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小时候在唐诗中看到了一幅极富诗意的渔家生活画面,一种让人垂羡的隐者生活场景,也对蓑衣有了深刻印象。而制作蓑衣的材料,便是南方人生活中常见的棕榈树上的棕皮(亦称棕衣)。  相似文献   

2.
党的领导干部在人民群众中应该是一个什么样的角色?应发挥怎样的作用?在革命战争年代,彭德怀曾生动具体地用做"扫把",不做"泥菩萨"作过形象比喻。他说:"我们要像扫把一样供人民使用,而不要像泥菩萨一样让人民恭敬我们,称赞我们,抬高我们,害怕我们。菩萨看起来很威严、吓人,可是经不起一扫把打。扫把虽然是小物件,躺在屋角并不惹人注意,但是每一个家都离不  相似文献   

3.
和顺祥信记杂货店,在抗日战争前,是黄陂县城一家享有盛名的老店,是由黄子聪的父亲黄煜陔经营的.黄陂沦陷前夕,举家逃往重庆,日寇投降后又重返故里.返陂后,黄子聪另起炉灶,开办和顺样聪记杂货店.  相似文献   

4.
西行记     
正每个文艺青年都渴望穿行青藏高原,科研工作者同样拥有自己的梦想,而我算是一个从事科研工作的文艺青年。感谢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张甘霖等老师的厚爱,让我参加国家第二次青藏高原科学考察活动。整个科考行程自2019年7月下旬开始,历时一个月。关于本次调查的意义,赵玉国研究员如是说:土壤资源清单无论在科研和生产上都十分重要,目前青藏高原没有精细的土壤图,已有的工作尚存在一些缺憾,如土壤类型不完备等,从国家战略角度急需完善提高。  相似文献   

5.
家园记     
吾父母方照布纶音,力求建白,吾桑梓敢创造新法,显悖腾黄,有是理乎?死者将临刑呼冤,其为已谋也既不智;生者将望风裹足,其为君谋也又岂忠哉!而或且曰:子谓逃贼不可杀,岂吕、李二宪杀一逃贼则绝其根株之示独未闻乎?曰:吕、李又岂于胁从罔治之谕独未闻乎?盖二公所谓逃贼者,乃逃于我而达于贼之逃,非逃于贼而求归我之逃也。求达于贼则根株不绝,故必杀而后绝;求归于我则先自绝  相似文献   

6.
袋鼠记     
  相似文献   

7.
北方大学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净武、韩宰茹和其他的同志写作、搜集整理出北方大学的有关资料,准备刊印成书,要我写点什么。据告知,书里面很有意思的部分,是一些校友由不同途径进入北方大学的生动记述。我照此办理,谈一点自己当时工作、生活的情况,并略抒感想。  相似文献   

8.
河上记     
陆布衣 《风景名胜》2016,(7):157-159
出杭州,经复兴大桥,往东直行,过义桥,穿戴村,就到了河上.河上,一个藏在山林中的古镇.走马观花,匆匆三记. 板凳龙 元杂剧《来生债》中,有一段磨博士的道白:清早起来,我又要捡麦,捡了麦又要簸皮,簸了皮又要淘麦,淘了麦又要晒麦,晒了麦又要磨面,磨了面又要打罗,打了罗又要洗麸-------.我知道,磨博士开始磨面了.  相似文献   

9.
记傅大庆     
《百年潮》1998,(2)
傅大庆不仅是我的同学,而且是我的朋友。同学是无所谓的,但在那时的环境下,我能交朋友,交真正的朋友,则是很不容易的。1923年春,我们一行十二人,从西欧来到莫斯科进东方大学。东方大学早已有中国班,都是直接从中国来的学生,他们派了十几个人来火车站热烈迎接我们。我们十二个人,连同以前从西欧分别来莫斯科的两人(萧子嶂、张伯简)共十四人。从中国来的学生此时尚在  相似文献   

10.
记胡蝶     
认识胡蝶是八年前的事注,那时我刚从国内来到这块新大陆;虽然这个城市已有一百年的历史,但较诸世界上其他大城市来说,她还是年轻的。温哥华有来自各国的移民,也有人说,这里是藏龙卧虎的地方,这句话不无几分道理,我就是在这里认识了心仪已久的三十年代影后——胡蝶。那时我在一个专为华侨、华人服务的社区机构工作,工作的一个部分是负责妇女组的英文学习。有一天,英语教师请假,我去代课,一个班十来二十个人,年龄从二十来岁到六、七十岁,这些不同年龄不同背景的妇女却有一个共同的心愿——学些基本的英语,以作为生活在这个英语…  相似文献   

11.
家园记     
[九月×日]徐石民观察家丁某来自田家镇,报凶问于观察之子晋生,言观察已于十三日殉难军次,贼复泛滥于楚北,晋生即日质贳奔丧于广济。张亮基疏置石民于危地.遇事又掣其肘,军费不给条条,往往置不议。及是,亮基改抚山东,代之者为滇黔总督吴文镕亮基不俟代至即弃楚就道,而楚中军务益无所秉承。石民数与贼鏖战,贼屡挫衅。江忠源自江西来会兵,观石民水陆布置,称其无懈可乘:而言及军心与所需不能自  相似文献   

12.
家园记     
(续上期)十四日,斩逼奸女幼犯三人。局勇搜贼赃于萧家店既,回城,倏有自称乡勇者八人,逼奸民家二幼女,曰:“汝家未搜,我获〔护〕之也,不从,我便告汝家土匪。”皆强污之。父兄回,二女哭诉。人有识其中三人为捕役者,告局擒之,皆自认,临刑犹戏谑如无事。十五日,雨,殷雷。杨二郎大败舒贼于南蒋,生擒四十余人,余匪溃散;又败庐州股匪,获头目陆遐龄。  相似文献   

13.
琴记     
戴冰 《贵阳文史》2010,(6):95-96
2009年8月的一天,五之堂主人舒奇峰约几个朋友喝酒聊天,大谈他穷搜贵州古籍的种种故事,其中颇多峰回路转的戏剧性情节,在场众人无不听得津津有味。后半场,话题不知怎么突然转到了古琴上。因为妻子黄冰和表弟邹欣都学古琴,我也跟着捣弄过几天,  相似文献   

14.
结婚记     
传说现在结婚只要凑够9块钱就可以去民政局了。本着新事新办的原则,从单位集体户中借出了户口卡我俩就兴冲冲出了门。先照相,花了50。办事的阿姨很职业地问:结还是离?审核证件时她更职业地指出,我俩都不合格。我的集体户口封面复印件缺少单位红章,男友户口卡的婚姻状况一栏只写了个“未”,情况交代得不够清楚。  相似文献   

15.
游园记     
黄心乐 《南京史志》2023,(22):51-52
<正>园博园中,古色古香的墙上斜出一枝新绿,好似羞涩的邀请函,邀我去观赏墙后的美景。随着视线的转移,我抬头望去,三个大字“南京园”映入眼帘。脚下的青苔石阶,旁有绿竹、红叶映衬,显得自然而不失典雅情味。石阶尽头是一圆形拱门,旁衬雕镂精美的窗户,形状规则,这便是平常所说的“轴对称”园林吧!带着更多的对于“南京园”的好奇,我沿着石阶而下,穿过拱门。  相似文献   

16.
女友记     
两个女友来,快乐十几天。大闺蜜来自台湾,她的普通话,常让我这个在北京生活了十几年的人感觉"毁我十年书"。以下是其精选集。她最常用的"开启"谈话的口头禅是:"悠然的妈,我跟  相似文献   

17.
大石桥记     
铭心镂骨地,能被一座石桥感动,既在意料之中,又出乎意料之外。今年春节借走亲访友的机会,小住涿郡,从一片"金猴闹春"的喧嚣与浮华中逃避出来,满怀对古代建筑的热爱,独自寻访了涿郡的"大石桥"。不过,此前对大石桥的认知,却始于其身处的小城:涿郡。  相似文献   

18.
搬家记     
搬家那天很热,想起上次搬家,我怀孕不到两个月,是在春天,天气稍微柔和一点。现在,孩子一岁半多了。  相似文献   

19.
司马祠记     
芝川北顾 黄河南下划开秦晋,韩城县紧傍黄河。城南畔是葱茏清秀的小盆地,良田烟树,阡陌小桥,芝水蜿蜒,鸡犬悠然,含点小江南的味儿:芝水原名陶渠水,一心想长生不老的汉武帝,说是从这块风水宝地上采到了祥瑞之至的灵芝,武帝高兴,为陶渠水赐名芝水,芝水滋润之地,人称  相似文献   

20.
上学记     
鼠小弟是只调皮又迷糊的小老鼠,爱赖床,爱玩耍,更爱胡思乱想。在鼠小弟的脑袋里,总藏着许多让你意想不到的小秘密。"鼠小弟,你再不起床,上学就要迟到啦!"今天是鼠小弟上学的第一天,为了不迟到,鼠妈妈早早就起床忙碌了。可是,爱赖床的鼠小弟磨蹭了半天也没起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