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地处我国西南的广西,岩溶地形发育良好,溶洞众多,历史上曾流行过一种利用天然洞穴葬人的崖洞葬俗。不少文献对此都有所记载,部分专家学者亦曾对这种崖洞葬进行过一些调查和研究。为了深入研究崖洞葬这一特殊葬俗,我们对广西崖洞葬的主要  相似文献   

2.
笔系商州人。自幼看家乡周围山腰中门框式的崖洞,颇生好奇。今见一些考古章,对其称崖洞或住洞或崖墓,各执一说。闲暇之际,翻阅史籍,偶有一得,且从上洛泉姓谈起,亦聊为一考。  相似文献   

3.
房旅轩 《旅游》2014,(1):64-69
房山位于北京西南,总面积2019平方公里。区域内旅游资源丰富,集地质演变、生物进化、人类文明三位一体,是中国房山世界地质公园的所在地。石花洞蕴美石花洞容天下石花洞又名潜真洞、石佛洞,被评为"中国溶洞最佳奇观"。石花洞位于北京市房山区河北镇,距市区46公里。它是华北地区岩溶洞穴的典型代表,被专家评价为中国罕见的多层洞、岩溶景观最丰富的溶洞。石花洞以天然形成的石花得名,石花形式繁多,异彩纷呈,数量庞大,为国内洞穴之最。石花洞的总体特征是洞体多层多支,从上到下共七层,每层景观各不相同,分人文趣味层、探奇观赏层等,其中  相似文献   

4.
甘肃甘州卧佛寺,即今“张掖大佛寺”,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的西夏佛教寺院,由崇宗乾顺于永安元年(1098)敕建。文章在简要介绍甘州卧佛寺的基础上,结合有关史料和研究成果,重点就其修建原因,从西夏嵬咩国师掘得古涅槃佛像、政治统治的需要、佛教自身的发展、崇宗祭母等四个方面做深入考释。  相似文献   

5.
湖北襄阳岘山附近的卧佛寺旁,有一眼水井,名叫虎皮井。史书记载,唐代开元年间(公元713~741年),一位姓崔的年轻书生进京赶考,经过卧佛寺,在寺中住宿。崔姓书生住宿期间,看见一只老虎进入寺内,脱下虎皮放在井边,变成了一个美丽的女子。于是崔生就主动和这个女子交好。看见  相似文献   

6.
《文博》2021,(2)
根据现有崖洞墓考古材料,厘清崖洞墓内各组成部分的定名和定义;根据回廊、耳室、藏室等几个在崖洞墓平面结构发展中变化突出的要素,结合营建年代对崖洞墓进行类型学研究。  相似文献   

7.
游卧佛寺植物园○方成卧佛寺植物园是个值得留恋的地方。从远处看,它恰好镶在西山的一个窝窝里。起伏的山峦到了香山这儿,往北,没多远,便向东拐了一个弯儿,正好把园子紧紧地拥在里面。这里,有人的匠心,也有自然的奇趣。花呀,草呀,树呀,都格外的多;地面儿高一块...  相似文献   

8.
中国龙王信仰的基础是先秦时代的龙崇拜,之后在佛教影响、民间创造及统治者的推动下不断变化并在宋代最终定型。这一过程涉及三个重要节点:第一个节点是龙神信仰的形成,涉及龙从兽形到人形、祈雨形式从巫术到祭祀的变化,佛教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第二个节点是"龙王"名称的采用及其信仰的普及,宋代统治者出于集权目的的封赐促成了这一变化;第三个节点是海龙王信仰的形成,涉及四海龙王对传统四海神的取代,这一时期龙王地位的上升、佛教影响的扩大都起到了助推作用。  相似文献   

9.
广西崖洞葬调查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西岩溶地形发育良好,溶洞众多,历史上先民利用天然洞穴葬人的崖洞葬俗十分流行。不少文献对此也有所记载。为深入研究这一特殊葬俗,近几年我们在各地、县有关同志的支持和帮助下,对此做了专门的调查。现将调查情况简述如下。一、崖洞葬的分布及现存情况广西的崖洞葬主要分布于桂西、桂西南、桂西北的广大地区,以左、右江及红水河流域为主要分布中心,小部分分布于桂中、桂北地区。目前,全区十多个县、市共  相似文献   

10.
《龙王礼佛图》(以下省称“礼佛图”)是敦煌壁画绘制中出现较晚的一种新颖题材。现据莫高、榆林两处石窟统计,尚存四十余壁面(约一百余平方米)。从目前断代资料认定:“礼佛图”最早出现在五代时期的洞窟中,现存五代四十二个窟就有十三个洞窟(占30.9%)画有这种新型壁画题材。而最晚也是在北宋前期洞窟中出现过,宋代四十三个窟中也有七个窟(占10.9%)画有“礼佛图”。而在此后皆消声匿迹再不出现。这就:“礼佛图”是五代、北宋瓜沙归义军世守时期被绘制于洞窟中的特殊壁画题材。别的历史时期并不画它,具有极其鲜明的时代性。为什么?这是一个值得认真思考的问题。其次,从目前所  相似文献   

11.
徐州狮子山汉墓墓主考略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从墓葬形制、随葬器物及建筑耗时几方面考察,狮子山汉墓墓主为西汉第二代楚王刘郢(客)。若此,对于探讨西汉横穴崖洞墓的起源及形制演变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北京石花洞,几年前早有耳闻。可是由于自以为看过桂林、云南、安徽等地名洞,开始并不以为然。前不久,我与几位地质专家谈起此洞时,他们知我没去过石花洞都替我遗憾并建议说:“你一定要到石花洞看看,你会受益匪浅的。” 恰好,8月10日,石花洞管委会总工李铁英约我参观石花洞,心中甚是兴奋。上午9点,我们离开城里,车子箭一般地开上了京石高速公路向城西南驶去。30分钟后,出闫村道  相似文献   

13.
何仟仟  张波 《风景名胜》2020,(2):0317-0318
近几年来,中国旅游业发展可以说是极为迅速,特别是近两年的旅游业更是空前繁荣。现如今还冒出了各种“网红”景点,其中,“网红”景点洪崖洞,自 2018 年开始走红后,甚是吸引游客们的眼球,极为火爆。本文首先对洪崖洞做了一些基本介绍;然后以 2019 年游客游玩体验的调查结果为分析对象,从游客和洪崖洞景区两方面入手,阐述游客群体及游玩体验的基本情况;接着总结游客体验中产生不满的相关表现,进而分析产生不满的原因;最后提出相应的建议和对策,为洪崖洞的后续发展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4.
端午日,不论有多忙,在外有多远,村里的男人们是一定都会赶回家的。划龙船为的是求龙王保佑风调雨顺,求龙王保佑家家户户人丁兴旺,这是西溪农村里最大的事情,同时也是全村男人们一年中齐聚在一起的唯一日子。  相似文献   

15.
五方龙王与四海龙王的源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闵祥鹏 《民俗研究》2008,(3):200-205
五方龙王与四海龙王是道教中的神祗,也是民间所熟悉的神灵,但当前普遍认为他们源自佛教。因为虽然中国自古就有龙文化,可魏晋之前的古籍中却没有“龙王”的称谓,只是在佛教传入我国之后,在佛经中才出现了五龙王、七龙王、八龙王等名称。而较早提到“五方龙王”的也是成书于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佛说灌顶神咒经》。另外在许多佛教经典著作如《华严生经》、《法华经》、《过去现在因果经》中均提到龙王生活在海中,且有“行云布雨”之能,这又与道教的四海龙王非常相似。因此很多学者认为魏晋时期随着佛教的广泛传播,道教就继承了佛教中的龙王形象,  相似文献   

16.
曹耀文 《南方文物》2012,(3):151-158,129
曹耀文的《湘鄂西的"洞穴人家"及其土著文化传统》则首次详尽披露了湘鄂西地带大分散、小聚居的崖洞聚落这一华南民族志上的一大奇观。无论是土著人文的积淀,还是华南民族史迁入汉人的土著化,湘南永兴诸"坦"、鄂西利川"洞穴人家"、峡江沿岸的崖洞聚落,都清晰地再现了荆蛮故地土著人文"随山洞而居"聚落传统的积淀。  相似文献   

17.
从墓葬结构谈狮子山西汉墓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孟强 《东南文化》2002,(3):51-54
本通过对狮子山汉墓墓葬结构的分析,认为该墓尚处于竖穴墓向横穴式崖洞墓的过渡阶段,早期特点明显;墓葬仍采用了西汉时期的前堂后室葬制,墓主为第二代楚王刘郢(客)。同时由于楚国较早地采用了凿山为藏的横穴式崖洞墓的形式,并以其在西汉早期的政治影响力,加速了这种墓葬形式的发展和传播。  相似文献   

18.
螃蟹和乌龟     
螃蟹和乌龟原来住在荒野里。乌龟没有头,生得很丑陋。荒野上的小动物,要数螃蟹生得好看了。它的头象蛇头,身躯团团的,八只脚,一双有夹的手,走起路来很快。很多虫类看见螃蟹一来,好象大官来了一样,赶快给它让路。有一天,龙宫里传出一个消息:龙王老爷要祝寿。凡去拜寿的,都要隆重招待。乌龟好久没有吃过酒肉,嘴很馋了。它想去向龙王老爷拜个寿,饱吃一餐酒肉。但它想:拜寿要磕头,没有头就拜不了寿。它左思右想,去向螃蟹借头。它在荒野里找到螃蟹说:“螃蟹哥哥,龙王老爷要祝寿,我要  相似文献   

19.
杨乃运  王玉玺 《旅游》2012,(2):70-73
"中国龙王"别从天上找,别从神话传说中找。可以从传奇中找。他的"中国龙王"的名号是中央电视台和各大新闻媒体叫响的,也就是说,他是民间之人,而且生活在现今这个时代,是咱身边的人。是凡人也是龙舞界名人。他的名字叫王玉玺。"中国龙王"是中国龙舞艺术之王中国,有中国龙王称号的有两位,一位在考古界,是恐龙研究的权威学者,老专家,另一位就是他——王玉玺。他是中国民间龙舞艺术的大鳄。中国龙舞艺术,大家都熟悉,逢年过节、重大庆典、体育赛事、旅游节一般都会亮相。龙舞艺术的形式各地区、各民族是不一样的,种类繁多、绚丽多彩。中国是多民族国家,领土辽阔,以龙为图腾,在龙的造型和舞蹈形式上体现出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相似文献   

20.
高小路  徐卫民 《文博》2022,(2):60-68
广州象岗西汉南越王墓是在本地传统葬俗的深刻影响下因地制宜地对同时期北方诸侯王横穴崖洞墓的设计理念主动吸收的结果。它接受了横穴崖洞墓的象征意义并吸收了有别于岭南墓葬传统的新技术和新设计,如用石质材料建筑墓室、横穴与竖穴并存、墓址选择的条件等。不过,由于政治和地理上的阻隔以及本地传统习俗的影响,广州象岗西汉南越王墓中仍表现出十分明显的南越特色,如平面布局、箱盒式的立体设计、墓向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