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刊1981年第1期发表的郑异凡同志的文章《有关布哈林的若干问题》对布哈林的是非功过提出了新的看法,引起了学术界的注意。本刊同年第6期发表了三篇争鸣文章,周耀明同志的《布哈林的“和平长入社会主义”决不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张镇强的《布哈林的“和平长入社会主义”符合马克思主义理论》、王炳煜和陈凤荣的《关于列宁和布哈林在国家问题上的争论》。 关于布哈林问题的讨论反映了党的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学术界解放思想、探求真理的理论勇气和百家争鸣的学术气氛。 为了深入讨论布哈林的问题,促进对社会主义理论问题的研究,本期发表了李振海对郑异凡关于列宁同布吟林在国家问題上的分歧的评价的批评文章和郑异凡进一步论述这个问题的文章。  相似文献   

2.
拜读了《人物》杂志1988年第4期上方明《布哈林与布哈林案件》(简称方文)后,发现存在资料未经核实、表述不确切及史实失真的现象。若以讹传讹,将对国际共运史的研究和教学造成不良影响。试举五则如下: (一)方文说:“1924年联共(布)十三大……”,“列宁病重期间,联共(布)中央  相似文献   

3.
(一) 马克思的国家学说,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专政和社会主义民主的学说,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精髓。列宁把无产阶级专政学说视为区分马克思主义同庸俗小资产者以及大资产者的“试金石”。但这并不是说这一学说同历史上先进的政治思想毫无联系,毫无批判继承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列宁口授遗嘱的中心内容1922年5月26日,列宁第一次得了中风,右臂右腿部分失去作用,口齿失灵;12月16日,列宁的病剧烈发作,健康状况日益恶化,右臂右腿瘫痪。列宁清楚地意识到自己病情十分危险,或许将要走到生命的尽头。因此12月23日,决定口授一系列札记,把他认为“最重要的”、“使他焦虑不安”的想法和考虑写出来。在这之前,即12月18日中央政治局曾专门决定:“责成斯大林同志个人负责断绝列宁同工作人员之间的个人联系以及信件来往。”并由斯大林负责监督执行医生为列宁规定的制度。斯大林成了列宁的监护人。所以列宁向医生及中央请求,允许他每天哪怕用很短时间口授他的日记,否则他就完全拒绝治疗。斯大林、加米涅夫、布哈林代表俄共(布)中央政  相似文献   

5.
近几年来关于布哈林的问题,国内外提出了许多问题,摆出了各种观点,很值得研究。本文仅就《世界历史》1981年第一期《有关布哈林的若干问题》一文中所及列宁和布哈林在国家问题上的争论,谈一点粗浅的见解。  相似文献   

6.
郑异凡同志在《有关布哈林的若干问题》(下简称《若干问题》,见《世界历史》杂志1981年第1期)一文中,对布哈林的理论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对布哈林原来长期受批判的理论问题提出了一系列新见解,尤其是对布哈林的经济理论,例如农业发展和工业发展相互促进,在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中,市场关系、货币、交易、银行等仍起着非常巨大的作用,作了相当精练的概括和独到的论述,读后深受启发。但是,文中基本否认布哈林在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问  相似文献   

7.
本世纪20年代末,苏联在全党和全国范围内开展反布哈林“右倾分子”的斗争。关于这场斗争的意义,《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说:“右倾分子是富农在党内的代理人”,“如果右倾分子在我们党内获得胜利,就会放纵资本主义势力,破坏无产阶级的革命阵地,增多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主义是有它自己发展的历史的。从马克思主义的形成到现在已经有一百二十年的历史了。在这一百二十年当中,马克思主义每向前进一步,都是经过严重斗争的。这一百二十年的历史,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半世纪—从一八四四年马克思主义形成到一八九五年恩格斯逝世;第二个半世纪——从一八九五年列宁从事革命活动起到一九四五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第三个半世纪——从一九四五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到现在。从马克思主义发展历史上来考察反对机会主义、修正主义的斗争是个大题目。今天只能作一个简单的介绍。  相似文献   

9.
松动的纽扣     
1920年的一天,苏维埃人民委员会主席列宁在路口遇见了工作人员布哈林。布哈林走得很匆忙,列宁无意间瞥见他上衣口袋的纽扣快掉了,打算告知,转身却发现他不见了。第二天,列宁又碰到布哈林,看见那纽扣仍在袋口摇摇欲坠,便好奇地想知道他何时才能发现,于是故意没吭声。到了第三天,那颗纽扣已经掉了,可布哈林仍没察觉。又过  相似文献   

10.
马龙闪 《炎黄春秋》2012,(11):84-92
苏联上世纪30年代进行的一连串大批判,对于联共(布)党史文化的形成具有决定性影响,我们选取这一阶段的批判和斗争来加以论述,大体就可以把联共(布)党史文化的面貌及其主要特质呈现出来。由于联共(布)是由列宁创建的布尔什维克党奠基并为其早期阶段,论述这个问题时就不能不概略地涉及该党初建及其早期阶段的有关情况和问题。一、联共(布)党史文化的奠基及俄共阶段的思想文化斗争俄国布尔什维克党是在沙俄这个专制农奴制国家,主要是在地下秘密斗争的环境中,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诞生的。它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德国社会民主党为榜样,在深入研究、认  相似文献   

11.
沙皇政府通过军事占领和殖民政策,把单一民族国家变成多民族国家,占有许多殖民地。这些殖民地不在脱离本土的海外,而被沙皇政府划入自己的版图,直接实行军事殖民统治,成为俄国的边远民族地区。这些地区被称为俄国的“殖民地边区”或“民族殖民地”。列宁认为,俄国的殖民地和俄国的被压迫民族之间的差别“是不清楚、不具体和不重要的。”“对俄国说来,试图在被压迫民族和殖民地之间找出某种重大的差别,那是特别荒谬的。”十月革命胜利后,那些仍处在前资本主义发展阶段的少数民族边区面临着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问题。列宁坚持马克思主义关于落后国家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基本原理,同时从俄国的实际出发,创造性地丰富和发展了这一原理,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回答了时代提出的新问题。  相似文献   

12.
十月革命后东方各国的人民运动对国际帝国主义的打击越来越沉重的时候,列宁说:“社会主义革命不会僅僅是或主要是每一国革命无产者反对本国资产阶级的斗争。不会的,这个革命将是受帝国主义压迫的一切殖民、一切国家和一切附属国反对国际帝国主义的战争。”列宁的这一天才预见已经实现。以苏联为首的民主力量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对法西斯主义和军国主义力量的胜到,使得国际革命运动有了新的空前的高涨。由于这一胜利,一系列国家脱离了世界资本主义体系,正在胜利地建设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13.
刘雪 《黑龙江史志》2013,(19):16+18
俄国十月革命后,布尔什维克党内关于是否签订布列斯特和约以退出一战的问题进行了激烈的讨论。列宁、布哈林、托洛茨基三方各执一词;最后在托洛茨基的支持下,大会通过了列宁的意见,签订了和约。和约的签订虽然使新生政权避免了大规模的军事斗争,但这次大争论却给布尔什维克党内留下了"后遗症"。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主义历来认为,资本主义生产在本质上是盲目性的,无政府状态的。然而,“现在资本主义已经直接发展到具有高度计划性的形式”(列宁语)。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一些资本主义国家的垄断资本及其政府,制定并实行了一些综合性的中长期“经济计划”,并在一定程度上发挥了“计划调节”的作用。日本就是战后资本主义国家中实行“经济计划”的最早的国家之一。看来这似乎很矛盾,但却是事实,并且应该说是  相似文献   

15.
黄少群 《百年潮》2002,(7):34-39
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初期,即红军和农村革命根据地开始创建不久,朱德和毛泽东这一对伟大战友之间曾发生过一场颇为激烈的争论(史称“朱毛分歧”或“朱毛矛盾”)。如今,这已经不是什么鲜为人知的事情了。本文要讲述的是周恩来在化解“朱毛分歧”过程中的领导艺术和所起的重要作用。“朱毛分歧”的产生“朱毛分歧”的引爆点是1929年上半年红四军下井冈山向赣南、闽西发展途中关于取消还是恢复红四军军党委问题的争  相似文献   

16.
罗莎·卢森堡一生中曾经同列宁发生过多次争论。他们之间发生分歧的问题,有些已经由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实践作出了结论。而有些尚待进行深入探讨,以便作出全面的实事求是的判断。但是,整个看来,应当说,列宁和卢森堡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问题上观点是一致的。 建党问题是列宁和卢森堡之间发生的第一次争论。在这个问题上,长期以来各国研究工作者有不同的看法。本文打算就这个问题发表一点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17.
李华 《百年潮》2007,(3):61-63
苏联曾经长期盛行个人崇拜,人们对领袖人物的过分颂扬始于斯大林时期。20世纪20年代,在托洛茨基、季诺维也夫、加米涅夫、布哈林等反对派相继被击败后,斯大林在党内的最高地位得以确立。随后,国内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开始流行起来。1929年12月21日是斯大林50岁寿辰,报刊上连篇累牍地刊登文章,把斯大林吹捧为“列宁的唯一助手”,“列宁事业的唯一继承者”,“活着的列宁”。1934年,《真理报》在当年第一期上用两版篇幅刊发了前反对派主要人物之一拉狄克撰写的长篇文章,文中称颂斯大林“是列宁最好的学生,  相似文献   

18.
卢刚 《百年潮》2013,(6):37-41
20世纪初期,中国革命和俄国革命之间的联合反帝斗争深远地影响了世界历史。作为当时两国革命的最高领袖,列宁和孙中山之间的关系则是这一复杂历史进程中的重要环节。列宁和孙中山都曾在文章中高度评价对方,这种互相认可,为苏俄和国民党之间  相似文献   

19.
中派主义是在第二国际内部马克思主义派和机会主义派进行斗争的过程中出现的一个政治思想流派。它无原则地动摇于马克思主义和机会主义之间,企图通过对机会主义的让步和妥协来调和二者之间的尖锐矛盾。它在口头上忠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则,在行动上则毫无气节,实行最卑鄙的改良主义政策。由于中派主义的主要代表是卡尔·考茨基,因此列宁通常把中派主义称作考茨基主义。  相似文献   

20.
“和平长入社会主义”是布哈林提出的一个重要理论问题。随着人们对布哈林问题的再评价,这个问题也引起了学术界的关注。下面我想就这个问题谈谈自己的浅见,以与学术界同志商榷。 在讨论这个问题时,如何理解布哈林的“和平长入”论,是一个首要问题。人们都知道,第二国际的修正主义头目伯恩施坦最先提出了“和平长入社会主义”的理论。他断言,在资本主义社会内部,不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