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林杰祥 《文献》2021,(2):24-32
北宋文莹《玉壶野史》载南唐韩熙载事,有"生旦杂处"一语,学者或据此而论定其时已有"生""旦"脚色。今梳理该书历代版本流变,知是书在明初后五卷阙佚,嘉靖年间抄补时已有阙文,作"生杂处",鲍廷博校刊本则去此空格,作"生杂处"。另有清抄本作"生冝杂处",乃抄录之误,周星诒、陆心源等人校订时皆删去。作"生旦杂处"者后出,最早见《四库全书》本,乃将"冝"误作"旦"。参酌《南唐书》《宋史》《续通志》的相关记载,"生"之本意当为"生徒""门生",故此语不可作为南唐时已有生旦脚色之依据。  相似文献   

2.
南朝葬制考     
一、堪舆 “堪舆”最初之含义是“天地之道”。《文选·扬雄〈甘家赋〉》;“属堪舆以壁垒兮。”李善注引《淮南子》许慎注:”堪,天道也;舆,地道也。”《汉书·扬雄传》颜帅古注引张晏曰:“堪舆,天地总名也。”后因以为天地的代称,再转指风水,即住宅基址或坟地的形势。亦指相宅、相墓之法。“堪”为高处,“舆”为下处。《史记·日者列传》早见其名。《葬经》(旧本题晋郭璞撰):“葬者乘生气也。经曰:气乘风则散,界水则止。古人聚之使不散,行之使有止,故谓之风水。”清人钱大昕在《恒言录》卷6中说:“古堪舆家即今选择家,近世乃以相宅图墓者当之。” 《吕氏春秋》中即有选择葬地的记载:  相似文献   

3.
汪为新作品     
《收藏家》2014,(8):I0001-I0001
<正>《品逸》小品展序书画者盖以穷天地之不至,显日月之不照。《品逸》邀当今精英,举力成此雅集:或山水之川谷,天地之真气,肇自然之性,合造化之功。咫尺之图,图千里之景。东西南北,宛尔于目前;春夏秋冬,如妆于笔下。云出于深谷,纳于嵛夷,掩日蔽空,勃然无所拘……又须烟波渺漫,姿态横逸。或有笔下人物缜密而劲健者:幽人即韵于松寮,逸士逍遥于篁里,应对进退,颦頞适悦,期间触物兴怀,情来神会,可喜可愕。而花鸟则萧散简远,景物悠  相似文献   

4.
“中国人民”这个词,先秦时代还没有,当时“中国”、“人民”只是单独使用,而且词义不同于今天。“中国”本意是指京师,《诗经》云:“惠此中国,以绥四方”,也指中原地区。“人民”是个复合词,因为“人”与“民”是截然不同的两个概念。《说文解字》上说:“人,天地之性最贵者也:  相似文献   

5.
<正>《黄龙传》曰:"毛文龙死,袁崇焕分其兵二万八千为四协,命副将陈继盛,参将刘兴治、毛承祚、徐敷奏主之。"~①按:不确。《毛总戎墓志铭》曰:"乃分为四协,而兴祚(兴治之兄——引者注)当一协,将军子承禄当一协,其二则旗鼓徐敷奏、其副将陈继盛当之。"~②可见,所谓"刘兴治"乃张冠李戴,所谓"毛承祚"系传写讹误。《黄龙传》曰:"龙莅皮岛受事,兴治犹桀骜如故。四年三月复作乱。"~③按:不确。  相似文献   

6.
《文史天地》2012,(8):94-94
“中国人民”这个词,先秦时代还没有,当时“中国”、“人民”只是单独使用,而且词义不同于今天。“中国”本意是指京师,《诗经》云:“惠此中国,以绥四方”,也指中原地区。“人民”是个复合词,因为“人”与“民”是截然不同的两个概念。《说文解字》上说:“人,天地之性最贵者也:  相似文献   

7.
郭店楚简《忠信之道》简2"化物而不■"末一字读为"废",简3"■而者尚"读为"大故而主常",简4"大忠不兑"、"不兑而足养者,地也"的"兑"读为"脱"。简文讨论的忠信观念要求治民者对待民众像土地化物一样无偏私且无废弃,像四时轮回一样守信必至且没有终止,教养民众不能半途而废,践行忠信之道应该不变不渝,不因任何变故而中断。这种观念可以与《左传》、《礼记》、《荀子》、《管子》等传世文献的记载进行比较。竹书将忠信视为仁义的基础,对儒家政治伦理概念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初步的整合,这一点在先秦儒学思想发展史上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逸民”考     
<正>一、"逸民"歧解逸民,见于《论语·微子》:"逸民:伯夷、叔齐、虞仲、夷逸、朱张、柳下惠、少连。"诸多经学家对逸民一词进行了解释。何晏:"逸民者,节行超逸也。"[1]皇侃:"逸民者,谓民中节行超逸,不拘于世者也。"[2]何晏与皇侃认为逸民应视为民众中节操品行超脱隐逸,不被世俗所拘束的人,强调他们的品格节操的高尚。而朱子对"逸民"一词的注解则异于何晏与皇侃。《四书章句集注》:逸,遗逸。民者,无位之称。[3]我们可以看到,朱子偏重强调逸民是"无位"的,而何晏、皇侃则偏重强调逸民的"节行超逸"。而《论语》中的逸民柳下惠"三黜不去",并  相似文献   

9.
明中叶后,华而无实的文风渐滋日盛,以故时人每有文佞之议。在这样的情形下,同样以复兴儒道为职志的阳明心学承担起救弊之责,而阳明心学“心即理”主张下的“正心”所倡言的“师古人之心”的具体内涵也本质上暗合了散文载道传统。因此,若推本溯源的话,“师古人之心”比师古人之文无疑在学道的取资上更加勘进一步。而其对“文以载道”的影响自然不再像前代那样单纯地附道于文,实际上更要求道熔铸于心而自然流露。这样,具道于心而自然发抒之文,不论诉诸于何种内容,以何种形式表现,则文章必然充溢着道的气息而“莫非道之用也”。  相似文献   

10.
《易·序卦》曰 :“有天地然后有万物 ,有万物然后有男女 ,有男女然后有夫妇” ,古人又说 :“孤阴则不生 ,独阳则不长 ,故天地配以阴阳 ;男以女为室 ,女以男为家 ,故人生偶以夫妇。”都是讲男女性的结合及男婚女嫁的 ,但究竟男多大当娶 ,女何时当嫁?时代不同 ,民族不同 ,回答是不尽相同的。●在西周及其以前 ,我国实行的是晚婚制。法定男30而娶 ,女20而嫁 ,有特殊原因可推迟到23岁而嫁。《周礼》 :“令男三十而娶 ,女二十而嫁。”《礼记》 :“(女)有故 ,二十三而嫁”。治水英雄大禹就是30岁“娶涂山之娇”的。为什么把婚配定在这…  相似文献   

11.
中华书局版《旧唐书》卷四十一《地理四·邕管·贵州》有“乌浒之俗:男女同川而浴;生首子食之;云宜弟,取妻美让兄;相习以鼻饮”。其中将分号标在“云宜弟”之前,则“宜弟”乃“取妻美让兄”之谓.这种理解,笔者认为是不正确的.“宜弟”究竟为何义?《墨子·节葬下第二十五》云:“昔者越之东,有(车亥)沭之国者,其长子生,则解而食子,谓之宜弟.”《墨子·鲁问第四十九》云:“楚之南有啖人之国者,其国之长子生,则解而食之,谓之宜弟.美则以遗其君,君喜则赏其父,岂不恶俗哉!子墨子曰:‘虽中国之俗亦犹是也’.”《后汉书》卷116《南蛮列传》载:“(交址)西有(口敢)人国,生首子辄解而食之,谓之宜弟.味旨则以遗其君,君喜而赏其父.取妻美则让其兄.今为乌浒人是也.”  相似文献   

12.
正《山海经·大荒东经》有如下一段话:大荒东北隅中,有山名曰凶犁土丘。应龙处南极,杀蚩尤与夸父,不得复上。故下数旱,旱而为应龙之状,乃得大雨。~(1)古今研究《山海经》者对于此段文字似乎皆无异辞。其实,这段话中的"凶犁土丘"当作"凶犁之丘"。校改理由如下:一、《山海经》全书及其他先秦典籍提到丘名,几乎都称作"某某之丘"。如《西山经》有"搏兽之丘""昆仑之丘""轩辕之丘"等。~(2)而遍查先秦典籍,称"土丘"者,甚至以"土""丘"二字联成词者,似仅此一例。  相似文献   

13.
辑佚是将久已散佚的书,见载于其他书籍中的一句一段辑录出来,再加以编辑,复为原书。辑佚这门工作开始于何时,据章学诚《校雠通义》卷一“补郑篇”所说:“昔王应麟以《易》学独传王弼,《尚书》止存《伪孔传》,乃采郑玄《易》注、《书》注之见于群书者,为《郑氏周易》、《郑氏尚书注》。又以四家之诗,独《毛传》不亡,乃采三家诗说之见于群书者,为《三家诗考》。嗣后好古之士,踵其成法,往往缀辑逸文,搜罗略编。”章学诚此说认为辑佚古籍工作,是开始于南宋时王应麟。但是在王应麟以前的辑本古书,不是没有,还是很多;所以叶德辉的《书林清话》中有“辑刻古书不始于王应麟”一条,他例举  相似文献   

14.
李燕  丁思师 《南方文物》2009,(3):157-159,156
夫名者,万物之称谓也。按道家观点,天地之始,无名无相,一片寂静。不知几劫几世,突然无中生有,“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有了母,也就有了名,故道是根本,名是表象,但同时也是实质。  相似文献   

15.
楚竹书《凡物流形》是一篇重要的古代哲学文献。《易纬乾凿度》论宇宙生成,有太易、太初、太始、太素四个阶段,又云:"太始者,形之始也。"《凡物流形》所论,即太始生成后的种种现象。《庄子·天地》云:"未形有分,自然无间谓之命,留动而生物,物成生理谓之形。"成玄英疏:"留,静也。"不确,留,当读为流。  相似文献   

16.
班书问世,为之作注者众矣.唐代颜师古注,乃集大成者,号为班氏功臣.颜注以降,补注、考辨者亦不下数十家.然批览之间,复有可商者,今掇取十数例,勒成一篇,目为“《汉书》旧注辨正”.一管之见,容或失当,博学通识,有以垂教,是所望也.一、儿子《高五王传》:“酒酣,章进歌舞,已而曰:‘请为太后言耕田.’高后儿子畜之,笑曰:‘顾乃父知田耳,若生而为王子,安知田乎?’”  相似文献   

17.
《北齊書·神武帝紀上》載:"有欵軍門者,絳巾袍,自稱梗楊驛子,願廁左右。訪之,則以力聞,常於并州市撘殺人者,乃署爲親信。""撘"字,江藍生《唐五代語言詞典》釋爲"擊,打",方一新《東漢魏晉南北朝史書詞語箋釋》認爲  相似文献   

18.
<正>张载的名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一直为后人所称道,被称为"横渠四句教",近来更是在很多重要场合被谈及。但这不是张载的原话,而是经过了改造之语。现在一般的《张子语录》所载张载这几句话是:"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道,为去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①朱熹所编《近思录》也是"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道,为去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②  相似文献   

19.
我曾在《容斋随笔纠误一则》文中 ,订正《续笔》卷十四《卢知猷》篇的错误 ,刊载于《史学史研究》2 0 0 1年第 1期。近来发现《随笔》卷七《檀弓误字》篇 ,又不免有误 ,兹录其文如下 :《檀弓》载吴侵陈事曰 :“陈大宰使于师 ,夫差谓行人仪曰 :‘是夫也多言 ,盍尝问焉 ,师必有名 ,人之称斯师也者 ,则谓之何 ?’大宰曰 :‘其不谓之杀厉之师与 !’”案乃吴夫差之宰 ,陈遣使者正用行人 ,则仪乃陈臣也。记礼者简策差互 ,故更错其名。当云“陈行人仪使于师 ,夫差使大宰问之 ,”乃善。忠宣公作《春秋诗》引斯事 ,亦尝辩正云。洪迈在这里引…  相似文献   

20.
祝總斌 《中华文史论丛》2012,(4):43-52,385,386
余英時先生用以證明南宋孝宗對高宗潛意識中"憎恨之情"的兩條資料,似都缺乏說服力:第一條徐經孫疏中"家老子"應依《宋史》爲"曾覿"二字之誤,與不意流露憎恨高宗之情無關;第二條孝宗鎖閉"高宗留下寶器圖畫",乃謙虛美德,並非出於對高宗"生前的世界"之"抗拒心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