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试论成都地区出土的南朝佛教石造像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南朝佛教石刻造像历来较为少见。从目前发表的资料看,主要出土地点集中在四川成都地区。清光绪八年(188年)在成都市西门外万佛寺遗址曾出土百余件石佛像,1937年、1953年和1954年又在该遗址中出土200余件。1958年刘志远等编著的《成都万佛寺石刻艺术》一书刊布了其中的纪年造像和部分残石造像,但详细报告至今未能整理出  相似文献   

2.
四川忠县三国铜佛像及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1981年5月,在四川忠县涂井发掘了一批蜀汉时期的崖墓,出土文物3600余件(其中钱币3000余件).这是四川三国时期考古的一次重要发现.近年对这批文物深入观察.我们发现5号墓,14号墓出土铜树树干上的人像,均是佛像.这些铜佛像经正式发掘出土,5号墓未曾被盗掘扰乱,器物保存入葬时原貌,具有明确的器物共存关系,有比较准确的年代特征.是三国时期极为少见的佛教造像之一,这批铜佛像共计14件,据目前资料,它是我国汉魏时期数量最多的一组佛像,又是三国时期一组有确切年代的佛教造像,对早期佛教研究有重要的价值,现将佛像情况及其有关的一些问题分析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
张恒 《文物》1987,(11)
1982年,嵊县城郊乡雅致村农民在城西2公里的岭角岭东麓开沟种柑桔时,发现三座相邻的古墓。县文管会向省文物局报告后,作了抢救性发掘。三墓编号分别为嵊M9、M10、M11。 M9为并列长方形砖砌双室墓,方向140°。中以宽0.33米的砖墙相隔。两室面积、形状、结构相同,均为内长2.53、宽0.49、高0.72米。墓壁自铺地砖起砌二顺一丁二组后,平砌五层,内收到顶,上砌一层封顶  相似文献   

4.
魂瓶,亦称谷仓罐.宜兴市内至今发现2件.一件出土于元上乡磨山村.该瓶胎质坚致,呈灰色.施釉不匀,腹部以下无釉;釉色青中泛黄.肩部有五个圆形镂  相似文献   

5.
浙江省绍兴县文物保护管理所自1984年成立以来,先后在县境内征集到一批六朝时期佛教题材青瓷器,现分别介绍如下.双系罐 2件.1990年3月福全镇王家山头村徐家山出土.口径8.6~8.7、底径7.8、高11.6~12.2厘米.直口,平唇,丰肩,鼓腹,平底微内凹.口沿处有七个支烧点痕.肩置竖耳、小佛像各一对,并饰弦纹、联珠纹和斜方格网纹带.其中佛像  相似文献   

6.
宝丰县文化馆最近在前营公社吴庄村收集到几件隋开皇五年铜质造像。造像出土于1976年冬,是社员平整土地时在吴庄村西土岗一次挖出的,共约三十余件。在这次收集到的几件中,佛像造型分六种:  相似文献   

7.
2004年5月,陕西省西安市灞桥区湾子村出土5尊大型石质佛立像和4件佛像莲花座。佛像连座均高达2米以上。其中1件佛座前面刻有铭文,记此件释迦佛像雕造于北周大象二年(580年)。这批造像与约同时期的山东青州龙兴寺造像和四川成都万佛寺造像相比,有其共同特征(如突出表现为大型立佛),也有其独特之处,被视为北周长安佛像的典型样式。这批佛像造型典雅,雕工精细,保存基本完好,具有较高的艺术水平和研究价值,是我国佛教造像由南北朝向隋唐过渡时期的优秀作品。  相似文献   

8.
湖州博物馆藏“魂瓶”及佛饰双耳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70年代以来,湖州博物馆通过发掘和征集,先后收藏了多件青瓷魂瓶及一件佛饰双耳罐,现择其中堆饰较完整的简述如下.Ⅰ号魂瓶 1971年出土于市郊升代乡西山南侧的一晋代砖室墓(代号:吴M105),同时出土的有耳杯、灯盏、猪圈、灶、(钅焦)斗、薰炉、鸡笼等青瓷器.该墓平面呈“凸”字形,墓砖铭文为“大康九年扬州吴兴高”.该魂瓶保存完好,除底部外通体施青绿釉,瓶高40.5底、径14.5厘米,瓶身为弧腹平底,腹部对称地堆贴花草、小鱼、狮、龟及佛像装饰各一;瓶上部堆塑楼阁、佛像、飞鸟,高达17厘米,可分四层:最上层为重檐九脊攒尖顶楼阁,脊饰鸱吻,屋面刻划作瓦楞状,四方各开一门(窗);第二层为圈于楼阁四周的倭角方形围墙(边长13×13cm),四角各栖一鸟,四方各开一火焰状门,这一、二层均属器盖部分.  相似文献   

9.
忠县涂井M5与蜀地早期佛教传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忠县涂井蜀汉崖墓的发掘报告公布后,其中M5因墓葬完好且出土有与佛教传播有关的遗物为学术界关注。本结合M5出土的摇钱树杆佛像、白毫像俑、莲花俑及房屋模型等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0.
《文物》2018,(12)
窖藏坑位于忻州古城址西北部,东北距明代忻州古城北城门楼约150米,北距北城墙基址约20米。2013年9~10月,山西省考古研究所联合忻州市文物管理处对窖藏坑进行了抢救性发掘。窖藏坑出土了34尊佛教造像,包括立式佛像、坐式佛像、立式菩萨像、骑象普贤菩萨、背屏式佛造像、跪式供养人像等。造像时代上起北魏,下至唐代,以北齐为最多,均为寺院供养佛像。造像窖藏坑形制规整,专为埋藏佛像开挖,应是当时的寺院受到强制措施不得已对佛像采取毁坏并埋藏的行为。据出土情况推测,佛教造像埋藏时间应为唐武宗会昌四年(844年)至会昌五年(845年)。  相似文献   

11.
梁姬罐是 2 0世纪 90年代三门峡市上村岭虢国墓地M2 0 1 2出土的惟一一件带铭文的铜器。本文认为梁姬是姬姓女子嫁与梁国 ,是梁国的国君夫人或贵族夫人 ,因而不是M2 0 1 2墓主 ,也就不是虢国国君夫人。梁姬罐不是礼器 ,应是盛放珠宝的首饰盒。  相似文献   

12.
拍前预览     
《收藏家》2006,(9):89-94
香港苏富比将于10月6日至9日假座香港会议展览中心举办2006年秋季拍卖会。今季拍卖将呈献约1340件珍贵中国艺术品,包括瓷器、艺术品、书画、现代艺术以及绚丽夺目的珠宝及手表,总估价逾9.8亿港元。佛华普照—重要明初鎏金铜佛收藏专拍包括15尊于明永乐(1403-1424年)和宣德(1426-1435年)年间御铸的鎏金铜佛像。这批宝光四溢的佛像乃藏族众佛教的化身,或为馈赠到访高僧的礼品,或摆放在庙宇中供善信和僧侣参拜。从罕有程度、品质及保存状况而言,这些佛像堪称是拍卖史上永乐及宣德时期的最优秀的艺术珍品。永乐释迦牟尼像是15世纪初明代早期体型…  相似文献   

13.
山东青州出土北朝石刻造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图一 北魏三身像2002 年 1 月,青州市文物管理所接到举报,在青州市市府西侧的施工现场发现石刻佛教造像残件。青州市文物局立即派专业人员赶赴现场采取保护措施,同时组织人员进行抢救性清理。共清理发掘出北魏时期的三身背屏式造像一躯(残)及残佛像数件。经过调查,确认这里是一处废弃的古代寺院遗址。遗址现场出土的砖瓦、石件大都埋在地面以下 1.5米左右,所出土的残石造像也在这一文化层中,其下为原始生土层。根据出土的砖瓦和瓦当看,应为北魏至隋唐时期的遗物。据当地群众反映,这里从前也出土过类似的石佛像残件,相传这一1995年扶风黄堆老…  相似文献   

14.
展览     
<正>首尔:古代佛教艺术展9月24日,"古代佛教艺术展"在韩国首尔国立中央博物馆开幕。展览汇集了来自中国、韩国、印度、日本等8个国家的佛教艺术精品210余件,其中中国参展展品97件(组)。展览以佛教雕刻为主题,整体分为"印度佛像""中国佛像""朝鲜半岛三国时代佛像""半跏思惟像的成立和展开"四部分,阐释佛教文化的内涵以及在亚洲地区的传播与影响。展期至11月1 5日。  相似文献   

15.
1960年至1965年间,湖南省博物馆从长沙废铜仓库拣选的文物中,有十六件铜钺,形制、纹饰都显得特殊。1974年长沙树木岭1号墓和1975年长沙南塘冲15号墓中分别出土一件铜匕首和一件褐釉陶三足罐,在数千座楚墓的出土物中也属仅见。这几件文物很可能是东周时期居住在两广地区的越族的文物,特介绍如下。 (一)钏钺:共十六件,分别来自道县、  相似文献   

16.
虢国墓地位于河南省三门峡市区上村岭,于1956年被发现,经历过20世纪50年代和90年代两次大规模发掘,共发掘墓葬250多座,出土了33000余件(套)珍贵文物。出自M2012梁姬墓的59件(组)精美玉器的是我们这次的研究对象。本文采用宝玉石学和岩石学的研究思路和无损鉴定方法,对M2012(梁姬墓)出土玉器的材质进行了详细的研究,结果表明肉眼观察颜色和受沁程度多样的59件(组)出土玉器中,56件(组)为软玉,1件为蛇纹石,M2012:95串饰含有绿松石、孔雀石和煤精,M2012:124左手腕饰含绿松石和玛瑙。大型仪器测试可以很好地鉴定出土玉器的材质,弥补了肉眼观察的局限,提高鉴定的精度和科学性。本研究丰富了三门峡虢国博物馆出土文物的研究内容,提高了出土玉器研究的科技含量,有助于出土玉器的分类命名以及文物等级的确定。  相似文献   

17.
现藏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博物馆的青瓷谷仓罐是一件传世品,1956年征集,亦是青瓷堆塑系列中的精品. 这件青瓷谷仓罐通高50.5厘米,腹径29厘米,底径16厘米.谷仓罐由罐体和圆形罐口上面的堆塑两部分组成.罐体的形制为圆口、折沿、溜肩、鼓腹、平底.罐体的最大腹径在肩部稍往下,最大腹径大于罐的口径.罐青灰胎,胎质坚硬,通体施艾青釉,釉色光洁透亮.该罐下腹部有修复的痕迹.  相似文献   

18.
东岗岭墓地M为东晋砖室墓,出土有罐、碗、陶釜、铜镜等,其组合形式和纹饰与长江以南晋墓基本相同。  相似文献   

19.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在咸阳洪渎原成任墓地发掘了一处东汉晚期家族墓地,出土了两尊金铜佛像,它们是目前国内考古出土的时代最早的可独立供养的金铜佛像。通过对其形制特征、制作工艺和金属成分进行分析、检测,初步认定系本土制作的具有犍陀罗风格和马图拉风格的金铜佛像。这两尊金铜佛像的出土,对于佛教及佛教造像艺术的传入、中国化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20.
灵石寺塔整修中的4000余件文物,除大量钱币外,绝大部分为宗教文化艺术品和供养品.从质地分类有金银铜铁、陶瓷琉璃、玻璃珠宝、石雕木刻、泥塑彩绘、丝织纸品、药材砖刻和舍利子等20余大类.其中重要的有形制美观,釉色滋润光泽的镂孔瓷熏炉(属黄岩窑产品);纤细线刻,工艺高超的佛像、菩萨、天王像铜镜(参见本期灵石寺塔出土文物报告附图,以下均同,不另加注);造型别致,色彩鲜艳的泥塑彩绘佛像;塑模粗犷而富有情趣的陶佛像和用工精湛的石雕佛像(图一);形制素雅别具风格的金盒银盒;富有宗教和民俗价值的《佛说预修十王生七经》墨书白描603厘米长的手卷;线条流畅,充满生活气息的阴线深刻砖画佛像、历史、戏剧人物像和花鸟图案.民间艺术风味浓厚的线刻文字砖等.它们各具美学价值,值得作专门研究.本文意在抛砖引玉,以求得国内外专家对这一批佛教艺术品的重视.这批佛教艺术品多以造型、线刻、写意来表现.造型,主要是指泥塑、模铸和陶瓷烧制者.线条,指铜镜、砖头上的纤细线刻人物像、动物花鸟等.写意则指泥塑佛像的彩绘,丝织品墨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