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早期器物刻画符号的出土资料丰富,研究尚待深入,学界对其命名的论述较少,且存在一定的混乱。本文在搜集、梳理相关资料的基础上,对中国早期器物刻画符号在命名方面的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议,我们认为:鉴于目前"刻划符号"和"刻画符号"混用的情况,建议用"刻画符号"。针对"几何形符号"与"象形符号"不足以全面划分器物符号的问题,提出用线段构形(线段类)和形体造形(形体类)总体命名的意见。  相似文献   

2.
蚌埠双墩刻画符号时代久远,内容丰富,是研究文字形成和古代文明的重要材料。陶碗腹部的放射状刻画应当视为符号,这些符号反映了先民朴素的宇宙观。刻画有符号的陶碗是倒扣放置的,象征天盖,用于特定的仪式之中。  相似文献   

3.
颜海英 《世界历史》2006,2(2):103-115
本文对史前时期的埃及陶器刻画符号进行系统的介绍,就这些符号的内容、与文字的关系等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作者认为有相当一部分陶器符号与后来的文字有渊源关系,早期文字产生的渠道是多元的,作为早期管理的重要标记,陶器刻画符号是文字取材的源头之一。 埃及历史上最早的王名与陶器刻画符号有着密切的关系,可以说是从陶器刻画符号发展演变而来的。  相似文献   

4.
刻画符号是研究文字起源和形成的重要材料,蕴含了丰富的远古文化信息,具有重要的史学、社会学和民族学价值。本文利用考古学及古代文明研究成果,对百年来的刻画符号研究进行了考察梳理,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5.
蚌埠双墩遗址出土的陶器刻画符号,是迄今为止年代较早、数量最多、文化内涵最为丰富的考古资料.它的表现形式、刻画方法以及符号的组合形式对研究我国汉文字以及西南少数民族文字的起源都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2006年7~10月,为了配合"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建设,郑州大学历史学院考古系对辉县孙村遗址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发现了一批商代和战国的陶器文字或刻画符号,为认识辉县地区在当时的社会文化面貌提供了重要的考古材料。  相似文献   

7.
湖北考古工作者最近在宜昌县杨家湾遗址发现了我国最早的象形文字,把文字起源推到6000年前,比两代殷墟甲骨文还早2000多年。杨家湾遗址是长江三峡地区重要的新石器时代遗址,遗存面积近5万平方米。据分析,该遗址属大溪文化中期,距今6O00年左右。考古队从该遗址中发掘出大量石器、玉器,还发现170余种刻画在陶器上的符号。这些符号记录了当时人们对生活中事物的复述和描绘,代表固定的含义,有一定的规则;从笔画运用看,不仅有直笔,还大量动用圆笔,殷墟甲骨文中的许多符号与之十分接近。专家们认定,这些符号是迄今为止我国发现的最…  相似文献   

8.
过去,一般认为我国最早的文字是商代的甲骨文,但是,甲骨文已是相当成熟而系统的文字,显然不是我国最早的文字。自1977年以来,在登封王城岗遗址出土的四千多年前的龙山文化中晚期陶器上发现了一些文字资料,它们刻画在碗、钵、豆、瓮等陶器的底部或肩部,是在陶器烧制前刻画在胎上的。其形体结构较大汶口文化的刻画符号或文字又前进了一  相似文献   

9.
时西奇  刘立博  耿杨  豆丽丽  胡园  唐伊雪  金瑶 《东南文化》2024,(1):38-52+190+192+195-196
西曹墩遗址位于浙江省嘉兴市南湖区余新镇金星村东南部,是一处与石器加工相关的良渚文化遗址。2020年7月至2021年1月,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嘉兴市文物保护与考古研究所、嘉兴博物馆先后对遗址进行了试掘和正式发掘,清理良渚文化灰坑、灰沟、井窖等遗迹15处,出土各类文物827件(组),其中包含带有刻画符号的标本150件。这批考古资料为浙北地区良渚文化石器加工产业研究提供了重要线索,同时也丰富了良渚文化刻画符号的研究视域。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易传>研究认为:八卦符号缘起于先民观察天象,以摹画鸟兽足迹之文为鉴,摹画太阳运行的轨迹,如观察太阳运行轨迹与地平线相交,太阳一半露出地面,一半在地下,一分为二,由此推衍出天、地的卦形,并从考古发现象牙梳上的刻画得以证实.  相似文献   

11.
虽然河南舞阳贾湖出土的刻符的数量不多,但是其中出现在龟甲上的三个刻符尤其引人注目,它们是()、()、().它们的特征是:1.时间最早,属于裴李岗文化,其年代范围为公元前6600至公元前6200年;2.与文字相关,()像甲骨文的日字和户字,()像甲骨文的目字,()像举手人形,东巴文字中就有类似的字例.通过研究这三个刻符,笔者发现:这三个刻画符号蕴涵了一条符合远古先民生活及社会习性的重要信息;三个刻画符号刚好与人们迄今都还能够从一种特殊的宗教仪式中抽象出的三个元素相吻合.河南舞阳贾湖出土的带有刻符的龟甲本身很有可能就是一种宗教法器,龟甲刻符与甲骨文之间或许具有一脉相传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关于汉字的萌芽,有庖牺氏八卦造字、神农结绳记事和仓颉象形造字以及刻画符号说、手势语畜说、权利记号说等说法,但谁也难以成为定论。  相似文献   

13.
远古刻画符号与中国文字的起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中国古代自裴李岗文化至汉魏时期器物上常见的单字、刻画符号和图形文字,分布广泛,一脉相承,大都独立刻铸在器物(或铭文)的特殊位置上,不与其他文字相连属.它们不但与八卦之象多用单字来表述的特征相符合,而且有的还与纪卦象类筮数易卦相并署.因此,它们可能大都是反映八卦之象的卦象文字.一般地讲,每件器物本身及其上面的单字、刻画符号或图形文字,大都应是同一易卦的卦象.它是中华先民"制器尚象"习俗的产物.  相似文献   

14.
象思维的发展是文字萌发的内在动力,文字的起源始于文的出现,经衍象孳形的过程,最终形成完整的文字体系。双墩刻画符号是七千多年前先民取象比类,刻画成文的珍贵记录。双墩刻画符号未必记录语言,尚处于文的阶段,而不是字的阶段,其中蕴藏着汉字和易道思想共同的基因——象。由文到字的衍象孳形过程中,指事与象形皆遵从书的共法——象,指事象大类,象形象小类,指事先于象形,逻辑与历史相统一。观物取象,即象思维下类的认知,我们称为原象认知。是一种道性认知,中华道性文化即萌蘖于此。  相似文献   

15.
用图画进行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成为人类最初、最朴素的“书面”语言。本文从人类学、民族学、民族心理学等多种学科交叉的角度,研究了原始图画、刻画符号与文字起源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山东大汶口文化遗址出土的许多陶尊上面,刻画着结构比较复杂的符号。它们究竟代表什么意思?属于图画性质呢,还是古老的象形文字?这在学术界聚讼不决已经很久了。我提出几点新的看法,也不敢说能把问题解决得很好。  相似文献   

17.
祈求丰产的祭祀符号--大汶口文化陶尊符号新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德增 《民俗研究》2002,1(4):59-69
一 从1957年到1982年,在山东莒县陵阳河、杭头、莒县店子大朱村和诸城前寨四处大汶口文化遗址中陆续出土了19个刻画在陶尊上的符号(图一).其中,陵阳河遗址12个,大朱村遗址5个,杭头和前寨遗址各有1个.  相似文献   

18.
正1987年,在浙江余杭县南湖出土了一件黑陶罐。陶罐为斑驳的黑褐色,造型为小口短颈,广肩弧腹,圈足外撇,口径12.8、高26.4厘米,陶器上刻有多个连续的图案或符号(1)。这些符号或图案位于罐的肩、腹部,它是在陶罐烧成后刻上去的。十个连续的图形符号(如果将上行中间和下行左侧的一大一小两个符号视为一个合体的"文",则为八个)。这件陶器属于良渚文化,其年代在公元前3300~前2200年间,是已知年代最早的连续排列的符号之一(2)。该刻画陶罐公布后,引起了语言学、古文字、历史学和考古学研究者的极大关注,凡是论及汉字字源和中国文明起源问题时,南湖陶罐的刻  相似文献   

19.
1995年12月,宜阳县莲庄乡坡窑村西发现一古墓被盗。经勘察为一土洞墓,墓道向南,直井竖穴,距地表深8.6、墓室东西长3.4、宽2.6、高2.2米。墓内仅存一画像石棺,棺两帮各刻画5幅孝子图,前挡刻画墓主夫妇饮茶图,后挡刻画收获图,盖上刻画繁密的卷枝牡丹图案,底四周刻画云朵。现简报于后。  相似文献   

20.
青海柳湾墓地发现的彩绘符号,是目前考古发掘中集中在同一地点所发现的原始符号数量最大、种类最多的一次。《青海柳湾》收录了各种符号144种、679件,分别出土于235座墓葬之中。①最近几年,在整理柳湾文物库房的过程中,我们有机会对这里出土的部分彩陶器上的符号进行了一些统计,本文仅就这些符号自身的特点和一些相关的问题谈一些看法。柳湾的彩绘符号都与陶器上的彩绘纹饰一样,是在陶器未经入窑烧制之前绘制的。从这些符号所在器物的种类和部位来看,绝大多数符号都绘于彩陶壶下腹部的无彩处,个别的绘于彩陶壶或彩陶罐的底部。大部分符号都以黑彩绘出,极个别的用红彩。绘制符号所用的颜料和绘制彩陶纹饰所用的颜料相同。在一般情况下,一件彩陶器上只绘一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