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傥骆道得名、道里及其重要性横亘于陕西南部的秦岭,把关中平原和汉中盆地,隔在南北两边;而穿过秦岭又把关中和汉中联系起来,自古有四条道路:由宝鸡西南出大散关,经凤县、略阳、勉县而至汉中者为“故道”;由郿县西南入斜谷,经太白、留坝而至汉中者为“褒斜道”;由周至西南入骆谷,经洋县、城固而至汉中者为“傥骆道”;由西安正南入子午谷,经洋县西折而至汉中者为“子午道”。因为故道在历史上记载不多,一般治舆地学者,多重视后三道。如《读史方舆纪要》载“褒斜道:今(指清)之北栈。南口曰褒,在褒城县北十里;北口曰斜,在凤翔  相似文献   

2.
古"蜀道"可分成两部分:一部分由长安至汉中的褒斜道、子午道、陈仓道和傥骆道等组成;另一部分由汉中至成都的金牛道、米仓道和荔枝道等组成。其中金牛道与米仓道在三国时期属于蜀国范围,是蜀地北接中原的重要道路,也是魏、蜀两国经济、文化和政治交流的纽带。这两条道路上留下了众多的三国遗址,诠释着三国文化中"仁、义、礼、智、信、忠、勇"的中华传统美德。  相似文献   

3.
古蜀道是一个内涵极其丰富的大概念。包括四面八方通往古代蜀地的道路,有自三峡溯长江而上的水道,由云南人蜀的焚道,自甘肃人蜀的阴平道和自汉中人蜀的金牛道、米仓道、荔枝道等等道路,泛指古时人蜀的水陆通道,这是广义上的蜀道。而通常学术研究中提到的“蜀道”,则是指狭义上的特指概念,即由关中经过汉中通往四川的陈仓道、褒斜道以及由汉...  相似文献   

4.
蜀道是连接古代中国关中腹地与西南区域中心的国家官道,因其穿越了秦岭和巴山山地而素有艰险难行之名。蜀道的年代范围是战国至民国,经历了2个发展时期和5个发展阶段。在蜀道的北四道和南三道中,只有西安-宝鸡-凤州-褒城/略阳-广元-剑阁/阆中-广汉-成都的连云栈接金牛道完整延续了2个发展时期,始终是蜀道的主要干线。蜀道的保护、管理和"申遗"的对象应该首先考虑这条主干道的线状遗产和沿线的点状遗产。  相似文献   

5.
陇蜀古道考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蜀道研究中,陕西境内有著名的子午道、褒斜道、傥骆道、故道等北段蜀道.这四条古道,姑名之日“秦蜀古道”.“秦蜀古道”北接北方丝绸之路,悉归汉中后,向南与蜀道(中段)、川滇、滇桂、滇缅印等古道相贯通,可谓是连接南北丝绸之路的四座桥梁.对此,研者如云,论者如沸,毋庸赘言.那么,作为中国大陆腹地且自古为陕、甘、川、青四省交汇之地的陇南(广义  相似文献   

6.
1986年夏,因工作需要,我们对蜀道古迹进行了实地考察。从陕西汉中起程,沿古蜀道进发,有时以车代步;有时安步当车,深幽访古,寻踪觅迹,始知蜀道文物、名胜,多如苍穹繁星,爬涉两月,仅拾其零星而已矣! 古蜀道是秦·蜀的交通衢道,古人先后开凿了七条道路,皆可北抵长安,南达益州。“在我国历代史书中所称的蜀道,在很  相似文献   

7.
陕南汉中北依秦岭,南临汉水,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土质肥沃,水源充足,有“小江南”之美誉。汉中是陕南重镇和我国历史文化名城,名胜古迹众多。 虎头桥与魏延墓 虎头桥在汉中市城区,现为汉中市中心广场,相传为蜀汉名将魏延  相似文献   

8.
蜀道有狭义和广义之分,广义的蜀道应当包括与四川毗邻的各省通往四川的主要道路,狭义的蜀道专指从关中翻越秦岭和大巴山抵达四川、湖北的道路.本文所言蜀道,仅指狭义上的蜀道.蜀道跨山弥谷、栈道千里、羊肠逶迤,历来以险峻著称.它是关中通往陕南以至于四川的重要通道,是此间人口迁移的必经之路.分析历史时期经由蜀道的人口迁移的类型、时间特点、流向及其影响,将有助于我们进一步认识蜀道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  相似文献   

9.
米仓道为古代蜀道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并非单一孤线,而是多线复合的南北向交通网络.沿线碑文、题刻、栈道、铺递遗存遗迹等资料和传世文献记载揭示,历史上通南巴等川北地区与陕南汉中曾长期存在行政隶属关系,米仓道各重要线路承担着连接巴—汉一带各州、郡、县治所的交通功能,是官府人员往来和政令文书递送的主要通道,亦是民间行旅通商路线,因而具有官道或官民共用道路的性质.  相似文献   

10.
城固洋县铜器群综合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城固、洋县位于汉中盆地的东部,北倚秦岭,南傍巴山,长江最大的支流汉水自西而东穿流,气候宜人,地腴物阜,自古以来就是人们的理想居地.  相似文献   

11.
斜谷寻美     
薛军礼 《丝绸之路》2011,(11):38-41
斜谷又叫斜峪道、褒斜道。南起汉中褒城,穿过秦岭,连接关中平原。北口的斜峪关在陕西岐山与眉县的交界处,诸葛亮陨落的五丈原与其衣带相连。  相似文献   

12.
丝绸之路由关中通往陇右的交通线主要有两条,即沿泾水西行越陇山的陇右北道和沿淠水西行过陇山的陇右南道。陇右南道翻越陇山的线路有三条,自北而南分别为陇山北道、陇关道和咸宜关道;此外,还有起自陈仓大致滨渭河西行的陈仓狭道。陇关道线路又分为北线和南线,北线为陇关旧道,南线即陇关新道。四条道路中,以陇山北道和陇关道最为重要.秦汉时已是重要的交通干道;咸宜关道开通较晚,实际是陇关道的补充;陈仓狭道基本沿渭河峡谷西行,路途险阻,时通时断,作用远不及陇山北道和陇关道。  相似文献   

13.
正唐代天宝年间开辟的"荔枝道",秦岭以南的南子午镇向北,用的是子午道新线路。南子午镇以南则离开子午道,经西乡、镇巴至四川涪州。唐代有说法记载,"涪州贡生荔枝,取道西乡驿沿子午河入谷,至长安不过三日。"《皇家物流,荔枝从何北上》一文推送出去后,我在体改委研究所的同事提醒我:杜牧有提示的。我怎么忘了呢?于是找了杜牧的《过华清宫》诗。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相似文献   

14.
正宁强县位于陕西省西南角,北依秦岭,南枕巴山,襟陇带蜀,为汉江的发源地和古蜀道必经之地,素有"蜀道明珠"之美誉。宁强县过去叫宁羌县,新县名还是民国大家于右任先生给改的,寓意为"安宁强固"。据考证,于右任除了为一些饭庄题写过店名,给地方改名题词,还是唯一一次。宁强文化最炫目的色彩,当数羌族文化。翻开中国历史长卷,以"羌"命名的州、县,惟有宁羌。明朝洪武三十年(1397),陕南羌民田九成起事,据川陕险  相似文献   

15.
赵莉 《丝绸之路》2007,(11):43-44
陇南地区位于甘肃省东南部,属长江流域、嘉陵江上游,是甘肃省惟一一个长江流过的地方。而且,陇南地处西秦岭南麓,由北秦岭山地、徽成盆地和南秦岭山地三部分组成,古代"北通羌戎,南通巴蜀"。特殊的地理位置形成了它独有的地貌和南北兼有的自然风光。  相似文献   

16.
汉中访古     
正汉中位于陕西省西南部汉中盆地,地当秦岭以南、大巴山以北的汉江上游地区。汉水横穿全境,因汉水而有了汉中的名字。这里气候温暖湿润,物产丰富,也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有"栈阁北来边陇蜀,汉川东去控荆吴"之说,自古为陕南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尤其是北有陈仓、褒斜、骆谷、子午等栈道,南有米仓、金牛、阳平、百牢等关隘,将关中与西南连接起来。由于它特殊的地理位置,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不少著名的人物和传承后世的历史故事,尤其是两汉三国时期的文化遗存。  相似文献   

17.
正结伴去延安我的家乡在山清水秀的汉中,北有秦岭之险,南有巴蜀之富,是刘邦赖以建立强大汉王朝的根据地,是诸葛亮北拒曹魏的前敌指挥所。我的父亲明益伯,是清末洋学堂的第一批毕业生,当了20年的数学教员。我自小就随父亲在南郑念书,考入初中那年,父亲去世,我们兄弟二人和母亲相依为命,过着清贫的日子。  相似文献   

18.
商代,位于商王朝西南的古蜀王国以今四川广汉三星堆为都城,西周至春秋初期以成都为都城,春秋前期一度以郫邑为都城,至春秋中期最终定都成都。商周春秋时期,古蜀王国的疆域北达汉中,南至南中,东至鄂西清江。战国时期,蜀国向北保有汉中,向南深入西南夷,向东据有嘉陵江以东地区,成为中国西南的泱泱大国。  相似文献   

19.
略论陕南地区的战国墓葬●杨亚长陕南指陕西省秦岭以南地区,其地北临关中,南交四川,西接甘陇,东连鄂豫,面积约7万平方公里。根据地形等因素,陕南可分成秦岭山地、大巴山地和汉水谷地等三个大致呈东西向平行分布的地带。汉水谷地由汉中、安康等大小不等的盆地组成,...  相似文献   

20.
从文献记载、考古发现来看,越过秦岭的周、蜀正式交通,是商末蜀派军队参加周武王灭商之战,此事件可作为蜀道开通的标志。宝鸡国墓地出土器物显示墓主人和蜀人关系紧密,国人举族越秦岭到渭水流域定居,说明周初经秦岭的周蜀间的道路已经畅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