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库咕笳”是流传在民和土族聚居的三川地区的一种古老的民歌,也有人把它称作“阿甲哟”。流传在三川地区的民歌中有家曲、野曲之分,土语中把演唱家曲叫作“道拉”,如婚礼歌、酒曲等,演唱野曲叫作“开拉”,也就是在田间野外演唱的民歌。“库咕笳”就是野曲的一种,属于情歌的一种。  相似文献   

2.
众所周知,抗战时期在云南昆明有所著名的西南联合大学,却很少有人知道当时在中国的西北部,还曾有过一所与之并立的短暂高等学府——西北联合大学,简称“西北联大”。  相似文献   

3.
2000年7月28日,《中国楹联报》刊登了湖南唐贻棣先生的《昆明大观楼长联作者考辨》一文,他根据《新编曲靖风物志》中的《曲靖孙髯翁与昆明大观楼长联》一节,加以摘要介绍说:该书“首次披露此联作者为曲靖孙髯翁”,并认为“否定长联为昆明孙髯所作依据充足,应当成立。”其实,这一观点已提出来十余年了,1987年6月6日《云南日报》就曾刊出过曲靖赵宏逵先生的《昆明大观楼长联作者质  相似文献   

4.
位于泰国北部清莱府的美斯乐,有人说它是泰国的“云南村”,也有人说它是泰国的“小中国”.但不管是何种称谓,都赋予了它一种中国渊源. 让我们先将目光追溯到60多年前.1950年元江战役后,中国西南边陲,一片没有道路也没有村寨的荒山野岭,一支约有千余人的残破军队正在连夜行军.这是隶属国民党军第十三兵团第八军的一支队伍,该军是国民党坚守西南大陆的最后一道防线,蒋介石令其据守滇南,以策应反攻大陆.没想到,中国人民解放军同时从四川和广西发动千里奔袭,蒙自一战,第八军兵败如山倒,元江追击,兵团主力数万人被歼于元江河谷东岸.剩下残部四分五裂,纷纷南逃.国内战史将这场战斗称为“解放大陆的最后一战”.  相似文献   

5.
早在80年代末,就拜读过《昆明大观楼长联作者质疑》一文,当时只觉得是好发奇想,出语惊人,但并未在意,没想到事隔十多年,又有人通过旅游读物或撰写《昆明大观楼长联作者考辨》,将旧事重提,分别对《长联》的著作权问题大作翻案文章,认为长联的  相似文献   

6.
现在是刀郎,过去是王洛宾,把新疆和新疆改编民歌唱到全国人民的听觉里,让没到过新疆的人都对那片辽阔的土地有了自己的想像。什么是新疆民歌?这里的“民”是民族的“民”,放大说是少数民族的歌,递进一步说是少数民族人的自己的歌。新疆改编民歌采自于南北疆优秀的民族民间音乐,真正的新疆民歌就封存在那偏远的村庄、草原和牧场,而民歌就是少数民族人的生活。  相似文献   

7.
何疑之有     
陶诗云:“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赵鸿逵先生的“昆明大观楼长联作者质疑”是一篇为曲靖孙先生冒认长联著作权的奇文,而且此文一经发表,便似乎已经定鼎,《新编曲靖风物志》根据“质疑”,再加一段“长联的思想脉络问题”便逮作断论:“由上可知,大观楼长联当为曲靖孙髯翁之作。”这样的奇文,难道还不值得“共欣赏”吗?但赵先生颇为虚心,他只是说“如果以上质疑有一定道理的话,这种历史造成的误会,应该是予与澄清的时候了。”“澄清”  相似文献   

8.
在包山二号楚墓所出楚简中,有一组以“受期”为篇题而内容和司法有关的文书。在这组文书的每一条中,几乎都有“受期”一语,由于它处在比较关键的位置上,因此也就成了理解该条简文含义的关键。从这批竹简公布于世开始,先后不断有人研究过它。由于它不见存于传世的先秦典籍之中,大家确定它的含义时,都是根据上下文意推得的。由于大家对它所在的上下文意理解上存在差异,导致对它的含义的说法也有不同。从发表的成果来看,已有六说之多。一是彭浩先生说。他提出《受期》就是各地送报的告诉记录摘要。……简上的第一个日期是官吏接受告诉…  相似文献   

9.
刘裕黑 《南方文物》2006,(3):140-141
江西省高安市有两处风景名胜点,即吴有训科教馆和大观楼。科教馆里陈列有吴有训的“博士匾”。大观楼有“状元台”,“状元台”与“博士匾”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状元台”究竟为何物,这还得从头说起:吴有训还在六七岁时,他的父母请了一位私塾先生吴起瑞专门教吴有训读“三字经  相似文献   

10.
谜语在其流传广泛的藏北牧区习惯上称为“丢”或“德布”,而在卫藏地区的农村,则被称作“卡布泽”,可翻译为“口技”、“斗嘴”等,是显示男儿技艺的本领之一。应该说谜语和民歌、谣谚一样是一种民间文学的形式,是由人民在生活中创造出来的,它是人的智力和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后产生的一种社会现象。只是,较之于民歌、谣谚,它更偏重于游戏、趣  相似文献   

11.
花儿,属于民歌的范畴。民歌是在甘、青、宁地区民间传唱的一种歌曲,叫法有几种,名字都带有山歌情趣。花儿,亦称“少年”,也叫“野花儿”、“大山歌”、“山歌”、“野曲”,是西北各族人民用心血浇灌和栽培的艺术之花。它既是一种民间文艺表现形式,也是一种特殊的地域文化样式,充满着永久的艺术魅力。宁夏花儿,是西北花儿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六盘山花儿为主要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12.
有人称它是石城,有人叫它是石海,有人又在“石城”、“石海”前面加个“怪”字,叫它“怪石城”、“怪石海”。怪石海因有方圆20多公里的千奇百状的嶙峋怪石而得名。它地处丝绸古道戈壁深处,在内蒙古阿拉善右旗之西,甘肃酒泉和中国东风  相似文献   

13.
郁风 《神州》2010,(2):74-75
生活里,我们时常听人说“不好意思”,也常常有人因“不好意思”而懊晦。它的使用频率非常之高,缘何人们对它特别青睐?懊悔又跟它有何关联?“不好意思”又到底是什么意思?翻阅字典,它原本有两重含义,一是表示碍于情面而只能怎样或不便怎样;二是害羞,难为情。只是我发现,在现代生活里,除了这两重含义之外,它似乎还衍生了许多新的含义。  相似文献   

14.
论“麓川之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英宗正统年间的“麓川之役”,持续十余年,史称“兴麓川之师,西南骚动”,“以一隅骚动天下”,是关乎正统朝国力军威的大变故。当时朝野上下持论各异,有极力赞许的,也有尖锐批评的。不仅如此,“麓川之役”也是明代中央王朝同西南少数民族关系史上的大事件,它反映了明王朝对西南少数民族的基本政策及其利钝得失,又牵动着明代中后期西南地区社会秩序的稳定与动荡。因此,有深入探讨之必要。  相似文献   

15.
刘汶琳 《神州》2012,(6):20-20
马克思曾说过:“民歌是唯一的历史传说和编年史”。他源于人民的生活,反映人民的生活,也广泛而深入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每个民族、每个地区几乎都有自己的民歌,并以多样化的体裁、歌唱形式和内容反映本地区、本民族特有的历史、民俗、性格、情趣和文化传统。通过对《音乐鉴赏》的学习。我深切感受到:欣赏民歌,探究与之相关的知识,能使人们足不出户而神游万水千山,手不扶书而邀游知识的海洋。  相似文献   

16.
五十年代初期,在长沙发掘的一些楚棺椁内,曾出有一种刻有“几何形花纹”的葬具部件,当时的报导者称之谓“雕刻花板”。而后不久,有人从文献中找到了依据,认定这种置于棺底承尸的“雕刻花板”即“三礼”所言之死者“浴床”或“(木召)箦”。但也有人说它是《传》所云之“(木扁)柎”,或认为“雕刻花板”即“(木扁)柎”亦即杜预氏所云之“棺中笭床”缫橹诔銮易嘣?至今无定说。在近四十年来的考古发掘中,这种“雕刻花板”在各地楚墓中屡有出土,据不完全统计,总数已近五十件。笔者在众多资料分析的基础上,对史实进行了重新的稽考,发现以上各说,与故实相去甚远,现予订正。  相似文献   

17.
有人曾经这样说过,军队有两霸,一是许世友,二是韩先楚。韩先楚,开国上将,以勇猛果敢、敢打硬仗恶仗著称。在对手眼中,他是令人闻风丧胆的“旋风司令”;而在战友眼中,他是有勇有谋的“好战分子”。有人曾问许世友,在中国众多的将领中,你最钦佩的人是谁?许世友回答说:韩先楚。再问为什么,许世友回答:他有勇有谋。  相似文献   

18.
冬蕾 《中华遗产》2010,(1):56-69
有人说,中国山水画随便截掉那一段都可以,因为画的不过是差不多的山山水水,那么,对于有“中国山水画第一神卷”之称的《富春山居图》而言,也是这样吗,风貌的流转中,它被迫分裂了。  相似文献   

19.
30多年前一句“我们也有两只手,不在城里吃闲饭”的口号,在一夜之间响彻全国城乡,霎时就掀起了上山下乡的狂潮。有人说那是一场洗礼,有人说那是一场灾难。对那场运动的是非功过现在不管怎么评说,对亲历过那场运动的人来说,也是一段难以忘却的岁月。说起“上山下乡”、“知青”等词语,全国上下没有几人不知道的。可提起顾立清,大概没有多少人  相似文献   

20.
一明朝的广州府泛起过多次所谓“山寇”和“海寇”,其中以正统十四年黄肖养领导的一次起义规模最大,“僭号称王”,并围攻明政权在华南的军事重点——广州——达一年之久,北京明廷为之震动,结果动员了三省兵力残酷地镇压下去,其余党还在黄公庞的领导下继续活动,南进到钦廉地区,引“山(?)海寇为乱”(注1),攻陷欽州,殺死明朝的都指挥杜信,最后延续活动到十七年之久,才算平定。黄肖养领导的这次起义,被后世称为“海盗之雄”,又说他“上应天象”,至今广州人还传说白鹅潭是因为黄肖养死后变成一只白鹅在那里出没,因而得名,可见这次起义的影响是深远的。二有人说黄肖养能够掀起这样大规模起义,是因为他个人有“智数”;又有人说是当时“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