们逮捕我,就是因为我和人民站在一起。”黄齐生听了,更加信任若飞,称许地点点头,决然地说:  相似文献   

7.
革命不能硬来,不能强迫干,不能任意制造,而应当“自然而然革命化”。这个提法,是我在1941年下半年从陈伯达“洞中闲话”中听来的。他当时说是毛主席讲的,提倡的,是毛在泛泛地批评左倾急性病的革命家时讲的。这时我在中央政治研究室的农村经济组工作。该机构是1941年六七月成立的,是根据中共中央刚发表的“关于调查研究的决定”成立的三个大型研究室之一,其他两个是中央党务研究室、中央敌伪情况研究室。这三者是分机构办事的,互不相干。政研室的副主任是陈伯达,主持工作(主任是由毛主席挂名),我在这机构工作半年多后就较长时期地到晋西北去…  相似文献   

8.
采访笔记     
《西藏人文地理》2014,(1):14-14
2012年5月底,杜冬去米林县采访,在才召村第一次见到亚夏,也认识了珞巴族研究者林天然。他们跟亚夏一起喝了很多白酒,亚夏唱了很多歌。我在杜冬那里第一次知道亚夏的故事,她是珞巴族史诗最后一位口头传唱者,她的子孙们并没能将她传唱史诗继承下来,她喜欢抽烟,她不会说汉语,但是她却用最有力的说唱告诉世人珞巴族的种种。  相似文献   

9.
去桂林出差,同行的3个人在市里闲转,我提议去舍利塔看看。搭了一辆出租车,到了地,没对外开放。司机便说带我们去一个叫佛光岩的地方,“香火旺,我这个平安符就是那儿请的,还不要门票。”说着从车里翻出个平安符给我们看。  相似文献   

10.
初见陈曼平编审,是在2009年冬季的桂林,当时广西地方志办公室在桂林举办地方志业务培训班,陈曼平编审作为授课老师出现在讲台上,她激情洋溢的授课风格深深烙印在我脑海中。还有一幕至今难忘,讲完课后,陈曼平编审在别人的搀扶下,一瘸一拐地走下讲台。后来才知道,她摔伤的脚刚拆下石膏,还不能受力,更谈不上自由行走,她本可以不用远赴桂林授课,但她还是坚持去了。当时深为她的敬业精神感动。接下来的三年,有幸跟她参加过多次地方志评审会,对她的了解渐渐深入……  相似文献   

11.
看车的老人     
接到上海姑妈的电话,说要回来,我就和表哥约好去车站接她。来到车站,我们把车停在车站门口的台阶旁。这时,走过来一位老太太,戴着黄袖章,手里拿着存车牌。不用问,她肯定是来帮我们看车的,不过,要收一毛钱的管理费。她笑嘻嘻地走到我们跟前,刚要递过一个存车牌,我就故意转过脸去,大声说道:“哥,你去看看最后一班车子来了没有,我看车。”嘿!这话还真灵,那老太太听了,只说了一句“孩子,把车子靠边点儿,别影响交通。“说完,便离开了。我一手扶着车把,一手按着坐垫、身子斜靠在车梁上,悠闲地数着过往的车辆:58、59……不自觉地看了看那位老人说也奇怪,这时没人存车,她也不坐不歇息,不停地在车子旁边来回转悠,那神情俨然是一  相似文献   

12.
从前,有一个老倌,只生得一个咪朵和一个咪彩。有一年,到他生日的那天,老倌对咪彩说: “你去给我买一斗二的沙糕、十二斤的水上漂来。”小咪彩想去想来,不晓得她爹到底要买哪样。她一边走,一边哭。路旁有个讨猪菜的咪彩见了,就问她: “妹妹,你哭哪样?”小咪彩哭哭啼啼地说明了缘故。那个讨猪菜的咪彩听了,笑嘻嘻地对她说: “这个都认不得?一斗二的沙糕,就是  相似文献   

13.
坐飞机     
正上一个假期,我和妈妈坐飞机到深圳玩。到了飞机场,我们和爸爸告了别,就进入了候机大厅。这时,妈妈想起了一件事,她说:"我们去买点口香糖吧!""为什么?"我问。"因为飞机起飞的时候耳朵会痛。"妈妈说。"好啊!我最喜欢吃口香糖啦!"我高兴地说。说完我们就一起去了商店。上了飞机,我就迫不及待地问:"什么时候起飞  相似文献   

14.
12岁的女儿喜欢数学,每年参加奥数比赛都获奖。但她特别怕写作文,每次语文考试,作文都会被扣去十几分。我心里急啊,平日里她挺爱看书的,怎么作文写不好呢?面对我的疑惑,她振振有词地说:“我对作文不感兴趣。”嘿!还由着你了,你不感兴趣能行吗?作文写不好,等于语文的半壁江山倒了啊!于是我帮她制订了写作计划,让她多写多练,每天交一篇日记给我。她不敢违抗,每晚坐在桌前,没一会儿就写出一篇来。但绝对是应付差事,篇篇流水帐,没一点技术含量。让她拿去改,她不耐烦地说:“我天天写作业,做奥数、背英语,还要弹琴,哪来的分身术?你要求也太高了,我…  相似文献   

15.
正初到中南海1961年,我准备去北京过年,当时我已经从部队转业到青岛工作。1月30日我收到七妈邓颖超的来信。她在信上说:"我们同意你来北京和我们一起过年。我们前几年也不在北京,我身体不好,以往都在南方。今年是在北京,所以同意你来。"第二天,我又收到七妈的一封信。  相似文献   

16.
正1937年11月,丰子恺一家10口,加上族弟平玉、店伙章桂,共12人,开始逃难。章桂,时年20岁,丰子恺家的染坊丰同裕的学徒,后来的书店经理、出版人。丰子恺在文章里说:"章桂自愿相随,我亦喜其干练,决令同行。"但据章桂回忆,他加入逃难队伍并非自愿,而是丰子恺的邀请。他对章桂说:"我这一大家子,老的老,小的小,希望你能协助照顾,跟我一起走。"章桂表示愿意,但希望征  相似文献   

17.
雨桂林     
唐宏 《丝绸之路》2011,(13):58-60
桂林像一滴清澈的水,悄悄地伏于我的心底,浸润得让我心痛…… 航班在夜暮中把我带到了桂林。漫漫的念想在突然间变为了现实,让我有些猝不及防,虽然我曾一次次告诉自己,这是去桂林,去梦中的地方,但迷幻如梦的感觉还是缠裹着我。下了飞机,思绪还是迷乱着,直至清凉的雨滴敲打着我的脑门,我才恍然了,才清楚地告诉自己,我到了桂林。  相似文献   

18.
陈文茜说过:“我天生是个浪漫而叛逆的人。”“政治需要的是庸才,创作才需要天才。”“我选择政治,是觉得与其让很笨的人来统治我,不如我去统治很笨的人。”从早期民进党文宣部发言人,再到现在风靡两岸的时政评论家,陈文茜始终用她的智慧散发出自己最大的魅力与光芒。她是台湾的奇女子,她从上世纪90年代步  相似文献   

19.
张瑞芳  金以枫 《百年潮》2006,(11):19-25
周副主席说:你对大家一定也不错 1941年夏的一天,我接到通知到<新华日报>位于重庆化龙桥的编辑部去.心想,谁会是我新的联系人呢(作者当时刚入党不久--编者注)?因为姐姐在<新华日报>工作,所以我跟他们社里的不少人都挺熟,虽然彼此心照不宣,知道都是"同志",但互相间谁也不去点破这层关系.  相似文献   

20.
正天气晴朗,放学的音乐悠扬地响了起来。我们排着整齐的队伍放学了。刚放学,妈妈就对我说说:"媛媛,今天你和潘新悦一起去做蛋糕。"我心想:潘新悦可是我最好的朋友,今天和她一起去做蛋糕,实在是太好了!想到这儿,我兴高釆烈地说:"好呀!好呀!"我们来到一家蛋糕店,刚走到门口就闻到一股香味。我和潘新悦来到一个房间里,里面已准备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