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铭三同志是一位智慧长者,是我的好上级和尊敬的师长。1979年8月2日,他走完了为党为人民勤奋工作、无私奉献的光辉一生,永远离开了我们。惊回首,30年在眨眼间过去了,但我与铭三同志相识、相随、相知的近6年岁月,仍宛然在目,思之泫然。  相似文献   

2.
“我党的优秀党员、无产阶级革命家、我国工人运动的杰出领导人之一李立三同志”,在史无前例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运动”中,在林彪、“四人帮”的迫害下,于1967年6月22日在北京含冤逝世。终年仅68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在党的“实事求是”路线指引下,为给李立三公  相似文献   

3.
我认识麻佩三同志是在1949年武汉解放后的年底,当时,武汉市仅有的一座清真寺,武昌楚材街清真寺的阿訇(教长)王维贤告诉我,湖北省人民政府担任行政处长的麻佩三同志是回族人,他待人很和气,你可以去见见.适值我和武汉市的一些回族青年准备筹组“武汉回民青年联合会”.经过再三酝酿认为,回民青年  相似文献   

4.
孙维熙 《炎黄春秋》2007,(8):52-57,80
李莎教授是俄罗斯人,出生于1914年3月20日。她是中国第一代革命老前辈李立三同志的遗孀。  相似文献   

5.
我见到李立三同志,是在1949年10月30日召开的北京教职员代表大会成立北京市教育工会的会议上。他那时是全国总工会副主席,全总主席是刘少奇同志。李立三同志以“立三路线”而出名,他是中国共产党最早从事工人运动的著名活动家之一。“立三路线”在党内统治不过几个月,六届三中全会他遭到批判后,就到苏联学习和工作。解放战争后期他才回国,先在东北,后到北京,依然领导工人运动。我见到他时,他已有五十多岁,戴一副深度近视眼镜,口才极好。在北京市高等院校教职员代表大会作报告,他没有讲演稿,也没有提纲,一口气讲了三个钟头。  相似文献   

6.
我曾从事过多年的党史资料“抢救”工作,挖掘出许多鲜为人知的革命英烈、诗人、文学家的生平史料。其中有一位诗人、文学评论家张秀中烈士的事迹深深震撼着我的心灵。据原中共中央书记处研究室主任梅行介绍,中央统战部的平杰三同志在地下时期和张秀中有过交往,他要我前去拜访。那是1983年的一天,我电话联系到平杰三身边的李秘书。平杰三当时是中顾委委员,刚从中央统战部常务副部长退居二线,张秀中的名字,勾起了他对往事的深情回忆。我很快便接到李秘书的通知,前往中央统战部平杰三同志的办公室。听我汇报了张秀中烈士生平简要事略后,他首先…  相似文献   

7.
张伯龄,原成都市崇庆县志主编,成都市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2010年5月20日,成都市地方志办杨劲松、杨光勇、刘旭三同志专程赴崇州拜访张伯龄先生,就精品志书的话题进行采访。老先生从志的起源谈起,重点介绍旧志精品《华阳国志》的情况,最后谈到当今方志应重视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8.
李立三同志,在文革期问遭林彪、“四人帮”的迫害,于1967年6月22日在北京含冤逝世。终年68岁。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于1980年3月20日党中央在北京中山公园中山纪念堂举行了有千余人参加的追悼会,为李立三公开平反昭雪。追悼会由彭真同志主持,邓小平、胡耀邦等中  相似文献   

9.
九月二十七日離開昆明,十月十日抵麗江,二十七日隨怒江工作組出發爬過碧羅雪山,在福貢、碧江二縣躭延十五天,十一月廿四日離開怒江,步行一千三百華里,十二月五日安抵保山。現將這一段工作情況簡略的彙報如下: ①革命史料的搜集——王德三同志是雲南祥雲人:過祥雲時,搜集到德三同志被捕入獄以後寫給他父親的一封信,共八頁,對他思想轉變的過程叙述的很清楚。這份材料他們家裏很珍視,只肯讓我們帶京製版,原物他們還要保存,這意見我們應該尊重,不過回昆明以後還可以和德三同志的妻子商量。紅軍長征時,曾在滇西北留下許多標語,麗江縣杜窩鎮合作社左側牆壁上遺有"紅軍是抗日救國的  相似文献   

10.
今年5月5日是张执一同志诞辰一百周年,他是我党隐蔽战线上的一位杰出领导人,也是我十分敬佩和敬重的老革命家。1945年8月日本宣布投降后,张执一奉中共中央华中局之命,化装潜入上海,负责组织上  相似文献   

11.
正"我心里面总是放不下西藏,我想念西藏。我死了以后,你们一定要把我的骨灰送回西藏,安放在西藏。"1985年12月6日,开国中将谭冠三留下最后的遗愿。终其一生,将军最惦念的,一直是西藏。次年建军节,谭冠三长子谭戎生亲手将父亲的骨灰安葬在拉萨八一农场。他的墓碑上用藏、汉两种文字镌刻着阿沛·阿旺晋美的挽词:"谭冠三同志为西藏和平解放和建设事业做出重要贡献,西藏人民永远不会忘记他!"  相似文献   

12.
1946年夏,晋绥军区机要训练班学习的30多名青年来到延安杨家岭。作为其中的一员,我(成正荣)被分配到中央书记处特别会计科工作。当时负责特会科的赖祖烈同志到北平军事调处执行部工作,特会科暂由曾三同志负责。  相似文献   

13.
舒芜 《炎黄春秋》2004,(9):30-34
“三同”张老,指张友鸾先生。我与他互称“三同”。今年是他诞生一百周年。“三同”原是土地改革运动中的政策术语,指工作队员应该和贫雇农同吃、同住、同劳动,才好谈心知心,发动群众。我与张友鸾先生互称“三同”,则有我们的典故,是指我们被宣布划为右派(1958年),宣布摘去右派帽子(1961年),宣布改正右派错划(1979年),三次的宣布都在同一时间场合。而本单位其他同时的乃至同案划右派的,后来虽然都摘帽、改正了,但摘帽、改正的时间,宣布的场合,彼此不尽相同。我与张老同时同地听宣布摘帽,是1961年11月13日,当时我们还以为有多大意义,约定从第…  相似文献   

14.
<正>(2017年6月16日,根据录音整理)这次我与中国社会科学院党组其他成员一同率领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调研组到重庆学习考察,进行国情调研,借此机会到重庆市志办来看望大家。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地方志工作。新中国成立之初,百废待兴,老一代党和国家领导人就将地方志工作提上日程,开始着手建立地方志工作系统,组织方志的收集、整理和撰写工作。志书一直是党和国家领导人以及各级党委和政府领导干部掌握地情、熟悉国情的重要工具。  相似文献   

15.
夏明星  陈瑶 《文史精华》2004,(12):39-45
1995年底,杨尚昆、宋任穷等联名撰写了《后勤雄才 风范晤人--纪念杨立三同志诞辰95周年》一文,其中深情地写道:"杨立三同志是我们长期在一起工作、并肩战斗的亲密战友。41年前,他因积劳成疾,不幸以身殉职,过早地离开了我们。"1996年初,《人民日报》发表该文,杨立三对人民军队后勤工作的重大贡献,重新引起军史、党史学界的关注。  相似文献   

16.
2006年8月4日,《内蒙古史志》创刊百期座谈会举行。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乌云其木格,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组长陈奎元,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布赫等国家领导人为《内蒙古史志》创刊百期题词。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常务副组长朱佳木,内蒙古自治区副主席连辑,  相似文献   

17.
李立三轶事     
建国初期,李立三同志担任了全国总工会第一副主席(陈云同志兼任主席)兼全总工资部部长,同时任劳动部部长兼工资司司长。那时,他精力充沛,重视调查研究,勇于探索,勇于实践,在组建工会和恢复生产以及建立新中国工资制度方面,他是有重大贡献的。但是,在1951年12月全总党组第一次扩大会议上,他却受到了错误的批判,被扣上“工团主义”、“经济主义”两顶大帽子,会后调离了全总。立三同志负责主持全总和劳动部工作期间,我曾在他直接领导下,任全总工资部和劳动部工资司的副职,同他接触较多,深感这位革命长者的高尚品德和优良作风很值的我们敬重和学…  相似文献   

18.
《文物》1961,(9)
1960年1月,内蒙古和林格尔县土城子古城附近干渠内发现古墓四座,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局闻讯后,即派我队靳守义、潘行荣、郑凤铎等三同志前往清理,历时十日,顺利完成了任务,开创了内蒙古地区严寒冻土情况下清理发掘的先例。同年4至5月间,我队在发掘土城子古城时,并派田沛霖、斯琴照日格图两同志在渠道东部继续发掘了七座古墓。现将发掘所得作一简单介绍。  相似文献   

19.
万里副总理接见全体代表 胡乔木同志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到会祝贺 邓力群、张文寿、胡绳等同志出席会议 曾三同志作工作报告。  相似文献   

20.
一九五九年,古代建筑修整所李竹君、李哲元、张智等三同志曾赴陕西省北部进行革命纪念建筑物的勘查和测缯工作,顺便看了一些古代建筑和石刻造象,现在就所见到的两处石窟寺介绍于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