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吕兆禧生活于明万历时期,早死,有《东方先生集》和《吕锡侯笔记》传于世,并与姚士麟共辑六朝潘岳等人别集十余种,辑佚之功实不可没。《东方先生集》是明代较早出现的东方朔作品辑本,虽有收录过滥之弊,然搜罗之全、校核之精实优于张燮《东方大中集》。本文钩稽了吕兆禧的生平、著述和交游,指出了《东方先生集》的价值。  相似文献   

2.
郝懿行,字恂九,号兰皋,是清代乾嘉时期著名的学者,他的遗著由其妻王照园和其孙郝联薇搜集、整理,编为《郝氏遗书》刊行。笔者曾校点其中的诗文杂著《晒书堂集》,受益非浅。现根据我们对作者与该集的一点粗浅认识书之于后,以求教于读者。一郝懿行于清朝乾隆二十二年(公元一七五七年)七月出生在山东栖霞县城内一个书香门第。其曾祖名倬,附监生,考授州同。祖父光宏,邑庠生。父亲培元,两举优行岁贡生,候选训导。郝懿行出生时,其父取《尚书·立政》“迪忱恂于九德之行”的语  相似文献   

3.
在百花争艳的中国诗歌史上,边塞诗以它慷慨激昂雄浑悲状的独特色彩占有重要地位。早在六朝时代就已经有这样的名篇在吟咏了:“箫皱流汉思,旌甲被胡霜”“心悲异方乐,肠断陇头歌”,但是在当时还未形成一种诗风。边塞诗得以真正蓬勃发展的时期是以诗歌的黄金时代著称的唐朝。以高适、岑参为代表的边塞诗派作家,以一曲曲壮丽的乐章构成了唐代边塞诗的基调,它是和唐代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国家这一背景有关联的。但实在说来,唐代的承平时间并不算长,因此有些边塞诗中不免带有某些忧伤情调,如“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这属于边塞征战的哀怨诗;“莫言塞北无春到,纵有春来何处知?”“年  相似文献   

4.
宾贡进士崔致远和他的《桂苑笔耕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宾贡进士崔致远和他的《桂苑笔耕集》贾云CuiZhiyuanwasascholarfromKorea(thencaledXinluo),duringtheTangDynasty.HeservedatthecourtofemperorXizongforo...  相似文献   

5.
袁喜生 《史学月刊》2002,(10):121-123
中国传统目录学发展到清代,已达到鼎盛时期。这一时期的目录学作,不仅质量有明显提高、体例有重大突破,而且数量之多也远非前朝可比。据范凤书先生统计,这一时期仅私家所编目录,就有670种之多,其中至今仍然存世的,还有350种左右。(《中国私家藏书史》郑州:大象出版社,2001)我以为,这个数字,也只能大致反映当时的情况,真正确切的统计并不容易做到。由于条件的限制,统计时有所缺漏实在是难以避免的,例如本在这里向读介绍的清初周在浚的《访求中州先贤诗集目》,就不在范先生的统计数字之内,而其独特的价值和意义,却是不容置疑的。  相似文献   

6.
明代绘画盛行水墨山水和写意花鸟,人物画不如唐宋时代那样繁盛。然而它在继承前代成就的基础上,不仅题材范围有所扩大,表现方法也有新的创造,尤其在白描和水墨写意技法方面有显著进步,产生出一批成就卓著的画家,如吴伟、杜堇、郭诩、唐寅、仇英、丁云鹏、陈洪绶、崔子忠等人,他们以创造性的才能,为丰富和扩大传统人物画的表现方法,作出了贡献。对于后世,特别是对近代的人物画发展起着重要的启导作用。其中明代早期的郭诩是一位值得重视的人物画家。但由于史传记载阙略,流传作品不多,历来不大引人注意,然而他在刻划人物神情和笔墨表现能力上,都具有精深的造诣,应当在画史上给予一定的地位。下面试就介绍他的一部人物画集册,来研究他的人物画艺术成就。  相似文献   

7.
每个关心民族命运和国家前途的同志,读罢中国近代史,不禁要为之悲愤,感叹:它哪一章不是中国现代化惨遭挫折的痛史,哪一节不是人民群众日益贫困的怨史!回顾中国这段积贫积弱的历史,不仅发人深省,  相似文献   

8.
马可·波罗生于1254年,是11世纪定居到威尼斯的一家达尔马提亚商人的后裔。从12世纪起,威尼斯不仅成为首屈一指的航运中心,而且是东方货物运往中欧和东欧的集散地,成为东西方贸易的枢纽。马可·波罗从小就受到这种浓重的商旅气息的熏陶。当他还在襁褓中时,他...  相似文献   

9.
10.
一篇受毛泽东批判的农民的文章半个世纪前,1962年秋天,中共八届十中全会与全会之前的北戴河中央工作会议上,毛泽东大张挞伐,猛烈批判"三股歪风"(即所谓否定大好形势的"黑暗风",鼓吹包产到户的"单干风"及"翻案风")。当他怒斥"单干风",点名批判邓子恢等领导干部的同时,还批判了陕西三位农民党员的一篇文章,这就是杨伟名执笔,户县城关公社七一大队(现为甘亭镇北街村)三位农民署名(大队会计杨伟名、七一大队党支部书记贾生财、大队长赵振离)的文章《一叶知秋——当前形势怀感》。  相似文献   

11.
一、荀悦为什么要写《汉纪》荀悦(公元148—209年),字仲豫,东汉颍川颍阴(今河南许昌)人,出生于东汉末年有名的儒宗世家。祖父荀淑,史称其“博学高行”。荀淑有子八人,皆知名于世,时号“八龙”,尤以荀悦六叔荀爽最受时人推重。献帝初即位,爽被董卓强征为司空,他却与王允密谋,欲除董卓,事未成而病卒。荀爽一生著述很多,曾“集汉事成败可为鉴戒者,谓之《汉语》。”荀悦堂弟或和堂侄攸,是曹操最主要的谋士。这样的家世,对荀悦一生的政治态  相似文献   

12.
戴安澜、字衍功、号海鸥、安徽省无为县风和村人,1904年11月21日生,家境贫寒。六岁起,先后就读于私熟和公学。由于特别喜读历史和军事书籍,深受传统思想熏陶,未及毕业,便以“救国为念”,投笔从戎。1925年,经其叔祖戴端甫介绍、  相似文献   

13.
清代文坛上有两本贵州人创作的长篇戏曲问世,其中之一便是题为“古盘问花居士填词”的《梅花缘》传奇。(另一本为傅玉书的《鸳鸯镜》传奇)。古盘,即今贵州普安。问花居士,据《贵州通志·艺文志》言:“盖(任)璇别号也。”任璇正是普安人。关于任璇,我们所掌握的资料甚少,《普安直隶厅志·人物志·循吏传》有一点简短的记载:“任璇,  相似文献   

14.
最近花城出版社出版了台湾著名历史学家陈致平撰写的10卷巨著《中华通史)(台湾版为12卷)。该书曾获“金鼎奖”,读者遍及海内外。陈致平先生为何对历史学情有独钟呢?原来,1949年陈致平随同一批教授受聘来到台湾后,出现不少青年对于自己民族、国家的历史不免疏忘,作为一个“学历史的”,他感到有责任要有所匡助于社会,所以,他不借用种种通俗方式,在各个不同场合讲述中国历史,以培养青年的民族精神,免于数典忘祖。最初他曾编印一种《中华民族历史故事》,随讲散发,受聘于空中大学后,他又开系列讲座。经多年积累,反复修订,最后…  相似文献   

15.
詹景凤,生于明嘉靖朝(生年不详),卒于万历壬寅年(1602年),字东图,号遐梦庵、白岳山人,安徽休宁流塘人。隆庆元年丁卯举人,曾出任南丰教谕、南翰林院孔目、南吏部司务和广西平乐府通判等小官吏,仕途颇不顺意。但他在诗、文、书、画、鉴古等方面均有深邃的造诣。著有《西游稿》、《詹氏性理小辩》、《画苑补益》、《书苑补益》、《东图玄览》、《六纬撷华》等。詹氏的书法师承王羲之、王献之父子。他不仅继承王氏的书法风度和笔韵气势,更继承了王家刻苦勤练的遗风。他先是下了一段较长时间集古人字形的功夫,严守王氏的  相似文献   

16.
老舍先生和他的《龙须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民艺术家老舍先生的力作《龙须沟》,是一部影响深远的革命的现实主义作品。从它诞生至今,30年来在舞台和银幕上,是一枝永不凋谢的奇葩。1950年盛夏,李伯钊院长交给我一个任务,说:“北京市委决定翻修龙须沟,这是一件大事,请老舍先生就此  相似文献   

17.
罗隐和他的《谗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罗隐(公元833——909年),原名横,字昭谏,晚唐著名诗人、散文家。余杭新登县人。据沈崧《罗给事墓志》云:罗隐之家族,“两汉之后,三国以还,间出令人,实惟显族。……暨乎永嘉南渡,封邑多迁,代不乏贤……”这样的家庭出身,当然也会对罗隐以影响。据有关资料论证,认为罗隐“应试必在成通、乾符年间”(《中国历代著名文学家评传》  相似文献   

18.
1994年8月10日的《贵州日报》,报道本省闻人乐嘉藻在北平终止了77年人生旅途的消息时,用的标题是“黔著述家又弱了一个。”乐嘉藻字采臣(又作采澄),生于黄平,长于贵阳,是清末举入。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清廷失败,派李鸿章要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乐嘉藻即参加了康有为为首的公车上书,提出拒签和约,变法图强的主张。他以提倡新学为己任,曾慷慨解囊,创办私立学堂,设立科学研究会,建立图书馆等,平刚曾撰文赞称:“先生本以名孝廉而饶于发,既博置新书,复广通声气,一时西南负革新之望,不闻第二人也。“乐氏曾当选贵州咨议…  相似文献   

19.
《中兴小纪》,又名《中兴小历》,是一部记载南宋高宗一朝史事的编年体的重要史书.《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说:“是编排次南渡以后事迹,首建炎丁未(1127)迄绍兴壬午(1163).年经月纬,勒成一书.宋制,凡累朝国史,先修日记.其曰小纪,盖以别于官书也.”  相似文献   

20.
在中国绘画史上,宋元之际特别是元代的绘画从题材内容到风格形态都发生着明显的演变,这在美术史学和书画鉴定学上都是一个值得重视和研究的问题。但元代初年流传至今的绘画名作,为数很少。这期间有影响的画家,也并不一一为人所知。何澄的《归庄图》(图版叁——陆)(附著录表)曾经历代名人或鉴赏家题跋著录,又被绘画史专著列为元代著名画迹。它也是生于金末的元初北方著名画家何澄作品中少见的传世珍本。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