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林芷茵 《古今谈》2002,(3):15-16
姚燮(1805~1864)是我国近代杰出的爱国诗人,多才多艺的学艺术大师。很可惜,他的名字正被历史的尘土掩盖,许多浙江老乡乃至宁波小同乡都不知此人。更加令人遗憾的是:80年代出版的《辞海》上有他的条目,而90年代出版的《大百科全书》上却不见踪影。  相似文献   

2.
正近些年热播的民国时期谍战片中,或多或少都提到陕西汉中。比如,谍战剧《潜伏》曾说到中共在延安抓获了军统的潜伏特务李涯,代号"佛龛"。剧中说此人十分了得,是军统"汉中特训班"训练出的高级特工。军统为换回此人,不惜代价,用捕获的中共地下党领导人进行了交换。又如谍战大片《风筝》,剧中也提到军统从  相似文献   

3.
隐士杨轲     
隐士杨轲雪潇十六国前后赵时,天水出了一位著名的隐士,他就是杨轲。《晋书·杨轲传》说他“少好《易》,长而不娶”。可见他的性格与秉赋之迥异于常人。由于他的学识既广博又精微,前来向他求学的徒弟超过百人,而他却只向不多的几个自己认为是精英的入室弟子亲自讲授。...  相似文献   

4.
说韩非之死     
《史记·老庄申韩列传》:“韩非者,韩之诸公子也,喜刑名法术之学”,道出他的身份及学术倾向。他的学说,主要是君主极权的理论,也就是君权绝对论。他的这一理论,在当时,是适合政治形势发展的,得到秦王政的赏识。秦王读了他的著作之后,说“寡人得见此人与之游,死不恨矣”。便急攻韩国以求索韩非。急贤之情已甚。可是韩非入秦后,秦王却未为信用,而不久即迫使自杀。事有蹊跷,说者以为是由  相似文献   

5.
龚三齐,黄梅县酒港区龚上头人。关于他的出生年月有三种说法:一说是生于清嘉庆二十四年左右。二说他生于清乾隆末或嘉庆初。三说他生于道光年间。龚三齐的生卒虽不清楚,但他在艺术上的成就却代代相传。他从小就爱好采茶戏,先学小旦,因嗓子不好,铺堂后改唱小丑兼司鼓板。他主攻茶衣丑,演得出色的有《毛子才》串戏中的毛子才、《杨驼子讨亲》中的杨驼子、《菜刀记》中的魏大算、《血掌记》中的皮赞,摆在五也到了炉火纯青的程度,他的拿手好戏有《讨学钱》中的张先生、《瞧相》中的曹大相、《湘子化斋》中的丑和尚等。特别是毛子才好赌…  相似文献   

6.
岑沫  黎军 《文史春秋》2008,(6):4-23
解缙(1369—1415),字大绅、缙绅,号春雨,又号喜易,是明代一位杰出的大才子,一部珍贵的历史巨籍《永乐大典》传世,让他永远成为闪耀历史长河的一颗巨星。他少年登科入仕名满天下,却因恃才傲物被朱元璋罢黜出朝;主修史籍巨典备受朱棣恩宠,为天下士子景仰。却因卷入“皇储”之争而遭贬;他满腹经纶、精通礼典,却以身试法,因“违制吊祭”而遭流放,最后又“私谒太子”招来杀身之祸。由于他不幸成为封建王朝政治斗争的牺牲品,皇权历史一直对他讳莫如深,一部清修《明史》有意回避他纂修《永乐大典》的人生功业,也隐瞒了他的死因。皇权政治的流弊几乎导致了解缙身世遭遇和人生价值的湮灭。 解缙生平传记不多,他流徙两粤的经历更是鲜为人知。本文钩沉史实,披露解缙荣辱、跌宕的曲折人生及其寂寞身后的史料,为世人撩开这位旷世大才子谜一般的人生隐秘……  相似文献   

7.
少读《水浒》,只知道杀得痛快,搅得热闹,其实好多事情不甚了了。及长,“评《水浒》,批宋江”很热闹了一阵,这才知道宋江原来是“投降派”,书的关键是“招安”之类。近日无事,将《水浒》又翻了翻,颇多会心之处。名著之所以为名著,大概就在于常翻而常新罢。放着三宫六院不去,偏要跑出来嫖妓,这是宋徽宗的花样,看来,这位也是相信“妻不如妾,妾不如妓,妓不如偷”的。事实上,这位皇帝佬儿确实是个风流才子,他不仅懂音律,弄丝竹,善踢球,我们还见过他画的《锦鸡图》,也欣赏他的“瘦金体”。如果此人不是亡国之君,俨然也可以自成一家的。可惜!杨志卖…  相似文献   

8.
一闵子辛即闵子骞的补证《春秋事语》共有十六章,其中有三章都有闵子辛的议论。张政烺先生以为:“闵子辛此人它书不见,疑即闵子骞。《说文》三篇上:‘辛,罪也,从干二,读若愆。’辛辛形近,愆骞音同。闵子骞名损,辛、愆和损义亦相应。”。张先生以为辛愆音同,而愆又同于骞,故见于《春秋事语》的闵子辛即闵子骞。这样的推断,极为合理。现在还可找出其他的旁证来证实其说。  相似文献   

9.
张宝林 《纵横》2012,(7):58-60
洛汀,对许多人来说,是个陌生的名字,现在的小年轻大概没有几个听说过。 的确,洛汀虽是资深作家,当过昆明市首届文联主席,但算不上特别“著名”。他1938年即投身抗日洪流,是个不折不扣的老革命,几十年却总被阴影笼罩。“组织上”内部掌握的是:此人“历史问题复杂”、“肃反没有结论”,“不可重用”,这些他本人却一无所知。上世纪50年代,他从部队转业到云南省,参与创办《边陲文艺》,是实际的业务负责人,却没有名分,给了他一个莫名其妙的头衔一“总抓”。  相似文献   

10.
父亲从小在家乡就被誉为“神童”,他很小就中了秀才,然后又中了举人。之后他到了万木草堂,碰到了康南海(康有为),从此改变了他的一生。在万木草堂,他跟康南海一番谈话之后,他的眼界大为开阔,知道了世界上的许多事,觉得不能再读那些古书了。从此之后,近代史上许许多多的重大事件里面,都闪现着“康梁”的身影。“公车上书”算是父亲一生中很重要的事情,也可以说是近代学生运动的开端。到他25岁的时候,“戊戌变法”又开始了。在“戊戌变法”中有个有意思的事情,就是光绪皇帝接见父亲,但是却没有办法听懂父亲的广东话,而父亲又不会说普通话,所以只给他封了一个六品的小官。但是他在背后确实做了大量的工作。尤其是在舆论上,他在《清议报》、《时务报》上撰文鼓吹变法,由于他“笔端常带感情”,文章很能感染人,所以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慈禧太后发动“戊戌政变”之后,父亲逃亡日本,在那里呆了十几年。在开头那几年,他学习日文,看了许多当时日本翻译的欧洲的那些文章,思考了许多问题。后来他又在日本创办了《清  相似文献   

11.
鲁迅说过:“在中国,总是阴柔人物得胜。”初唐的李义府可算是阴柔人物中的翘楚。他相貌俊美,跟人说话谦恭和蔼,脸上永远挂着迷死人不偿命的微笑。《旧唐书》说他“貌柔恭,与人言,嬉怡微笑”。但他也极为腹黑,江湖人称“李猫”。猫性阴鸷诡秘,可见此人有多妖孽有多疹人。  相似文献   

12.
清道光年间华阳县举人潘时彤纂修的《昭烈忠武陵庙志》,是成都武侯祠历史上唯一的一部志书。此人在嘉庆年间即以其学识而纂修了《华阳县志》,他爱好“三国”,常游武侯祠,熟悉祠内的物和建筑,因而成功地编纂了这部重要的志书。  相似文献   

13.
吴作忠 《江淮文史》2001,(1):132-135
明代传奇剧本《燕子笺》曾被一些中国戏剧史研究认为是“才调无双”的杰作。关于它的作,历来说是阮大铖,而阮大铖因依附阉党魏忠贤,后又降清,人恶其行秽而不齿,《燕子笺》也因此逐渐湮没不彰。然而,在他的家乡安庆城,却有一些老人相传《燕子笺》是由阮大铖的女儿阮丽珍草创在前,阮大铖精心润饰于后而成的。  相似文献   

14.
词始于唐,盛于宋,元明转而为衰。然而到了清初,词坛上却又崛起一颗灿烂的新星“卓然冠乎诸公之上”(见《纳兰词·赵序》)成“宋代以后数百年中第一大词人”,(见胡云翼《纳兰性德及其词》)此人就是纳兰性德、满洲正黄旗的一位贵族子弟。 纳兰性德,字容若,是清初太傅明珠之子、康熙皇帝的侍卫。 纳兰自幼聪敏好学、才华横溢,骑射书画无不淹通,平生为词三百余首,集于《饮水》、《侧帽》,流传于世。 纳兰词虽不多,但却粒粒珍珠,脍炙人口,在沉闷的清代文坛上异军突起,一扫宋末以来沉腐风气,开拓出清词中兴的新局面。 纳兰词“以少许胜人多许”(见《纳兰词·杨序》)三百余首词奠定了他在清代词坛上的  相似文献   

15.
“八十三天皇帝梦,五十七岁窃国贼”,说的是近代史上饱受争议的人物——袁世凯。他出身官宦、考,不上秀才,练过新军、当过总理大臣乃至大总统、皇帝。这样一位既革命又复辟的人物,其死后的陵墓,也颇多异样,从中既可见此人之复杂矛盾,又足证近代史之诡异多艰。  相似文献   

16.
冯磊 《钟山风雨》2011,(5):61-62
黎元洪,厚道人。张鸣在《辛亥:摇晃的中国》一书里说,此人四方大脸,仪表堂堂。知道他的,都知道此人是民国期间的大人物———做过都督、副总统、总统,又是辛亥首义的主持人。有资料称,厚道人黎元洪没有野心。他早年就读于北洋水师学堂,后来做过严复的学生。这种出身在清末是一种资本,故而后来得  相似文献   

17.
正他是热血硬汉余占鳌,也是柔情作家端木蕻良采访朱亚文的时候,他正在上海拍摄新戏《北上广不相信眼泪》。之前他的很多作品都是年代戏,这次终于将出现在一部都市剧中。朱亚文是地道的南方人,却因为在《闯关东》中饰演一个山东汉子被大众熟识;他在荧屏上不断以硬汉形象出现,生活中却又是个不折不扣的"小清新",喜欢听陈奕迅的歌,看余华的书。今年,他先是在电影《黄金时代》中饰演文弱的端木蕻良,又在电视剧《红高粱》中饰演雄性气质爆棚的余占鳌。一时间,朱亚文成了一个很难归类的男演员。  相似文献   

18.
兰殿君 《炎黄春秋》2006,(4):74-75,80
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历代末帝大多沉湎于酒色,而明朝末帝崇祯朱由检则是个例外。他18岁称帝,17年后即亡国,后世对他的评价却不错。史书说他“承神、熹之后,慨然有为。即位之初,沉机独断,刈除奸佞,天下想望治平”。《明史》的作者张廷玉也说,崇祯“非亡国之君。而当亡国之运”。也有的史评家说他“宵衣旰食”、“殚心治理”,将其归于英主之类。  相似文献   

19.
正滕王阁因王勃撰写《滕王阁序》而名满天下,被后世誉为"江南三大名楼"之首,可是世人对修建阁楼的"滕王"却知之甚少。滕王阁其实就是因滕王李元婴而得名的。李元婴何许人?来头着实不小,他是唐高祖李渊最小的儿子,唐太宗李世民的亲弟弟。史书记载他骄奢淫逸,品行不端,毫无政绩可言。但他同时又精通音律,善画蝴蝶,有《滕王蛱蝶图》传世,颇具艺术才情。李  相似文献   

20.
在古代,官员被免职是常事,免职的原因,大多是办事不力或贪赃枉法之类,但最近笔者读到了唐代的两名官员被免职的资料,被免职的原因很奇特,读来很有意思。唐代笔记小说《朝野佥载》记载了这么一个故事——阮嵩是唐朝贞观年间的桂阳县县令,此人政绩一般,但也还说得过去,也就是说,当个县令还算够格。但后来却遭到了免职的处分,为什么被免职呢?原因竟然是他的妻子是个醋坛子,常作河东狮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