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随着全球化时代的到来,汉籍古典名著的今注今译工作,越来越受到学术界的重视。就《三国志》而言,近二十年以来,中文及外文译本已多达十来种。然而有些译注者疏于校释,以至时有错谬。日本学者今鹰真等三人的《正史三国志》。(含裴注)日译本,有些地方还胜过了中文今译本。本文对日译本与中文今译本的译文进行了初步比对,从语言解释、底本校勘等角度列举了二者的得失,藉以说明进行汉籍今译工作时中日学术交流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2.
每年1月1日零点,很多日本人阖家看罢NHK电视台的红白歌赛,动身去本地神社参拜,祈祷新年万事如意。年龄大点的人,则在白天出发去参拜。从1日零点开始,日本街头随处可见穿着新衣服去神社参拜的人们,沉浸在新年的祥和气氛中,其乐融融。  相似文献   

3.
“披发佯狂走。莽中原,暮鸦啼彻,几株衰柳。破碎河山谁收拾,零落西风依旧,便惹得离人消瘦。行矣临流重太息,说相思,刻骨双红豆。愁黯黯,浓于酒。漾情不断淞波溜。恨年来絮飘萍泊,遮难回首。二十文章惊海内,毕竟空谈何有!听匣底苍龙狂吼。长夜凄风眠不得,度群生哪惜心肝剖!是祖国,忍辜负!” 这段激情满怀的《金缕曲·留别祖国》,正是津门才子李叔同别离祖国,东渡日本探索人  相似文献   

4.
故宫博物院共收藏李鸿章尺牍40余通,《回埠札》在其中属于篇幅较长的一通,其内容的史料性及书法的代表性都极为重要。该札没有写明收信人和书写时间,信札中,李鸿章向收信人叙述了以庐州为中心的安徽中部各地在咸丰八年七八月间被太平军攻陷,及李家家眷在此役中背井离乡、流离失所的种种惨况。此外,李鸿章还婉拒了收信人召其进京辅政的邀请。此信可作为李鸿章接下来归入曾国藩幕僚的实证资料。李鸿章此札书法工整隽秀、严守法度,堪为其早期书法少有的精品之作。  相似文献   

5.
清末的留日女学生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清末的留日女学生谢长法19世纪与20世纪之交,在中国历史上出现了规模宏大的留日热潮,与前两次留学潮不同的是,这一次有相当部分女子负复东渡。这样,女子留日成为清末留日热潮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组成部分。本文就清末留日女学生作一归纳,以为留日研究整理资料。一、...  相似文献   

6.
伪满留日教育述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伪满留日教育述论孔凡岭从1932年3月1日伪“满洲国”宣布成立,至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日伪统治东北整整14年。在这期间,日本帝国主义为建立殖民统治秩序,在实行军事镇压、政治控制、经济掠夺的同时,竭力推行奴化教育,通过伪满派遣大批青年赴日留学...  相似文献   

7.
近代日本留华学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代中日关系虽然乾坤颠倒,文化联系仍保持一定惯性,因此在中国留学生和游历官绅大批东渡的同时,从1871年起,日本中央政府各省、陆海军以及公司银行、对华团体陆续派人来华留学,并有不少自费留学者。大体分为三种类型,即从事地理兵制调查等间谍活动、学习中国学术文化及养成翻译人才。进入20世纪,随着日本东方主义的复兴和新兴中国学的发展,在各方资助下,“学问的留学生”渐居主导。在中日关系不断紧张的背景下,中国学者对于真诚求学的日本青年能够区别对待,在学习、生活、见闻各方面给予方便。由此建立起来的相互了解和联系,虽然不能阻止日本的侵略步伐,战后却转化为中日民间交流的重要动力。  相似文献   

8.
从甲午战争到抗战结束的50年间,中国留日教育较为兴盛。日本朝野对中国学生留学日本十分关注,在不同的时期制订了不同的政策。纵观其政策演变,可分两个阶段:一是19世纪末至20世纪20年代,二是20世纪30年代至40年代。在第一阶段,日本对中国留日学生政策虽包含侵略阴谋,但不显著。在第二阶段,其政策着力培养亲日奴化人才,侵略阴谋暴露无遗。  相似文献   

9.
“筹安会”出笼后不数日,梁启超为了反击帝制复辟逆流,写作了一篇脍炙人口、令人拍案叫绝的鸿文,这就是传颂一时的《异哉所谓国体问题者》。目前,学术界对这篇影响深远的名文大体上有三种认识:一曰它根本没有反对袁称帝,相反,它是梁启超对袁的刻骨镂心的忠谏之书。梁启超也不是什么反帝制派,而是货真价实的、有条件的倡导袁世凯称帝的新帝制派。  相似文献   

10.
“开元通宝”系中国唐代货币,而《朝日新闻》乃日本当代影响最大的综合性报纸之一。看似风马牛不相及的中国开元通宝的钱文和日本《朝日新闻》的报头,同出唐代大书法家欧阳询的手笔,恐怕不是人人皆知之事了。  相似文献   

11.
胡锋 《文史精华》2002,(4):55-57
在近代中国时代低气压的沉重笼罩下,1904年底,“三湘渔父”宋教仁被迫东渡扶桑,寻找救国救民的真理。至1910年底回国这段亡命日本的时期,宋教仁始终以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者的身分活跃在国外中国革命的历史舞台上,矢志救中华民族于水火之中。此间,宋教仁建造的革命事功,蕴涵了对国、家、个人之间的情感的心路历程:炽烈深沉、愁苦悲郁而又缠绵悱恻。  相似文献   

12.
陈独秀第一次留日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陈独秀青年时代的历史,长期来由于资料缺乏,国内很少有人研究。近来,我参加整理《陈独秀研究资料》第一卷(一八七九——一九一五年)接触到陈独秀留学日本,特别是第一次留日的史料较多,虽不完整,但能为我们了解陈独秀青年时代的部分历史,提供一些线索。  相似文献   

13.
清朝末年。西方列强用枪火炮弹轰开了闭关锁国、固步自封的满清王朝大门,随着列强的步步蚕食,随着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腐朽的清王朝国力日渐衰败。为挽救岌岌可危的封建政权,清王朝开始变法改革以图自强。确立留学制度,培养新式人才即是其实现自救目的的重要主张之一。清末的湖北是全国派遣留学生较多的省份,日本是当时湖北主要的留学地,这与当时湖北官方的留学政策和当政者的大力推崇是分不开的。 留学日本之奖励与约束  相似文献   

14.
1998年春夏之际,山西省博物馆清理库房时,发现了一本清末山西学子留学日本士官学校的日记本,除封面和封底不存外,基本完好。日记内容记述了主人在1908年留学日本士官学校期间生活、学习和交友的情况,是我们了解和考证这段历史史实不可多得的宝贵资料,就日记本本身来说,它也是一件不可多得的近现代物。  相似文献   

15.
陶敏 《文献》2007,(2):89-94
宋太祖开宝三年(970),南唐清辉殿学士张洎奉命使宋,纪录宋典客、左补阙贾黄中谈话,撰成<贾氏谈录>一书.此书虽记唐代琐事,又仅一卷,"篇帙无多,然如牛李之党其初肇衅于口语,为史所未及,而<周秦行纪>一书,晁公武亦尝据此录以辨韦璀之诬.  相似文献   

16.
隋唐以后,中日双方僧人、学者和商人往来频繁,其中不少人写过游记、日记或杂记,虽然也涉及到中日两国的事情,但多以个人见闻为主,不能称为中日关系史著作。已知最早的中日关系史专著要首推1466年成书的《善邻国宝记》了。《善邻国宝记》的作者是瑞溪周凤,他是一名僧人,曾参与日本对明朝的外交活动。精通汉学和中日两国的历史,又掌握足利幕  相似文献   

17.
《儒家者言》释文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文物》1981,(8)
定县八角廊40号汉墓出土的大批竹简,包括古代典籍多种。我们将其中长度、编纶、字数和字体相同的简编在一起,并根据文义编缀成篇,定名为《儒家者言》。释文的分章与编次,因其内容多见于《说苑》、《新序》,故按两书章次先后排列。不见于两书的几章则排在后面。  相似文献   

18.
“全球好客者协会”1992年从纽约兴起,因为人会的要求足够严格,程序足够复杂,成立20年了,全球也只有23个国家和几十个城市成为会员。  相似文献   

19.
黄恽 《文史精华》2002,(11):41-44
将近半个世纪后的今天,陆文夫回忆起当年夏、秋间发生的事,仍然恍若昨日,记忆犹新。他说:“那天,才十来岁的琪琪(大女儿)放学回家,看见报上是整版批判我的文章,一下就晕倒了。”(2002年5月28日谈话)  相似文献   

20.
正内容简介本书在出版形式上主要采取"日课"的形式,即一日一课,将系统的古建筑知识进行拆分,读者每日读一篇图文结合的小文章并从中了解一点古建筑方面的基础知识。本书在内容上主要选取王其钧老师绘制的中国古建筑图画,并将其进行筛选及系统的编排和分类,将其分为"古建筑构件"、"宫殿建筑"、"园林建筑"、"中国民居"四大部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