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南宋张邦基《墨庄漫录》云“凌云大像碑记……韦皋撰文,记造佛之始末;张绰书,其碑甚丰,字画雄伟。”可见韦皋确实刻过碑。不知何故,南宋以后,人们认为这个碑毁了。《乐山县志》:“嘉州凌云大像记……碑毁已久,今寺门所立,乃明州牧魏瀚建。”估计明代成化年间嘉定知府魏瀚是依文献记载重刻此碑的。这个碑现在也找不到了。《嘉定府志》和《乐山县志》都收录有这篇珍贵的碑文。1945年(乙酉)凌云寺住持果静请乌尤寺遍能(宏  相似文献   

2.
1985年9月文物普查时在荣县白庙乡白庙小学内发现名为《义和团碑记》的石碑一方。白庙小学,清末为二圣宫(又名关帝庙),光绪三十一年(1905)改设小学。据该校老年教师说,原先庙内还立有《义和团团规碑》,文革中佚。《义和团碑记》已为县文管所收藏,立在大佛寺荣州碑园内。该碑高1.45米,宽0.72米,原0.1米。碑额阴刻“义和团碑记”,5字,行文从右至左。碑文竖刻,全文如下:  相似文献   

3.
以红军飞夺泸定桥战斗而驰名中外的泸定桥,是大渡河上建造得最早而又最长的一座桥梁。位于泸定桥东桥头侧的《御制泸定桥碑记》(以下简称“碑记”),对泸定桥的修建始末作了较为详尽的记述。(图) 《碑记》于康熙四十八年二月初十日,由四川巡抚能泰,提督岳升龙立,碑面高4米,宽1.65米,碑文上方及左右侧镌刻着四条龙纹及祥云图案,造型生动。《碑记》正文共537字,笔者试对其有关问题加以考析,以供研究沪定桥参考。  相似文献   

4.
新野县现存的《邑侯徐公疏渠筑堤碑记》和《赵公修沟渠桥梁碑记》两通石碑,记载了明清两代新野的水文、水利资料,是我们研究明清时期水文、水利的实物证据。《邑侯徐公疏渠筑堤碑记》刻于清乾隆二十三年,碑高1.94米,宽0.83米,厚0.17米,蟠龙为额,两面刻文。碑阳正文记述新野县主徐金位在任六年,仿效前人“开钳(召信臣开钳卢破)灌邺(西门豹除巫冶邺)”之法,组织人民疏通旧渠一百三十七道,开凿新渠一十六道,加固旧堤十一道,增  相似文献   

5.
1984年9月,我们在河南省新安县进行文物普查时,在石井乡下石井小学(原为观音堂)教室内墙壁上发现镶嵌一通嘉庆十一年(1806年)《遵示禁赌弭盗碑记》,该碑高1.45、宽0.60米,楷书15行,满行38字。这通碑记说了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禁赌;二是弭盗。该碑的内容就是当时的乡规民约,在今天看来也有积极的现实意义,现将碑文抄录加标点于后,供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6.
曹寅《尊胜院碑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安徽省来安县文物工作者在县城北十二公里的舜歌山山麓,发现了清代曹寅撰文的《尊胜院碑记》。此碑建于康熙六十一年壬寅(1722年)。碑高2米,宽76、厚17厘米。碑额篆书"普门示现"四字,碑额及碑文四周饰以石刻图案,有底座。碑文十六行,计四百六十六字。后  相似文献   

7.
5月20日,昭苏县史志办一行4人骑自行车前往格登山考查,主要目的是拍摄格登山碑铭文,用以核对书籍中记载的舛错;译释铭文,还碑铭以本来面目。 我查阅到记载有格登山碑铭文的书籍,最早的是《新疆图志》,另外就是《伊犁地区县市概况》和《伊犁风物》了。实在是阅历不多,孤陋寡闻。但是仅此3本书上的记载与碑上铭文核对,共52句铭文,有出入的句子就多达14处,占该碑文句的三分之一(关于文句舛错的详细情况,  相似文献   

8.
<正> 蔚县南百庄镇单堠村石表,树於本村关帝庙院内,当地人称石旗杆。关帝庙对面40米处建有一清代戏楼。寺庙对面建戏楼屡见不鲜,唯独单堠村关帝庙立有石表,这样就使庙、表、楼构成了一种特殊的建筑风格。 关帝庙、石表、戏楼建于何时,《蔚县志》和《蔚州志》都不曾有记载,村人说法不一。一九九一年八月在加固石表,维修庙院围墙时,发现了《关帝庙建立石表碑记》和乾隆二十五年(公元1760年)《修禅房并创建戏楼碑》两方石碑。其中《关帝庙建立石表碑记》最有参考价值。石碑青石质地,无底座。高1.74米,宽0.72米,厚0.24米。首体相连。  相似文献   

9.
石塔寺原名大悲寺,位于城西百余里,高兴乡东,镇西山腰台地上。背山面谷,依山而建。据明嘉靖十一年(1532年)碑记,称其建于南宋乾道五年(1169年)。历经明、清两代多次改建,寺庙殿宇已非原状。现在仅有前后两殿、左右两厢。前殿即为山门,里面的佛像已毁。尚存明嘉靖十八年造石香炉一具和十一年《海浸功德碑》、十八年《西山大悲寺碑》、清咸丰三年《重  相似文献   

10.
大足县北山佛湾给2号龛《韦君靖碑》(图一)是记载唐末昌州剌史韦君靖“功业”的碑文。该碑建于唐高宗乾宁二年(895年),碑文为韦君靖幕僚前守静南县令胡密所撰。碑高2.73米,宽3.40米,直行阴刻,正文51行,共1352字,较为详尽地记载了韦君靖(图二)的生平事迹和唐末四川的政治、社会状况,尤其是唐末东川的形势。《韦君靖碑》(以下简称“碑”)还记录了韦君靖首先在大足县北山开凿佛像和建造佛塔的  相似文献   

11.
<正>前言岱山院,古称大山广岩禅寺,遗址位于漳州市北郊莲花池山南麓。遗址的东面为一饲料仓库和养猪场,南面为鱼塘,西面约150米处即是莲花池山旧石器遗址,北距环城北路约80米。遗址上现存两座现代小庙即九龙宫和妈祖庙,并种植大片的龙眼树。遗址东南部有古菩提树五株,其中最大的一株围径逾10米、高近30米,并保存有清康熙三十八年(1699)所立《大山广岩禅寺碑记》碑一方(图一)。2005年9月,漳州市政府准备对岱山院遗址所在地进行  相似文献   

12.
万新华 《南方文物》2014,(4):174-178
<正>乾隆十四年(1749年),郑板桥(1693~1765年)就任潍县知县的第四年,经年失修的潍县城西城隍庙在某日的大雨中倒塌了。郑板桥在视察之后,建议修缮,得到了乡绅们的附和、资助。三年后,城隍庙修葺一新,作为县太爷的郑板桥于乾隆十七年五月作成《新修城隍庙碑记》志其事,并由司徒文膏勒石(城隍庙碑,190×80厘米,现藏于山东省潍坊市博物馆)。南京博物院藏郑板桥《重修城隍庙碑记》(纸本,行书,22.3×18.3厘米,12开)乃《新修城隍庙碑  相似文献   

13.
李鑫 《文物天地》2023,(12):34-37
明代,固原为“九边”重镇之一,三边总督府又设在固原。在军事防御方面,固原城发挥巨大作用,明代朝廷下令修筑固原城,这一事件记录在了《重修镇戎城碑记》上。另一块碑名为《金兴定三年地震碑记》,与《重修镇戎城碑记》颇有渊源。两块碑印证了固原城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4.
白鹿洞书院的建筑自唐至民国,曾有“九毁十兴”之说,但小的兴废维修远远超过此数。从北宋开始已经有重建和维修的碑记,最早的要数北宋皇枯五年(!053)南康知军郭祥正的《白底洞书堂记)。但元代之前的碑记,除见诸文献外,尚未见其碑石。一、明代的重建与维修明代以来的重建与维修碑记,计有屋宇重建维修,桥梁重建维修以及亭台重建与维修。(一)屋宇重建与维修明代屋宇重建与维修计十一次,有碑记十四篇,现存碑七通,遗佚七通。现存碑七通1、胡严:重建白鹿洞书院记(明正统七年)(图一)。2、李龄:重修白鹿洞书院记(明成化M年…  相似文献   

15.
2009年3月18日,在襄阳城南30里的余家湖习家沟发现《国士习公、孺人李氏墓志铭》碑一通。碑青石质,方形,边长57、厚15厘米,边框饰缠枝花纹,志文楷体阴刻,纵30行,满行30字,计869字,残损45字(图一)。录志铭文并考证如下:  相似文献   

16.
《蔚州杨氏先茔碑铭》位于蔚县麦子町村西北500米的杨家坟。现存坟地南北长50、东西宽20米,碑前有残损汉白玉兽、狮、武士等石象生。该碑今为河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图一)。该碑青石质,通高330、宽120厘米。首体相连为一整石。碑首呈平弧形,高110厘米,浮雕盘龙两尾,中盘圭形碑额,篆书阴刻,“蔚州杨氏先茔碑铭”八字。碑身长220厘米,铭文为行书23行,行满38字,计706字。文字清楚,镌刻精工,唯第二行赵孟頫三字遭  相似文献   

17.
北魏《一千人为孝文帝造九级一躯》碑,1918年被《河朔访古新录》的作者顾(亠爕)光在河南汲县周湾村田间发现,并收录该书和《河朔新碑目》。碑在“文革”中被砸碎而荡然无存。河南省新乡市博物馆藏有1921年后拓本。高1.98,宽0.89米。首为弧形,下刻一龛,龛下刻阴文篆书“上为孝文皇帝造九级一躯。”碑文正书28行,行34字有界格。刻于北魏正始元年(504年)正月七日。碑文下端刻隋开皇五年(585年)游妙所刊的移碑记,正书28行,行9字。碑阴题名24列,能辨认的仅存10列,均为杨姓。因为该碑被发现时,它的下半部久埋地下,所以碑的上半部份多损泐,下半部份较清晰。《河朔访古新录》称为《比丘法稚与宗  相似文献   

18.
《重修广州府学碑记》现存广州博物馆。碑通高157厘米,横103厘米,厚11——15厘米,青石质。碑的正面左右两边线刻云彩纹饰,精美细致。碑顶成拱园形,高16厘米,上有篆体额文“广府黎侯重修文庙碑记”等十个字,为曾道唯所篆。其人在(康熙)《南海县志》卷12和(光绪)《广州府志》卷117中有传,是明末清初一位颇有声誉的地方官员。碑底正中有一高26厘米,宽40厘米,厚7——12厘米见方的插榫。碑内题一行,撰文者,篆额者和书丹者各一行,正文17行,碑末为题名。正书。现存地方史  相似文献   

19.
巴中南龛仅存的一道培修记碑苟廷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巴中南龛。是我省北部佛教名山之一。笔者最近漫游南龛,在山后发现了清光绪八年(1882年)一道平常不易发现的培修碑记(以下简称《南龛培修记碑》)(图)。该碑是自然地开凿在南龛摩岩造像左下部距地面67厘...  相似文献   

20.
南宋《平江图》碑保存在苏州碑刻博物馆即宋代苏州文庙旧址内,它与《天文图》碑、《地理图》碑、《帝王绍运图》碑合称“苏州文庙四大宋碑”,在国务院1961年公布的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中称为“苏州文庙内宋代石刻”。《平江图》碑刻于南宋理宗绍定二年(1229年),是苏州城(当时为平江府治所)的一幅石刻平面图,由郡守李寿朋主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