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对粮食实行统购统销,是我国执行了三四十年的一项基本国策。1953年国家在农村全面贯彻实施粮食统购统销,但执行之初出现过不少矛盾和问题,造成了农村关系紧张的局面。为了改进和完善统购统销,1955年2月召开的全国财经会议讨论了农村问题和统购统销问题,并起草了《关于迅速布置粮食购销工作,安定农民生产情绪的紧急指示》,  相似文献   

2.
黄勇 《黑龙江史志》2012,(21):69-72
最近几年,粮食统购统销政策研究颇受关注。粮食统购统销政策研究在原有丰硕成果的基础上,取得了很大进展,出版和发表了许多著作和论文,研究领域得到扩展,新观点源源不断,史料发掘得到注重,实证研究得到加强,新方法得到引用,粮食统购统销政策研究的深度和广度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境界。以下拟就这些研究成果作一简要叙述。  相似文献   

3.
卫永红 《沧桑》2012,(2):44-45
在中国计划经济制度下,粮食"交易"实行的是统购统销制度,政府实施了票证之类的管理办法。在原有计划经济的制度结构中,粮票却成为一种身份和权利的象征。粮票本来是一种无价证券,但在改革开放后的十多年中,却有"第二货币"之称。粮票从无价证券变成"第二货币",从繁荣走向衰落,有一个发展的过程,也有其相应的制度条件。  相似文献   

4.
陈云与粮食统购统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云是20世纪50年代起实行的粮食统购统销政策的提出者和设计者。他提出和制定这一政策,可以追溯到抗战时期在陕甘宁边区对棉花、食盐实行统购统销的尝试。陈云提出该政策的最初动机是为了解决当时粮食供销矛盾,但其根本目的,则是要将这些商品的生产和分配纳入国家计划之内。粮食统购统销实行后,陈云向中央提出“三定”办法,平息了统购统销过程中国家与农民的冲突。该政策最初是一种临时性、过渡性的政策,但后来逐渐演变为一种经济运行体制,成为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形成的一个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5.
郭峰 《丝绸之路》2011,(2):16-18
建国初,我国的粮食问题突出,为此,国家先后出台了统购统销政策。本文以甘肃省武威县为例,分析了统购统销政策实行初期武威县粮食产量及购销状况及其具体影响。  相似文献   

6.
亳县统购统销反右倾的严重后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国家对农村从1953年实行粮食统购统销。当时的政策是:“多余多购,少余少购,不余不购”和“多缺多供应,不缺不供应,什么时间缺,什么时间供应”。这个政策在安徽亳县深得人心,广大农民踊跃把余粮卖给国家。在以后的几年里,购了过头粮,回销粮卡得较紧,但农民口粮尚可吃饱。1958年“大跃进”以后,形势发生了急剧变化。粮食统购统销是在高估产下的高征购,在低标准和时有脱销的情况下统销。1958年———1960年,三年粮食统购统销情况是:1958年全县农业人口71万,粮食实产4.55亿斤,征购任务3亿斤,完成15119万斤,占任务的50.39%,商品率33.8%,人均负担…  相似文献   

7.
在粮食定量供应时期.为了加强管理.从中央到地方.都印有各种粮食票证。粮证一般按粮食供应单位印制发放,如:《城镇居民粮油供应证》,封面印有户主姓名、供粮地点(如仙游城关粮店、度尾粮店、枫亭粮店等)、粮集卡号、填发单位、发证日期和使用期限等。一般一个公社有一个粮食供应站。  相似文献   

8.
在1953年10月开始的粮食统购统销中,邓小平和陈云进行了密切合作。在全国粮食紧急会议上,邓小平和陈云从不同角度阐述了实行粮食统购统销的必要性,为这一政策的顺利出台奠定了重要的思想基础;在政策开始实施后,邓小平和陈云在宣传教育、政治动员和部署落实等方面分别做了大量工作,共同推动了粮食统购统销工作在各地的顺利展开;面对粮食统购统销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邓小平和陈云积极应对,通过完善政策,使粮食统购统销工作得到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9.
<正>前时整理旧藏纸币,见解放战争时期山东省粮食总局民国三十六年(1947)粮草票证,有柴草票、马草票、马料票、秋粮饭票。解放战争时期的粮草票证,仅见《中国钱币》2014年第6期刊载李娉《解放战争时期山东粮食总局粮草票证发行情况探析》研究文章,所藏票证,恰是李文未载。现介绍于下供研究。徐州1948年12月1日解放,1949年春天一个周日上午,在淮海路济众桥见废黄河中一打渔人正撒网打鱼。一网下去,网内无鱼,有一深绿色小包袱,拖至岸边打开包袱,里面全是小纸片,渔  相似文献   

10.
李静萍 《沧桑》2008,(5):118-119
1953年是我国实施过渡时期总路线的第一年,也是国家执行第一个五年计划,进入大规模建设的第一年。随着大规模经济建设的开始,我国城镇人口迅速增加,使城乡粮食供应面迅速扩大,需求大幅度增加。这就使得粮食的产需矛盾、供求矛盾日益尖锐。中共中央实施的粮食统购统销政策,关系着5亿农民和8000万城镇居民的吃饭问题,事关重大。为了完成好统购统销任务,陈永贵反复在大寨村党支部生活会上讲,不厌其烦地做群众的工作,挨家挨户地动员。由于陈永贵长期引导大寨社员树立顾全大局的思想,在大寨逐渐形成了爱国家、爱集体、甘于奉献的良好精神风貌。这种精神风貌使大寨粮食连年增产,年年多向国家卖粮,社员又无怨言,这不能不说是陈永贵思想教育的成功,大寨人思想领先的表现。  相似文献   

11.
中式餐饮业的食品卫生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根据中式餐饮食品生产的特点,提出加强对食品采购、贮存、初加工、烹调加工和餐锨具清洁、消毒等的卫生管理,以及加强对餐饮从业人员个人卫生和操作规范的监督管理,以提高中式餐饮食品的卫生质量。  相似文献   

12.
我国农产品物流模式演进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农产品流通体制由统购统销向市场化改革演变历程的考察看,中国农产品物流模式的历史性演变经过了计划经济时期农产品物流发展的起步阶段、转型期农产品物流市场化初步发展阶段以及宏观调控下以市场为主的自由流通等阶段,其发展脉络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实践和各个时期经济发展的某些特殊条件是一致的,模式的每一次演变也都带着中国经济改革的烙印。  相似文献   

13.
中国税制改革50年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新中国成立 50年来 ,税制改革经历了新中国税制建立和巩固、曲折发展、税制建设得到全面加强及税制改革不断前进三个时期。我国的税收制度先后进行了五次重大的改革 ,已经初步建立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需要的税制框架 ,强化了税收的聚财功能和宏观调控功能 ,从而标志着中国的税制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50年来税制改革的基本经验特别值得认真总结和借鉴。  相似文献   

14.
Abstract

Food security has guided Russia’s food policy since 2010. The article examines the impact of food security policy on the food system. The Russian model of food security combines government intervention in the form of assistance for domestic production while simultaneously restricting market access. Food security does not appear to have a deleterious impact on the food system. We measure impact on four dimensions. Financial support for agriculture continues to increase in nominal rubles. In food production, the beef and dairy branches continue to lag, but increased grain production has made Russia a global leader in grain exports. Average per capita food consumption improved, although the poor consume much less, and the decline of the ruble affects the way Russians shop. The largest impact of food security has been on food trade. Food security policy has brought food to the forefront as an instrument of foreign policy. Food trade is politicized, witnessed by the food embargo against the West and food import bans against Turkey and Ukraine.  相似文献   

15.
Abstract: This article explores the ways that farmworkers, many of whom come from a culture deeply rooted in food and agricultural practices, cope with food insecurity by utilizing their agricultural and nutritional knowledge. Food assistance providers in the USA often treat farmworkers' inability to afford healthy food as a lack of knowledge about healthy eating, reinforcing racialized assumptions that people of color don't know “good” food. I argue that in contrast to food banks and low‐income nutrition programs, home and community gardens provide spaces for retaining and highlighting agricultural, cultural, and dietary practices and knowledge.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the linkages between workers' place in the food system as both producers and consumers, simultaneously exploited for their labor, and creating coping strategies utilizing agrarian and culinary knowledge. I argue that food security and healthy eating, rather than being a matter of consumers making healthy “choices”, is a matter of class‐based and racial differences in the food system.  相似文献   

16.
An American specialist on Russia's agricultural sector examines the progression and impact of that country's 2010 drought (the worst in a half-century), leading to a grain harvest one-third smaller than originally forecast. A particular focus is on the country's grain reserves and the government's response to drought in such areas as grain export policy and maintaining the size of the domestic livestock herd, responses which the author argues are conditioned by the drive for food security, a concept that has dominated the political discourse in tandem with resurgent economic nationalism during the post-Soviet period.  相似文献   

17.
新时期我国法制建设的历史进程与基本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1982年宪法的公布实施和1997年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确立为标志,新时期我国法制建设的历史进程可分为三个阶段:从1978年到1982年为恢复阶段;从1982年到1997年为全面发展阶段;1997年以来为全新发展阶段。新时期我国法制建设的基本经验主要有:必须正确处理党的领导与法制建设的关系;必须正确处理法制建设与经济建设的关系;必须把民主建设与法制建设结合起来;必须把立足中国国情与借鉴外国经验结合起来;必须不断完善法律监督体系。  相似文献   

18.
改革开放以后的20年,北京城镇居民的食品消费生活经历了从勉强温饱到温饱再到小康状态的转变。在前一阶段,居民主要是追求吃的数量的扩充,主要特点是实现了从以“主食”消费为主向以“副食”消费为主的转化;在后一阶段,居民开始追求吃的质量的提高,营养、新鲜、方便、快捷的食品受到普遍欢迎。北京城镇居民食品消费生活的这种变化在某种程度上是中国居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的反映,而中国绝大多数人的生活能够不断地得到改善,这一看似简单的现象正是中国渐进的社会主义改革不断取得成功的社会基础。  相似文献   

19.
朱虹 《攀登》2011,30(5):36-40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以及社会结构的日趋分化,促进社会中介组织快速发展、建立完善的社会中介组织监管体系成为建设和谐社会中的重大课题。然而,我国现行的社会中介监管却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已明显落后于发展的需要,出现了监管存在盲区、监管效率不高以及力度不够等问题。要提高监管能力,就必须从监管理念、监管体制、监管模式等方面进行创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