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彝族拥有悠久的历史与古老的彝文典籍。南北朝时期的彝族学者举奢哲与阿买妮 ,创建了彝族史学理论。在其后的 1 0 0 0多年时间里 ,又有一些彝族史官不断继承与创新 ,使其更加完善。在这个史学理论体系指导下 ,产生了大量彝文历史著述 ,丰富了中国古代史学的内容。  相似文献   

2.
贵州现当代彝文文学翻译以当代的成就最大.现代的有罗文笔翻译的《爨文丛刻甲编》最为著名,当代则以王子尧翻译的《彝族古代文艺理论丛书》、王继超等翻译的《彝族源流》《彝文金石图录》和王运权等翻译的《西南彝志》最为著名.翻译机构中以毕节地区彝文翻译组的成就最大.翻译的主要是彝文古籍,包括少量口碑文献.今后要从四个方面开展贵州彝文文学的翻译工作.  相似文献   

3.
彝族历史文献《教育经典》(以下简称《教经》)是古代彝族人用于维系彝族古代社会人与人之间伦常关系的一本伦理道德教育书,也是今见彝文古籍中可供研究彝族古代社会教育的唯一有价值的教育典籍。现就这本书所反映的有关彝族古代社会的教育内容、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述之于下: 从《教经》全书的内容看,彝族古代社  相似文献   

4.
梁丽娟 《神州》2013,(6):19-19,21
彝文古籍是集民族学、民俗学、原始宗教学、历史学、文学、地理学、地名学、哲学、伦理学、修辞艺术等于一身的多学科书籍。通过对彝文古籍的价值进行研究,可以进一步发扬彝族文化,同时激发彝族人民的爱国主义精神,振兴中华文化。  相似文献   

5.
彝族有悠久的历史、古老的彝文典籍与严谨的治史传统。在各地现存的大量彝文典籍中,可以明显地感到一种追寻万物根源的“探根”与先民足迹的“指路”现象。这种现象,是彝族群众传史、用史传统的具体体现,起到了凝聚、认识、整合、教育的重要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6.
西南古代彝族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在其漫长的社会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丰富的金石档案,迄今仅川、滇、黔三省便发掘到千余方彝文碑刻及部分彝文摩岩、铭文;至于彝族汉文金石铭文更是难以计数。这些碑刻铭文有记载彝族历史事件的,有记录彝族世系源流的,有记述彝族上层文治武功的,有反映历代王朝中央对西南彝区进行统治的。是研究古代彝族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可靠记录材料。一、养文金石档案这些金石铭文年代久远,内容丰富,分类论述如下。1.碑刻。有墓碑和纪事碑两种类型。(豆)墓碑。古代彝族先民通行火葬。明清时期,随…  相似文献   

7.
彝文,其彝语称谓因各地而异,贵州毕节彝语称其为“苏纳”(书眼),云南禄功彝语称其为“苏索秣”(果实),四川凉山彝语称其为“布杩”(写个)。在云南彝语里,另外还有按彝文流行地区的不同分别冠以地名称之的。如:流行于乌蒙山脉一带的滇东北、黔西北以及武定县的彝文称为“乌蒙彝文”,流行于哀牢山及红河流域的滇南、滇西以及双柏县的彝文称为“哀牢彝文”。汉文献里对彝文的称谓则因时代、地区的不同而有不同,有“爨文、爨字、倮文、罗罗文、韪书、书祖、蝌蚪等各种称谓。至建国后五十年代初,为统一彝族族名与用字始定名为“彝…  相似文献   

8.
彝族自进入古代文明社会的门槛,在民族形成和发展的漫长历史进程中,以父系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家支制度和宗法制度,作为社会的基层细胞组织曾被长期地保留;在一些地方,村社的地缘关系并未完全冲破血缘关系的茧壳,家支和宗族聚族而居。神权、族权和政权往往结合在一起,国法、族规和习惯法共同约束行为的规矩,而反映父系血缘纽带关系最直接和最具体的表现就是父子联名制。彝族有自己的民族文字,至今遗留下来的大批彝文典籍中,有不少是谱牒类。这种以父子联名制为特征的彝文谱牒,和演变为采用  相似文献   

9.
彝文溯源考     
彝族的语言和文字历史久远,有着本民族的独特性及发展的完善性、规范性及传承性。但彝文的起源尚未有较为一致定论,现以汉、彝文献资料、田野调查及考古实物等相结合的方法对其展开论述,以期对彝文起源的探索取得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10.
贵州宣慰府     
《文史天地》2010,(10):F0004-F0004
贵州宣慰府 位于贵州大方县城北郊螺蛳塘畔慕俄格古城内,始建于蜀汉时期,是水西彝族古罗甸王执政时的王府,亦称“九层衙”。明朝洪武年间成为著名女政治家、彝族首领奢香夫人摄政时的府邸。整个建筑群占地一百余亩,气势磅礴,“一场八院九层”浑然天成,风格独具。  相似文献   

11.
贾湖龟甲刻符发表之后 ,学术界形成两种观点 :“准古彝文说”与“汉字滥觞说”。逐一对应释读 ,它们是路南古彝文。古彝文在巫术祭祀过程中应用 ,通常是一个字代表一件事、一个人物、一次法术 ,只有需要几个字连接时才出现短语或句子。汉族与甲骨文形成很晚 ,贾湖契刻不是“汉字的滥觞”。  相似文献   

12.
刘蔷  朱崇先 《文献》2006,(2):25-30
在清华大学图书馆中,不仅收藏有三十万册汉文古籍和少量满、蒙文古籍,还珍藏着一批不为外界所知的古彝文典籍.这批彝文典籍是在上个世纪的四十年代、由中国民族语言学的一代宗师--马学良先生亲自搜集得来的①,内容非常丰富,除彝族的民间宗教经书外,还有家谱、医书、史书、民歌、历算等,广泛涉及西南地区的社会历史生活,流传稀罕,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这批经书共约2100馀册,由国立北平图书馆长袁同礼呈文教育部,获经费购得.北平图书馆庋藏507册,加上15块《劝善经》明代雕版和12册汉文档册、写经卷子一轴②.  相似文献   

13.
从漫水湾回到西昌稍事休整,10月22日,州民族研究所派车送郝瑞去喜德米市,随行的有民族研究所的研究人员诺布伙机和我.米市在彝族中很出名,一是因为50年代末60年代初,这里是如雷贯耳的土匪罗洪木嘎的叛乱之地,二是因为彝语规范文字的标准音点就选在这里.到米市调查一方面我感到比较轻松,因为有诺布伙机,他是喜德人,在喜德和米市有很多熟人亲戚,选点和安排调查对象不用我操心;但另一方面我又感到有些担心和好奇.担心的是米市与处于安宁河谷的漫水湾不同,不知道郝瑞能不能走山路、吃不吃得惯坨坨肉,另外还有语言的问题.米市是彝族聚居地,那里的彝人可不象漫水湾的彝人,他们大都不懂汉语.尽管马尔子给我说过郝瑞日常的彝语口语可以对付,平素郝瑞也时不时冒出几句彝语来,并且在给我的信中常常出现一小段彝文或用彝文在信的末尾写上"吉祥平安"的字样.好奇的是,为什么郝瑞做民族关系的田野要到没有民族关系的地方.因为米市是彝族聚居地,这里有的恐怕只是家庭关系、家支与家支的关系、等级与等级的关系,哪有民族与民族的关系,去调查什么呢?我当时想.  相似文献   

14.
《文献》2010,(2)
<正>一、典籍来源中国国家图书馆古籍馆珍藏的古彝文典籍,先后收集到569册。其中,523册是万斯年先生与马学良先生在抗日战争时期,从云南武定县慕连乡(万德乡)那安和卿土司家,以及武定、禄劝一带彝区收集的。当时法、英、德、美等国的所谓"文化人"都对古彝文典籍极为关注,妄图以高价争购。深入彝区进行  相似文献   

15.
一《贵州文史丛刊》1989年第4期刊载的《从发现威宁彝文印章谈夜郎国族属问题》(以下简称《问题》一文,称《史》、《汉》“西南夷传”中有夜郎、滇、邛都“此皆魅结,耕田,有邑聚”的记载,便认为此处所讲的“魋结”,即彝族的“天菩萨”或“英雄结”,因而将古夜郎的主体居民认定为今彝族的古代先民。其中涉及的问题很多,我们不打算一一讨论,仅就“魋结”这种发式与夜郎的族属关系谈谈我的看法。  相似文献   

16.
贵州彝族文物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彝族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民族,有自己的民族文字(旧称倮倮文)。现存彝文文物,最早见于明代的石刻。过去中外考古学家和研究彝文的学者,认为云南禄劝县明嘉靖十二年(1533年)刻的彝、汉两种文字的《镜字崖》和贵州大定县(今大方县)明嘉靖二十五年(1546年)安氏土司彝、汉对照的《新修千岁衢碑记》石碑(图一),是现存  相似文献   

17.
《宇宙人文论》是一部珍贵的彝文历史文献,也是一部杰出的哲学著作,它是以古代彝族哲学家布慕笃仁和布慕鲁则两兄弟对话的形式写成的。这部著作,据1939年抄本确知是来自贵州大方。大方从唐代始便是贵州彝族罗殿国水西王国的统治中心,至宋代后,国力甚强,势力范围包括今叙永、威信、镇雄、毕节、黔西等联接川、滇,黔的地区。罗殿水西属于彝族“六祖”的第六支系德施氏。书中对活的两兄弟,又是第五支系德布氏的濮吐珠液家,在今贵州境内北盘江上游,即兴义、兴仁以至普安一带。唐时,岁殿国王曾一度整理、规范彝文。宋人范成大说:“罗殿、自杞等以国名,……亦有文书公文,称守罗殿国王”。(范成大:  相似文献   

18.
一部四卷六编300多万字的《中国彝族通史》,终于在2012年正式出版了。该通史从远古一直写到1949年,采用编年史的办法,对彝族社会几千年来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的变迁作了详细的论述。之所以采用编年史的方式,是因为彝家人向来有族谱和父子联名的传统,有的已连几十代,同时还有大量彝文古籍存在,这样编写起来就顺当多了。  相似文献   

19.
中国彝族古代史学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古代,史学发达,人所共知。然而,对于中国古代史学领域中的另一颗明珠,即由黔西北彝文古籍反映出来的西南彝族古代史学及其理论,却不大为人们所知。笔者认为:西南彝族古代史学理论的萌生和形成要远远早于以中原为中心的汉族史学;彝族史学理论具有自己鲜明的个性;曾经产生过以举奢哲为代表的若干优秀史学家;并具有沿续了几千年的独特的史官制度。 就这些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和充分认识,对于我国史学理论的研究及民族文化的弘扬无疑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彝族群众中,能主持祭扫活动和熟悉掌管彝文文书典籍的人,称“毕摩”。毕摩,是彝语音译,汉语意译“毕”是举行仪式活动时祝赞诵咒之义,“摩”意为长老、老师。关于毕摩在彝族古代社会中,曾经是一个高贵的等级,世代承袭。它的来源和产生,根据彝文《百解经·献洒章》记述:“昔日无家把,且无稼稿时,翠绿触头映,蔓草杂铝生。树头藤萝结,路上草缠叠。昆仑门不通,日出光不明,月出光不明。道路不通达,官临令不行,吏至不理政。天遣毕摩降,清理此率障,自此官分行,吏临政事清。树带藤萝断,路上蔓草断。日出光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