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拔河作为一项游戏和运动,其历史之悠久,流行之广泛,是其他许多运动项目所不及的。然而, 关于拔河运动的发源地,至今未有定论。本文联系韩国文化与楚文化的关系,并考据中日韩三国大型拔河运动的形式、特点与功能,认为这项古老的运动源自我国荆楚大地的襄阳、江陵一带。楚国的“牵钩”,作为楚军配合水战的一种军事技能,不仅具备了后来韩日等国拔河运动的要素,也是世界上最早用文字记录下的拔河运动,后世的拔河即由此演变而来。  相似文献   

2.
张固也 《民俗研究》2010,(4):93-107
从日本佛经注疏中发现一条关于拔河的珍贵史料,为唐代随鉴真东渡的高僧法进所记。通过分析这条新材料,说明唐代拔河盛行区域除两京地区以外,还大致包括今天的湖北、重庆、四川、贵州大部和湖南西部。推测拔河虽起源于先秦之荆楚,但并未随楚国势力的扩张向长江下游发展,而是在三国时期随蜀汉势力的扩张向长江中上游传播。唐代各地拔河运动形式具有三种不同的地域特征,都带有一定的赌博成分,但并未违反唐律的规定,属于健康的娱乐游戏。  相似文献   

3.
沈融 《中原文物》2005,(2):58-61
郢侯戈是一件春秋早期青铜戈,郢为楚国国都.楚国最早的政治中心坐落在丹江流域;西周晚期,楚国政治中心"丹阳"以原名迁抵沮漳河流域;春秋早期始筑城而居,名"郢".郢侯戈的"郢"就是沮漳河流域的"丹阳郢",今湖北当阳季家湖楚城有可能就是"丹阳郢"的遗址.  相似文献   

4.
安徽寿县李三孤堆出土了一套完整的楚国砝码和两件铭文为"王"的衡,其中,楚国砝码自铭为"贤子之官环".建国以来出土的楚环数量较多,但是从它们的重量关系往往难以发现其内在规律,这对我们了解战国时楚国的量制造成很大困难.这套环自铭为官环,可以看做是国家的标准衡器.楚国是较早使用黄金的国家,楚国的黄金是计重货币,它和铜货币有一定的兑换关系,可能有子母相权的关系.若抛开表面的锈蚀物,这套环显示出成比例递进关系,与那两件有"十分"刻度的王衡就可以配套使用了.  相似文献   

5.
包山楚简133中有一"(畏阝)"字。"(畏阝)"字究竟当如何解读,学界有不同看法,或释为楚威王之"威"字,或训为秭归之"归"字。旁征文献典籍与出土材料,"(畏阝)"字无疑是一地名,为楚国(畏阝)邑,属楚国宛郡下辖地区,或与清华简《楚居》篇所见"(畏阝)山"有关,其地望在楚国方城外、"(畏阝)山"(在今河南新郑、密县一线)下的某地。  相似文献   

6.
古代带钩用途考实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古代带钩出土很多,传世品也不少。关于带钩的用途,国内外考古界断续有过一些研究。不过以往讨论常以尺寸形制推定用途,疑信参半。在五十年代,有人试以带钩在墓葬中的出土位置推论用途,是一种有益的尝试。但是在那时以前,田野考古还不见钩横干腰的埋葬现象,也就是说还没有找到真正用作束系革带的带钩实例,所以国外有人全然否定带钩作为束腰之钩的基本用途。近三十年来,带钩出土渐多,而且大都为科学发掘所得。由于材料愈加充实,考古界对于带钩的名称与用途有了一些新的认识,明确提出了"襟钩"与"剑钩"的新称谓。过去统称的带钩,一部分为束腰的革带用钩,另有很大一部分则为系于革带的"佩  相似文献   

7.
正"郢爰"是春秋战国时期楚国的货币。楚国是我国古代南方的大国,楚国开始建立的时间是在西周初年,直到公元前223年被秦国消灭,至少有800余年历史。在这漫长的岁月里,楚国逐渐兴盛起来,两周以来先后吞灭了几十个大大小小的商代古国、周初分封的诸侯国和许多少数名族的原始部落与奴隶制政权,成为雄居江汉流域、江淮流域的强国。楚国是我国先秦时期历史悠久、国力强大、疆域辽阔、资源丰富、人口昌盛、经济繁荣、文化灿烂的古老方国。  相似文献   

8.
芈月的故国     
正《芈月传》大概是近期最为火爆的电视剧。女主人公芈月被设定为历史上的秦宣太后,她从一个来自楚国的陪嫁女历经磨难,一步步登上了秦国太后的位置,权倾天下。"芈"是春秋战国时期楚国王族的姓,因此芈月(在此流俗一下,用这个名字来代表秦宣太后)应该也出身于楚国王族,只是相对来说身份要低一些,所以她刚进入秦国宫廷的时候,级别较低。  相似文献   

9.
古代楚蜀的关系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一) 陕西岐山县周原遗址出土了一批商末周人的甲骨,其中一片刻有"楚子来告",这个楚子是不是就是春秋时楚国的先代呢?这个问题我们现在还不能加以说明。历史记载从春秋时期开始,楚国才不断地向四方八面扩展。《左传》昭公二十三年:"若敖蚡冒,至于武文,土不过同。"方百里为同。楚武王和楚文王时(公元前740年—前690年,在位年,下同)楚国直属的境土,不过一百  相似文献   

10.
"郢爰"是春秋战国时期楚国的货币。楚国是我国古代南方的大国,开始建立的时间是在西周初年,直到公元前223年被秦国消灭,至少有800余年历史。在这漫长的岁月里,楚国逐渐兴盛起来,两周以来先后吞灭了几十个大大小小的商代古国、周初分封的诸侯国和许多少数民族的原始部落与奴隶制政权,成为雄踞江汉、江淮流域的强国。楚国是我国先秦时期历史悠久、国力强大、疆域辽阔、资源丰富、人口昌盛、经济繁荣、文化灿烂的古国。  相似文献   

11.
楚国从两周之际"土不过同"的蕞尔小邦崛起,至战国时期发展为统一南方的泱泱大国,成为春秋五霸、战国七雄之一。湖北是楚国腹地,是楚国崛起、兴盛和衰亡的主要地区,也是楚墓发现最多省份,漆器文物逾万件。楚人在湖北境内扩张势力范围的年代和历程不同,楚文化与各地区民族文化相互交融,从而导致不同区域所出漆器呈现出不同的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12.
楚文化是我国古代历史上楚人所创造的一种物质文化遗存。从商周之际楚人建国时算起,到公元前223年楚被秦灭亡为止,先后经历了800余年。"楚文化"一次很早就出现在历史研究中,但在考古学中真正对"楚文化"进行的研讨始于1980年在武汉召开的中国考古学第二次年会上。驻马店地处中原,位于黄淮平原的西南部,在春秋晚期至战国时期,楚国势力日益强盛,驻马店大国蔡国逐渐沦为楚的附庸,成为楚国淮河流域北部的重要城邑,该地大部分地区一度纳入楚国版图。近几年来的考古工作,楚文化遗址和墓葬的调查、发掘成绩显著,楚文化繁荣一时。本文拟的发现及特点。  相似文献   

13.
<正>春秋时,郑国大夫子产,用十几年工夫铸成一个大刑鼎,震动华夏。消息传到楚国,楚灵王召集文武商议道:"楚国不能落后于中原,要有所创新。"经过讨论,灵王决定建一座大公园,以比个高低。  相似文献   

14.
2015年10~11月,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单位对蛮河流域楚文化遗存进行了考古调查。本次调查是配合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清华简《楚居》与楚国都城研究"进行的,其目的是寻找与楚国早期都城有关的楚文化遗址,并对已知楚文化遗址进行复查,以探索楚国聚落遗址的环境构成与形制特征。采取实地踏查方式,对蛮河及其支流清凉河、黑河等河流两岸2公里范围内的台地和岗地进行调查,新发现遗址13处,复查大型遗址10余处,为早期楚文化研究提供了一批重要的新资料。  相似文献   

15.
随州文峰塔一号墓出土的编钟主人曾侯(月與文)(與),也就是曾侯乙墓出土铜器铭文中的曾侯(尸月與)(■),是曾侯乙的祖父。一号钟背面右鼓铭文"燮"字之后的第一个字,应释为"(言就)",可能读为"就","就"有归依、俯就之义。铭文"周室之既卑,吾用燮就楚",意思大概是说:周王室已经衰微了,我因此和顺楚国。这说明,曾侯之时,曾国已经与楚国交好。  相似文献   

16.
战国时期,各诸侯国之间贸易往来频繁,货币已经成为主要的支付手段。各个诸侯国几乎都铸造自己的货币。当寽布是魏国桥足布当中一个特殊的品种,根据铭文,它以"寽"而不是"釿"来记重。"寽"为楚国常用的质量单位。所以当寽布可能是魏国为了与楚国交易而铸造的。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说文》同形偏旁归属异部现象的梳理,阐述《说文》中许慎述及的立部属字原则"同条牵属,共理相贯""共理相贯"是核心、是主旨,在"共理相贯"的基础上考虑"同条牵属".过去往往因为《说文》是所谓形书,强调"同条牵属""据形系联",而对"共理相贯"的特征揭示不够.  相似文献   

18.
<正>带钩是古代束腰丝带一端的装置,是古代男性服饰专用的生活用品,经历几千年演化成为皮带头,成为当今男士和窈窕淑女的必需品。目前我国出土最早的带钩为良渚文化时期的玉质带钩。据现有史料《左传·僖公二十四年》记载:"(齐桓公)置射钩而使管仲相。"《庄子·内篇·消遥游第一》中《胠箧》记述:"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淮南子·说林训》:"满堂之坐,视钩各异。"这几处文献中的"钩"均指带钩,古又称"犀比""鲜卑""师比头"  相似文献   

19.
萧徒姑撒考     
《续资治通鉴长编》载"燕燕以楚国公主嫁其弟萧徒姑撒",《契丹国志》载"承天太后以楚国公主嫁其弟萧徒姑撒",两处记载只是将人名换成了尊称。可该句中的萧徒姑撒是谁学界存在不同看法。经研究认为:燕燕(承天太后)有可能以楚国公主嫁给圣宗仁德皇后之弟萧绍业,但萧绍业并不是萧徒姑撒,萧徒姑撒可能是圣宗元妃之弟萧孝惠。  相似文献   

20.
春秋时期,以邓命名的地区概有2个:一个是蔡国邓地(简称蔡"邓"),一个是楚国邓县(即古邓国,简称楚"邓")。《左传》鲁成公九年(前582年)载:"郑伯会楚公子成于邓。"关于此条记载,杨伯峻指出郑、楚两国相会之邓为楚"邓"。但通过对蔡"邓"、楚"邓"地望的准确界定,并结合对春秋时期晋楚两国争霸形势及楚国会盟人员公子成身份的详细分析,可以断定杨伯峻的考释有误,鲁成公九年郑、楚相会地点当在蔡"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