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稍微对二战历史熟悉一点的人,都应该知道著名的“敦刻尔克大撤退”—-1940年5月底至6月初,德军悍然入侵法国,将英法联军围困在与英国隔海相望的海滨城市敦刻尔克.在此情况下,英国政府举全国之力,用9昼夜时间,将33万联军人员和装备通过英吉利海峡抢运到英国. 这场绝境之中的撤退,为盟军保存了日后反攻的主力,也为最终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侵华日军对我国华北、华东和中原地区的猛烈进攻,使中国大片国土相继沦陷。为了坚持长期抗战,国民党不得不将沿海地区的军工企业和民用工业大量内迁到大后方重庆。在此期间湖北宜昌发生了一场同欧洲战场"敦刻尔克大撤退"类似的事件——1938年宜昌大撤退。从1938年10月24日至12月初,仅40多天时间堆积在宜昌的9万多吨工业物资和3万人员被安全抢运到大后方,创造了抗战史上的奇迹,给我国后方工业以有力的援助,也为中华民族的长期抗战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3.
正在湖北省宜昌市滨江公园夷陵长江大桥侧,有一座宜昌大撤退纪念园。纪念园的建成,是为了纪念70多年前发生在这里的一场惊心动魄、关系国家命运的大撤退。宜昌大撤退纪念园的主体雕塑由一蓝色铁锚和数字组成,"1938""10""11"这样一组数字,表明这一历史事件发生在1938年10月、11月间的40个日日夜夜里。浮雕再现了当时的历史场面,上有这场大撤退的指挥者、著名爱国实业家、时任民生公司总经理卢作孚的雕像;  相似文献   

4.
被毛泽东赞为4个"不能忘记"的实业家之一的卢作孚,早年受进步思想激励,投身革命救国;因残酷现实,继而转向民众教育和新教育试验,主张"学校不是培养学生,而是教学生如何培育社会";受挫后,致力办实业,搞"乡村现代化";1950年,因痛感国民党旧政权腐败,从香港投奔新中国政权,继续践行其"中国梦"……  相似文献   

5.
谭煌 《文史天地》2022,(11):38-42
<正>卢作孚是我国近代著名的爱国实业家、长江航运的先驱,被誉为“中国船王”,他在重庆创办的“民生实业公司”对川江航线发展有着重要影响。上世纪50年代中期,毛泽东主席在谈到中国民族工业发展过程时说,四个实业界人士不能忘记,他们是:“搞重工业的张之洞,搞化学工业的范旭东,搞交通运输的卢作孚和纺织工业的张謇。”(《青年一代》1982年第一期《状元改行》)  相似文献   

6.
黄立人 《民国档案》2005,1(1):124-129
卢作孚在成就众多而显彰的事业的同时,还为我们留下了极为丰富的、价值不菲的思想遗产,本就其“计划经济”思想作了较详尽的介绍和评论,指出其“计划经济”既非是生产资料完全公有基础上的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也不是以国家垄断为特征的、与民争利的“统制经济”,而是以私有制为主体的多元化所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经济建设”。  相似文献   

7.
2013年是我国著名爱国实业家、教育家、"中国船王"卢作孚先生诞辰120周年,海内外出现一股前所未有的"重新发现卢作孚"热潮,卢作孚先生生前的观点,都被一一加以重新研究、探讨,乃至重新认识。这其中,卢作孚先生提出的"教育救国"理念成为这些研究中的热点,尤其是"教育为救国不二之法门"这句振聋发聩的名言,被越来越多的人所理解、重视。为了进一步理解这句名言的深远含义,本刊特约记者贾晓明走访了卢作孚先生的长孙女、散文作家卢晓蓉女士和她的先生、北京大学著名学者严家炎教授,向他们两位请教关于卢作孚先生与教育之间的诸多话题。  相似文献   

8.
二战期间,希特勒入侵法国,将英法联军围困到法国的海滨城市敦刻尔克。就在德军狂轰滥炸后稍事休整之际,英国海军调动所有船只,用9昼夜时间,将被围困的33万盟军和装备,通过英吉利海峡全部抢运到了英国。这次撤退,即为世界战争史上名的敦刻尔克大撤退。  相似文献   

9.
晏阳初和卢作孚是20世纪享誉中国乃至世界的杰出人物,一个是毛泽东1938年在延安评价的“以宗教家的精神努力平教运动,深致敬佩“的平民教育家,一个是毛泽东在50年代初将其  相似文献   

10.
1893年4月14日,卢作孚出生在四川合川一个贫苦之家,18岁时参加"保路运动"走上社会,在此后41年的生涯里,成就了令人叹为观止的事业。"将整个中国现代化"卢作孚很早就"研究了东方的日本维新与西欧的历史演变,又从本国着眼,从传统文化着手,深入分析、寻找解决时局问题的办法,并意欲温故知新,  相似文献   

11.
1940年6月中旬,日军来兴县“扫荡”,撤退时扔下了一名日本兵。  相似文献   

12.
苟翠屏 《文史精华》2009,(11):56-60
晏阳初和卢作孚都是20世纪享誉中围乃至世界的杰出人物,一个是毛泽东1938年在延安评价的“以宗教家的精神努力平教运动,深致敬佩”的平民教育家,一个是毛泽东在50年代初将其与张之洞、张謇、范旭东并列,誉为发展我国民族T业不能忘记的四位实业家之一,搞交通运输的“中国船王”。  相似文献   

13.
给女儿的信1952年1月20日,卢作孚给远在上海的小女儿国仪写了一封回信,国仪来信,说准备回家生孩子,征求父母意见。父亲的信是亲切的,说母亲将会为女儿照顾孩子,还说:我所恳切告诉你的,是今后任何事情,都应照此次计划那样,有决定以前的从容思考和从容商讨,才能避免困陷在进退不得的境地,影响不  相似文献   

14.
罗高利 《纵横》2013,(9):38-41
1938年10月,武汉失守,大量军队、人员、武器、设备、物资及工厂、机关亟待撤退转移。情况万分危急之时,一位清瘦的中年人出现在宜昌。他冒着被日机轰炸的危险,利用长汀水路,沉着镇定地指挥24艘轮船和850余只木船将数万名人员和代表当时国家工业精华的近10万吨物资和设备,从宜昌码头抢运到重庆及四川后方,缔造了“中国实业上的敦刻尔克”。  相似文献   

15.
1949年7月,赵忍安(中共地下党员,我与之交往密切,武汉解放后公开身份)又约我和夏鹤雏(畜产公司经理)去谒见刘伯承司令员和邓小平政委。他们住的地点,可能是从前的杨森花园。会见我们的除刘、邓外,还有蔡树藩(西南总工会负责同志,战争中断了一只手臂,系二野的老同志,老首长)。首先我们代表四川在汉企业和四川省籍同乡欢迎三位即将西上进行解放西南三省重大战斗任务的首长莅汉。言谈中,  相似文献   

16.
我国著名爱国实业家卢作孚,清光绪十九年(1893年),出生于重庆市合川县北郊高石坎一个以贩运麻布为生的小商贩家庭。卢作孚在三十岁以前,寄希望于教育救国,并以身作则,大力办学。后因迭遭挫折,遂决意弃教从商,自筹资金,创办经济实体,走“实业救国”的道路。至1949年,他所独资经营的事业,除蜚声中外的民生轮船公司外,还有合川电灯厂、合川自来水厂、重庆北碚三峡染织厂、重庆民生机器厂等;合资经营的有北川铁路、天府煤矿、恒顺机器厂、渝鑫钢铁厂等;在文化、科学、卫生领域有中国西部科学院、兼善中学、实用小学、图书馆、博物馆、地方医院、体育场、娱乐场、西山坪农场、北碚温泉公园、平民公园、北碚农村银行、《嘉陵江日报》等。  相似文献   

17.
抗战前的卢作孚与民生公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国年间著名实业家卢作罕,出身贫寒,却白手起家,创办了旧中国最大的民营航运企业——民生实业股份公司;并在内有军阀割据、外临外国轮船公司强力竞争的艰难条件下,十年统一了川江航运,创造了当时长江航运上的三大奇迹……另外,卢作孚的一生做过教师,当过记者、编辑,后来更成为政府高官、大资本家,充满了传奇色彩。 一、坎坷的成长之路 卢作孚,字魁先,1893年4月14日(清光绪十九年二月甘八日)出生于四川省合川县一个小商贩家庭。卢作罕7岁进私塾,他勤奋好学,不到一年就学完了全部课程,父亲卢茂林吃够了不识字的苦头…  相似文献   

18.
卢国模 《纵横》2009,(2):20-23
卢作孚1925年创办了民生实业公司,1927年2月又出任江(北)、巴(县)、璧(山)、合(川)四县峡防团务局局长。在承担了嘉陵江三峡地区航务安全护航和维护地方安宁的任务之余,他有志在以北碚为中心的嘉陵江三峡地区开展乡村建设,试图将此作为在中国进行现代化建设的试验平台。  相似文献   

19.
在教科书上,敦刻尔克无疑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一次战役和撤退。但历史造就"敦刻尔克奇迹"的内在动力,却可以追溯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争逻辑的延续。法国战役,英法失败源于对一战战法的恋栈守旧。德国胜利不仅源于对一战战法的超越,更是在军事层面上,为第一次世界大战彻底送终。  相似文献   

20.
韩艳 《神州》2010,(11):12-16
1910年3月31日,京师大学堂成立“中国文学门”。它的建立标志着中国语言文学开始形成现代的独立的学科。作为一门课程。新中国成立之前,在小学称为“国语”,中学称为“国文”,1940年华北人民政府中小学教科书编审委员会在编写中小学语文课本时,才启用“语文”这一称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