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鲛人 《满族研究》2000,(4):83-83
指头画是我国艺苑中的一朵奇葩。它的真正意义上的创始人是清初铁岭画家高其佩。朱伦瀚(1680-1760)是继高氏之后的又一指画大家,被誉为“且园(高其佩号且园)之后一人而已!”他画名远播,连高丽国王都送厚金于清廷而求他的画,此事一时传为美谈。稍后的另-一指画大家袁甘泉,便是师法朱氏。  相似文献   

2.
指头画创始人高其佩,字韦之,号且园,又号南村、山海关外人等。生于清顺治十七年(1660年),卒于雍正十二年(1734年),祖籍是现在的辽宁省铁岭县小汛河村,故画上常署"铁岭高其佩"。原隶汉军镶白旗,后因长兄高其位有军功,改隶镶黄旗。高其佩由父前人仕、从宿州知州系官至刑部右传郎、正红旗汉军都统等职。高其佩虽脐身仕林,却耽于绘事,一生作画五、六万幅,传世作品亦不下二百幅。他的画题材广泛,技法纯熟,风靡当世,远播海外,在我国美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高其佩博学多才,除精于绘事外,在书法、诗文、鉴赏等诸方面都有很高的…  相似文献   

3.
高其佩的三幅指画张献哲(山西省博物馆)高其佩(公元1660一1734年),字韦之,号且园,又号南村。原籍辽宁铁岭人,生于江西建昌,曾任宿州知州、四川按察使,至刑部右侍郎。他自幼酷爱绘画,八岁学画,后弃笔用指作画,名震画坛。后继者较多,并形成一个新的画...  相似文献   

4.
<正> 指头画是我国清代前期画坛上兴起的一种新的绘画表现方法。高其佩即是指头画的开山鼻祖。他在绘画艺术上,以指头画一鸣惊人,扬名于世。 指画,即以指头代替毛笔作画。其技法,在高其佩侄孙高秉著的《指头画说》中有翔实的记述:指画一般是用手指作画,以指肉蘸墨或色作较粗大的笔触,以指尖的甲蘸墨或色作较细微的笔触,有时肉、甲兼用或数指并用,有时用外指或指背、手掌、手背,作较粗放的大写意画。指头画从造型基础上讲与笔画并无二致,但是因工具差异,其所描绘的线条起伏、曲折、转承、延伸、浓淡、深浅皆形成不同的趣味和方法,产生毛笔难以达到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清代前期,画坛出现了一种新的表现方法——指头画。其影响和成就最大的是主要生活在康熙,雍正年间的画家高其佩。他在  相似文献   

6.
高其佩,字韦之,号且园,又号且道人。清代前期著名画家,善指墨。其先世自山东高密县迁辽宁铁岭,隶籍汉军镶白旗(后改隶镶黄旗)。关于高其佩的生卒年,清彭蕴灿《历代画史汇传》云"雍正甲寅年(十二年)卒",其生年则未载。赵尔巽等撰《清史稿·高其  相似文献   

7.
高其佩(1672—1734),清初著名画家,字韦之,亦书韦三,号且园、且道人,别号南村。先世自山东高密迁铁岭,隶汉军镶黄旗,以荫官至刑部侍郎。工指画,凡花木、鸟兽、鱼龙、人物,靡不精妙;雨烟远树,寒江独钓,更为奇绝。本轴题“康熙乙未指戏”,当为其四十四岁时所作。  相似文献   

8.
正指画又称手指画、指墨画或指头画,是我国传统绘画领域中的一种特殊绘画艺术,以指、掌、拳甚至肘沾墨作画,别有一番古雅意趣与特殊技巧。关于指画艺术的起源,唐人张璪《文通论画》中有"或以手摸绢素"记载,近代李放《八旗画录》载顺治帝福临"尝以指上螺纹,蘸墨作渡水牛,神肖多姿。自后,臣高其佩等皆擅长指墨,其法实始自世庙也。"(1)然纵观唐至清初这一时间段,并无指  相似文献   

9.
李德 《满族研究》2000,(1):24-24
本期封底刊登的是清代画家李世倬的指画《钟馗策蹇载酒图》。李世倬 ,字汉章 ,号斋 ,铁岭人 ,隶汉军旗 ,官至副都御史。为清初“虞山派”重要画家 ,也是清代“画中十哲”之一 ,还是卓有成就的指画家。世倬少时聪慧好学 ,能诗善画。父李如龙任两湖总督 ,他随父宦游江南。见王石谷 ,从学山水画。与马退山交游 ,得其花鸟之笔意。又得吴道子《水陆道场图》而悟其法 ,人物益工。他浮泛于湖光山色之中 ,开拓了胸襟 ,得江南山水之灵气 ,笔墨秀隽清丽 ,随浓随淡 ,应物象形 ,得心应手。山水、花鸟、人物 ,均臻妙境。指画创始人高其佩是李世倬的舅父…  相似文献   

10.
中国绘画,指画占一体。满族善指画者,自清·高其佩(1672——1734)至近世林彦博(1893——1944),二百多年间,颇不乏人,并有指画理论专著:高秉《指头画说》、林彦博《续指头画说》等。在指画形成和发展中,满族人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林彦博,满族正蓝旗,西林觉罗氏,本名嵩堃,字公博,别号博道人,世居京华,民国后以林彦博之名行世。 林彦博父孚琦,字朴孙,曾供职清廷,任刑部右侍郎,光绪三十四年(1908)署广州将军,宣统三年(1911)三月在广州被革命党人温生才刺死。林彦博在清光绪、宣统年间,任礼部员外郎。民国以后,任平汉铁路局编纂,并先后在北平铁路大学、北平艺术专科学校讲授《中国书画史》、《诗词》等课。  相似文献   

11.
杨文骢(1597—1646),字龙友,一字山子,号巽倩,贵州贵阳人。一六二三年,随父母徙居南京。他是明末画家(擅长山水,兼画兰竹),也是诗人;是复社成员,又是抗清殉国的烈士。就义以后,许多知名人物都写了赞扬和悼念他的篇章。但三百多年来,他却很少为人注意,甚且横遭诬谤。他的画迹传世较少,也未得到重视,有的美术史论著,只在提到“画中九友”时捎带一笔;他的诗作,就更不为人所知了。  相似文献   

12.
渐江(1610—1664年),法名弘仁,字无智;俗姓江,名韬,字六奇;又名舫,字鸥盟;江南徽州府歙县桃源坞人。他被龚贤(1619—1689年)称为“天都派”十子之一,是新安画派的奠基人。当代又把他同石谿(1612—1672年)、八大山人(1626—1705年)和石涛(1642—1707年)合称为“清初四大画僧”。 浙江以一介儒生遭国破家亡而遁入空门,不想“逃禅翻以画传灯”,他没有继承曹洞宗古航道舟(1585—1655年)的衣钵,却成为一位饮誉千秋的画学大师。他生于晚  相似文献   

13.
指画探微     
陈宽 《南方文物》2014,(2):192-194
<正>"指画"是中国特有绘画艺术中的一支奇葩,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又称"指头画"。"指墨",顾名思义就是用指甲、指头、手掌和手背等部位蘸墨或颜料在绢、纸上进行创作,以拇指、四指、手掌,手背,指甲为笔,多以食指为主,辅以拇指、小指,泼墨时四指、手掌,手背并用,艺术风格偏于粗犷、古拙、奇崛。对指头画的研究,以及"指画"之称,究竟始于何时?从美术考古角度去查考,用手作画,在原始社会早期已初见端倪,呈现在先民绘制的彩陶纹饰上以及岩石上的涂鸦等等,  相似文献   

14.
著名诗人、画家朱孝纯杨云朱孝纯(1735—1801)字子颖,号思堂,又号海愚,隶汉军正红旗,辽宁铁岭人。清乾隆二十七年(1762)中进士,游宦四川,后任山东泰安知府,又迁两淮盐运使。据《随园诗话》、《墨香居画识》、《墨林今话》等书记载,他“须髯如戟,...  相似文献   

15.
高凤翰,字西园,号南村,又号南阜、南阜山人,山东胶州人。生于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雍正六年(1728年)试贤良方正,名列一等,被任为歙县丞。其间曾一度署休宁令、绩溪令,但均很短暂,不久就返任歙丞。乾隆初监泰州坝,不久去官。乾隆十四年(1749年)去世,终年六十七岁。高凤翰早年即有诗名,善书画,长于治印,与高其佩、郑板桥、金冬心等画家相友善。乾隆二年丁巳(1737年),正当他五十五岁,艺术臻于成熟的创作盛期,突患风痹症,右臂病废,不能从事书写和绘画。他以惊人的毅力,顽强地以左手进行书画创作,在书画艺术上取得了新的成就。他的老友历  相似文献   

16.
汉军八旗和蒙古八旗是我国民族史上特殊、复杂的现象。对历史上汉军八旗、蒙古八旗的民族归属问题,向有争议,有的认为是满族,有的认为不算满族,还有的主张分别对待,即有的应归为满族,有的不应归为满族,如著名指头画家高其佩,多数人承认他的民族成分为满族。关于满族界说问题需要通过学术讨论的方式来取得解决,是我刊所研究的重点课题之一。今后,我刊将陆续发表研究汉军八旗和蒙古八旗的文章。  相似文献   

17.
陈洪绶(1599年—1652年),字章侯,号老莲,浙江诸暨人,是晚明时期一位卓越的画家。他能诗,工书法,更擅长画花卉、人物,并为当时流行的文学书籍和“叶子”作过大量的木刻画稿。虽然他只活了五十四岁,却给后世留下了大量宝贵的艺术遗产。  相似文献   

18.
蔡含,字女萝,号园玉,江苏吴县(今苏州人),是清代初期一位颇为著名的女画家。她生于清顺治四年(1647年),卒于清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享年四十岁。 蔡含与金钥(1611—1693年,江苏昆山人,字晓珠)同为明末四公子之一冒襄之妾。(冒襄,1611—1693年,字辟疆,江苏如皋人,能诗,工书画,颇有名气)这两位才女皆善书画,被称为“冒氏两画史”。 蔡含擅长画山水、人物、花草、禽鱼,尤以乔松、墨凤见奇。《国朝画征续录》对蔡含的画风这样记述:“好画,兼善山水花草禽鱼,长于临摹。”《图绘宝鉴续纂》说  相似文献   

19.
项圣谟,字孔彰,号易庵,又号胥山樵,浙江秀水人,生于明万历二十五年(1597年),卒于清顺治十五年(1658年)。项圣谟的祖父项元汴(字子京)是明代著名的书画收藏家,父亲项德新(字又新)亦是有名的画家,他从小受到家庭的熏染,有机会直接观摩学习古代书画大师们的作品,而又善于从生中活摄取素材来进行创作。项圣谟的画与当时各种流派不同,具有  相似文献   

20.
秦祖永,字逸芬,又字撷芬,号桐阴、桐阴生、楞烟、邻烟、邻烟外史等,金匮(今江苏无锡)人,清道光五年乙酉(1825年)生,光绪十年甲申(1884年)卒。道光三十年(1850年)拔贡,曾在大梁(今河南开封)为官,后又任广东碧甲场盐大史。他深研画学,尤精画论,对古代绘画理论有着浓厚的兴趣,是清代的绘画理论家,著有《桐阴论画》、《桐阴画诀》,辑有《画学心印》等。秦氏于画学极有个人见解,文笔隽秀。他在书中泛列逸品为最多,对文人画的创作思想与创作要求阐述尤为详尽,所论有创见,对我们研究古代画理特别是明清时期的绘画艺术具有重要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