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民俗化,简单地说,就是世界上广泛流传的各种风俗习尚的总称。它是一个民族化生活的载体,体现了一个民族独特的化特色。民俗化具有某种历史的传承性,但又不是一成不变的,它总是不停地吸收融汇先进的化因子,不断地经历着变革与更  相似文献   

2.
南京,物华天宝,四大古都之一,最具无限韵昧和重要价值的是其丰厚的历史化。在这笔丰厚的历史化中,明化与六朝化、民国化同为南京化最为恢宏的一篇华章。惟其如此,明化在璀灿的南京化中具有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地位,在南京化中展示出独特的魅力。  相似文献   

3.
《郑和研究》2004,(7):2-3
大家好!今天,我很荣幸受南京市政府和本次大会组委会的邀请,出席中国南京世界历史化名城博览会郑和化论坛。首先,我代表郑和下西洋600周年纪念活动筹备领导小组办公室对这次博览会及郑和化论坛表示热烈的祝贺!对参加这次论坛的各位专家和朋友表示崇高的敬意!  相似文献   

4.
论坛总结     
此次“郑和化论坛”,由“2004年中国南京世界历史化名城博览会”组委会主办,南京市白下区人民政府和我们江苏省郑和研究会承办,它既是“2004年中国南京世界历史化名城博览会”的一项重要活动,也是迎接2005年郑和下西洋600周年系列活动之一。在论坛即将结束时,请允许我代表本次论坛的承办方之一的江苏省郑和研究会,向不辞辛劳,远道赶来光临本次论  相似文献   

5.
郑和下西洋这一历史事件能不能体现出中国人的海权意识,在郑和下西洋的特定历史背景下,当时的中国人,尤其是郑和。能不能产生海权思想,这是当前学术界有争议的一个问题。由于历史上的原因,郑和下西洋时期的有关资料,或者没有流传下来,或者尚待进一步去查找、证实,使我们在研究这一问题时感到有一定的难度,也就难以使有争议的双方达成共识。这在当前的郑和研究中也不是个别的现象,如关于郑和宝船的尺度,也是当前学术界有争议的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6.
检察文化发端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后期,至今已有近十个年头.随着企业文化理论在国内的兴起,检察文化建设已被检察机关作为一种管理理念,得到强化和重视。而“郑和精神”,一种古老而又充满生命力的民族精神,同样深藏在当代检察文化的实践之中.太仓,作为郑和七下西洋的起锚地和停泊港,早已将“郑和精神”融入当地的城市精神、城市文化之中.因此,太仓检察丈化与“郑和精神”的交汇戍为两种文化的最佳契合点,并昭示着当代检察文化发展的勃勃生机。  相似文献   

7.
宣扬明代永、宣两朝中国人民七下西洋的业绩,是与宣扬郑和分不开的。因此,如何拟定郑和的画像和塑像中恰当形象,很是重要。但困难在于:一没有郑和下西洋时实际穿着标准像传世;二没有对其相貌确切的描述。因此,出现一些这样那样问题,自然难免。问题在于如何考证历史,求个八九不离十。为了给郑和历史求真,得点管见,不揣浅薄,以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8.
《郑和研究》2004,(7):6-6
五月的古城金陵,花团锦簇,生机盎然,正以其开放、热情的姿态迎接海内外宾朋。今天,由2004中国南京世界历史化名城博览会组委会主办,江苏省郑和研究会和白下区人民政府承办的“郑和化论坛”在这里隆重开幕了。各级领导、国内名专家、学以及有关方面人士聚集一堂,纪念郑和、研究郑和,我们感到非常的高兴。在此,我谨代表白下区  相似文献   

9.
中国苍茫大地,幅员辽阔,民族众多,历史上各民族在政治、经济、化上相互融合,但这种融合并不能完全泯灭各民族的特性,尤其是与外界接触稀少的民族。纵观历史化的长河,各民族在日常的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中,语言、行为都有体现着自己的喜好、风尚、信仰、习惯、禁忌等信息,也就是说,各民族都有自己独具特色的民俗。各民族创造出的化,都是中国化不可替代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0.
郑和作为一位世界级的大航海家,不仅在中国历史上,也在世界航海史上写下了辉煌的篇章。郑和下西洋的壮观历史虽然已过去近600年,但留给人们的思考和启发却很多很多,从那以后,开放意识、海洋意识、海军积极军事战略、东西方化融合等新名词便一直流传不衰,关于郑和其人其事的研究章也如雨后春笋,但郑和为什么出使西洋?  相似文献   

11.
郑和下西洋,这一震惊中外的历史事件已经过去了整整600个春秋。今天站在历史的高端,去深层次地回顾和探究这一壮举,我们感到的是一种民族自豪感,因为中国的郑和与世界名航海家哥伦布、达伽马一样,创造了世界航海史上的奇迹。  相似文献   

12.
颜林 《巴蜀史志》2005,(5):58-58
苗族服饰作为苗族形象标志之一,一直保持了自已的独特风格,既有其自身的历史传统,又吸收有其他民族的化营养,具有丰富的社会内涵。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苗族服饰是没有字的历史献。是了解和认识这个民族的“绝好史料”。对于历史上未能形成本民族字的苗族来说,这一点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3.
历史需要有人去创造,同时,也需要有人去记录。没有记录的历史,最终也不可能成为历史。如果没有历代史志工作者的辛勤劳动,我们民族几千年的文明发展历史就会中断。本人在地方志工作岗位上已7年,回顾以往,颇多感慨,在这里谈点体会,以便与方志界的同仁们共勉。一、地方志工作被人轻视,更需要振奋精神,昂扬斗志在人们心目中,地方志工作历来就是当地政府的一个文字工作机构而已,可有可无,无法与其他重要部门  相似文献   

14.
江苏之旅——郑和大航海宝船建造与出海基地 南京龙江宝船厂遗址 明初所设“龙江船厂”故址在今南京下关三汊河附近的中保村一带,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造船工业基地,是全球仅存的未经挖掘的600年前造船工业的化遗产。水道旧称龙江,出龙江关通长江,龙江船厂曾为郑和下西洋造“宝船”,故又称“宝船厂”。1957年此地出土一根大舵杆,长11.07米,现藏中国历史博物馆,此舵杆之长,足证郑和宝船规模之大。  相似文献   

15.
伟大的航海家、外交家郑和,在他60余年的生涯中,除了七下西洋之外,其余大部分时间是在南京渡过的。南京称得上是郑和的第二故乡。南京又是郑和下西洋的决策地和出发地,并且是最早感受和认识到郑和下西洋的成就的地方,南京的郑和遗迹保存最多,也较为完整,作为郑和下西洋的历史见证,具有极其重要的历史化价值。现从以下三个方面对此作一些论述。  相似文献   

16.
汉民族是世界上人口最多、历史最悠久、文化最独特的民族。可是说来令人惊讶,古今中外的学者们对这个泱泱大族的研究却少得可怜。在20世纪80年代末以前,学者们对中国的许多少数民族有了研究的专著,唯有对汉族没有一部系统的、完整的、与这个大族在中国和世界的地位相称的专著;中国有不少研究少数民族的刊物,唯独没有研究汉族的学术期刊;中国社会科学研究也没有专门研究汉族的机构……  相似文献   

17.
郑伟 《郑和研究》2004,(7):58-60
首先我代表在南京的全体郑和后裔对2004中国南京世界历史化名城博览会及郑和化论坛的圆满举行表示热烈祝贺,对各位领导对郑和研究事业的关心与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对各位专家学多年来积极投身郑和研究事业表示诚挚的敬意。下面,我受在宁的郑和后裔委托,作个简短的发言,请各位领导和专家指教。  相似文献   

18.
《郑和研究》2001,(2):1-1
在中华民族昂首迈进新纪元之际,中共中央正式决定中国政府筹办2005年纪念郑和下西洋600周年纪念活动。这是弘扬中华民族优秀品德,振奋民族精神,增强民族的自信心、自豪感和凝聚力的一件大事,必将积极推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事业,开创郑和研究事业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19.
正2018年7月21—23日,由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台湾中正大学历史学系和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联合主办,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承办的第六届"汉化·胡化·洋化:多元文化的碰撞与交融"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召开。来自海内外17所高校和科研院所的40余名学者与会,围绕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文化传播与交流、族群认同与建构、历史传说与书写等议题开展研讨。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严耀中指出解决国内民族问题效用最大、最持久的方法是  相似文献   

20.
15世纪,正是西方国家迈出现代化步伐的时候,也是中国落后、衰败、由强转弱的关键时期。15世纪前期,明朝统治下的中国,以郑和七下西洋为标志,是人类历史上首次实现全球航行的国家。当时从南京建造驶出的郑和船队,是世界上最大的商业航海船队,也是世界上最强大的海军混合舰队。其规模和远洋航海水平之高,至今犹令人称奇。可惜的是明朝统治者没有抓住历史给予中国的这一机遇,面向海洋,走向世界,在郑和七下西洋形成的海洋科技和工艺的基础上再进一步,使中国成为全球性的强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