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美国著名法学家庞德曾指出,处在现代化进程中的国家必须在维持法律传统与吸纳新法之间保持平衡。至于以何种方式吸纳新法,应该吸纳哪些新法以及如何在维持传统与吸纳新法之间保持平衡,庞德先生没有给出自己的回答,或许夏新华教授的新作《法治:实践与超越——借鉴外域法律文化研  相似文献   

2.
吴辰昱  钟琦 《区域治理》2022,(11):77-80
如何运用法治思维、法治方式、法治力量建设完善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是当下刻不容缓的议题.在全面依法治国理念的践行下,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的法治化进程是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重要环节,是关乎人民福祉的重要保障.中国古代虽未有公共卫生应急管理制度之形,却从方方面面的立法建设中体现出了其意,以中国古代传染病防治法律经验...  相似文献   

3.
刘正全 《攀登》2014,33(5):129-131
中国几千年的法律文化是一部以维护统治和社会秩序为价值取向的政治法律史。古代法律是诸法合体、以刑为主,通过严刑酷罚来驱民畏讼、息讼以达到无讼的结果,从而震慑社会不稳定分子和政治对手。现代法治国家与法治社会所追求的法治秩序,应当是通过引导公民追求合法权利的秩序,而不是压制各类社会群体追求公平公正的畸形秩序。通过分析,笔者认为"无讼"不能成为当代维稳社会的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4.
《攀登》2015,(4)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马克思主义法学在发展的同时也不断面临着挑战,这表现在学界对马克思主义法学的片面轻视、马克思主义自身不能完全整合本土法律资源、对法律万能主义的信仰等方面。现代化背景下出现的问题,必须用现代性的思维方式来解决。在马克思主义法学理论的自身发展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建构中,合理借鉴其他学派的观点与方法、有效协调马克思主义法学与本土资源的关系、有效运用多种社会规范共同治理社会,方为解决困惑和问题的根本之道。  相似文献   

5.
《攀登》2016,(1)
思想是现实和时代的产物,古希腊和古中国不同的文化传统和地理条件孕育了不同的法治思想。亚里士多德和先秦法家的法治思想作为西方和东方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异同集中表现在法治与人治的关系、法律性质以及法治的目的与作用三个方面。因此,分析和比较各自思想的特点和成因,不仅有助于了解中西方法哲学传统,同时对于中国的国家治理具有积极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6.
党的领导是中国道路的本质属性,改革开放是中国道路的时代特征,以人民为中心是中国道路的价值追求。中国道路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坚实的现实基础,创造性地实现了历史与现实的结合、传承与创新的统一。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执政体现了对历史上儒家执政集团治国传统的借鉴与超越,改革开放战略体现了对历史上变法图强和对外政策的借鉴与超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体现了对历史上民本思想的借鉴与超越。  相似文献   

7.
李云 《文史月刊》2006,(7):63-64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已经成为我国走向新世纪的时代口号和社会目标。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法制,不仅要借鉴国外法律文化中的精华,也要批判地继承国内的法律历史遗产。在中国古代法律思想史中,儒家法律思想居于主流地位,为中国传统政治法律文化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对  相似文献   

8.
来君 《攀登》2011,30(2):90-93
将行政体制改革纳入法治化轨道,依法推进改革进程,破解行政体制改革中遇到的深层次体制性障碍,是实施依法治国、建设现代法治国家的重要内容。本文从行政体制改革与法治的关联性入手,分析了现行行政体制法治建设中的问题,说明行政法治是行政体制改革的制度保障,并提出构建保障行政体制改革的完整法律规范体系的设想。  相似文献   

9.
周虹 《福建史志》2020,(2):26-30,36,71,72
中国传统法治文化是中华几千年国家治理的智慧结晶,在不同历史时期具有不同的文化特点,也存在自诞生之初就无法克服的不足之处,如强调人治、维护宗法、重刑轻民等。但是,传统法治文化有很多值得我们吸收改进的有益之处,尤其在教民、治吏与息诉这三点上,对当前地方法治政府建设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本文结合包括福建本地的一些法治实例,阐述传统法治文化的特点和不足,以"从严治吏"为重点,对如何更好的建设地方法治政府提出几点个人思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10.
中非传统法律文化是在各自环境中独立生成的,却呈现出集团本位的共同倾向,在法律观念和法律实践中,都压制个体意志和利益,强调社会和谐。两者在集团本位上各有特色,与中国传统社会相比,传统非洲不存在成文法和国家本位,祖先崇拜及富宗教性。然而,无论中国还是非洲,在现代法治进程中都不能脱离和忽视传统法律文化,应积极汲取自身有益的历史资源。  相似文献   

11.
儒释道三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儒、道是在中国固有的文化资源上得以形成,而佛教则是由外域"引入"的一种文化资源。本文旨在分析两种文化在附会与碰撞过程中,佛教何以被中土人士误解为一种神仙方术,与黄老并列,从而形成了早期佛教入华时的神仙化特征的奇怪现象。  相似文献   

12.
《攀登》2015,(6)
乡村治理是社会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法治是乡村治理的理想目标。必须让法治凝聚农村社会共识,在法治的轨道上解决问题,用法治思维促进乡村发展。破除阻碍乡村治理法治化进程的因素,既要注重制度自身的完整性、体系化,又要注重制度的更新和发展。规范和完善乡村治理的运行机制,使村民参与有序,理事有章,办事有据,走法治化道路,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13.
来君 《攀登》2012,31(1):112-115
推进社会管理创新是当前确保国家安全、维护社会稳定、加快法治化进程以及保障公民权利的一项重要工作。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必须加强法制建设,只有以法治理念为指导,以法制体系、法治程序和规范为支撑,才能真正实现最佳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效益。其实现的路径应包括建立法治的有限政府、健全社会组织的法律制度、加强公民政治参与的制度化建设、推进虚拟社会建设管理创新、发挥政法机关的职能作用等方面的内容。  相似文献   

14.
少数民族传统法律文化弥补了国家制定法的空隙,对少数民族地区社会秩序的维持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是国家法律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认识和研究少数民族传统法律文化,有利于国家法治社会的建立。本文从内容、体现、乡土性和民族性、宗教性等方面,分析少数民族法律文化的特征。  相似文献   

15.
郭瑞昌 《沧桑》2011,(2):200-201
中国传统法律思维方式经历了久远的历史积淀,其个性鲜明,影响深远。本文通过总结传统法律思维方式的特点,进而探究其之于现代法律思维的优劣,试图发掘传统法律思维之于现代中国法治建设的意义,实现传统法律思维方式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16.
中国自从脱离帝制走上共和道路后,就面临着如何调整好民族群体与国家对应的问题。中国历史悠久、族群众多,且关系复杂交织,使得这种调整的难度远超一般性国家的常规建设,但终以“多民族统一国家”而塑形,费孝通“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即其高度的理论概括。当今“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之再强化,乃是国家建设内在诉求与因应世界局势发展的合力所为。以民族群体之间的“共通性”为追求目标进而达到“共同”之境界,促使国家进入文明的高度发展,应当是二者对应关系中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7.
《地方志工作条例》的颁布施行是地方志法治化建设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件大事。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地方志法制法规不断健全、依法履职不断规范,法治环境不断优化,法治化建设不断推进。法治化建设的成绩来源于各级领导的重视和地方志工作者的积极努力、"一纳入、八到位"的深入贯彻落实、广大地方志工作者法治意识的不断强化。法治化建设的实现路径,就是坚持依法治志,通过健全地方志法律体系、加大严格执行地方志法律法规力度、积极开展普法宣传等途径进一步推动法治化的建设。  相似文献   

18.
<正>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做出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大决策,明确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总目标,对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做出了全面部署,特别是第一次提出和阐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全会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是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成就和经验的集中体现,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唯一正确道路。坚持和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是贯穿全会精  相似文献   

19.
实行以法治国,须当确立法律至高无上的权威,任何组织、任何个人都不能有超越法律的特权,真正实现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但因中国封建积习太深,权比法大、以言代法的人治现象,不会轻易退出历史舞台。这样,对处于掌权地位的领导者而言,如何认识并处理个人言行与法律规范的关系,就是建设现代法治国家进程中不可回避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刘小红 《神州》2020,(6):280-280
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是我国法治建设的重要经验和基本要求,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鲜明特点。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要充分认识法治与德治的辩证关系,坚持法治和德治相结合,使其相得益彰形成有效治理的强大合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