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刘丹  徐明波  蒋雪琴  蒲丹 《沧桑》2014,(5):50-54
1927年汉口、九江英租界的收回,是近代中国人民反帝斗争中的一件大事,中国方面付出的艰辛努力值得肯定和骄傲。收回英租界的过程中,英国自身因素对英租界成功收回客观上也产生了较大的作用。大革命时期,英国由"强硬"变为"怀柔"的对华政策直接影响了英国官员对"一·三惨案"后形势的判断;野心勃勃的英国殖民者不甘心放手交还英租界,也采取了武力威胁的方式企图让国民政府屈服,由于客观因素的限制,英国没有得逞。  相似文献   

2.
1927年1月,在党和刘少奇同志领导的武汉工人一举夺回汉口英租界的胜利鼓舞下,九江工人展开了轰轰烈烈的反对英帝国主义的斗争,勇敢地收回了九江英租界。这是中国工人阶级反帝斗争的空前壮举,在中国现代革命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它对我们今天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仍有现实意义。九江,是江西省北部的门户,是长江中下游的重要港口,是上接武汉下通南京上海的交通要道。它历史悠久,是赣北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正因如此,九江成为了帝国主义列强侵略我国必争的要地之一。  相似文献   

3.
智民里和联怡里的位置和里份布局智民里和联怡里都位于原汉口英租界中心地段,只隔着一条湖南街(今胜利街),但建成时间不同:智民里建成于英租界收回(1927年)前的20世纪20年代中期,联怡里建成于英租界收回后的30年代。  相似文献   

4.
汉口德租界设立于1895年10月,为继英租界后外国人在汉口设立的第二个租界。1917年3月15日,湖北武汉地方当局根据北京政府的指示接收了德租界。此为汉口收回的第一个租界。此后,俄租界于1924年7月,英租界于1927年3月,日、法租界于1945年抗战胜利后先  相似文献   

5.
敌我态势及作战部署 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出师北伐以来,战无不胜,攻无不克,驱赵恒惕于湘北(赵自称湘军总司令兼湖南省省长),创吴佩孚于鄂南(直系军阀吴佩孚自称“讨贼军”总司令),败孙传芳于赣北,同时收回汉口、九江英租界。武昌、九江、南昌攻克后,长江流域的革命形势大大发展起来,国民政府遂由广州迁都武汉。  相似文献   

6.
1927年1月3日,英国水兵在汉口英租界上首江边空地今苗家码头附近打伤中国民众30余人,制造了“一三”惨案。  相似文献   

7.
一、族谱披露新史料 2003年,笔者正忙于《汉口租界志》的定稿工作,忽然得到老干部水世闿告知,他在整理《水氏宗谱》的时候,发现有关汉口英租界最初划界选址时的一则史料。《水氏宗谱》编成于1913年,现在持谱的族群主要聚居地在今大冶市高河乡宴东村下  相似文献   

8.
开栏小语:提到武汉的老里份,就像提到北京的四合院,上海的弄堂,苏州的巷子,它们都是一个城市独特的民居文化,或者说是一个城市的名片。1861年汉口被迫开埠通商后,长江岸线上建立了英、俄、法、德、日五国租界。目睹租界里的近代化城市风物,以及沿海"得风气之先"的城市新出现的石库门住宅,使得在汉口租界内外进行房地产开发的华商们,对这种西方低层联排式住宅和中国传统的四合院式建筑的结合体趋之若鹜,以至于在19世纪末到20世纪  相似文献   

9.
在中国现代史上,1927年武汉人民收回英租界是一件彪炳史册的伟大事件。它高扬了中华民族的民族意识,显示了中国人民反帝爱国精神,是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民持续不断的反帝斗争的一次伟大胜利。而在收回英租界以前,湖北暨武汉地方当局也曾有两次接收外国租界的举措,其性质与结果与前者颇不相同,知之者寥寥而论之者亦少。笔者认为,民国初期武汉地方当局接收德、俄租界与1927  相似文献   

10.
在汉口江岸区,历史上曾经有过五个外国“租界”.租界成为“国中之国”.租界内的街、路名,中国人无权过问,全由“洋人”自定.例如俄租界(1896年6月2日—1925年3月1日)几条主街,叫亚历山大街、玛琳街、列尔宾街、鄂哈街…….当我国收回后,成立汉口市第二特别区,首要任务之一便是将街名恢复“中国特色”.由督办沈子良牵头,请了几位“饱学之士”商量一番后,决定将由江边到亚历山大街的五条平行的马路(即今之沿江大道、洞庭街、鄱阳街、胜利街、中山大道)更名为:一德街、两仪街、三教街、四民街、五族街.由于俄租界在五个租界中面积最小,而它两侧的英、法租界,当时又未能收回,所以这五条街都不长.  相似文献   

11.
"上海问题"的核心是上海公共租界的未来政治地位问题。1927年初,国民革命军收回汉口、九江英租界,上海公共租界何去何从,顿成中外关注的焦点。上海公共租界当局和外侨以及其他相关方面首先向英美寻求支持。英、美的反应有明显不同:基于对华新政策和对中国国内政治形势的基本判断,英国不愿提出一揽子的解决方案,而是主张出现一个问题解决一个问题;美国的表现截然不同,从"上海中立化"的建议,到试图通过民间机构介入调查"上海问题",再到最终推动上海工部局采取聘请外部专家调查方案,美国表现出强烈的插手愿望。尽管如此,英美的"上海问题"政策却有一条共同底线,即放弃武力,采取开明的亲善政策。  相似文献   

12.
油画《收回英租界》 “文革”中,张善平因一幅画而被打人“牛棚”,这幅画便是他的得意之作——《收回英租界》。它反映的是刘少奇当年领导武汉工人阶级收回英租界斗争的场面。此画画得很成功,曾荣获湖北省暨武汉市美展一等奖,并被中国革命博物馆收藏(照片)。 善平学油画始于上世纪60  相似文献   

13.
第一个来中国开辟租界的是英国人,第一个来汉口开辟租界的也是英国人。一百多年前,英国人在这个世界上真的是又霸道又牛气。让中国连续惨败两次的鸦片战争的主角就是他们。  相似文献   

14.
钱玉莉 《百年潮》2004,(7):47-52
陈友仁(尤金·陈)曾享有"革命外交家"的美誉,人们对他的关注也大都始于他所主持的收回汉口、九江英租界的"铁腕"外交.而有关他在巴黎和会前后的爱国举动,却很少为人所知.巴黎和会前,他因揭露日本的亡我野心,被捕入狱;巴黎和会上,他作为中国南方政府代表的顾问,起草了中国代表团递交和会的备忘录;巴黎和会后,他为了敦促美国抑制日本,给美国上议院发了一份长电,受到美国媒体的高度评价.这一切,不仅是陈友仁为维护国家主权所作的努力,而且表现了孙中山所领导的国民党对巴黎和会所起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5.
阜昌街是过去汉口英租界的一条重要街道。1946年改名为南京路。阜昌街当年的知名单位及其房屋建筑,在沧桑岁月中,虽然早已消失,但它们的旧址尚可找到,如英租界工部局、巡捕房、波罗馆、维多利亚会堂、俄商阜昌洋行、天主堂医院等。阜昌街有3处大楼建筑——日本横滨正金银行汉口分行、汉口商业银行、大孚银行至今犹在。  相似文献   

16.
当1861年(清咸丰十年)汉口辟为通商口岸后,列强依恃坚船利炮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强开国门,纷纷来汉设租界,办洋行,开工厂矿山,肆意侵犯我国主权和掠夺内地资源。随着租界的设立和其经济、文化活动的加强,各国驻汉领事馆、洋行也应运而生。据市档案馆馆藏资料记载,在晚清和民国时期,先后在汉口设立领馆的有:英、美、俄。法、德、日本、意大利、丹麦……等20多个国家。 英、俄领事馆 在汉口正式成立总领事馆的是英国。1861年英国在汉口勘定租界界址,正式签订租约,确定在汉口开埠通商“,同时正式建立总领事馆,馆址位于…  相似文献   

17.
正自1858年《天津条约》允许英、法等国人持护照往赴中国内地始,汉口街头出现了西方人的身影。1861年汉口正式开埠通商,英、德、俄、法、日先后在汉口旧城区下首滨江地段上设立租界,由此,更多的西方人涉洋前来通商、传教或游历,并留下了大量文字记载,使我们得以从另一种角度了解当时汉口的面貌以及西方人对于中国人聚居的华界的印象。明成化年间,汉水改道,汉口凭借"南行控巴蜀,西去连鄢郢"这样得天独厚的地  相似文献   

18.
汉口的第一个租界虽然不是俄国人首开.但汉口的俄租界却是俄国人在中国开辟的第一个租界。在此前,俄国人在中国并无租界。选择汉口作为自己在华的第一租界,对于俄国人来说,理由也不复杂,是因为茶叶。  相似文献   

19.
两次鸦片战争后,英国先后在中国开辟七块租界地,界内土地的租用方式,特别是英国商民如何获得合法的租地权利,是租界土地制度的核心问题。七城市的英租界中有五处实行的是由英国政府与其本国商民订立皇家租契的土地制度,其中天津英租界扩张次数最多,面积最大,租地关系最为复杂,具有较高的典型性。在原有帝国主义、殖民主义的解释框架中,皇家租契订约双方属于协同利益群体,二者间发生旷日持久的纷争几乎无法想象。以天津为个案,考察和梳理英租界皇家租契制度的历史脉络和矛盾波折,有助于更完整地理解近代英国在华租界及其土地制度的深层次特征。  相似文献   

20.
辅义里和丰寿里的位置和里份布局民国初年,汉口英租界的北边,华界里逐渐建起了一片新的市区——"模范区",其缘起在于1912年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之后,曾令实业部通告汉口商民建筑市场,重振商务,尽快恢复因战乱而受到破坏的工商业,同时要安定民生,"务使首义之区,变为模范之市。"为了实现孙中山先生的设想,汉口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