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胡小玲 《神州》2011,(1X):1-2
慈善事业是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和谐社会的构建离不开慈善事业的发展。慈善事业的发展程度是一个社会文明的具体标志。本文认为,在和谐社会构建中,慈善具有公民自我教育、缓和社会矛盾、提升公民意识等价值功能。  相似文献   

2.
在当今社会,慈善已经成为一个国家"软实力"的主要方面。美国作为一个慈善大国,慈善事业的制度之完善、影响之深远是其它国家不可比拟的。同时,慈善事业为美国社会福利事业做了巨大的贡献。在美国,不仅富人积极参与慈善,民众也乐善好施。按志愿者占总人口比例和慈善捐赠的规模来看,美国无疑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慈善国度。美国慈善事业能够如此发达,慈善家能够如此慷慨,这种伟大的成就与文化中的宗教因素、个人主义和志愿与互助精神有很大关系。  相似文献   

3.
关注历史时期城镇慈善事业的发展状况,不仅有助于传统慈善事业研究的深入,也是城镇社会史研究的重要内容。本文在占有各种历史资料的基础上,完整展现了明末至1936年间天津慈善组织发展演变的历史过程,并对其时空特点进行了归纳。  相似文献   

4.
近代中国的慈善事业经历了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型,具有非常重要的研究价值。《中国近代慈善事业研究》对中国近代慈善事业进行了专题式的全方位研究,以宏大的历史观照,重现了历史全貌。这部著作既"通"又"专",采用多维立体的研究方法,将近代慈善事业置于时代和社会转型的大背景下进行研究,并通过对大量史料的整理爬梳、挖掘提炼,提出深刻独到的分析和见解。在价值多元、矛盾丛生的当代社会,慈善事业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危机,《中国近代慈善事业研究》的问世,对当代中国慈善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略论民国时期上海的慈善事业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慈善事业是社会发展的产物,又是衡量社会文明进化的尺度。本文试结合上海城市社会的演进,探讨民国时期(1930年前)广泛存在于上海的慈善事业,以期拓展民国史的研究。一、上海近代城市的出现和发展  相似文献   

6.
郭常英 《史学月刊》2006,(11):107-109,114
我国的慈善事业目前尚不发达,慈善史研究也较为薄弱。《中国慈善简史》一书为推动慈善史研究做了一件有意义的事。重视慈善历史的研究,在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关注我国社会慈善事业的发展,是史学工作者应有的责任。  相似文献   

7.
靳环宇 《攀登》2013,32(4):61-64
爱心、公心和恒心是慈善事业发展的人性基础,也是慈善事业发展的逻辑起点。民间身份、董事会管理和信息公开是慈善事业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必须着手的制度安排,是慈善事业发展内在逻辑进程中的重要一环。绩效评估、社会评价和个人反思是对慈善事业发展的社会呼应,也是慈善事业发展线性逻辑演进的终点。然而反过来看,后两个逻辑环节对逻辑起点也有着直接的影响和规制作用,因此慈善事业发展的内在逻辑又呈现为一个圆形结构。实际上,慈善事业发展的内在逻辑就是上述"三阶段九层次"的线性结构和圆形结构的统一体。  相似文献   

8.
殷峰 《神州》2011,(26):36
档案是历史的足迹,民政档案是民政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真实地记录了我国民政工作发展的历史,记载了我们党和国家在探索社会福利、社会保障以及基层政权建设进程中的重大事件和重大决策,反映了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  相似文献   

9.
纵观人类历史发展的全过程,三大文明区(亚非文明区、欧洲文明区、美洲文明区)和四大文明古国(埃及文明、巴比伦文明、印度文明、中国文明),除中国文明自始至终沿续了自己历史的发展外,其它古老文明或迟或早都曾中断自己历史的发展,像古巴比伦这样的文明甚至已经消失在历史的尘封中。在上下五千年、生生不息的中国文明发展的历史进程中,产生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一朵奇葩──中国历史学。这灿烂的历史文化,是全世界任何一个文明都无与伦比的。访问世界上哪一个文明、哪一个民族留下了自己的历史进程中的真实且翔实的记录?只有我们中华…  相似文献   

10.
焦若凰 《神州》2012,(29):25-25
慈善事业作为现代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慈善事业的发展与社会主义的和谐发展是相互作用的,慈善事业促进了社会的稳定,缓解贫富分化,促进各阶层的融合,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并对慈善文化和社会主义的文化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推动了和谐社会的建设。  相似文献   

11.
两宋居养制度的发展——宋代官办慈善事业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宋代在我国古代慈善事业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北宋以中央统一政令为基础 ,建立起一套完整的慈善事业体系 ,其中最重要的是居养院。南宋出现了地方化倾向 ,地方慈善事业开始发展。本文主要从经济的角度来论述宋代官办慈善事业的发展与变化 ,以及这一变化产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12.
宋代江南地区慈善事业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代江南地区社会慈善事业的发达,集中体现在官方慈善事业的繁荣和民间慈善事业的勃兴两个方面.官方通过兴建慈善机构、设置慈善粮仓、实施应急救济等手段来推动慈善事业的发展.民间则通过成立慈善组织、实施族内济助、自发捐资行善等方式来促进慈善事业的进步.宋代江南地区的慈善事业具有机构设置早、规模大、设施全、济助对象多、慈善活动制度化等特点.政府高度重视、经济高度发达、古代慈善思想的影响以及社会各界人士的积极参与等,是宋代江南地区社会慈善事业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
俞宁摄影  白涛摄影 《纵横》2009,(6):F0002-F0002
5月25日,由中华慈善总会和加多宝集团合作举办的“王老吉·学子情”爱心助学活动启动仪式在京举行。中华慈善总会会长范宝俊、中国文史出版社社长王秀峰、民政部社会福利与慈善事业促进司副司长王素英、教育部就业指导中心主任张风友、加多宝集团市场总经理阳爱星、加多宝集团销售总经理陈强等领导、嘉宾出席启动仪式。  相似文献   

14.
张明 《沧桑》2009,(3):69-70
慈善事业被称为“第三次分配”,是对政府实施的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和补充,在化解社会矛盾、扶助弱势群体、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建设和谐社会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目前我国已基本具备了发展慈善事业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和社会条件,本文试从国家法律法规、政府政策、公众慈善意识、慈善组织等方面来探析我国慈善事业发展的对策思路。  相似文献   

15.
秦悦 《黑龙江史志》2014,(20):42-43
文明,是一个时代的象征,是伴随历史发展而传承延续的一种文化产业,记载历史发展的文化符号。一段文明时代的开启与终结,都代表着一定时期相对范围的文化产业及其与之相关产业的发展程度。我国古、现代文明是如此,世界各地文明亦是如此。在历史和平时期,两个经济发展相关联的区域之间进行文明交流的往往是原始的经济交换、贸易互补、外交等为主的交流形态。而在政局不稳的历史时期,战争则替代了和平时期单纯以经济、外交、外贸、文化为主的传统形态,用一种暴力冲突的接触和交往融合不同地区间的文明成果。  相似文献   

16.
<正>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4年9月出版,32.8万字,59元本书是一部专门研究城市慈善史的专著,时间贯穿德占日据时期、北洋政府时期、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八年沦陷时期、战后复原时期、建国初期和改革开放以来。作者以时间顺序为经,以慈善内容为纬,将青岛的慈善事业置于青岛乃至中国整个20世纪以来的社会变革和发展的宏大背景之下,展示出青岛慈善事业演进的真实面貌。书中每章对不同历史阶段慈善事业依存的经济政治和社会环境、慈善政策制订与调整、慈善组织发展概况和典型个案、慈善活动的开展和变化等进行深入分析,并以小结形式  相似文献   

17.
殷峰 《神州》2011,(11):36-36
档案是历史的足迹.民政档案是民政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真实地记录了我国民政工作发展的历史,记载了我们党和国家在探索社会福利、社会保障以及基层政权建设进程中的重大事件和重大决策.反映了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巨大成就和丰富经验。民政档案不仅是开展民政工作的重要依据.而且是国家信息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8.
王方 《史学月刊》2024,(2):104-116
古代中东是多元文明汇聚、碰撞与融合之地。中东古文明的形成主要经历了三个发展时期,华夏和中东两大文明体的历史交往也是中东文明演进的动力,由此构成了古代中东多元文明流变和互鉴的宏大全景图。中东不同时期文明的流变主要借助物资和贸易往来、人口迁徙或流动、科学技术和文化知识的传播为杠杆来实现。交往手段包括和平与暴力两种方式。中东文明流变留给我们的深刻启示是,人类文明是人类的共同成果,文明的演化是一个从低级向高级逐步发展的变化过程,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任何文明都需要在同异质文明的不断对话和交流过程中摄取养分,注入动能和活力,实现自我更新和文明的升华及发扬光大。因此文明交往的本质在于互补和共存,并在相互沟通与融汇中实现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19.
当代美国政府社会福利保障政策的历史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美国政府社会福利保障政策的历史演变黄安年当代美国政府的社会福利保障政策,大体上分为1945-1969年间社会化福利保障的继续和发展时期及1970年以来的社会化福利保障制度的调整和完善时期两个阶段。本文拟就其历史演变、特点、作用和面临的问题作一简要...  相似文献   

20.
过去的30多年,有着鲜明计划经济烙印的社会福利制度随着经济转轨经历了从初始的起步探索,到后来逐渐转型和步入正轨的艰辛的改革历程。职工福利分解、社会福利社会化推进、社区服务普及、农村社会福利重构、适度普惠型福利探索等凝结为改革成果,初步形成了新型社会福利体系,但这些改革在社会福利的目标模式上是初级的、不全面的和不平衡的。面对变化的国情,处理好发展与公平的关系,构建适度普惠型社会福利制度,是中国社会福利的目标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