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党的十六大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必须把文化建设摆到更加重要的位置,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以爱国主义精神为核心的民族精神.这次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明确指出:"本世纪头二十年是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十一五'时期尤为关键.  相似文献   

2.
<正>由当代中国研究所当代中国文化建设与发展史研究中心、《当代中国史研究》杂志社、国立华侨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共同举办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构建和谐社会"专题研讨会于2010年4月24~25日在福建泉州召开。来自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共中央党校、中宣部《时事报告》杂志社、教育部《思想理论教育导刊》杂志社、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福建师范大学、当代中国研究所、华侨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等单位的40余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当代中国研究所副所长张星星代表会议举办单位在致辞中对与会学者提出以下建议:紧密联系6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20年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谐社会建设的实践和经验来探讨问题,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和谐社会建设提供历史支撑;密切联系实际,特别是联系当前思想文化领域各种思潮相互激荡、价值选择多样化的实际情况来分析问题,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相似文献   

3.
"国家文化公园"是一个全新的概念,文化属性被提到了极为重要的位置,突出各类文化资源与自然资源综合保护,并将利用与传承作为重要的内容加以凸显,其目标是形成具有特定开放空间的公共文化载体,彰显中华文化的引领和标志作用。纷纷提出主体功能区布局和基础工程建设内容。但如何建立起以价值传播为核心的传承展示体系,成为国家文化公园的关键问题之一。既有的考古工作可以为文化公园的价值凝炼、主题表达以及规划布局提供技术支撑。但在以文化公园建设为背景的新一轮规划和建设热潮中,线性遗产本体的保护传承利用,特别是生态修复和沿线环境建设面临着很大的风险,危险和危害甚至已经出现。国家文化公园建设需要考量,用什么样的方式向公众阐释遗产价值,在实施中如何做到"统分结合"、功能化建设有所侧重以及公益化项目的商业化,等等。将线性文化遗产建设成国家文化公园,推动中华文化标识建设,也必须处理好线性遗产的复杂形象与文化标识的关系,科学地设计与旅游者空间行为规律相适应的线性遗产旅游产品体系,并创造性地推动社区居民的传统生计方式的可持续性,使社区居民和旅游者均成为遗产价值的传播主体,由此增加国家文化公园的活力和运行可持续。  相似文献   

4.
<正>内容创新是修志创新的核心所在,也是修志创新的出发点和归宿。时至当下,内容创新已经成新一轮修志不可回避的重大问题。胡锦涛同志在论及如何"推进文化创新"问题时即把内容创新作为首要问题提出来。他指出:"在时代的高起点上推动文化内容形式、体制机制、传播手段创新,解放和发  相似文献   

5.
张鸣  徐飞 《中华遗产》2008,(4):20-22
在刚刚结束的全国政协十一届一次会议上,山东济宁一个号称投资300亿元的“中华文化标志城”规划设想,在政协会场引起激烈争论,并引发一百多位政协委员签名反对和公众舆论的广泛质疑。这一宏伟工程,为何引起公众舆论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6.
1995年9月,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建议说明》郑重指出:“能否搞好精神文明建设,关系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关系我们把一个什么样的中国带入21世纪”。1997年9月,中共十五大报告又进一步指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是凝聚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全党必须从社会主义兴旺  相似文献   

7.
规划学者立足于"城市文化"的角度,从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的文化特色和融汇过程分析,对草原都城遗址的遗产价值进行重塑。通过元上都和国内外类似遗产的比较,凸显了元上都的价值特征所在。可以看到,元上都遗址所展现的城市文化,揭示了中国元朝蒙、汉两个不同民族及其分别代表的农耕与游牧两个不同文明之间,在征服与同化过程中产生的生活方式与价值观的交互影响与融合:见证了游牧文明与农耕文明兼容并蓄的一种城市模式,并作为人类城市规划史上"二元文化"的杰出范例在世界文明史和城市规划设计史上拥有独特的地位。  相似文献   

8.
正目次一沙岭壁画墓、尉迟定州墓、梁拔胡墓与平城时代前期墓葬的文化特征二宋绍祖墓与平城时代后期墓葬的文化特征三平城地区前、后双主室墓的出现及其政治背景四平城墓葬文化转型的动力平城作为北魏的都城,始于道武帝天兴元年(398年),止于孝文帝太和十八年(494年)。这九十七年间,有学者称为"平城时代"~([1])。由于建都,平城从边郡之地发展成中国北部的政治和文化中心,大批移民迁入,大量财富汇聚,自魏晋以来文化荒芜的面貌得到彻底改观,为北朝晚期文化走出低谷、迎来隋唐盛世文  相似文献   

9.
正元代于钦在《齐乘》一书中说:"济南山水甲齐鲁,泉甲天下。盖他郡有泉一二数,此独以百计。济南,城因泉而立,人依泉而生,文化也因泉水的滋育而发展繁荣,富有泉城特色而独具魅力。济南古城若从龙山时代舜泉泉畔的泉水聚落算起,迄今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此后,不论是商周时期的历国、春秋战国时期的历下邑、秦汉时期的历城,还是中古时期的济南郡城、齐州州城,及至近古以来的济南府城、山东省城,各个历史时期济南古城的布局和建设,无不充分因借山水之形胜,尤其是得天独厚的泉水,更是济南古城赖以兴起和发展的核心环境要素。曾巩《齐州北水门记》曰:"济南  相似文献   

10.
大学文化是以大学为载体,是历届师生在继承、批判、选择人类文化遗产的基础上共同创造的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的总和。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准确把握大学文化定位,牢牢把握大学文化是大学的灵魂和精髓,是大学的核心标志,是大学师生共同创造和共享的"食粮",是现代社会先进文化的基础。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大学文化建设,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弘扬和培育大学精神,创新大学文化建设内容,夯实大学文化在现代社会先进文化中的基础地位。  相似文献   

11.
李仁武 《攀登》2011,30(3):101-105
"和谐"既是反映社会良性运行的重要标志,也是一种理想社会生活方式的文化表达。构建和谐社会需要和谐文化的理性支持,要通过思想道德的整合来形成核心价值体系,把和谐文化建设的价值导向融入到社会生活实践之中,为促进社会和谐奠定具有公共道德理性的文化基础。  相似文献   

12.
正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建议》,提出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精神文明建设的核心在于弘扬中国精神、传播中国价值、凝聚中国力量。一、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我们党向来认为社会主义是包括物质经济和精神文化两个方面的社会全面进步。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指出:"中国的面貌,无论是政治、经济、文化,都不应该是旧的,都  相似文献   

13.
李桂荣 《攀登》2015,(3):138-141
公共图书馆是城市文化、经济、社会、政治等综合展示平台,是城市名片,是重要的社会教育与文化服务机构,是新型城镇化的重要标志和必然要求。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具有加快城乡融合、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培育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等重要作用。青海省在落实新型城镇化建设规划的同时,需要重视发挥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的重要作用,推进青海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促进青海城乡人口整体文化素质和水平的提高,以高质量的公共服务提高青海城镇综合承载能力,促进民族团结进步与社会和谐,缩短青海与其他省区发展的差距,提升青海城镇化建设水平。  相似文献   

14.
王祥本 《岭南文史》2011,(2):3-I0001
文化产业已经成为体现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内容,而创意和科技则是文化产业的核心。推进文化与科技的融合,运用高新科技创新文化生产方式,培育新的文化业态,是推动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向,是文化建设的重要举措,是文化走向大繁荣、大发展的重要条件和基本标志。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指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要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任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唱读讲传"是培育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内容和有效形式。如何把"唱读讲传"内化为大学生的价值观念,外化为大学生的自觉行动,关键在于大学生对"唱读讲传"活动的认同,因为认同是内化的前提和基础,是决定"唱读讲传"活动能否持续有效地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能否深入大学生心里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6.
甲骨卜辞中有个地名"疋"。通过甲骨文材料、传世文献资料、出土器物综合分析,"疋"的地望在陕西省汉中盆地中东部的城固、洋县一带,其核心区域在湑水河下游两岸的平原地带。"城洋铜器群"可能是古"疋国"的文化遗物。  相似文献   

17.
“成都是一座具有2300多年城名、城址不变的历史文化名城”.这是目前流行的对成都城市史的时间定位。其根据是公元前316年秦灭蜀后,于公元前310年张若仿秦都城在成都修筑城墙,以此作为成都城市历史的标志。这种观点,一是源于中原文化正统论的影响,认为之前,蜀地是未教化的蛮夷地区;二是一些学者片面认为城墙的建筑才是城市形成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18.
正建筑学家吴良镛先生发表于2003年第六期《清华大学学报》一篇文章中说:"南通是中国早期现代化的产物,它不同于租界,商埠或列强占领下发展起来的城市,是中国人基于中国理念,比较自觉地,有一定创造性地,通过较为全面的规划、建设、经营的第一个有代表性的城市。"并提出"南通中国近代第一城"的初步推论。  相似文献   

19.
刘立丽 《华夏考古》2013,(1):74-79,133
对于大连地区进入青铜时代的时间,多数学者认为是距今4000年左右,以"双砣子一期文化"为准始年,以大嘴子遗址发现的"残青铜戈"为标志。根据"青铜时代"定义,比照我国各地区进入青铜时代的标志,本文认为双砣子文化未进入青铜时代,大连地区的青铜时代始于"双房类型",该文化类型距今3000年左右,大致相当于中原的西周中晚期。  相似文献   

20.
泉州市城市化发展战略的新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礼智  汤建中 《人文地理》2002,17(2):23-26,81
面对新时期泉州市城市化发展环境的改变,制定切实可行的城市化发展战略显得尤为迫切。本文首先通过对泉州市人均GDP、人均国民收入与城市化相互关系的分析,初步判断泉州的城市化发展目前正处于迅速集聚阶段。进而提出,泉州应构筑以城市为中心,以中心城为核心的现代化城镇体系。在具体建设模式上,把中心城建成富有竞争力的特大城市,从而培育地区增长极、提升区域综合竞争力以及优化中心城功能结构;以"新城"模式建设各县城,使其成为城市化过程中人口和产业集聚的重要基地;按小城市模式建设中心镇,以构筑地区增长极和建设现代企业载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