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考古材料看楚灭杞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杞为夏族后裔建立的姒姓国家。司马迁虽曾为之立传。由于“杞微小,其事不足称述”,“微甚,不足数也”,故《史记·陈杞世家》所载杞国史实极为简略,且多错误疏漏之处。诸如迁国于山东,与鲁国的领土纠纷、楚灭杞等见于经传的不少重要历史事件均付之阙如。致使杞国史的研究疑窦丛生。例如,周初建立的杞国本在今河南杞县,鲁僖公十四年(前646年),乐迁缘陵(今山东昌乐),但六十多年前的《春秋》隐公四年(前719年)已有“莒人伐杞,取牟娄”的记载。莒伐之杞与河南之杞是一国还是两国?  相似文献   

2.
杞国史地考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周代杞国史地的对比研究,论证了周代杞国不宜再分为“殷杞”、“周杞”或是“夏杞”、“夷杞”,而应该把杞作为一个国家来对待。同时也对商代、周代杞国的地望、迁移及迁移中的问题作了进一步论证。  相似文献   

3.
敦煌写本有关孟姜女传说内容的卷子,被认为是孟姜女传说在唐五代时期由杞梁妻传说演变成型的重要文本证据。但敦煌写本相关内容的卷予共有9个,其中散韵相间文体的5个,全部是阙题残卷,都被校录、研究者一概拟题、称名为“孟姜女变文”,缺乏依据;通俗歌辞体裁的卷子4个,得“捣练子”10首,都被校录、研究者拟题、称名为“捣练子·孟姜女”、“孟姜女小唱”等,是以偏概全。事实上,当时的孟姜女传说,流行的是多个“版本”,就连主人公的名字也同时并存着“杞梁妻”、“孟姜女”、“姜女”等多种。这样的“不统一”,才是孟姜女传说故事传承的生态原貌。  相似文献   

4.
20 0 2年 5月 ,咸阳市文物和公安部门联合追查文物案件时 ,从犯罪嫌疑人家中搜出一方唐代墓志和七枚钱币。墓志为方形 ,青石质。铭题为“大唐故太子右司御卫率杞国公窦府君墓志铭 (并序 )”。从内容得知 ,墓主窦德藏是隋唐时名门望族子弟 ,其曾祖窦毅是唐高祖李渊的岳父 ,所以倍受唐朝廷重视 ,十九岁就袭封杞国公 ,后历任太清府右别将、中散大夫、都水使者等职。因他“明达政事 ,深识时宜 ,献策矢谋 ,姿性方直” ,得到皇帝赏识 ,被“诏授”右司御卫率 ,“秩班千石 ,兵总万人”。窦德藏死于高宗乾封元年 (6 6 6 )六月七日 ,终年六十五岁。乾…  相似文献   

5.
唐志丛识     
一、《文安县主墓志》贞观二十二年三月二十二日《新唐书》卷八三《诸帝公主列传》: 高密公主下嫁长孙孝政,又嫁段纶。纶,隋兵部尚书文振子。为工部尚书、杞国公。考《元和姓篡》卷九段氏、辽西条: 纶,工部尚书、驸马都尉、纪国公。生孝爽。《新书》不记段纶有子。两书一云“杞国公”,一云“纪国公”,未详孰是? 按《大唐故文安县主墓志铭》:……贞观十五年正月五日,封文安县主。脂赋开荣,公宫徒训,乃于其月十四日降妯于工部尚书,驸马都尉纪公元世子段俨。……是“纪”字为是,《新唐书》误。《墓志》之段俨,不知是否即《姓篡》之孝爽?  相似文献   

6.
张懋镕  闫婷婷  王宏 《文博》2011,(1):12-14
本文介绍一件形制特殊的豆形杞伯簋,通过与其它相关陶器、青铜器的对比研究,并结合杞国的历史地理情况,指出这件豆形杞伯簋是杞人的一种创造,对认识青铜簋的演变以及杞国的历史文化具有一定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7.
解学士对联     
在风光秀丽的杞麓湖畔,至今还流传着明代解学士巧对对联的故事……解学士,名解缙,出身寒门。自幼聪颖过人,尤擅长吟对,且所作对联新巧别致,妙趣横生,故小时就有“神童”、“小才子”之称。  相似文献   

8.
西镇奇观--崆峒山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崆峒山自古就有“西镇奇观”、“神州西来第一山”之美誉,从宗教渊源关系上讲,又被誉为“天下道教第一山”。1994年1月崆峒山就被国务院批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2000年12月底又被国家旅游局首批审定为全国最高级别即4A级国家景点。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于敦煌遗书P.2942号写卷《河西节度使判集》中若干重要问题,如“瘠卤未能肥杞,截鹤岂能续凫”、“有正卵之五盗,无日群之一心”、“侮法无惧三千,搏风妄期九万”、肃州多乐屯、瓜州境内的铜矿、尚书所过的“玉门”等,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黑龙江史志》2005,(11):F0002-F0002
哈尔滨市南岗区检察院连续六年被评为“全国检察宣传工作先进集体”,2000年被共青团中央和高检院授予“优秀青少年维权岗”称号,2001年被高检院授予“全国文明接待室”荣誉称号,2001年被省委政法委授予“创建优良经济发展法制环境工作先进集体”,2003年被授予全省“严打”整治斗争先进集体,2004年被评为“省级文明单位”和“省级检察保障先进集体”,并被评为“全省检察系统先进基层院”。南岗检察院反贪部门平均每年立案40件,其中大要案共146件,为国家挽回损失共计1亿零240多万元,其中包括被中纪委列为“龙江金融第一大案”的“省农行”系列…  相似文献   

11.
在1957年反右期间,一位教授公开组织“劳动党”,并向社会公布“劳动党”宣言和招募党员。他还被传言要和毛泽东竞选国家主席,由此而成为“现行反革命”,同时还由于有着被戴笠派遣留学美国的嫌疑,于是又加上一条“历史反革命”的罪行,在反右期间竟呼吁取消马列主义作为指导思想的地位,于是被定性为“右派死硬分子”。  相似文献   

12.
李豫  岩生 《世界》2004,(11):22-26
金秋十月,记者来到了被国家命名为“中国内画艺术之乡”的衡水市,参观了由内画大师王习三创办的“中国内画艺术之乡展览馆”。  相似文献   

13.
班纳迪克·安德森认为所谓庞大的很多国家,实际上只不过是通过想象构成的一个共同体,并不具有实质国家的意义;杜赞奇说,我们不要用现代的民族国家的概念来讨论历史问题,要把历史从民族国家里救出来;施坚雅而以城市为研究对象,改变了将中国作为整体来研究的方式,改变了政治行政区域为单位的研究;日本、韩国强调亚洲史、东亚史,弱化中国与中国史,认为中国不是一个“历史单位”;1996年以后“新清史”诞生,形成一股大潮。看起来似乎只是国外中国学界各种理论、学派、观点的争鸣,但实际上掩藏了很多悬而未决的大问题,“中国”、“中国史”这些概念,面临被消解、结构的困境,学术争鸣的后面又藏着政治的背景。国内学界如何应对,如何解决,本文提出了自己独特的看法。  相似文献   

14.
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又名南海Ⅰ号博物馆)是以“南海Ⅰ号”宋代沉船的发掘、保护、展示与研究为主题,展现水下考古现场动态发掘的专题博物馆,被业界誉为世界三大沉船博物馆之一,现为国家二级博物馆、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自2009年开馆以来,已接待国内外观众近500万人次,围绕“在科学保护‘南海Ⅰ号’中加快与旅游产业的高度融合,实现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可持续发展”核心目标,持续推进“南海Ⅰ号”保护发掘、展示利用等工作,为“南海Ⅰ号”的重新启航砥砺前行。  相似文献   

15.
“文”、“献”二字连用,源于《论语·八佾》篇:“子曰: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征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征也.文献不足故也,足则吾能征之矣.”汉郑玄注:“献犹贤也,我不以礼成之者,以此二国之君文章、贤才不足故也.”宋朱熹《四书集注》:“文,典籍也,献,贤也.”  相似文献   

16.
《丝绸之路》2008,(1):78-78
被称为“高原明珠”的青海湖又获殊荣,在2007博鳌国际旅游论坛上。被组委会授予“国家旅游名片”称号。  相似文献   

17.
《中国地方志》2006,(2):40-40
秦俊同志是河南省南阳市地方史志办公室主任,国家一级作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省政协委员。秦俊同志先后于1995年被评为市“十大”杰出青年,1997年被命名为市科技拔尖人才、跨世纪学术带头人,1999年荣获南阳市“五一劳动奖章”,2000年荣获河南省“五一劳动奖章”、河南省跨世纪学术带头人,2002年获国家“五一劳动奖章”。  相似文献   

18.
在历史记载中的一体,是指不同时期社会体制的系统构成,包括民族、区域,经济、政治、文化的各个领域。一体的构成不是一个永久不变的模式,由家大夫、国诸侯、君天下的“天下国家一体”到家编户、国郡县、君天下的“天下国家一体”,都属于“内诸夏而外夷狄”的“天下一体”。后来在四裔地区出现中国型的地方民族政权和王朝,以中原为中国的格局被不分中外的都是中国的格局所代替,进而统一为一个全国的“中华一体”的新格局。“中华一体”是华夷、中外统一的中国,在统一中国内分中央、内地和边疆。边疆史地的研究离  相似文献   

19.
文献是文化的载体,文化乃文献之升华。研究文化须以文献开发为基础,而文献开发则有赖于文化理论之指导。我们在从事《长白丛书》地方文献开发工作中,深深体会到文化研究与文献开发密不可分,通过开发整理长白文献从中提炼出长白文化的理论,又以区域文化理论为指导,促进长白文献的开发向更深的层次发展。以下,我们根据工作所得,谨就长白文献和长白文化的概念及内涵略述一二。 “文献”一词,渊源甚早。《论语·八佾》载:“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征也;殷礼吾能言之,宋  相似文献   

20.
张伟 《民俗研究》2024,(1):50-57+157
秦至西汉中期,关东方士在参与国家祭祀改革时,多以“古制”为据。但方士所言“古制”并非真正的上古三代之制,而是战国时期关东六国,尤其是齐国的祭祀礼制。相较于源自秦地且在秦至西汉中期被奉为国家最高祭祀的雍五帝祭祀而言,这些关东祭祀制度属于“小传统”,即与国家之“礼”相对的地方之“俗”。关东方士之所以要将关东之“俗”建构为上古三代之“礼”,一方面是因为伴随着广域集权国家的建立,三代时期“礼”“俗”有机互动的体制遭到破坏,“礼”确立了对“俗”的绝对优势地位;另一方面,将战国之制婉饰为“古制”也顺应了西汉文帝朝以来的“奉天法古”思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