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山西大院游     
最近电视连续剧《乔家大院》在央视火爆播映,在其上映的20余天里收视率一直高居全国第一。在引人入胜的情节之外,该剧也向观众展示了山西大院建筑的独特风采。在中国民居中,山西大院和皖南民居齐名并列,一向有“北山西,南皖南”的说法,是因为在历史上这两地的人都善于经商,并在故乡大建豪宅而出名。山西大院就是兴盛了五百多年的晋商,留下的豪宅大院。  相似文献   

2.
晋商大院的雕刻艺术突出的是砖、木、石三雕。雕工技艺堪称一绝,是民间艺术领域中一朵绚丽的奇葩,创造了北方民居建筑史上崭新格局,成为建筑和室内装饰艺术的群体瑰宝,构成了民间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雕刻构件的应用范围 雕刻构件在晋商的宅院建筑和室内陈设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晋商建筑装饰的主要艺术特色之一,究其原因与独特的人文社会经济发展背景有着不可分的关联。明清山西多富商大贾,明代时山西商人就有“非数十万元无以称富”的名声。光绪时晋中太谷、祁县、榆次、介休4县的14家富商聚集的财产就在白银3000万两左右。 山西的富商…  相似文献   

3.
历史如风,一吹即散。但是,有时历史又被我们不小心翻腾出来。来到了山西,走到了西口,便想到了晋商。晋商便是从这里开始离开故土,为生计奔波口外。一啸西风,一片残瓦,都洋溢着晋商的味道。夜宿西口,听风闻雨,如歌如诉。山西因晋商而闻名,晋商据山西而发迹。漫漫黄土中淹没着一个商业王国的旧梦。晋商的商业版图北到沙俄,西到欧洲,东至朝鲜、日本,盛极一时,这是何等的气魄。"禹、汤罪己,其兴也悖焉,桀、纣罪人,其亡也忽焉"(1)。晋商几百年的基业在近代几十年间毁坏殆尽,个中原因既有时局恶化又有自身不思变通,逢此多事之秋,晋商逐步衰败。晋商渐行渐远,唯有晋商大院,百年兀立。走进大院,揭开历史的一角,窥探一下晋商昔日的荣光。  相似文献   

4.
新沟刘家大院为具有太原地区特色的清代儒商民居的典型实例,它的发现既填补了太原市迎泽区晋商大院文化的空白,又是山西"晋商大院"群体的有力补充。  相似文献   

5.
平正 《宁夏史志》2006,(2):47-47
研究晋商的学者认为,清代晋商有两个明显的特征:封建性与进步性。所谓封建性,具体表现在一是封建政府把晋商作为政府推行财政政策和提供军饷供应的工具;二是商人与封建政府之间有着非常特殊的相互依托关系。山西票号,是晋商自明清以来经营了数百年之后的历史产物,在它身上体现的是封建体制下的进步性。我们去山西平遥县城游走观览,去王家大院、祁家大院欣赏那些依旧保存完好的明清以来的古建筑群时,就会想到晋商存在的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6.
众所周知,前些年大凡来山西观光旅游的人,嘴上挂着的不外乎五台山、恒山、云冈石窟和壶口瀑布等几个景点。然而,近年来情形大不一样了。以祁县乔家大院为发端的晋商大院,后来居上,不仅带来如潮如涌的晋商大院旅游热,甚至将这种晋商文化现象推到了极致,形成了学术研究中的一门显学。祁县乔家大院原来是一个古老沉寂的宅院。20世纪80年代,聪明的祁县人慧眼识珠,对这个曾经冷落多年的沧桑老屋进行精心的开发,将其辟为独具特色的民俗博物馆。不久,大导演张艺谋带领国际影星巩俐,在这里拍摄了著名影片《大红灯笼高高挂》,从此,乔家…  相似文献   

7.
正山西介休冀家,系明清两朝山西商帮中最有实力者之一,冀家经商起步于明正德年间,经数代人艰辛努力传承至冀家第十五世冀之瑜时,冀家商业已具规模,到清嘉庆、道光时冀家商业在冀之瑜之孙冀国定手中发展强盛。到清同治、光绪初期,冀以龢将冀氏商业推向鼎盛,光绪末年衰落。《晋商冀家》作者将冀家经商发展史,用编年体例由远及近分章分篇叙述。文中还收录了《冀氏族谱》《冀以正(贞  相似文献   

8.
<正>从近三百年晋商由壮大到消逝的历史长河中看,我父亲是由传统晋商向现代知识分子转型的第一代,因此他是一个极具晋商文化意识的现代知识分子。这在晋商后人的发展模式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父亲渠川祜,字寿田,又作受天,清宣统三年(1911年)出生于山西祁县渠家大院,祖父渠仁甫为他取乳名“如心”,由此可以看出祖父对他的疼爱。父亲5岁时祖母去世,祖父又当爹又当妈把他拉扯大。从7岁开始,祖父从《三字经》手把手教他念书识字,逐步到“四书五经”《古文观止》《昭明文选》等,同时教加减乘除、四则运算以及珠算。  相似文献   

9.
晋商四楼     
晋南是晋商的发祥地。但是,与现在人们耳熟能详的晋中大院相比,我们今天在晋南地区能够看到的晋商建筑少而又少,大多无迹可寻。而从那些保留并不完整的门楼、碑楼、牌楼和护家楼上,我们恍然可以看到山西商人复杂的心境和他们执拗的神情。  相似文献   

10.
山西地狭人稠,是物资交换的重要地区,许多人外出经商。诚信、勤俭、团结的作风结合经营管理体系的科学、严密,将晋商的事业推向极度的繁荣。晋商讲究“发财还家盖房置地养老少”,极少举家迁移至他乡,往往是一个人在外苦心经营,家眷留在原籍。于是便有了许多奇迹一般豪华气派的晋商大院。  相似文献   

11.
山西介休地区的“念卷”(即“宣卷”)和宝卷,是1957年张颔先生《山西民间流传的宝卷抄本》①一文介绍给学术界的。文中介绍了介休城乡念卷的活动情况、手抄本宝卷的内容和形式,并载有作者于1946  相似文献   

12.
正我是傅山行书册页《丹枫阁记》祁县渠家的收藏人、渠家大院主人渠晋山的长孙渠荣籙,今年85岁。我们渠家历经四代收藏着《丹枫阁记》,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从我家现有资料、实物以及先辈的讲述中知晓,家中收藏书画至今已历经七代二百余年。祁县渠家是明朝初年从山西长晋商渠家是书画收藏世家,早在乾隆年间就把傅山书法作品作为家训  相似文献   

13.
晋商与戏曲     
《沧桑》2005,(4)
山西地方戏曲繁荣,最著名的是四大梆子:晋剧、蒲州梆子、上党梆子和北路梆子。晋商们热衷于梆子戏,除了频繁的邀请演出、玩票,还出资办戏班,甚至成立研究社,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和改革。各戏班也多演出与商人有关的剧目,四处闯荡的晋商更是把梆子戏带到了全国各地。  相似文献   

14.
晋商一直是研究者们关注的问题 ,从上世纪 80年代到现在 ,晋商研究进入了一个全新阶段。在这一时期 ,晋商研究取得了相当不错的成绩 ,研究队伍不断壮大 ,特别是山西专门成立了晋商研究学会 ,在《山西大学学报》、《晋阳学刊》等刊物上专门开辟晋商研究专栏。研究领域也大为拓展 ,从以前偏重研究晋商的兴起、衰落 ,以及晋商独创的票号等 ,向多方面拓展 ,研究晋商的开拓精神和思想等。某些重要问题的讨论取得了较大进展 ,一批有分量的专著和论文相继问世。一、学术专著概括性研究。冯宝志著《三晋文化》(辽宁教育出版社 ,1 995年版 ) ,从文化…  相似文献   

15.
<正> 1.晋商文化二日游D1:早接团,赴世界文化遗产——平遥古城,登古城墙、游中国银行鼻祖——日升昌票号、明清一条街等,游央视热播节目《乔家大院》拍摄地——乔家大院住平遥或介休。  相似文献   

16.
宋金介休窑瓷器表现了山西陶瓷文化甚至整个北方地区在陶瓷和社会生活方面的特征,代表了山西陶瓷业兴盛时期的最高水平。根据对介休洪山窑与老城南街窑址遗存进行的比对研究和介休博物馆馆藏宋金介休窑瓷器的特点分析可知,介休窑对研究山西古代陶瓷业的起源、发展、兴盛直至走向衰败具有重要意义。对介休窑瓷器的发掘整理,可极大地提高山西陶瓷在中国陶瓷史上的地位,对研究北方地区陶瓷发展可提供重要的资料。  相似文献   

17.
李巍 《沧桑》2010,(5):154-154,170
介休宝卷说唱文学是山西地区延续了近千年的说唱文学曲种,直到今天的绵山脚下有些地区还有人在宣唱表演和受众听唱。山西大学"山西介休宝卷说唱文学非物质文化遗产调查组"在完成这项教育部项目进行调查的基础上,出版了《山西介休宝卷说唱文学调查报告》一书。本文即通过对这本书稿的阅读,从中总结出其成功调查的经验,以期探索其方法论的思想核心之所在。这将对于今后山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调查起到一种示范和典型作用,对于山西文化强省战略的实施也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一次出差山西,在祁县城渠家大院"聚梨园"内,戏声咿呀,观看了一出地方小戏《上包头》。一位悲伤的新婚妻子送别即将外出做买卖的丈夫,这样的场景,出现在肃穆高大、厚重华美的大院内,显得别有意味:一边是美轮美奂的深宅,一边是满怀愁怨的抒怀悲叹。这样的场景,能有多少人将晋商与西口联系在一起呢?"走西口"虽仅三个字,却活化为一个文化符号,衍生出一段传奇,缔造出一部名闻天下的移民史。  相似文献   

19.
策划:旅游纵览杂志社主办:山西省晋中市旅游局,福建省南平市、武夷山市旅游局,江西省上饶市、九江市旅游局,湖南省岳阳市、益阳市、常德市旅游局,湖北省武汉市、襄樊市旅游局,河南省南阳市、洛阳市旅游局,河北省张家口市旅游局,内蒙古包头市、呼和浩特市、乌兰察布市旅游局。协办:山西祁县乔家大院民俗博物馆、山西晋商文化博物馆(祁县渠家大院)、山西榆次常家庄园  相似文献   

20.
“山西之于中国,正如中国之于世界。”无论过去还是现在,我们山西都像是中国的一个缩影。在明朝和清代的数百年时间里,山西以晋商称雄全国,被龚自珍称为“海内首富”。晋商为什么能够称霸商界、富甲全国?又为什么像昔日的恐龙一样在很短的时间内就从中国的经济舞台上消失了?就让我们一起去沿着晋商从前的足迹,寻找其中的答案吧。晋商的崛起明清时代的山西在全国无论从面积、还是人口上说都算不上大省,吕梁山和太行山象两堵高墙一样横在山西境内,南面有黄河奔流,北面是蒙古一望无际的草原。这样相对闭塞的地理条件一直是我们今天解释山西人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