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祁门县明清时期民间民俗碑刻的调查与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陈琪 《安徽史学》2005,(3):72-81
经过两年多时间的田野调查,我们在素有“九山半水半分田,包括道路和庄园”的祁门县境内,先后发现有132块明清时期的民间民俗碑刻。它或立在村头水口,或立在事发地点,或立在祠堂庙宇,起到告之、提醒和警示作用。这些碑刻以其独特的存在形式反映了明清时期徽州府祁门县民间的生活习俗、宗教信仰、宗族条规、山民喜好,如封山、修路、做桥、建祠、续谱、教育、风水等活动,为研究徽州民间民俗提供了第一手资料。  相似文献   

2.
杨立群 《沧桑》2014,(4):103-105
《明清山西碑刻资料选集》是研究明清时期山西地方社会的一个重要资料,从其中收录的诸多碑刻材料可以看出明清时期山西地方社会的许多特点。其中关于城堡城防的内容对于考察当时的山西社会有着重要作用。本文即主要通过《明清山西碑刻资料选集》关于城堡城防方面的碑刻记载来分析明清时期山西基层社会的一些特点。  相似文献   

3.
明清时期,山西忻州地区民间信仰内涵十分丰富,既有对自然神、历史人物的崇拜,也有对宗教神灵、其他民间神灵的敬奉,这一现象在当地的碑刻资料中记载甚为详尽。民众对神灵的信仰集中体现了功利性、自发性以及地方性的特点,透过这些特性,可以窥探到明清时期忻州地区干旱少雨、战争频发的地理、社会环境。而民间信仰在保护自然环境、稳定社会秩序、调节民众心理方面亦生产了一定的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4.
唐末五代至两宋时期,在客家地区形成了一个重要的风水流派——江西形势派。明清时期,风水活动已经成为一种风俗普及于赣闽粤广大客家地区,风水信仰亦由此深入人心,成为客家人的一种传统意识。客家人的风水信仰对水资源的利用和保护起到了重要作用。如客家人出于"山环水抱"的风水观念,往往将宅居建于山坡下或河湾处,形成一个个聚族而居的村落,世世代代守护着身边的青山绿水;出于风水信仰,引活水环村,在房前开挖"风水塘",对古村落的水口、后龙山、风水林、村边河流、排水系统进行营造和保护等,为科学利用和保护水资源提供了重要的借鉴,值得认真研究和总结。  相似文献   

5.
元明清三朝定都北京以后,城市能源中的木柴、木炭主要来源于周边地区的森林。林木的过度砍伐,对太行山北段、燕山南麓山区造成了显著的生态破坏,在明清时期表现得尤为突出。煤炭在能源构成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但采煤对西山一带的地表形态、植被覆盖、河流水源等所造成的危害也不容忽视。文献和碑刻资料,证实了北京能源供应的发展过程及其连带的生态效应。  相似文献   

6.
福建原是南方蛮荒地带 ,境内覆盖着漫山遍野的亚热带雨林。明清时期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 ,开矿、种植玉米、茶叶等山地作物 ,以及对燃料的需要 ,造成福建地区森林的大面积采伐 ;但古代闽人早已认识到山林资源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性 ,他们以种竹、种杉等经济活动 ,抵消了山林资源的消耗。他们并以“风水”为理由 ,保护了大片原始森林。然而 ,迄至清末民国时期 ,社会的无序化 ,造成对森林采伐的无序化 ,于是 ,福建的森林资源遭受到极大的破坏 ,经济发展也受到遏制。这种状况 ,迄今没有重大改观  相似文献   

7.
杨榕 《文献》2006,(3):113-126
明清时期,福建各地民俗活动频繁,城乡演剧之兴盛,已成为民众文化生活之大事.故福建地方文献中就有了戏曲活动的记载,戏曲碑刻即其重要组成部分,内容涉及戏班、戏神、演剧、罚戏、习俗等,折射出民间演剧之缩影.碑刻是我国古代的重要记事方式,福建各地宫庙林立,庙多立碑石记述其历史、祀神或重建修缮事宜,随着戏曲的形成与发展,碑刻与戏曲结下了不解之缘.戏曲碑刻是记录戏曲信息的载体,属于戏曲文物型文献,其碑文少则十几字,多则数百字,甚至达千余言.福建传世的戏曲碑刻多见于明清,包括庙碑、护林碑、墓碑等,其中尤以庙碑为主,反映出戏曲碑刻与宫庙的密切关系.它们出自历史上地方戏盛行的福、莆、泉、漳等地,是研究福建戏曲的珍贵史料,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8.
安徽省亳州博物馆所搜集的碑刻是馆藏文物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具有较高历史艺术价值的有东汉碑刻,隋代墓志铭,元赵孟烦的《北陇耕云》,明清时期墓志、经幢,清著名书法家梁蠛的《贝叶经题后》、《江公救灾记》、《刘君墓志铭》,徐世昌书《姜桂题墓志铭》等。  相似文献   

9.
历史上独特的自然与人文条件,造就了岷县繁茂的森林植被。明清以来,先民与林木关系非常密切,他们采伐林木或满足自用,或外运生财,把林木当作重要的谋生手段,随之森林资源逐渐减少。上世纪森林砍伐与破坏进一步加剧,致使自然灾害频发。退耕还林政策的实施有望改善岷县森林生态资源的现状。  相似文献   

10.
池翔 《近代史研究》2023,(1):65-82+160-161
清末民初,北京政府开始推行国有林制度。这一制度对东北地区既有的林权习惯形成了挑战。晚清东北的森林产权是林地与林木合一的“整体林权”,民间一般以地照和山场税捐凭证作为私有林权的证明。然而,新的国有林制度重构和细分了森林权属,要求将天然森林的林木和民间非业主自种的林木收归国有,由林务局统一发放国有林照。天然林木所有权从森林产权中的单独析出和国有化,导致以往民众享有的私有林地和公共山场中林木所有权和使用权被剥夺,从而引发了多种类型的林权争讼。在奉天这样一个拥有大量天然森林的区域内,国有林权在私有山场和公共山林中的延伸,不断引发林业讼案,逐渐重塑了本地的产权秩序。  相似文献   

11.
甄伟 《东方收藏》2023,(8):113-115
许昌关宅是曹操赐予关羽的一处宅院,关公在此秉烛达旦读《春秋》;许昌文庙是纪念文圣人孔子之庙,二者为毗邻建筑,现为明清时期的古建筑群、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通过遗址内留存的碑刻、建筑、遗址现状及其文献记载,探究许昌关宅、文庙的历史渊源、保护重修的过程及其价值。  相似文献   

12.
清代是我国西北地区环境遭到破坏的一个重要阶段 ,但当时的地方官员对当地出现的环境问题普遍没有意识。个别地方官员的环境意识集中表现在对森林涵养水源和保持水土功能的认识上以及在此基础上对于保护森林和植树造林的关注。  相似文献   

13.
对于近几年喧嚣一时的法轮功”邪教,极有必要揭示其与明清邪教相似之处,以便让人们看清它的历史根源和庐山真面目,从而展开有针对性的斗争。 将“法轮功”跟明清时期的民间秘密教门即明清邪教进行比较,其相似之处有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4.
论明清时期宗谱家法中植树护林的行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宗谱家法是谱牒的重要内容 ,它是宗族社会的民间法规行为 ,是宗族成员行动的规范 ,对宗族成员的行为起约束作用。提倡植树护林的绿化行为是宗谱家法的内容之一 ,主要体现在三方面 :1.体现了古代宗族追求林木绿化景观的景观生态思想的行为 ;2 .体现了古代人提倡植树的绿化行为 ;3.体现了古代人禁止毁林的护林行为。文章认为风水意识的风靡盛行 ,是古代宗族族规家法中提倡植树护林的根本原因 ;山林的宗族经营 ,是产生宗族植树护林行为的重要原因。在大力开展植树造林、保护森林、改善生态环境的现代社会里 ,仍然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5.
《惜字林碑记》是记载清代湖州民间敬惜字纸传统的碑刻文献,反映嘉庆年间湖州府敬惜字纸的行为主体、建筑的"场所精神"和仪式的"水边行事"等。通过对《惜字林碑记》的释读,结合地方志的梳理与研究,不仅可以大致管窥清代民间敬惜字纸传统的整体情况,也有助于我们重新审视和理解敬惜字纸传统在清代形成崇学重道的社会风气和助人成才、遏制异端邪说和维护社会道德秩序等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享有草原“白珍珠”、祁连“雪牡丹”之美誉的华锐白牦牛,是中国乃至世界稀有的地方牛种。早在商周时期,华锐地区就有羌戎等民族驻牧,当时的白牦牛尽管在畜种中占据的数量不大,但已经存在并繁衍生息。迄明清,华锐人不植五谷,唯事畜牧。《五凉考治六德集》中有“祁连蛲饶,畜牧蘖生”的记载,《凉州府志备考》中亦有“白牛食雪山肥草,饮雪山清水,其粪微细,可合旃檀”之表述。此类记载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当时水草丰美,白牦牛空前发展的景象。  相似文献   

17.
民俗宗教是在民间信仰、民间宗教的基础上发展、成熟的一个学术概念,指民众日常生活中制度性宗教之外的各种宗教信仰和习俗。碑刻民俗宗教文献是以石头为载体的民俗宗教记录。作为一种历史书写,与历史本相间不可避免的矛盾关系是其史料价值探究意义之所在。作为一类出土文献,它具有文献和文物的双重属性。明清以降雁北关公庙碑刻无论从碑刻书写范式及撰述意图,还是文物特点和背景,都具有真实而丰富的社会文化内涵;尤其是其文物史料价值,对于历史学、民俗学、宗教学研究,以及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8.
民间信仰是深深积淀于客家民系中的传统意识,它的内容非常广泛,包括自然崇拜、神明崇拜、风水信仰、义民信仰和特殊历史人物崇拜等等。在客家传统社会中,民间信仰是一种十分普遍的现象。只要稍稍翻检一下客家地区的老方志、老家谱,大量关于神庙、神坛以及祭神祀神的记载便跃  相似文献   

19.
民间游戏是以直接参与为目的并具有竞技性、愉悦性、自由性并以口头形式传授的群体活动.满族民间游戏在与汉族民间游戏相互融合中,保留了自己的特点.传统民间游戏是对文化的一种肯定,对历史的一种肯定.传统民间游戏反映了一个地区、一段时期内人们的生活常态和生活习惯,除了影响人们的精神塑造之外,还担负着传播文化的功能.传统民间游戏,既是民众生活的重要内容,又能够满足人们的好奇心理,将其用于旅游开发,不但会为当地带来直接的经济利益,而且可以加强不同地域之间的联系,沟通不同文化视野之下的人类知识.将传统民间游戏的保护和开发结合起来.将是促进合理传承的最好的方法,促使人们树立传统民间游戏的自觉传承意识,将传统民间游戏的保护和开放结合起来,加以合理的利用和开发,成为当前拯救民俗的一项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20.
在民俗学与语言文字学交叉研究历代碑刻方面,水利碑是一种合适的对象。民俗学运用文献法和田野作业法对水利碑开展个案研究,通过自下而上的考察,揭示在我国长期运行的文字传统和民俗传统中,特别是在华北地区,水利碑怎样成为农民与自然灾害相处的"弱者的武器"。水利碑处于政府管理与民间自治管理的表层,其深层是农民将管理水渠流域之"形"、管理水日权威之"符",与合理分配用水的社会公平之"义"合成宇宙观,指导民间公平用水,结果是实现了国家水治与民间水治的互补。民俗学和语言文字学合作的碑刻研究能补充为经史典籍所不记载的传统民俗文化成分,获得民俗学或语言文字学单独从事碑刻研究所不能获得的新认识,因此双方可以共同拓展碑刻研究的方法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