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春秋战国时期,随着商品经济的迅速发展,社会上出现了一种潮流,人们普遍沉浸在拜金的狂热之中,利之所在,趋之若骛,甚至舍命以求,给社会造成极大危害。本就拜金主义的表现及危害.对此股潮流进行剖析。  相似文献   

2.
春秋战国时期的人才流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春秋战国时期,是一个人才流动的时期。这一时期的人才流动,是怎样出现的?其规模、特点、类型、性质和对各国的作用如何?它给历史留下了哪些经验教训?等等,本文拟就上述问题作些探讨。  相似文献   

3.
在我国历史上,春秋战国是一个社会大变革的时期,社会制度由奴隶制向封建制转变。在这一时期中,各诸侯国相继实行变法革新,积极促进农业的发展,而畜牧生产在春秋战国时期的农业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管子·牧民篇》指出:“务五谷,则食足;养桑麻、育六畜,则民富”。说明当时人们已经认识到种粮食只能吃饱饭,而发展畜牧业,种植经济作物才能发家致富。书中还将畜牧业发达与否作为判断一个国家贫富的标志。所谓“计其六畜之产,而贫富之国可知也”;“六畜育于家……国之富也”;  相似文献   

4.
王文涛 《史学月刊》2002,(10):24-29
优抚思想在春秋战国时期的发展.与长期的战争环境有直接关系,是时代的产物。战争要求军事家和政治家们调动一切手段来激励将士奋勇杀敌,这是优抚思想产生和发展的最重要动因。春秋战国时期的优抚范围涉及所有将士,优抚对象有烈士家属、现役军人家属、残疾军人和没有后代的阵亡将士等;优抚内容既有物质奖赏.也有精神鼓励;优抚费用来自国家税收和“以战养战”。  相似文献   

5.
巫教是人类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所产生的一种自发的宗教信仰,是世界性的古文化现象,曾经是人们全部的思想感情、精神寄托、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进入文明时代以后,巫教信仰传承下来,继续对各个国家和民族的心理、文化、风俗、习惯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6.
何靖 《黑龙江史志》2008,(12):20-21
春秋战国时期由于社会各方面的剧烈变动,一个新兴的士阶层逐渐崛起,构成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局面,他们的影响广泛,大至国家前途以及国际形势,小至个人成功和战争胜负,成为占有一定历史地位的阶层。无可非议的,春秋战国时期国家社会各个领域的传承创新自始至终都是以士为中心的。其中,也包括春秋战国时期各国关心的重中之重——军事。  相似文献   

7.
游侠"救人于厄,振人不瞻,重然诺,轻死生"。这一阶层产生于战国时期兴盛于西汉,它以自己特有的行为方式对社会产生了重大影响,形成一股不容忽视的社会力量,甚至威胁到王权。在王权的强有力的控制下,游侠或者抵抗王权而最终灭亡,或者纳入核心权力体制成为权力体系的一员。  相似文献   

8.
春秋战国时期由于社会各方面的剧烈变动,一个新兴的士阶层逐渐崛起,构成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局面,他们的影响广泛,大至国家前途以及国际形势,小至个人成功和战争胜负,成为占有一定历史地位的阶层。无可非议的,春秋战国时期国家社会各个领域的传承创新自始至终都是以士为中心的。其中,也包括春秋战国时期各国关心的重中之重——军事。  相似文献   

9.
1989年1月,腾冲县曲石乡江南村张家寨农民在麻栗山建房挖削山坡时,出土青铜案、盒各1件。县文管所于1990年5月征集并收藏。铜案由案面、支架组成。案面两端宽,中间窄且微凹,四角微上翘,呈弧形。案面下前后两侧连接对称山字形支架,支架间有两横档固定。案高11.4、案面长38.6、两端各宽24.3、中间宽15.2、厚0.35~0.4厘米。案面饰12组对称涡纹和云雷纹,四  相似文献   

10.
社会进步与思想解放息息相关。中国思想文化史的研究要努力揭示思想观念促进社会发展的过程,以及思想观念转化为政治智慧的历史,给人们以更多的启发。  相似文献   

11.
一、春秋战国时期的城市居民组织 在春秋战国时期的城市居民组织中,"里"和"乡"的地位十分重要.<国语·齐语>所载管仲对国都的规划为"五家为轨,伍为之长;十轨为里,里有司;四里为连,连为之长;十连为乡,乡有良人焉."在同书的其他各处,当言及国中居民组织时,往往是"乡里"并称.如<国语·齐语>中就有"与其为善于乡也,不如为善于里"及"发闻于乡里,有则以告"等句.  相似文献   

12.
叶文宪 《史学月刊》2001,4(3):34-40
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社会发生的变化一直被看作是“从奴隶社会转变为封建社会”,其实是中国社会发生了转型。这一社会转型是中国从封建分权的王国时代进入了专制集权的帝国时代。  相似文献   

13.
郑振江 《史学月刊》2003,(3):116-118
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十分激烈。诸子之间的观点尖锐对立,互不相让,但有一个共同现象——都喜欢打着先圣的旗帜,“毋剿说,毋雷同,必则古昔,称先下”(《礼记·曲礼》),立说时使用的手段是相同的。《淮南子·修务》篇指出:“世俗之人,多尊古而贱今,故为道者必托之于神农、黄帝而后能入说。”神农、黄帝、颛顼、帝喾、尧、舜、禹、汤、文、武们,是战国诸子谈论的共同话题,这就是所谓的“托古之风”。春秋战国时期的托古之风本身是一场研究古史的史学实践活动,通过这场活动,历史知识得  相似文献   

14.
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历史上特有的邦国林立、各自为政的时期,而邦国间灾害救助的思想源流可以追溯到夏商时期,《周礼》的"凶礼"和"荒礼"中明确记载了周朝宗主国与"封建"邦国及邦国之间灾害救助的礼仪。儒家、墨家等诸子的思想体系中包含有诸侯邦国之间灾害救助的内容。春秋战国时期邦国之间订立的盟约多把灾害救助列入其中,更出现过像"泛舟之役"那样的灾害救助实例。不容否认,天下大乱、争霸不息的春秋战国,邦国间的灾害救助也难免带有功利色彩,有的甚至把灾害救助作为战争手段的补充。但救灾恤邻、扶危济困的事实表明,即使在"礼崩乐坏"的混战年代,维系人类生存及发展的基本道德观念也未曾泯灭,而对受害国家的灾难救助,总会或多或少地减轻灾民们的苦难,有利于缓解纷乱不息的社会矛盾,也为我们提供了值得汲取的历史经验。  相似文献   

15.
在春秋战国时期,史官们承担着诸多方面的职责,他们所承担的职责,与巫、祝、卜职责有一定的联系,但也有根本性的区别,要注意其中的“异中之同”和“同中之异”。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史学传统开创的重要时期,而许多史学传统的开创,与此时期史官所任职责及其为履行职责所做出的努力,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孔繁刚 《中国钱币》2001,(2):28-29,7
本文所述山东东南地区,其范围是指以今山东临沂市为中心,以沂、沭河流域为主体,古代齐长城以南的临沂、日照两市各县及周边市县。该地区东临大海、西接内陆、南与苏北地区相邻。具有居山、顺河、临海的特殊地理历史环境,在春秋战国时期,这  相似文献   

17.
楚国、巴国都是我国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国。这两个邻近的古国很早以前就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他们友好相处、亲密无间。虽然有时反目为仇、争战讨伐。但纵观其历史,彼此间的友好往来、文化交流多于战争。两国的文化交流,互为借鉴、相互促进却是主流。这对于加速民族融洽的进程,发展两国的经济、政治和文化艺术都极为有利。历史已作证明:当楚巴两国休戚与共时,就国泰民安,生产、经济、文化、艺术等也随之发展。反之,唇亡齿寒,出现巴亡在前,楚衰亡其后的局面。  相似文献   

18.
王长启 《文博》2006,(3):14-17
1978年户县基建时发现一座古墓,出土一批文物,其中玉器上交,其余的陶器均又丢弃埋入地下。根据上交文物人讲述,从被弃掉的陶器看,该墓属春秋战国时期,出土的玉器,应是成套的玉杂佩,具体玉器有:  相似文献   

19.
春秋战国时期的楚国县公一般被作为秦汉以后的县级行政长官看待,与封君分属封建与郡县两个不同系统。然而考察这一时期楚县公的活动及其在先秦史上发挥的特殊作用,发现县公具有不同于行政职官的爵称属性和封邑主的特征。楚县公多出身于王族与世家大族,拥有超越任职地的影响力,常常在楚都城和王庭参与中央大政决策,领导对外军事行动。另外,县公与其任职地之间存在较强的私人连接,呈现出相当程度的“在地化”特征。理解春秋战国时期楚县公的多重身份属性,需要对楚县的性质进行全方位把握,也有助于深化对现有的封建-郡县二元认知框架在先秦时期实践的多样性与复杂性的理解。  相似文献   

20.
官学的衰落导致了学术下移和私学的兴起,从而扩大了受教育者的范围,使士阶层逐渐形成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富国强兵和防范亲贵、任用布衣的社会潮流又为士人进入政治领域提供了机会在这种情况下,官僚阶层开始兴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