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赖晨 《钟山风雨》2015,(1):27-30
近来厦大的一些负面新闻频繁地出现在媒体上,让人不禁想起抗战时任厦大校长7年之久的萨本栋。从1937年到1944年,他为厦大的建设和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在抗战烽火中,厦大以其淳朴的校风、务实的教风和勤奋、严谨的学风屹立于祖国东南,而萨本栋本人不仅是伟大的科学家,也是杰出的教育家,他的高风亮节至今仍令后人敬佩不已。书香门第萨本栋,字亚栋,号仁杰,1902年7月24日出生  相似文献   

2.
《科学家》2015,(1)
<正>多年以来,厦大化学系在中国可谓是化学界的黄埔军校,培养了一个又一个国内化学界的大师。然而无论是厦大化学系还是整个中国科学界,都对一位德高望重的著名科学家和教育家心存感激。他讲课精彩,吸引了非化学系的学生前来一睹风采。化学系的前辈学者有时仍然会忍不住对后辈们感叹一声,很可惜你没有机会聆听到卢先生的课。但更  相似文献   

3.
王新天 《南方文物》2004,(2):113-116
一、闽台人类学博物馆的建设 国内有人类学博物馆,始于厦门大学,厦门大学人类博物馆是我国著名人类学家林惠祥教授提倡设立的.早在厦门大学国学研究院成立之始,为了教学和研究考证的需要,厦大就专门设立了图书部与陈列部以资参考,这个陈列部就是以后的厦门大学国学研究院文化陈列所①.1926年秋,鲁迅先生在厦大任教时,也曾参加筹办过考古文物展览会②.1931年,林惠祥从中央研究院社科研究所民族组回到母校厦门大学任教时,在顶澳仔自家楼下开辟出人类学文物标本展览室,"展出文物三四百件"③.1934年,林惠祥在这个展览室的基础上正式成立私立厦门人类博物馆筹备处,主要是"供给厦大历史社会学系应用,并供附近中小学参观".  相似文献   

4.
赖晨 《文史月刊》2013,(6):30-31
作为著名作家、译作家和语言学家,林语堂早已为大家所熟知,但他在教育园地上的创业精神却鲜为人提及。林语堂早年在北京大学、北京女师大任教。1926年5月,林语堂携眷南下,应聘厦大文科主任。他曾经在厦门鼓浪屿求学生活了7年,其初恋情人陈锦端(林语堂名著《京华烟云》中女主角姚木兰的原型)、夫人廖翠风的娘家就在鼓浪屿,其二哥林玉霖在厦大哲学系任副教授,其弟林幽任外语系讲师。9月,林语堂就任厦门大学语言学教授、文科主任兼国学院  相似文献   

5.
陈漱渝 《文史精华》2013,(10):29-34
“自强!自强!学海何洋洋”,“自强!自强!人生何茫茫”,“鹭江深且长,充吾爱于无疆。吁嗟乎!南方之强!吁嗟乎!南方之强!”这是厦门大学校歌中的歌词。厦门是一个白鹭翱翔的滨海城市,俗称鹭岛。前人咏厦门诗云:“白鹭掠浪飞,顾影逗清波。拂石疑霜落,凌风似雪飘。”厦大是1920年秋天由南洋爱国华侨陈嘉庚捐资国币百万元创立的,但1922年2月师生才迁入新校舍。  相似文献   

6.
虽非生在厦门,在心底里却一直将厦门当成自己的第一故乡。在厦大学习了四年,后来又断断续续回去小住。爱极了这个城市,总以为自己是有一点懂她的,然而这次深入采访,却可怕地发现,自己对厦门的了解原来是如此地浅薄。厦门,这个一直被称为是“中国最温馨城市”的海滨小城,来了,住下了,她的味道才会慢慢地浮上来,就像厦门人每天一泡的功夫茶,只能慢慢“呷”(喝),让茶汤一点点一点点在舌下化开,入喉才觉清洌甘甜无比。  相似文献   

7.
王新天 《南方文物》2004,(2):113-116
国内有人类学博物馆.始于厦门大学.厦门大学人类博物馆是我国名人类学家林惠祥教授提倡设立的。早在厦门大学国学研究院成立之始.为了教学和研究考证的需要,厦大就专门设立了图书部与陈列部以资参考.这个陈列部就是以后的厦门大学国学  相似文献   

8.
建筑可以千姿百态,但厦门大学的几代建筑都因循中西合璧、闽式大屋顶、一主四从等定律。然而这表面缺乏创新的建筑,却被誉为中国最美的高校。更出人意料的是,这种建筑风格的设计师竟由非专业人士充当。厦大建校充满传奇色彩。它的建筑堪称中西混搭的模范。  相似文献   

9.
赖晨 《文史天地》2013,(1):63-65
厦大驱逐鲁迅并不可怕,怕的是社会不再容纳鲁迅的批判精神。厦门大学是陈嘉庚筹资创办的,始建于1921年,设有文、理、教、法、商、医、工7科,共24个系,有学生约400人。来厦门前,鲁迅曾考虑过多次,绝不能把教书当成终生的职业,因为当时中国政治极其腐败,社会上邪恶的事情太多,鲁迅认  相似文献   

10.
一九八四年十月二十一日,是我国著名爱国侨领陈嘉庚先生诞辰一百十周年纪念日。为此,中国人民银行特意铸造发行了一枚银币。我有幸承担了这枚纪念币的设计任务。在炎热的仲夏,我们一行匆匆赶往陈嘉庚先生的家乡——福建省同安县集美村。我们参观了集美学村,厦大校园,“归来堂”,陈嘉庚先生故居,以及端庄秀美的鳌园。每  相似文献   

11.
《福建史志》2008,(3):23-23
以志书体裁编写族谱是对传统族谱编修方式的一大创新。4月11-13日,《福建连氏志》编审工作会议在长泰县召开。福建省姓氏源流研究会连氏委员会会长连文成,《福建连氏志》主编、厦大教授连心豪等30多人出席会议。会议对该志初稿进行了评审、修改,研究进一步完善志稿的意见。省方志委省志辅导处副处长刘祖陛到会作了志书撰写辅导。  相似文献   

12.
抗战时期的厦门大学铁声歌咏团吴升辉铁声歌咏团的组建1937年9月,日本战舰驶入厦门港,厦门大学的生物大楼、囊萤楼及教授宿舍多座均被击毁,只得借用鼓浪屿英华书院的新楼上课(当时鼓浪屿为英国租借)。具有爱国主义传统的厦大师生,10月11日成立了“国立厦门...  相似文献   

13.
新余市拾年山遗址第三次发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9年10月至11月,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与厦门大学人类学系、新余市博物馆合作,联合组成考古发掘队,对水北镇拾年山遗址,进行了第三次发掘.考古发掘队由李家和任领队,省考古所徐长青,市博物馆徐若华、王强、李小平,厦大吴诗池、钟礼强和87级考古专业19名同学及邹池根、傅雪  相似文献   

14.
俞可平是1985年入学北大读博士的,到北大来之前,他在厦大哲学系。那一年我招了俞和王浦劬,他们算是1949年以来大陆第一批政治学博士(不含台湾)。俞可平读书刻苦,1980年代博士生英文底子一般不好,他此前也没有出国学习的经历,只在美国访问一年,此后到德国等地讲学便都用英文。  相似文献   

15.
新加坡林文庆博士的事迹,已有专文专传介绍,如洪炜堂的《林文庆博士》、陈育崧的《林文庆降》、凛然的《清季新马华人的民族主义运动》、凌云的《清季新加坡华人社会的尊孔运动》、凌云的《十九世纪新加坡华人杜会改良运动》、凌云的《鲁迅与厦大校长林文庆的冲突》、麦冬的《从香港脚  相似文献   

16.
1991年4月下旬,在全国侨联、福建省侨联、厦门市侨联和厦门大学党委的重视和关怀下,全国部分高校侨务工作研讨会在厦大顺利召开。参加这次研讨会的有全国各地30所高校的有关领导和专家学者共50人,提交大会的文章和交流材料共23篇。与会代表一致认为,侨务工作是党和国家一项长期、重要的工作。华侨华人遍布五大洲,人数多达三千万。东南亚华人在经济上具有一定的优势,而北美华人则在科技上实力雄  相似文献   

17.
黄起寮字志中.福建永春县人。1921年11月出生于贫苦农民家庭,1935年7月小学毕业后辗学在家三年。1938年7月,考入永春中学(现永春一中)读初中,1941年7月考入省立福州高级中学(现福州一中)读高中。1944年7月考入厦门大学,学习教育学和历史学。在大学期间,他积极参加厦大的革命活动,1949年2月由林祖国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从此开始了黄起寮由一个游击队长到大学教授的革命生涯。  相似文献   

18.
陈漱渝 《文史精华》2013,(12):65-68
鲁迅心目中的“现代派”势力 在厦大国学院中,更多的是跟鲁迅不同调的人,其中鲁迅跟顾颉刚的矛盾最深。顾颉刚是著名历史学家,“疑古学派”代表人物,当时应林语堂之邀担任厦门大学国学院研究教授,兼文科国文系名誉讲师。如果说,北京教育界有“日法派”与“英美派”的阵营,从未留过学的顾颉刚应该是无所归属;如果说,北京文艺界有“语丝派”与“现代评论派”的对垒,那在组织上顾颉刚跟鲁迅同属“语丝派”。然而,  相似文献   

19.
校园文化遗产是学校历史文化的集中体现,加强对校园文化遗产的研究,有助于丰富校园文化底蕴,让文化遗产焕发时代活力。选取厦门大学思明校区内的群贤楼群、建南楼群、湖心岛、鲁迅广场四处代表性遗产点进行研究,使用语义分析法研究了校园文化遗产对游客的传播效果,并探究影响传播效果的因素,为厦大校园遗产的文化内涵发掘与传播提供参考。研究发现,影响文化遗产点传播效果最关键的因素为参观者预先对遗产地的了解、校园遗产地环境舒适程度,以及校园遗产地宣传方式丰富程度。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对东南亚华人社会的本土研究已引起了越来越多学者的重视 ,曾玲、庄英章合著《新加坡华人的祖先崇拜与宗乡社群整合———以战后三十年广惠肇碧山亭为例》 (台北 :唐山出版社 ,2 0 0 0年 ,3 0 5页 )可视为这一研究趋势的重要代表作。曾玲博士原为厦门大学历史系副教授 ,对明清经济史有颇深的造诣。 1 994年移居新加坡之后 ,她先后任职于新加坡历史博物馆、南洋理工大学和华裔馆 ,目前又返回厦大执教。庄英章教授为台湾著名人类学家 ,曾任中央研究院民族学研究所所长 ,专长于闽台的家族社会与移民组织的探讨。虽然两位作者最初的学术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