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距今10 000年左右我国进入了新石器时代,目前在中国大地上发现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达7 000多处,按其分布的地域和工艺文化特征.可划分为6个大的区域.即辽河流域的燕辽工艺文化区、黄河上游的甘青工艺文化区、黄河中游的中原工艺文化区、黄河下游的山东工艺文化区、长江中游的长江中游工艺文化区和长江下游的江浙工艺文化区.  相似文献   

2.
关洲遗址是目前发现的城背溪文化面积最大、保存最好的遗址.城背溪文化遗存主要有红烧土遗迹、灰坑、陶片堆积、鱼骨堆积等,说明在距今8500年左右的新石器时代早中期,江汉平原长江沿岸已经出现了比较稳定的较大规模的定居聚落.遗址可分为四期,第一、二期为城背溪文化中期,与彭头山文化第四期关系密切;第三期为城背溪文化晚期,大致相当于皂市下层文化;第四期属于柳林溪文化遗存.关洲遗址的发掘,大大丰富了我们对城背溪文化的认识,为研究长江中游史前文化格局的形成与演变提供了至关重要的资料.其深达近10米的文化层堆积,为我们研究全新世环境演变以及长江洪水史、河床演化提供了非常宝贵的资料.  相似文献   

3.
湖南澧县彭头山新石器时代早期遗址发掘简报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一遗址地形与古环境彭头山遗址是近年在湘西北澧县新发现的一处新石器早期文化的代表性遗址。以此遗址为代表的文化现已定名为"彭头山文化"。遗址位于澧县县城西北,距县城约12公里(图一)。这里是一处小土岗,海拔高度不足45米,相对高度5米。周围地势开阔平坦,西、南残存澧水支流涔河的小支流河段。遗址地处澧水北岸的澧阳平原,是现今湖南最大的平原之一,介于武陵山余脉与洞庭湖盆地之间,为过渡地带。东连湖区,西北邻近山地,海拔高程36~40米。属河湖冲  相似文献   

4.
荆门后港城河城址位于江汉平原西北部,地处平原向荆山余脉过渡的丘陵岗地地带,是长江中游地区发现的又一处新石器时代的古城址,也是汉水流域荆门境内继马家垸城址后发现的第二座新石器时代古城址。该城址的发现不仅丰富了长江中游早期古城址的内容,同时对研究长江中游地区这些早期城址之间的关系、探讨长江中游史前聚落考古文化提供了重要的资料。  相似文献   

5.
江苏灌云大伊山遗址1986年的发掘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大伊山位于江苏省灌云县城北2公里处,北距连云港市33公里,东北距黄海燕尾港42公里,是一座海拔226.7米的孤山,南北长2.4、东西宽2公里(图一)。遗址位于大伊山东麓青风岭岗地上,海拔8米,地势西高东低,西依山峦,东向平原,下临桃花涧(图版叁:1)。遗址是1981年伊山乡砖瓦厂取土时发现的,东、南部已遭破坏,大量石棺墓被毁。现存范围东西长70、南北宽45米,面积约3000余平方米。 1985年2~4月,连云港市博物馆、灌云县博物馆发掘约200平方米,清理了38座早期新石器时代文化墓葬。1986  相似文献   

6.
田园 《江汉考古》2001,(1):96-96
鸡公山旧石器遗址位于湖北省江陵县(今荆州市荆州区),是长江北岸长湖边上的一个小土岗,相当于长江的二级阶地。相对高程约10米左右。岗地分布着较为密集的东周时期古墓葬。1992年,为配合宜(昌)—黄(石)公路的建设,在岗地上发掘古墓,发现了这处旧石器时代遗址。  相似文献   

7.
狮子山遗址位于监利县白螺镇,西北距县城约50公里。遗址位处长江左岸,东南临长江,并与长江干提相连(图一)。狮子山最高点为海拔57米。1983年5月,监利县文物普查队发现该遗址,当时在白螺供销社仓库、白螺米厂、水厂、食品站等处均发现有文化堆积。分布区域东西长约200米,南北宽约60米,面积约12000平方米。但各处文化堆积被破坏较甚,均只有小面积残留,当时采集到一批新石器时代和春秋时期文化遗物。1987年6月24日至7月9日,荆州博物馆、监利县博物馆联合对该遗址进行了试掘,在水厂与食品站宿舍之间的断层处依地势走向开2×4米、2…  相似文献   

8.
《收藏家》2017,(8)
<正>湖北天门石家河遗址是长江中游地区迄今发现分布面积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新石器时代聚落遗址,也是长江中游史前时期最大古城,总面积超过120多万平方米。石家河城址与山西陶寺、陕西石峁、四川宝墩一起,被认为是同一时期的四大古城。石家河遗址发现于1954年,并进行了一定规模的考古发掘。2001年被列为"中国20世纪100项考古重大发现"之  相似文献   

9.
划城岗遗址是长江中游新石器时代文化的一个典型遗址,位于湖南省安乡县北部,紧邻湖北省公安县,遗址座落在高出地面约3~4米的台地上,长宽各约200米,总面积4万平方米,文化堆积层约1.5米左右。1980年冬进行发掘,揭露面积共200平方米。发掘报告根据地层堆积和出土物的分析,将整个文化层分为早一、早二、中一、中二、晚等五期,其中早一、早二期属于大溪文化,中一、中二属于屈家岭文化,晚期属于青龙  相似文献   

10.
荆门团林叉堰冲遗址发掘简报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叉堰冲遗址位于荆门市东宝区团林镇五岭村六组(图一),地处汉水之西,长江以北的丘陵褐壤地带。北距荆门市市区约20公里,西离207国道上的团林约10公里。遗址之西约500米处有漳河水库三干渠自南而北流过,遗址北部有叉堰冲(即冲沟),南部有河堰冲和肖堰(池塘),东部为孙家湾,西南角有现代废窑一座。整个遗址座落在一座西北高、东南低的岗地上,岗地海拔高程在101-105米之间。  相似文献   

11.
<正>一、前仰韶时代城邑(7000-5000BC)这是东亚大陆城邑的初现期。已发表材料的城址13处,均为环壕聚落。在北起辽河,南至长江流域、钱塘江流域的广大地域均有分布,而以钱塘江流域上山文化的环壕聚落最早。其中兴隆洼文化的环壕聚落最为集中,计5处。此外在黄河中游的裴李岗文化、黄河下游的后李文化、淮河中下游的顺山集文化以及长江中游的彭头山文化和皂市下层文化中都有分布,属于彭头山文化的澧县八十垱遗址甚至出现了最早的土围的迹象(图一)。  相似文献   

12.
西南地区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发现较多,在四川、西藏、云南、贵州四省都有发现,多属晚期遗存。该地区地形复杂,山河交错,这影响了范围内远古文化的分布和传播。本文就简单谈西南新石器时代文化的分布、传播与地理环境的关系。一、文化遗址的分布四川陈部三峡地区大溪文化①,约距今6000-5000年;川东、川南长江沿岸上迄宜宾、下至万县的狭长地带有漏井为等遗址②③,从各地采集以及瀹井沟试掘的资料看④,有时代早晚的区别,大部分属于新石器时代晚期;嘉陵江中下游新石器时代遗址有问中蓝家坝遗址等五处⑤,大渡河流域狮子山文化类型…  相似文献   

13.
为配合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和探讨楚文化渊源,考古界从80年代初开始在鄂西长江两岸发掘了一系列的古文化遗址.获得了许多重要的考古资料.其中城背溪等新石器时代早期文化遗存的发现对长江中游地区新石器时代考古具有深远的影响.俞伟超先生在《中国早期的“模制法”制陶术》一文中,举例说明中国早期制陶术时,曾多次提到这类遗存.严文明先生已提出“城背溪文化”的概念,这种文化的相对年代与黄河流域的老官台、磁山、北辛等诸文化相当.根据城背溪遗存的分布及其基本特征,以及它与后来长江中游地区新石器时代文化的联系,笔者也认为可以提出一个新的文化名称对它进行称呼.本文就称之为“城背溪文化”.  相似文献   

14.
丁沙地遗址位于南京和镇江之间的龙潭镇西南3公里处,属江苏省句容县宝华林场.遗址是一海拔28.2米高出地面6米的岗地.东西长250、南北宽200米,面积约5万平方米,其南为丁沙地村,东南7公里为宁镇山脉中海拔434米的宝华山、北面3.5公里处为东西横亘的长江(图一).遗址是  相似文献   

15.
1959年,文物考古工作者对巫山大溪遗址先后进行了两次科学的考古发掘,共揭露遗址面积200多平方米,嗣后经对该遗址发掘资料的整理,研究者初步判断,其遗址的时代相当于新石器时代。遗存中出土的各类遗物,其文化面貌独特、新颖,不仅为以往在长江上游发掘的遗址中所不见,甚至在整个长江中游地区也还没有发现过如此类似的遗存。  相似文献   

16.
刘辉  郭长江  张君  谢育新 《考古》2012,(8):42-68,1,106,108
2008年,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单位对张西湾遗址进行了发掘,这是长江中游地区已知时代最晚、位置最偏东的一处新石器时代城址。城垣大致兴建于石家河文化早期,至石家河文化中、晚期可能已被废弃。此项发现为认识史前城址的发展过程、兴废动因及长江中游史前文明化进程等提供了重要资料。  相似文献   

17.
仰韶文化是黄河中游地区重要的新石器时代文化,因1921年瑞典地质学家安特生对河南省渑池县仰韶仰韶遗址的发掘而得名。2011年是仰韶遗址发掘90周年。在这90年里,共发现和发掘了仰韶文化遗址5000多处,其分布东起豫东,西至甘青,北  相似文献   

18.
忠三湾遗址位于湖北省浠水县清泉镇壕地村忠三湾(自然村),东距省道201约60米,北距京九铁路约2000米,南距浠水河支流马桥港河约160米(图一)。遗址地处长江以北鄂东南丘陵地带,四周分布低山丘陵。遗址现为小山丘,大体呈不规则圆形,海拔30米左右,高出周围6~7米,四周多为水塘、沼泽和水田。  相似文献   

19.
曲溪口遗址位于湖北省秭归县茅坪镇曲溪村,北临长江,南靠大山,东约5公里为三峡大坝坝址所在地──三斗坪镇。遗址分布于长约400、宽约50米的东西向长条形坡地上,海拔高程介于85-90米之间。该遗址十八十年代的文物普查发现。由于长期受江水冲刷及水土流失影响,文化堆积已受到严重破坏。为了配合三峡工程,宜昌博物馆考古工作者于1997年9月至10月中旬对曲溪口遗址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共开探沟6条(其中TI、TZ、T3、T4均为15米×2米,T5为7.5米×3米,T6为75米×2米),探方16个(均为5米×5米),实掘总面积557.5平方米(图一)。现…  相似文献   

20.
藕塘遗址位于奉节县安坪乡藕塘村北,今隶属于藕塘村三组和五组.遗址地处长江南岸的三级阶地上,海拔在140~150米左右.1993年,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三峡考察队曾对该遗址进行过调查,发现中小型石制品4件,并确认这是一处原地埋藏的、遗存比较丰富的地点,可能属于旧石器时代中晚期的小石器类型文化遗存.2006年3~4月,为配合三峡工程文物保护工作,山西大学考古学系等单位对该遗址进行了较大面积的钻探与发掘,揭示出这是一处以打制、磨制石器和夹砂、夹炭陶器为主要文化特征的新石器时代早期遗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