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晓娅 《收藏家》2012,(1):7-11
“屏风”最早或称为戾,《文选·张衡·东京赋》:“负斧戾。”薛综注:“白与黑谓之斧;戾,屏风,树之坐后也。”《荀子·儒效》:“负康而坐”,也就是背靠屏风而坐的意思。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山西大同北魏司马金龙墓出土木板漆画屏风的颜料使用情况和制作工艺信息,利用Micro-Raman、FrlR、XRF、断面切片等技术,对屏风残片上的四种主要颜色(红,黑,黄,白)、红色漆底层、断面分层进行分析与鉴别,结果如下:(1)屏风所使用的颜料有朱砂、炭黑、雌黄、雄黄、石膏.(2)屏风的红色底层系由生漆与朱砂调和、结膜而成,其中可能未曾添加桐油.(3)屏风彩绘部分的颜料分层十分明确,各层的厚度相对均匀,反映出制作者较为高超的绘画技法.(4)在颜料层、木胎与红色漆底层之间的"过渡层"中,分别观察到一些白色物质.初步分析后认为,"过渡层"中白色物质为羟基磷灰石的可能性较大.颜料层中白色物质的成分和物相仍有待进一步的分析.  相似文献   

3.
最近,笔者在徐州发现一张冀南银行民国三十四年、深蓝色、塔图、平原地名壹百圆纸币(封三下图),该币长120、宽65mm,正面深蓝色,上方为“冀南银行”四字,中央为屏风样框,框内有塔图,左右各一个花符,在花符上面有“壹百圆”三个空心字,  相似文献   

4.
李理  杨志强 《收藏家》2012,(7):39-48
插屏和座屏,是中国古代传统的室内装饰用品,属于家具陈设类器物。它由古代居室中常见的屏风发展而来,尤其是受到枕屏、砚屏等小型专用屏风影响,在明清时期盛极一时,为宫廷贵族、官宦士绅甚至普遍百姓广泛使用,摆放于厅堂室内或几案桌张之上,成为装饰室内环境,美化人们生活的艺术品及实用器。  相似文献   

5.
茆贵鸣 《百年潮》2005,(6):50-54
香港.皇后大道中18号二楼. 这是一间还算宽敝的临街门面房.室内以屏风一分为二,隔成大小不等的里外两间:里间不大,有几张沙发和木椅靠墙放着,当中摆着一张茶几,--此为会客室;迎门而进的外间稍大,一字排开的柜台里,摆放着五颜六色、大大小小、扁扁圆圆的茶叶筒,上面清楚地标有诸如"西湖龙井"、"黄山毛峰"、"福建乌龙"、"苏州碧螺春"、"六安瓜片"等各种各类的茶叶名称,柜台的内侧,置有几张办公桌椅,--此为经营茶叶批发零售的综合门面兼工作人员的办公室.室外,门前新近挂出的一块匾额,上书"粤华公司"四字,在这车水马龙、店铺林立的皇后大道上并不显得引人注目.  相似文献   

6.
正乌当区区位优越,生态良好,文化底蕴深厚,山水林田俱佳,温泉资源丰富,享有"黔中秘境·生态乌当——一个诗意生活的林中泉城"美称。拥有温泉旅游和乡村旅游两张名片的乌当,逐步形成了"春赏花、夏避暑、秋摘果、冬泡泉"的旅游产业链。2016年1月至3月,该区实现旅游人数270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11.54亿元。借助贵阳市第四届旅游产业发展大会契机,乌当于2010年正式推出"泉城  相似文献   

7.
《文物》2016,(3)
目前汉墓中发现的屏风大致可分为三种类型。首先是"生器"屏风,有漆木和玉两种质料,皆放在离尸体较近的地方,指涉死者过去的存在。其次是明器屏风,有漆木和石两种质料,其性质与所处位置有关。如果与象征座位的明器或生活用品在一起,多是指称死者神座之所在;与象征日常器具的明器在一起时,则可能只象征一般家具。第三种是墓室建筑装饰中的屏风图像,在壁画中通常有着强调墓主身份地位的作用,也用于烘托大的场景。  相似文献   

8.
屈利军 《文博》2011,(3):55-62
本文阐述中国古代屏风的起源、演变和发展过程,并将屏风这一特有载体和中国山水画的题材联系起来。作者以历年出土发掘的屏风实物和古代绘画作品为主要对象,进行分析论证,梳理了屏风和绘画的关系屏风作为中国古代文化的一种符号,构建出自我和外部世界,尤其是唐屏风山水壁画成为中国文人士大夫绘画的启蒙,这种表现形式体现当时人们与对道德、价值观念的思考。同样,屏风山水画不仅仅是装饰性存在,它映射出中国文化更深刻的寓意。、一扇屏风成为一种绘画的载体,它的模糊身份构成了古代人文画的本体,对研究中国文化的人文精神风貌具有特殊的标本价值  相似文献   

9.
屏风专题策划伊始,我上网浏览屏风的图片,奇怪的足,网页上搜出来的都是我们常见的办公桌隔断,诸如:“屏风三人位”、“屏风采用288铝望板,铝合金型材边框,轨道式全方位”……难道我们的工作台,办公室里这些简易的塑钢隔断,也算屏风?  相似文献   

10.
吴文强 《东方收藏》2023,(10):16-19
屏风的发展历史悠久,其装饰风格的变化更与历代经济水平、审美趣味的变化相关联。清末民初,屏风装饰风格发生明显变化,出现了浅绛彩或新粉彩瓷板画屏风。这些屏风的装饰风格深受近代雅俗共赏的审美趣味和新旧交替的社会思潮影响,亦与收藏者本人的经历、处境、喜好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