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敦煌高僧昙猷与天台“佛国”朱悦梅魏晋南北朝时代,包括敦煌在内的河西成为我国佛教发展的中心。不断有僧人西行取经,更有不少南下江汉、江浙一带弘传佛教。昙猷就是南下僧人中对后世影响较大的一位。昙猷(?~约396),又名法猷、白道猷,敦煌人。少年时修头陀苦行...  相似文献   

2.
宋《赤城志》载宁海白水庵为东晋高僧昙猷所建。本文考证昙猷的国藉、海飘起点、建造宁海白水庵的目的及携来袖石,以期证实他即古天竺著名的高僧。  相似文献   

3.
宋<赤城志>载宁海白水庵为东晋高僧昙猷所建.本文考证昙猷的国藉、海飘起点、建造宁海白水庵的目的及携来袖石,以期证实他即古天竺著名的高僧.  相似文献   

4.
马德 《敦煌学辑刊》2005,(2):211-220
东晋时代的敦煌高僧昙猷是浙江佛教的开创者之一,他先后在新昌和天台山从事佛教活动,并留下了大量的活动遗迹;敦煌石窟的创建也与他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要眼珠有一天,云岩昙晟禅师在僧堂里编织草鞋,洞山良价禅师正好从他身旁经过,说:"老师,我可以跟您要一样东西吗?"云岩禅师说,"你说说看。"洞山不客气地说:"我想要老师的眼珠。"  相似文献   

6.
瞿昙寺     
谢佐 《中国土族》2009,(2):36-38
瞿昙寺位于青海省乐都县南山地区的瞿昙镇罗汉山下,是我国西北地区迄今保存最完整的一组明代建筑群,有"西北的小故宫"之誉。1982年2月13日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座寺院依山傍水,雄伟壮丽,它的建筑艺术、雕塑艺术、绘画艺术,以及碑刻、匾额、文物等无不反映出瞿昙寺深厚的历史文化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7.
1951年,国庆节的阅兵之后,北京电影制片厂要拍摄一部名为《一九五一国庆节》的新闻电影纪录片。影片初样送审后,得到了朱德、陈毅、聂荣臻、陈赓等的称赞。但导演却为难地对聂荣臻说:"现在的问题是,影片中朱总司令阅兵,只有喊口号的口型,没有声音。"聂荣臻想了想:"那天朱总司令阅兵,不是专门批了一辆吉普车在检阅车前边,供摄影和录音用的吗?怎么会没有声音呢?"导演回答:"声音是有的,因为录音设备在战场上摔倒过,录的声音太杂,  相似文献   

8.
我省乐都县境内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瞿昙寺,是明初特殊历史条件下由皇帝敕建的具有中原汉式风格的藏传佛教寺院。瞿昙寺的建筑完整地保留了明代官式做法,为国内所罕见。其中更有一点需要提及的是,瞿昙寺的汉式风格还包含着它典型的“风水”选址与内涵。从“命官相土、审位面势”谈瞿昙寺“风水”选址对瞿昙寺的选址民间有种种传说,桑结加先生在《瞿昙寺》画册序言中写道:“来自西藏山南地区的三罗喇嘛,在青海湖海心山苦行修炼后,辗转青海寻找弘扬佛法的建寺圣地,他来到瞿昙寺现址处,见一泓清泉,便下马煮茶歇息,遗马鞭于泉边,回头却见马鞭…  相似文献   

9.
佛教净土宗根本道场在山西交城玄中寺,而早期道场并州大岩寺至今无人所知.笔者了解到,晋阳西山大佛所在开化寺后寺即为大岩寺.弘扬净土宗的三大师为昙鸾、道绰、善导.史载昙鸾大师初修净土法门在并州大寺,即并州大岩寺,后到交城玄中寺.县鸾大师寂后,道绰大师继之,初修净业在太原蒙山开化寺.后到交城玄中寺,精修弘扬净土教义.善导大师在玄中寺师事道绰大师,专弘净业.道绰大师寂后,善导大师到当时帝京长安光明寺,大弘净土法门,寂后葬于神禾原,即今之香积寺.之后,净土法门日益广大,东传日本,成为佛教中很有影响的大宗派.三大师弘扬净土始于昙鸾,道绰继之,善导发扬广大.而昙鸾、道绰二大师初修净土实在一寺.道绰大师初修的太原蒙山开化寺即昙鸾大师敕住的并州大岩寺——并州大寺.  相似文献   

10.
唐代天文学家瞿昙譔墓的发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唐代天文学家中姓瞿昙的有瞿昙罗、瞿昙悉达、瞿昙譔、瞿昙谦及瞿昙晏诸人,他们的生平引起中外不少学者的注意。1977年5月,在陕西省长安县纪阳公社北田村发现了瞿昙譔墓,并有墓志出土。对研究瞿昙氏家族来说,这次提供的材料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11.
瞿昙寺始建于明洪武年间,后经永乐、洪熙、宣德等数朝代,才建成一座宫殿式的佛教寺院,至今有将近七百年的历史,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据说,元代末期,有个名叫三罗喇嘛的出家人,他原是西藏山南卓隆地方人,为佛教噶举派高僧,曾在青海湖海心山修行,后来到乐都南山的古龙洞修炼,他看到乐都瞿昙沟这块地方,前有凤展单翅的漫坡照山,后有罗汉山,东北有如锁的峡关,西南有如屏的巴颜山,中间有逶迤如带的溪水,这里群山环绕,藏风聚气,真是建造寺院地脉风水俱全的好地方.所以三罗喇嘛首先在这里搭起了一座小经堂,这小经堂就是瞿昙寺的前身,三罗喇嘛就是瞿昙寺的奠基人.三罗喇嘛后被尊称为瞿昙寺的第一代活佛.  相似文献   

12.
瞿昙赞     
我爱瞿昙好,山环峡锁门,豁然一开朗,疑入桃源中。我爱瞿昙好,阡陌纵横通,鸡犬声相闻,宜牧又宜农。我爱瞿昙好,寺院如故宫,炉烟飘袅袅,钟声醒世人。我爱瞿昙好,名列八景中,南山峰积雪,宛如舞银龙。我爱瞿昙好,山花烂漫红,黄鹂松间唱,林深麝成群。  相似文献   

13.
云冈第20窟西壁坍塌的时间与昙曜五窟最初的布局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杭侃 《文物》1994,(10)
昙曜在云冈为北魏太祖拓跋珪以下五帝开凿的五窟(习称“昙曜五窟”)以及因之而形成的“云冈模式”,给中国石窟艺术注入了新的活力,风流所及,影响到北中国的许多地区。但是,现存昙曜五窟的遗迹并不单纯,五个窟内的造像属于一、二、三期的都有,本文对昙曜五窟中各期的造像进行进一步的区分,并在此基础上,试对云冈第20窟西壁坍塌的时间及昙曜五窟最初的布局设计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4.
月华扬彩昙华山从大姚县城往北行,拐上弹石路,爬45公里的山,就到古人谓之“雨气敛青霭,月华扬彩昙”的彝族聚居区昙华山。一进昙华山,立即被这里极好的自然生态所震动。站在高处放眼四周,只见满目葱茏的群山,偶有藏匿于绿色怀抱中的点点村落,只看得到几片在阳光  相似文献   

15.
天台山与杭州西湖,同在“文物之邦”浙江省境内,都有得天独厚的自然山水风光和丰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历史上,由于佛教的兴盛,两地之间发生并逐渐形成了紧密的佛教文化联系。这种联系,即本文所要探讨的天台山与杭州西湖的“佛缘”。 天台山驰名海内外,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这里是中国佛教第一个有自己特色的宗派——天台宗的发祥地。天台山佛教起源甚早,三国吴大帝赤乌年间(238—251)已有佛寺出现。(见项士元《两浙佛教志》)东晋以后,支遁、慧观、竺昙猷等西域高僧相继来到天台  相似文献   

16.
吴平 《华夏地理》2006,(Z1):60-69
月华扬彩昙华山 从大姚县城往北行,拐上弹石路,爬45公里的山,就到古人谓之"雨气敛青霭,月华扬彩昙"的彝族聚居区昙华山.  相似文献   

17.
青海瞿昙寺是中原地区至今保存较完整,集古建、雕刻彩绘和壁画于一体的明代早期官式建筑群。瞿昙寺瞿昙殿现存壁画约217.5 m2,是中原地区经典的明代早期藏传佛教壁画,具有珍贵的历史和学术研究价值。本研究通过显微镜(OM)、剖面分析(Cross-section)、扫描电镜-能谱(SEM-EDS)、X射线衍射(XRD)等多种分析方法,对瞿昙寺瞿昙殿壁画制作材料及工艺开展了初步调查分析。结果显示:瞿昙殿壁画以砖墙体为支撑体,地仗层由粗泥层和细泥层组成;地仗中粗细泥层含沙量不等,粗泥层含沙量约60%,细泥层含沙量较少,约为16%~25%;地仗层中总体纤维含量为3%左右;地仗土粒度级配良好,粒径多集中在1~100 μm之间;地仗中含少量硫酸钠和氯化钠;瞿昙殿壁画使用颜料主要为铅丹、朱砂、氯铜矿、副氯铜矿、石青等矿物颜料,颜料层厚度20~200 μm之间;铅丹颜料在瞿昙殿中出现“章丹打底银朱盖面”的分层应用以及铅丹变色的现象;瞿昙殿壁画中明代壁画无底色层,清代乾隆时期壁画有底色层。本次分析研究获得瞿昙殿壁画层位、地仗组成和颜料使用信息,为瞿昙殿壁画科学保护和深入研究提供重要的第一手资料。  相似文献   

18.
大蓝 《中国土族》2013,(3):70-70
后来我和衣郎去了瞿昙 孤寂的瞿昙寺 六百年来坐落在那儿 连同时光 和那些古老的树木  相似文献   

19.
参军抗美 "从东北,到西南;从高原,到海边,愤怒的声音连成一片,热血的青年纷纷参战……"这是我参军后最爱唱的一首歌。美帝侵朝战争爆发后,全国青年掀起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参军热潮。  相似文献   

20.
周广荣 《文献》2000,(4):90-100
《悉昙章》是古代印度人学习拼写梵语的一种初级教程,中古时期随佛教传入中国后,在中国僧俗间受到普遍重视,并对中国的语言、文学产生了非常深远的影响,如汉语音韵学中的等韵学、文学中的诗文声律理论、敦煌发现的《悉昙章》歌辞等都是在它的直接影响下产生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