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剑川石钟山石窟石钟寺区第8号窟,座落在石钟寺后一垛巨大的石崖右端,背靠东南,面向西北,开凿面积约9平方米,分上下两层,由大小不等之9个小龛组成,分别雕有佛、菩萨、天王造像。在上层4龛正中显目处,增长天王、持国天王两龛造像之间,有一稍大之拱门形龛洞,龛洞高0.9米,宽0.6米,深0.65米。龛洞内壁两侧平底上,阴线刻两铺佛、菩萨、侍从造像。龛洞迎面正中须弥座之莲台上,雕一高0.42米之锥状物,中间刻一凹槽.酷似女性生殖器之外阴.  相似文献   

2.
碧水寺在绵阳市区涪江北岸的碧水崖边,背依龟山,俯临涪江,风景秀丽。寺依崖而建,崖有唐佛教摩崖造像和金刚经,(图一)另有石刻观音像一尊。 造像分布在寺内凸出的巨石上。巨石东西长约10米,南北宽约8米。高约2.3米,壁面共有佛教造像十八龛,其中南壁二龛,即1号、2号龛;西壁十六龛,即3至18号龛。另有金刚经一方。龛皆为圆拱形,龛内造像大多为三尊或五尊。因年代久远,大部分造像风化剥蚀严重;面貌不清,仅1、4、5、16号龛和金刚经保存较完好,现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3.
石空寺石窟     
正石空寺石窟位于城关镇金龙行政村金龙自然村东约1000米处的茹河南岸石崖上。石窟分布在东西长约300米的石崖上。共有大小窟龛9个,其中1、2号窟保存完好,其余窟龛均为空龛,但窟龛形制保存完好。1号窟平面呈半圆形,窟高8米,宽9~15米,残深4.7米,有造像5尊,为一佛二菩萨二弟子,佛高5.3米。二号窟平面略呈长方形,高7.8米,宽11米,残深4.3米,  相似文献   

4.
麦积山石窟内容总录(东崖部分)项一峰窟龛号:第00一(涅洞)位置:东崖最东端。建造时代:北魏,唐、宋、明重修。窟龛型制:三间四柱、平顶长方形崖窟,横宽7.78米,高2.13米,进深2.89米。造像:高坛基上作石胎泥塑涅佛一尊。长6.3米,经后代修绘。...  相似文献   

5.
窟龛号:第0五一位置:西崖大佛最底下建造时代:北魏  宋明重修窟龛型制:方形平顶敞口摩崖龛,正壁左右上方各凿一小龛。造像:正壁塑结跏趺坐佛一尊,左侧塑大弟子阿难、胁侍菩萨一尊,右侧塑大弟子迦叶、胁侍菩 萨一尊。左壁塑结蜘趺坐佛一尊。有壁塑结跏趺坐佛一尊。小龛空。壁画:龛顶画迦楼罗、童子、飞天、仙鹤及乐器等花纹图案。佛两侧画护法天王及帝释天。左右 两壁画护法天王四身,底层隐见早期画飞天。题记:无窟龛号:第0五二位置:西崖大佛西下建造时代:北周窟龛型制:四角攒顶窟,顶后部残。造像:正壁塑菩萨一尊。左壁…  相似文献   

6.
(二)妙高山摩岩造像该造像刻于南宋,位于大足季家妙高山,占岩高615、宽2580厘米,共8号,第1号龛向东,其余向北,1992年列为重庆市文物保护单位。第1号龛(图12,见封二),龛残,龛内立阿弥陀佛像,面身向东,面刻胡须,双手于胸前结印,下半身风化剥落严重,身高440、肩宽137、胸厚30厘米。第2号三教窟,平顶,高275、宽252、深333厘米。窟内正壁(囹13,见封二)中刻释塑佛,面身向北结枷跃坐于皤龙环绕的须弥山上的莲台上,左手抚左膝,右手于胸前结说法印,手残,身后饰双层火焰形光,身高11O、肩宽50、胸厚27、莲台高42、直径12…  相似文献   

7.
喇嘛帽山的千佛院是陕西麟游地区较为重要的一处佛教遗迹。本文在考古调查的基础上系统地介绍了千佛院的五处佛教遗迹。它们包括第2号窟唐高宗时期的三坐佛像,中唐时代的八世纪晚期相继雕凿的第4号千佛壁主龛像与第3号大龛的等身立佛像,北宋开凿的第1号龛、第5号的二小龛、第4号千佛壁主龛之外的麟游地方风格浓厚的众小千佛像。这些窟龛造像为我们研究初唐至中唐、北宋时期关中一带的佛教艺术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实物资料。  相似文献   

8.
宜君县秦家河摩崖造像共4龛。其中1、3、4号龛为佛教造像,2号龛为道教造像。1、2号龛造于西魏,3、4号龛造于唐代,是研究这一时期造像艺术和宗教信仰及民族融合的重要资料。  相似文献   

9.
4.东龛石窟。东龛石窟,地处巴中市城东0.5公里的插旗山下。旧有造像20余窟龛。今存8窟龛47身,多剥蚀,而所存遗迹亦不失石窟艺术之佳作。1号窟,凿内、外龛,外龛高190、残宽250、深110厘米内龛媚边饰联珠纹,忍冬纹,高178,宽200,深130厘米。内龛雕一坐佛二弟子二菩萨二天王。佛左侧存八部众5身,菩萨1身。佛右侧雕八部众7身,菩萨4身。正壁雕菩提双树。外龛右侧壁雕力士一身,外侧雕俗人5身。释迎佛经后代补塑已非原貌,而头光保存很好,为内圆外桃形头光,内光凿方块纹,边饰联珠纹。天王身绕飘带,在我市唐代天工造像中仅存(图十…  相似文献   

10.
鬼子母佛考     
四川北部的全国重点物保护单位巴中南龛是名的唐代摩崖石刻造像区,第68号龛龛基前浮雕有这样一组图像:一位体态丰颐的妇女头挽圆饼状发髻,穿双领下垂式半袖外衣,外着长裙,盘腿而坐,怀中抱一小孩,左右侧各坐四个小孩;小孩个个肥胖可爱,戴项圈、手镯、脚镯。画面看起来象一位多子多福的普通妇女,带着自己的一群小孩子(见题图);南龛第74号龛外龛右壁中部也有同样的一组像。此妇女衣着简单,形态朴实,一般老百姓见其周围有一群可爱的小孩,因此称她为“送子娘娘”。  相似文献   

11.
《文物》2017,(5)
<正>安岳县今属资阳市,位于四川省东部,属涪江流域,东毗大足,南通内江,西邻乐至,北接遂宁,为成渝古道之重镇。安岳摩崖造像始凿于初唐,发展、兴盛于盛唐至两宋,明清仍有余续。今安岳境内有各代石刻造像300余处、10万余尊~([1]),数量居四川区县之首。侯家湾摩崖造像位于安岳县林凤镇新坝村八组,西北距道路约300米,地理坐标为北纬29°59′51.4″、东经105°33′32.5″,海拔高程为306米(图一)。造像共计15龛,分别开凿于侯家湾南面缓坡上的两个石包上(编号1、2号石包),其中2号石包位于1号石包东北约10  相似文献   

12.
1987年4至8月,我们对全市的文物分布进行了田野普查。在金城乡发现了丹山碧水摩崖造像。丹山碧水,位于宜宾市中心西南75公里,靠岷江边的金城乡邓良村,东连关刀溪,南临岷江,西接宜宾县黄伞乡,北靠河嘴寨子,此处赤岩壁立,高约百米。造像分布在距地表高约1.2-8米,东至西宽约60米的岩壁上。造像共13龛,从左至右编为1-13号龛,主要造像69躯,龛坐北朝南,保存尚完整。现将各龛造像分别叙述如下: 1号龛,距地表高约8米处,龛呈长方  相似文献   

13.
大足妙高山摩造像第2号三教合一窟,刻释迦、老子、孔子于一窟。正壁为释迦结跏趺坐,左右侍立迦叶、阿难。左壁为老子垂足端坐,左右各立一侍者。右壁为孔子,头戴冕旒,垂足端坐,左右各立一弟子。这是宋代三教融合的珍贵实物资料,学者多有论及。惜对此山开凿者(冯楫)的生平事迹、造像渊源等均未作深究,故不免泛泛而论甚至有讹误之嫌,笔者因作是文,以助其深入研究。妙高山宋代造像共8龛窟,第2号为绍兴十四年(1144年)作,第5号水月观音洞为绍兴二十五年(1155年)作,余均无具体年代。清人李型廉《游妙高山记》云:“…  相似文献   

14.
《文物》2017,(9)
正一概况石锣沟摩崖造像位于四川省安岳县长河源乡石锣村四组、石锣沟中部山谷东侧,地理坐标为北纬30°10′13.2″,东经105°23′35.9″,海拔312米(图一)。1988年,其被安岳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现存29龛,开凿于两块石包和一块崖壁上,3个造像分布点分别编号为1、2、3号。1号,石包位于山谷东侧缓坡上,平面近方形,东、西、北三面开22龛  相似文献   

15.
1993年9月,洛阳市文物工作队在洛阳钢厂发掘战国晚期墓葬10座,其中洞室墓6座。该墓葬区位于洛河与伊河之间的伊洛平原上,周围地势平坦。(图一)在该区也分布着大量的唐宋墓。现将6座洞室墓简报如下:一、墓葬形制与随葬品的位置这6座墓葬依其形制可分M型,其中A型又可分为两个亚型:Aa型:1座(C7M711),为大墓道小墓室的土洞墓,深4.5米,方向为188“,由墓道、墓室、壁龛三部分组成。墓道为长方形竖穴,位于墓室南部,四壁较直,长2.9米,宽1.6米。墓室长2.4米,宽0.95米,高0.8米。在墓室的前部左右各设一个小龛,西小龛长0…  相似文献   

16.
山东东平华严洞造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华严洞位于山东东平县城西北约15公里的翠屏山麓(图一),在俗称为“牛鼻子洞”的天然山洞内造成。南侧主洞平直高大,两壁约十余米镌满造像,共有造像49身及数小龛像,余处则无加工痕迹(图二)。造像布局显然出自统一计划,窟口存有两方碑记,有明宪宗成化十九年(1483年)记铭。可知是一处纪年明确的明代石窟造像,惜文革中造像头部被砸毁、碑文划伤。华严洞内平面轴线方位北偏东38°,洞口朝向西南方。窟口立面高336、宽281厘米,底部有沟槽,两壁有痕迹,原应设有门(图三)。雕刻造像据内容可编为11号。北壁有7号共  相似文献   

17.
巴中城郊1公里南龛的摩岩造像中,现编为25号的地藏龛,它是南龛仅次于103号毗卢遮那大佛的一尊佛门誉为释迦寂灭后而未来佛弥勒下世前的这段“无佛世界”里的“代理怫”(图)。因神传他是拯救地狱罪苦众生的幽冥主,而又因充满“孝道”具有“天下父母心”的菩萨,千余年来,一直受到人们虔诚的顶礼膜拜,尤其是传他每年阴历七月十五的生日和阴历七月三十日的成道日,这两天,成群结队的信徒朝拜龛前。平常则是焚香无时,燃灯不夜。使得这一龛窟上下左右,被香烛熏得一团漆黑。该龛为长方形平顶,高3.5米,宽44米,中间为坐高2米的地藏像…  相似文献   

18.
白彬  王哲石  李佳鑫  李杰  邓宏亚  张亮 《文物》2022,(2):64-81+2+97
<正>石院寺摩崖造像位于四川省眉山市仁寿县大化镇劳动村十组的一处山坳中,名郭家沟,南距县城7公里(图一)。此处地势较高,三面环山,南山名青龙嘴,北山名白虎嘴,地形整体呈U形。山上植被茂密,作物以玉米、果树为主。造像刻于两个石包上,1号石包平面呈四边形,大致为南北向;2号石包位于1号石包西南方向约300米,为东西向。2010年,石院寺摩崖造像被列为眉山市文物保护单位。该造像点于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时发现,并编号19座龛。  相似文献   

19.
1983年3月,四川省忠县物资局在临江岩畔进行建筑施工时发现一处唐代摩崖石刻。这处摩崖石刻共有五个龛窟,三十三尊造像(部分造像头部早期被盗),龛窟彼此相连,均凿于整体岩石上。现分述于下: 第一窟,造像三尊,本尊为菩萨,两旁为侍者。窟高63、宽55厘米(图一)。第二窟,造像三尊,本尊为佛,两旁为侍者。窟高67、宽55厘米(图二)。第三窟,造像十七尊,本尊为释迦牟尼佛,左右为迦叶、阿难。两侧壁为侍立菩萨。近窟口处,左右各二天王,外面二天王脚踏夜叉,与奉先寺天王类似。阿难、迦叶  相似文献   

20.
安岳县城东南四里有云居山,层层石岩,唐宋石刻艺术家充分利用岩石的自然形态,运用纯朴的意匠凿龛造像,使天然石壁变成了巧夺天工的艺术品,这便是四川石窟艺术之一——圆觉洞摩崖造像。 造像分布在云居山的南北两面,北面造像区域长75米,22个龛窟(编号1—22),大小造像87尊;南面造像区域长111米,81个龛窟(编号23—103)。总计南北两面的造像区域长186米,龛窟103个,大小造像1931尊,造像时代历唐、五代的前后蜀,直至宋,前后四百余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