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清朝前期战争史专著。赵翼著,有乾隆五十七年(1718年)刻本。赵翼(1727年~1814年),字云崧,又字耘松,号瓯北,江苏阳湖(今武进)人。乾隆进士,为翰林院编修,后于广西、广东任知府。乾隆三十七年被弹劾,辞官还乡,曾主讲安定书院。著有《二十二史扎记》(36卷),还著有《陔余丛考》、《檐曝杂记》、《平定西金川述略》、《平定台湾述略》等,多编入《瓯北全集》。  相似文献   

2.
赵翼(1727—1814),字云崧,又字耘松,号瓯北。江苏阳湖(今江苏常州)人。1750年中秀才,1754年中举人,选用内阁中书,入直军机。1761年中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后出知广西镇安府,又调广州知府,擢贵州贵西兵备道。1772年被劾降级,遂以奉母为名,辞官居家。此后四十多年一直在家专心读书,考证经史百家,不复出仕。卒年八十八。赵翼少有文名,以捷悟著称。著有《廿二史札记》、《陔余丛考》、《瓯北诗集》、《皇朝武功纪盛》、《瓯北诗抄》、《瓯北诗话》、《瓯北文集》等。他的《廿二史札记》,同钱大昕的《廿二史考异》、王鸣盛的《十七史商榷》同为清乾隆嘉庆时期的史学名著,而治学的路子又不全同。现就《札记》的治史方法、史学思想及其在史学上的贡献。加以论述。  相似文献   

3.
《清史稿》卷485《文苑二·赵翼传》记载:嘉庆十五年,重宴鹿鸣,赐三品衔。卒,年八十六。《清史列传》卷72《文苑三·赵翼传》云:“嘉庆十五年,重宴?鸣,赐三品衔。十九年卒,年八十六。”《清史稿》的成书晚于《清史列传》,关于赵翼年岁的这段记载,《清史稿》袭之于《清史列传》。只不过省略了“十九年”三个字。这一省略实为不当,因其易造成赵翼卒于嘉庆十五年的错觉。《清史稿》(《清史列传》亦同)所记赵翼年岁实不准确。成书于同治五年(公元1866年)李元度编的《国朝先正事略》卷43《文苑·赵瓯北先生事略》另有异说。其云:“嘉庆庚午(十五年),重赴鹿鸣  相似文献   

4.
吕会玲 《沧桑》2009,(6):219-220
乾嘉时期,在诗坛“肌理说”、“格调说”声势甚张之时,袁枚以提倡“性灵”与之抗衡,形成性灵一派。赵翼论诗多近于袁枚,与袁枚、蒋士铨合称为“乾隆三大家”。《瓯北诗话》卷十曰:“诗之工拙,全在才气、心思、功夫上见。”才气是赵翼评诗、论诗的一个重要标准。才与气是古代文学理论的重要概念。本文从“气”入手,立足于赵翼,结合创作实践,兼与袁枚相比较,谈谈赵翼“气”之深层意义,即诗学观指引下的主体诗风。  相似文献   

5.
这段时间因为写《清诗流派史》的性灵派,通读了《瓯北集》和《瓯北诗钞》后,又看了胡忆肖选注的《赵翼诗选》(中州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注释是为了赏鉴,让广大的读者能通过注释来赏鉴古人的诗篇,这就要求注者必须彻底弄懂原作。可惜的是,胡君距离这一要求很远。 现在从三方面来说: (甲)对旧诗的音韵、对偶等不清楚 P.12《阳胡晚归》是一首七律,第一句“布帆轻扬晚风微”,”“扬”,《瓯北诗钞》原为“颺”“颺”有平、去两读,平读同“扬”,赵诗此句则应读成去声,何可改“颺 为“扬”?“扬”只读平声,此处显然不合。  相似文献   

6.
赵翼(1727—1814年),字云崧,号瓯北,江苏阳湖(今武进)人。他与钱大听、王鸣盛齐名,同被视为乾嘉考据史学的代表人物,其著作《甘二史札记》也与《甘二史考异》、《十七史商榷》同样,被推为考据史学的代表作。但事实上,赵翼的史学并不仅仅局限于考据,而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经世致用的价值取向。首先,赵翼治史详今略占。《甘一二史札记})是赵翼史学的代表作品,以三十六卷(不计补遗一卷)的篇幅对自《史记》以下二一一卜四部正史均加以评论,我们统计一下各书所占卷数如下:前四史六卷,南朝五史四卷,北朝五史三卷,两《唐书》…  相似文献   

7.
<正>赵翼,字耘菘(云崧),号瓯北,别号三半老人,江苏常州武进人,是清代著名诗人、文学家、考据学家和史学家,主要在作诗、治史和著述等方面取得丰硕的成果。他曾因《论诗》中“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诗句而声名大振,还以著有《廿二史札记》《陔余丛考》《瓯北集》等皇皇巨著而名留青史。纵观其一生,早年潜心科举,笃志仕途;中年却因壮志难酬,卸官归里;退居乡野后潜心治学,教示后辈。在其去官谪居期间,除短暂重入围帐做过幕僚外,还曾主讲于扬州安定书院,  相似文献   

8.
陈垣早年对以经世致用、主通明变为特色的赵翼史学颇感兴趣。青少年时代通过研读《廿二史札记》和《陔余丛考》汲取学术养分,并借助赵翼提供的史学资源,结合时代要求,将一些关乎社会现实的问题引向深入,体现出继承性与发展性的统一。他吸收赵翼对"奴才"称谓的溯源和考证成果,进一步考镜源流,揭露清朝强分满、汉的民族歧视政策;在赵翼对岳飞被杀之因的认识和论述的基础上,进一步考辨是非,揭露专制君主的腐朽、残暴。在20世纪初民族、民主运动激荡的历史背景下,陈垣史学表现出的民族大义和反专制思想,在一定程度上是对赵翼思想的超越和升华。  相似文献   

9.
赵翼的自寿诗不仅丰富内容,而且功能多样,它为我们展示出诗人生命之旅、人生理想的样态以及曲折的心路历程。这类诗歌具有真实性、议论性、历史性与学术性等特点。赵翼对自寿诗的功能开拓甚广,而其特征的形成是诗人多重身份、卓荦个性以及乾嘉年间特殊的学术语境共同作用的结果。全面审视赵翼的自寿诗,对于了解、把握自寿诗以及对其进行深入的探讨皆有助益,同时这对寻绎乾嘉考据之风、常州地域诗风乃至赵翼人生经历与其诗歌风格之关系都将提供极佳"类"证。  相似文献   

10.
赵翼在其《廿二史札记》"后汉书间有疏漏处"条中认为,建武十五年,光武帝刘秀推行"度田"之策后,直接导致建武十六年盗贼猖獗事件突然爆发。然而,当我们考究史籍后,发现赵翼此说实为欠妥。事实上,造成此事件发生之缘由应有此二端:其一,此局面的产生与东汉王朝讨伐匈奴无功有较为密切的关系,朝廷为了征伐匈奴,连年征发兵卒劳役且大规模移民,致使许多民众不堪其苦而沦为盗贼;其二,地方官吏无能失职,讨伐不力。  相似文献   

11.
赵翼在考论历代史籍中烛照中国史学变迁之大势,形成"唐宋史学变革"思想:唐宋时期发生了史书文体由崇尚骈体到推重散体、史书编纂法由崇尚照录到推重别裁、修史组织形式由"一家著述"到史馆分纂等一系列变迁。这为内藤湖南的"唐宋史学变革"说提供了最主要和最直接的思想资源。内藤湖南阐发此说时的核心论断、具体观点、所选论据、论证逻辑、叙述思路、谋篇命意、文字表述均显著地表现出承袭赵翼思想的痕迹,并在其基础上扩大了视野,深化了认识,完善了思维进路,强化了理论自觉。赵翼之所以对内藤湖南产生如此重大的影响,缘于二人在史学理念、治史风格、学术见解、思维品质和性格特质上的深度契合。  相似文献   

12.
赵翼通过颂天命、颂皇恩、颂盛世、颂仁政、颂《明史》、抑胜朝、回护本朝之短等方式来颂清,又通过在叙事曲折之中微露真意、在考论史事之中讽喻当朝、在揭露社会矛盾之中批判当朝弊政等方式来刺清。他在颂清与刺清之间的彷徨,是文化专制与良史操守之间的内在紧张、皇权崇拜倾向与自我意识之间的矛盾、"超越前代"思潮对读书人时代自信的激发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赵翼以显性的方式颂清,以隐性的方式刺清,既与他置身于"文字狱"酷烈的乾嘉时代有关,又与他内心深处对清朝的认同甚至崇拜有关,还与读书人在检讨历史时油然而生的时代自信有关。  相似文献   

13.
《廿二史札记》是清代史学家赵翼代表作。赵翼在对正史的考评中 ,考察了各史的编纂过程及其特征 ,提出自己的修史见解。作者强调史家发挥纪传体裁的特点 ,根据需要随时变例增减纪传例目 ,提倡史家秉笔直书和严谨求实的治史态度 ,反对讳饰和曲笔 ,要求史家取材精审 ,史书行文简洁流畅。  相似文献   

14.
《陔余丛考》是清代著名学者赵翼的一部学术笔记。赵翼十分看重刘勰的观点,在这部笔记.中,他以《文心雕龙》为依据和参照,对许多问题进行了考证和论述。本文将之归纳为三个方面:1、对文体源流的考辨;2、对史实的考证;3、关于文学创作和文学评论。  相似文献   

15.
<正>〔元〕脱脱等奉敕修撰《金史》近百万字,是全面记载金朝兴亡的一部史书,所据资料较为宏富,既有国史、实录、当代人著作,亦有此前王鹗《金史》为底本,在宋、辽、金"三史"中,一直评价甚高。清人赵翼在《廿二史札记校证》中言:"《金史》叙事最详核,文笔亦极老洁,迥出宋、元二史之上。"(中华书局1984年,第597页)《金史》目前通行的版本是中华书局1975年的点校本,点校精审,  相似文献   

16.
正古代把履历叫做"脚色",简称"色"。"履历"一词始于北魏,其意是指人的资格、职位和经历。填写履历书或履历表则源于唐宋,其中要详细叙述祖籍、个人经历、社会关系、年龄和形体相貌等,这样做的目的有二:一是证明身份,防止假冒;二是朝廷掌握官员经历,以便升迁任用。清代的赵翼《陔余丛考》说:"宋太宗谓宰相曰:朕欲择转运使,所患不知其人履行,  相似文献   

17.
2007年12月4日,是清代著名史学家、文学家、货币议论家赵翼诞辰280周年纪念日。3日上午,常州市钱币学会30余名骨干会员及钱币爱好者齐聚一堂,以论文研讨等形式来表达对这位家乡先贤的敬仰之情。  相似文献   

18.
田澍《嘉靖革新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的突破,首先是选题视角的创意。作者在“绪论”开头便说:“在明史研究中,许多论著将明代政治视为漆黑一团,认为君主高度集权,且主昏臣弱,吏治腐败。此说乍听似有道理,但思之再三,却无法解释明朝为何能延续270余年的历史原因。清代史学家赵翼在考察明代中叶‘天子不见群臣’时曾陷入困惑,提出了明朝‘何以尚能延此百六七十年之久而不遽失,诚不可解也’的疑问。遗憾的是,时至今日,赵翼的这一困惑仍未得到令人信服的诠释。”这里,作者提出问题的视角是高屋建瓴的。明代诸帝,洪、永、宣之后,几…  相似文献   

19.
黄慎,字恭懋,又字恭寿、恭绶,号瘿瓢子、瘿瓢山人等,福建宁化人。生于康熙二十六年,卒于乾隆三十一年(1687—1766年)。出身贫苦,一生没有做过官,自称"东海布衣"。善人物、山水,兼工花卉、虫鱼,又长于草书,工诗,有"三绝"之誉。是"扬州八怪"中艺术造诣较高的一家。  相似文献   

20.
赵洛 《北京文史》2000,(1):24-25
我国古诗唐宋两朝出现高峰。清代乾隆诗人、评论家赵瓯北(翼)以为:清代诗人欲举一家列唐宋诗公之后者,实难其人。只有查初白(慎行)才气开展,工力纯熟,是白香山、陆放翁后第一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