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正后赵明帝石勒(274-333年),字世龙,上党武乡(今山西榆社)人,羯族,十六国时期后赵的开国皇帝。虽说是胡人首领,石勒却通晓谍战之术。而且这甚至成为他崛起的一个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2.
西晋终因统治集团腐朽统治付出了惨痛的代价,中国历史随后进入了南北朝大分裂时期。大量的少数民族内迁使中国进入了又一个民族融合的高峰时期。这其中涌现了很多杰出少数民族首领率领着本族建立了各自的少数民族政权。各个少数民族政权都采取了各自的民族政策来调节内部的少数民族同汉族的民族关系来试图保证政权的稳定。后赵作为北朝前期曾盛极一时的羯族政权后赵在南北朝历史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说到后赵就不得不提及后赵的建立者石勒。石勒建立后赵之后采取了一系列的政治、经济、文化及民族政策方面的封建化措施。本文主要择对石勒在其统治期间的民族政策进行浅议。  相似文献   

3.
《沧桑》1994,(6)
长治,古称上党,是中华文明最早开发的地区之一。据考古发现,早在一万年以前,我们的祖先就在这块土地上繁衍生息,并且创造着自己的文化。 上党文化属于黄河流域的中原文化,是中国古代文明的一部分。千百年来,在这块土地上孕育出了不少中外闻名的杰出人物。如汉朝的军事家冯奉世,早于唐僧取经200多年的东晋旅行家、翻译家、高僧法显,后赵皇帝石勒,抗金英雄王彦,抗倭英雄任环,而清康熙时代的保和殿大学士吴琠则被沁县人民列入古沁州的三件宝“鸡蛋、瓜子、吴阁老”,引以为自豪  相似文献   

4.
孙迪 《文博》2007,(3):24-28
一、引言   永嘉乱后,晋室南迁,北方最终陷入了匈奴、鲜卑、羯、氐、羌“五胡乱华“的混战割据局面,出身少数民族的十六国君主大都信奉佛教,其中尤以北凉的沮渠蒙逊、后秦的姚兴以及后赵的石勒、石虎佞佛最甚.……  相似文献   

5.
史诤罡 《沧桑》2014,(1):45-47
西晋永嘉六年(312)7月,石勒攻占襄国(今河北省邢台市)。次年派石虎攻占邺城,并令其镇守。东晋太兴二年(319)11月,石勒称王,定都襄国,以石虎为单于元辅,都督禁卫诸军事,仍镇邺城。至石虎即位,迁都于邺。先后以其子石邃、石斌以大司马、大将军之职镇守襄国,并建造宫殿。不难看出其两都制的特征。现以此为出发点,分析后赵政权的立国体制及其演变过程,从而揭示后赵政权灭亡的根源。  相似文献   

6.
浚县大石佛位于该县城东南隅大伾山东麓,为依山摩崖雕造的倚坐佛像。佛高21.33米,最宽处10余米,善跏跌坐,左手抚膝施与愿印,右手上举掌心向外作无畏印。高大雄伟,为河南第一大佛。石佛掩体建筑于元末失火。佛像外表细部多被烧坏,明成化年间又敷以泥皮粉塑,石佛面目皆非。故关于其雕造年代问题,在既无早期文献记载,又缺乏造像题记的情况下,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大凡有后赵说、北齐说和初唐说等。一、后赵说所据资料不可信持后赵说者所反复陈述的依据有三条:一条是明代末年浚县知县张肯堂所纂的《浚县志》载:“石勒以佛图澄之言,镵崖石为佛  相似文献   

7.
西晋永嘉六年(312)7月,石勒攻占襄国(今河北省邢台市)。次年派石虎攻占邺城,并令其镇守。东晋太兴二年(319)11月,石勒称王,定都襄国,以石虎为单于元辅,都督禁卫诸军事,仍镇邺城。至石虎即位,迁都于邺。先后以其子石邃、石斌以大司马、大将军之职镇守襄国,并建造宫殿。不难看出其两都制的特征。现以此为出发点,分析后赵政权的立国体制及其演变过程,从而揭示后赵政权灭亡的根源。  相似文献   

8.
公元960年,宋太祖赵匡胤(927—976)在赵匡义和赵普等众将的拥戴下黄袍加身,发动“陈桥兵变”。这年正月初五下午,赵匡胤废去柴宗训,称帝,建国号为宋,定都汴京,史称北宋,建年号为“建隆”。建国后赵匡胤大力加强中央集权,提倡文人政治,开创了中国的文治盛世,历史上的宋太祖是一位英明仁慈的皇帝。  相似文献   

9.
阎崇年 《故宫博物院院刊》2024,(3):99-108+141-142
1972年江苏无锡出土一件明正德九年(1514)京本誊黄“诏书”,其前有序文、中有宽恤事宜二十七款,末署“京本誊黄”,加盖“皇帝之宝”,但无题名。此诏书《明武宗实录》和《明史》等官书不见记载,但其对了解明中期宫廷、社会、经济、赋役、民生、刑事、吏治等具有重要史料价值。冯其庸先生《瓜饭楼藏文物录》(下)题此件名为《明正德皇帝罪己诏》,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收藏冯氏捐献此件名为《正德皇帝罪诏》。本文依据原诏内容并非皇帝“罪己”,参酌以明廷三殿两宫四朝重大火灾后诏书,并以九条史料作旁证,析议其不应作《明正德皇帝罪己诏》,似应作《明正德皇帝宽恤诏》。  相似文献   

10.
《明史》卷二百三十二,列传第一百二十《李三才传》一开头便有“李三才,字道甫,顺天通州人”的记载。大约由于《明史》被做为正史流传下来的缘故,后来的不少书籍在叙述李三才的籍贯时,皆从《明史》之说。如《中国人名大辞典》即载李三才为顺天通州人;《中国历史人物生卒年表》一书中,在李三才条籍贯一栏中就有“顺天通州(今北京通县)”语。对于李三才的籍贯,在古文献记载上说法不一,明朝的“进士题名碑录”就清楚的写有李三才的户籍为陕西武功卫,乡贯为陕西临潼  相似文献   

11.
《广东史志视窗》2004年第四期,发表了陈泽泓同志的《志书记述历史人物籍贯宜慎重对待——以杨一清、古成之为例》一文,提出“宜慎重对待”的观点。这是对的。  相似文献   

12.
唐代高僧籍贯的地理分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唐代是中国佛教发展的鼎盛时期,僧尼数量非常之多。但是,这些僧尼在全国的分布,我们已无从查考。能够为我们所利用的只有当时高僧的材料。唐代近三百年间,高僧大德辈出,考察他们籍贯的地理分布,是揭示唐代佛教地理分布特征的重要途径。本文拟据唐道宣《续高僧传》,唐义净《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宋赞宁等《宋高僧传》,对唐代高僧籍贯分布及其变迁进行全面的统计和分析。一高僧籍贯分布的轮廓前述三《高僧传》记述高僧籍贯的方式,有三种情形:(一)直接称某僧为“某地人”,或某僧“生于某地”。但是,有时在行文中称“某地释某”…  相似文献   

13.
《近代史研究》一九八二年第一期发表李永璞《袁世凯做皇帝天数的订正》一文,否定了一些近代史著述中袁“做皇帝八十三天”的成说,提出自己的看法,认为袁“做皇帝”的天数应为一百零二天(即从袁1915年12月12日承认帝位之日起至1916年3月22日取消帝制之日止),或八十二天(即从1916年元旦改元“洪  相似文献   

14.
蒋金星 《清史研究》2003,(4):111-114
被誉为我国古典小说顶峰的《红楼梦》 ,是我国古代思想性和艺术性结合得最好的伟大的文学作品。《红楼梦》原名《石头记》 ,又名《金玉缘》 ,共一百二十回 ,前八十回为曹雪芹所撰 ,续补后四十回者一般被认为是高鹗。长期困扰红学研究学者们的难题之一———高鹗的籍贯在今天的沈阳还是铁岭 ,学术界存有较大的分歧。 1 999年第 4期《清史研究》上《新发现高鹗会试履历中的籍贯与生年》 (以下简称《新》)一文认为找到了这个问题的“答案”———“今天沈阳北陵公园之北的三台子地方 ,即为高鹗的祖居地。”① 其根据是《清代朱卷集成》中的高鹗…  相似文献   

15.
丁希宇 《文史天地》2012,(12):26-29
“九一八”事变后,因积极揭露日本的侵略行径、发表抗日檄文、抨击政府的退让政策,1933年底,《生活》周刊遭政府查禁。1934年2月《新生》创刊,实为前者精神之延续。1935年《新生》周刊因刊载《闲话皇帝》一文,引起日本的严重交涉。国民政府受制于日本淫威,再度查封《新生》周刊,并监禁发行人杜重远。这就是闻名当时的“闲话皇帝”风波,也称“新生”事件。  相似文献   

16.
《山西日报》是建国以后山西影响力最大的报纸之一。作为一份政党报纸,广告的重要性受到读者的高度关注。本文分析了《山西日报》的广告类型,总结了1949—1953年广告的特征,通过对这些广告的分析和解读来折射山西政党的政治主张,以此为山西社会发展的研究进行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7.
<正>《晋书·张轨传》载:“俄而(后赵)麻秋进攻枹罕,时晋阳太守郎坦以城大难守,宜弃外城。武城太守张悛曰:‘弃外城则大事去矣,不可以动众心。’宁戎校尉张璩从之,固守大城。”((1))按,此段史料记载东晋永和三年(后赵建武十三年,前凉建兴三十五年,347)四月后赵麻秋率军进攻前凉枹罕城之事,其中提到前凉方面镇守枹罕城的官员之一“晋阳太守郎坦”。而关于郎坦的任职问题,诸史记载存在分歧。  相似文献   

18.
丁谦(1843年~1919年),字益甫,近代著名历史地理学家。著有《蓬莱轩舆地学丛书》69卷、《元马可·波罗游记补注》等,对历代边疆地理及邻国地理等均有很深的研究。关于丁谦之籍贯,《辞海》、《辞源》、《中国历史大辞典·史学史卷》、《中国历代名人辞典》、《浙江人物简志》等均作“仁和(今杭州市)人”。然‘‘仁和”非丁谦之真正籍贯,丁谦实是浙江嵊县人。  相似文献   

19.
乾隆皇帝是清朝入关后第四代皇帝,在位时间长达六十年之久,加上以太上皇训瞰的三年,他堪称中国古代主持政务最长的一位帝王,被史家艳称的“康乾盛世”在他的治下达到顶峰。《乾隆皇帝全传》(下文简称《全传》)以这位历史上著名皇帝一生的活动为主线,再现了整个18世纪中国社会历史的全貌;可说是一部兼有学术性、知识性和可读性的历史人物传记。《全传》正文共十四章。第二章“阿哥时代”、第三章“乾纲独断”和第十三章“落日余晖”描述了乾隆从出生、封王、临御天下,直至寿终正寝的八十九个春秋的生活,主要侧重于政治方面,是为《…  相似文献   

20.
据商衍鎏《清代科举考试记录》一书记载,清代从顺治三年(1646)举行第一次科举考试,至光绪三十一年(1905)废除科举考试制度,被历代皇帝钦点的状元共114名。按籍贯划分,江苏省最多,共49名;而奉天、河南、陕西、内蒙、四川五省最少,各仅1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