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上海广方言馆在1863年至1905年所存续的四十二年中,从汉族文童内招考了五百多名学生。广方言馆学生的知识构成以西文西语见长,而算学、天文、制造等科程度尚浅。在"中体西用"的培养宗旨下,中学实属必要,但所习内容与科举考试密不可分,或奖励学生以功名,或学生通过科举获得出身,自始至终存在对科举制度的依附。学生修业期满后,一般有选送京师同文馆、留江南制造局任教习、出洋留学和就职于上海及其周边地区几种出路,而更多的学生寻求出路受阻。上海广方言馆学生面临着中学与西学的双重压力,既无法摆脱对科举出身的依赖,又不得不寻求新的出路,在出身与出路的困境中艰难成长。  相似文献   

2.
陆征祥,字子欣,1871年生于上海。从上海广方言馆和北京同文馆(两馆都是清廷总理衙门主办,旨在培养外语人才)毕业后,随清朝驻俄、德、奥、荷四国钦差大臣许景澄在驻俄使馆任  相似文献   

3.
一部瑕瑜互见的西学东渐史──评熊月之《西学东渐与晚清社会》王扬宗最近一、二十年来,西方科学文化在晚清的传播及其影响等问题,越来越受到中外学术界的重视。在众多的研究者中,上海熊月之先生是很引人注目的一位。继发表了《上海广方言馆史略》、《江南制造局翻译馆...  相似文献   

4.
走出国门出身清贫之家的张君劢自幼便好学上进,且聪慧过人,凭着如此条件,本可以在科举取仕的路途上博取功名,无奈家道不济,只得奉母命考入上海广方言馆。这是一所洋学堂,属科举时代的  相似文献   

5.
李鸿章是近代中国一位争议颇大、又在许多方面值得肯定的历史人物,实与他的诸多师友对其思想言行的影响分不开。这其中,冯桂芬对李鸿章的影响不可低估。本文从三个方面分析冯桂芬与李鸿章的密切关系:冯桂芬撰"乞师"书,促成李鸿章领兵上海并为其洋务观的产生形成提供了机遇;冯桂芬的《校邠庐抗议》对李鸿章奏设上海广方言馆等洋务思想和洋务实践的深化产生了重要影响;冯桂芬全力影响并促成李鸿章奏减苏松太浮赋,为整饬地方吏治,缓和阶级矛盾,重建社会秩序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6.
明四夷馆“女真馆”和朝鲜司译院“女真语学”均为教习女真语言文字并负责翻译女真文书的“译学”机构。四夷馆和司译院培养的通汉语和女真语言文字的翻译人才,在明朝、朝鲜与女真的交涉中起到了重要的语言媒介作用。自正统年间开始,部分地区的女真人与明朝交往时,往来文书改用蒙古语,以致出现了明朝四夷馆鞑靼馆代译女真文书的现象。同样,朝鲜司译院给女真部的文书也以女真和蒙古两种文字进行翻译。  相似文献   

7.
洪振强 《安徽史学》2006,22(2):81-86
沪案交涉是由执政府担当的,但执政府为延长其政治生命,只知利用五卅运动中的"民气"以对内,并没有真正谋划沪案交涉,导致交涉主张不统一,交涉策略不明朗,交涉步骤不一致;同时,各外交官员在开展外交时也进行"内争",相互推诿卸责,导致沪案交涉延宕;江苏地方官员和各派军阀也以外交之名,与中央一起争夺上海地盘;此外,沪案发生时,上海无军政大员负责的现状也影响到了沪案交涉的开局.这些才是沪案交涉无功而终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线装石印本《铸钱工艺》一书系译著,约4万余字,190面。译者为英国的傅兰雅和上海的钟天纬。傅兰雅(John Fryer,1839—1928),英国传教士,1868年受聘为江南制造局翻译馆翻译,译著达130多种,其中《化学鉴原》、《佐治刍言》、《公法总论》等,在晚清知识界有广泛影响。译书之余,兼任上海广方言馆教习等职。为晚清来华传教士中传播西学最著者。钟天纬(1840—1901),江苏华亭人(今上海松江县人),字鹤笙,早年失学,1872年人上海广言馆英文馆读书,之后曾游历欧洲。1881年回上海,入…  相似文献   

9.
徐悦 《风景名胜》2021,(4):0119-0119
语言认同是社会语言学领域中的一个热门话题,人们对自己的身份认同是在日常生活和社会环境中逐渐建立的。随着社会交往的不断深入,对于自己所使用的语言的态度可以被改变或重塑,甚至可以在不同的条件下对自己的身份有不同的理解。本文通过比较分析上海本土大学生中的市区学生和郊区学生对自身语言认同和语言态度的状况,探究上海本土大学生的语言使用情况与对本地区人文社会和方言的认识之间的联系。  相似文献   

10.
广东省文史研究馆馆员、原副馆长詹伯慧教授是我国著名语言学家,他从事学术研究50多年来,已在国内外出版发表了近30本专著、200多篇文章、约800万字的宏富巨作,学术领域涉及汉语方言,少数民族语言,汉语语法,语言政策,汉字改革,字典、词典编纂,语言学年鉴、百科全书编审,语文教学、普通话教学、对外汉语教学,语言应用与语言规范等诸多方面。这些研究成果,揭示了汉语方言的分布及特点,推动了汉语方言学的健康发展,对于建立具有民族特色的语言学理论,对于指导现实语言生活和文化教育,都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在全国乃至世界汉学界都产生了广泛的影…  相似文献   

11.
在中西文化交流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英华书院,在培养翻译人才方面亦颇有成就,袁德辉和马儒翰无疑是其中最负盛名者:袁德辉成为林则徐翻译班子重要成员,马儒翰则担任英方首席翻译。他们以其翻译作为对晚清中外关系乃至中外文化交流施加了重要影响,清政府亦藉此认识到培养外交、翻译人才的重要性,京师同文馆及各地广方言馆等学堂的设立就是这种认识的体现。  相似文献   

12.
临夏方言在语言接触的背景下,形成了与其他汉语方言截然不同的人称代词体系。本文试从语音、语法等角度对临夏方言第一人称代词“我”进行探究,并通过语言接触的视角探讨“我”的格范畴的来源。  相似文献   

13.
四夷馆是我国历史上最早为培养翻译人员而设立的专门机构。主要负责翻译朝贡国家往来文书 ,并教习周边民族、国家的语言文字。四夷馆在明永乐五年 (1 40 7)初设时 ,分为鞑靼、女真、西番、西天、回回、百夷、高昌、缅甸等八馆 ,后正德六年 (1 51 1 )增设八百馆 ;万历七年 (1 579)增设暹罗馆 ,计为十馆。《华夷译语》是四夷馆十馆为教习诸番语言文字而编撰的诸番语言和汉语对译教科书一、对四夷馆的研究日本学者研究有关明四夷馆的建置、沿革等方面的论文很少 ,对明代四夷馆的教学体制、四夷馆翻译人员在中原与周边民族、国家的交往中所起的…  相似文献   

14.
正语言是人类认知世界和进行交流的工具,也是文化传承的载体。汉语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精神血脉,是中国文化的根。由于地域广袤、族群分散、历史悠久,汉语言文字自古以来就存在纷繁复杂的现象。中华方言是我们多民族国家、多元一体文化繁茂的根系。对个人而言,方言是最先学得的语言,是由祖先流传、父母传授的母语。因此方言是文化源头之一,是文化多样性与独特  相似文献   

15.
汉语方言的地理分布及其研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慕寒 《人文地理》1992,7(1):12-17
方言是一种语言的地方变体,方言地理学是研究方言地域分布的学科。通过"方言分布图"的分析,探讨方言的形成与发展,分析方言与自然环境、人文环境的相互关系,从而对人文地理各分支学科的研究起到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6.
金代女真语代表着十二──十三世纪的古老语言,对阿尔泰语系满洲通古斯语言历史的研究具有极高的价值。金代女真文金石刻是研究金代女真语的最重要的资料,但留存至今的很少,且多漫溢不清,不易识读。明代回夷馆编的《女真馆杂字·来文》代表的是明代女真语,同金代相隔差不多两个世纪,既有纵的方面语言发展变化的差别,横的方面还有方言之间的不同,所以用明代女真语上溯金代女真语,倍感不足。又释读金代女真文碑刻的实践告诉我们,《女真馆杂字·来文》中的女真字较金代女真字有了很大的变化,根本不能满足释读金代女真文碑刻的需要。…  相似文献   

17.
俄罗斯馆     
俄罗斯馆是我国第一所外国语学校,区别于另一所俄罗斯馆,它是专门为培养八旗子弟学习、翻译俄语而设立,自创办之初到最终裁撤,历时一百五十四年,俄罗斯馆的发展为清政府的文书翻译和中俄交涉,以及当代俄语教学事业做出巨大贡献,同时也为后来同文馆的设立提供了范本,历来受到清政府及统治者的重视。  相似文献   

18.
1925年五卅惨案(简称沪案)发生后,中华大地掀起了一场规模宏大的群众反帝爱国运动.社会各界纷纷提出关于沪案交涉的意见和主张,积极干预北京政府的外交决策和活动.其中最有影响者,莫过于上海工商学联合会的"十七条",与上海总商会以此为基础修改而成的,被北京政府用作沪案交涉正式条件的"十三条".  相似文献   

19.
石库门是上海的底色。要读懂上海,读懂上海人,就必须先读懂石库门。中西合璧的建筑特色只是石库门文化的显性特征,其最重要的文化内涵则是人文——即石库门与上海千百万草根百姓密不可分的关系。如果说建筑代表着一座城市的语言,那么石库门绝对是地道的上海方言。石库门是最为普通平凡的真正的上海人的基本生活场所,它涵盖了上海人的生活,也凝聚着上海人的“情结”。有人说,石库门禁锢着上海人,也造就了上海人。  相似文献   

20.
陈曼平 《中国地方志》2012,(1):39-43,4,5
第二轮方言志不但要从微观上记录本行政区域内语言现象,详细描写方言面貌、各种方言的分布分区、系属、相互关系、主要特征、典型个案,还要从宏观上反映方言发展演变的脉络与轮廓、主要趋势与演变规律,层出不穷的研究成果等。在篇目、内容、体裁运用上都要有所开拓创新,不但要突出地方特点、专业特点,还要突出时代特征。在篇目上,应增加方言演变与社会人文关系篇、推广普通话与地方普通话篇、方言研究篇。记述内容上要拓展新的学科视野,反映汉语方言的文化功能、社会功能等体现语言文化影响力特点和语言演变的时代特征。在体裁运用上有新突破,适当增加图的种类和数量,建立语音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