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孔子删诗     
“孔子删诗”是一个学术史上迄今仍无定论的问题,本文认为《诗经》的结集与孔子无关,但孔子对于《诗经》确实是做过一番整理的。孔子整理的《诗经》既是文化融合的产物,也对文化融合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2.
关于《诗经·鄘风·墙有茨》中“冓”字的训诂,历来众说纷纭。但近年来不少有关“冓”字字形的古文字资料和上孔子诗论》的出土,为解决此问题提供了线索。从《诗经·墙有茨》形成时代“冓”字字形构造出发,结合上博简《孔子诗论》关于诗义的论述,可以判断“冓”字确应为“室”义。  相似文献   

3.
本文主要论述两个问题,一是论述孔子的《诗》学观,并对孔子《诗》论的某些释义提出异议;二是对孔子《诗》学观的渊源,作进一步的考察与探索;以此辨明孔子《诗》学现继承与发展的轨迹。兹分类论述如下:一、关于《诗经》内容的评价《论语·为政》:“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思无邪’原出《诗经·鲁颂·■》,本义是赞颂鲁国的养马者专心养马而别无杂念,故“思无邪”有思虑纯正的含义。孔子断章取义,以此评价《诗经》的思想内容,则是指《诗经》所有诗篇思想内容的纯正。但这样的评价并非是孔子的创见,早…  相似文献   

4.
一、孔子的“述而不作”六经的整理中国历史文献,始于甲骨文字。中国历史文献学,由孔子发其端。孔子对六经的整理,就是对后来有重大影响的历史文献学的实践活动。六经,即《诗》《书》《易》《礼》《乐》《春秋》,是孔子讲学的基本内容。孔子选定六经,是各有其用意的,他说: 入其国,其教可知也:其为人也,温柔敦厚,《诗》教也;疏通知远,《书》教也;广博易良,《乐》教也;絜静精微,《易》教也;恭俭庄敬,《礼》教也;属辞比事,《春秋》教也。(《礼记·经解》) 可见,每一经,孔子都强调一个重点,都有一个明确的教育目标。《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上自西周初年,下至春秋中期大约五百多年的诗  相似文献   

5.
隐逸观是孔子政治思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长期以来在孔子政治思想的研究中却被忽视。本文试作探讨。一孔子隐逸观的内容主要有五个方面。(一)关于隐士的衡量标准孔子关于隐士的衡量标准是双重的,即政治标准和伦理道德标准,两者之间互为表里,并非相互分离。政治标准即为士而不仕。在儒家看来,读书是为了做官。孔子的弟子子路就曾说:“不仕无义。……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论语·微子》。以下凡引《论语》,只注篇名)。孔子则说:“三年学,不至谷,不易得也”。(《泰伯》)因此,“学而优则仕”(《子张》),“学也,禄在其中矣”(《卫灵公》),便是儒家指点给文人的一条虽非唯一但极重要的出  相似文献   

6.
公元前六世纪编辑成书的中国诗歌典籍,被后世尊称为《诗经》是当之无愧的。它不仅反映了西周初年到春秋时代这段漫长历史中的社会生活、人情世态和文化成就,而且还保存了一些更早时期的社会历史资料,为史学研究提供了许多宝贵的线索和有力的证据。但是后世许多注释家、讲解家,按着他们当时的道德观念和政治需要,在讲解、注释上,造成了《诗》的混乱。作为“三百篇”之冠的《关雎》,就是如此。汉代儒学家卫宏写的“毛诗序”说:“《关雎》,后妃之德也,风之始也。所以风天下而正夫妇也。”宋朝理学家朱熹在  相似文献   

7.
孔子名为鲁人 ,实为豫籍。他的一生和河南有着密切的联系 ,他的事业也是在河南发展起来的。他周游列国 ,实际上是以河南为中心的政治学术活动。《史记》载 :“孔子生昌平乡陬邑。其先宋人也 ,曰孔防叔。”《家语》 :“孔子 ,宋微子之后…… (防叔 )畏华氏之逼而奔鲁 ,故孔氏为鲁人也。”“宋”为今河南商丘市。商丘夏邑县县志载 :夏邑有故迹还乡祠 ,在县城北十五里。历代夏邑县令、骚人墨客 ,做诗吟赋以颂孔子先祖之庐墓。目前 ,孔子祖籍夏邑已为学术界认可。孔子为了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 ,周游列国。他所游的地方 ,大体上是以河南为中心的各…  相似文献   

8.
关于商周文化之间的异同比较 ,最早可追溯到孔子。在《论语·为政》篇中 ,孔子认为夏商周三代的文化大同而小异 ;而近人王国维在《殷周制度论》中则认为“中国政治与文化之变革 ,莫剧于殷周之际” ,由此形成了商周文化“迥异说”与“微殊说”的对立。但至今所做研究或从政治制度方面比较 ,或从思想方面比较 ,或从考古资料及古文字形体方面比较 ,各执一端 ,难免有以偏概全之弊。随着商周考古资料更多地出土 ,特别是甲骨文、金文资料的丰富 ,商周历史文化的研究也日益走向深入。近来王晖教授所著《商周文化比较研究》 (人民出版社 2 0 0 0年 5…  相似文献   

9.
孔子生于春秋末期,他对于诗的态度,其论诗、传诗的实践,对《诗》的传播及其进而为经典都产生了重要作用。最近出版的《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中“孔子诗论”,为我们研究孔子与《诗》的关系又做了献上的丰富:首先,《孔子诗论》充分证明了先秦的用诗风气之盛;其次,在《孔子诗论》中,孔子基本是从诗的本义出发来评价诗篇的风格,与后儒定义“风雅正变’说有很大差距;第三,传统诗论中的“美刺”说可以说完全是对《诗经》的误解。对封建时代的一些错误的诗说,《孔子诗论》为我们作了全新的辨正,为我们认识《诗》的本来面目提供了极大的献价值。  相似文献   

10.
近读思乐同志《小议<诗经>译注的几个问题》,他提出好多意见,颇引起我的兴趣.我对今译,总认为是一个较难搞好的课题,不敢轻试.读思乐此文,觉得对《诗经》旧注释应彻底研究一下其从违,然后下笔今译.思乐说孔子既能删诗,一定也能为维护封建统治而改诗.我说,孔子不理解“封建”这个词,不过,他是想把“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这一套伦理观念垂之于无穷的.改不改,现在还抓不到证据.闻一多先生对《诗经》研究下过稍深的功夫,每多创见,其次据我所知尚有于思泊先生,于先生两部研诗的著作先后发布,他是精研古文字的专家,又继承高邮王氏训诂之学,研究《诗经》专在虚字下功夫.所以程俊英教授《诗经译注四十年回顾》一文认为凡译诗的很少有人参考于著为缺陷,此说极是.我认为凡专精写一本书必须广见博闻.  相似文献   

11.
《风诗类钞》是闻一多先生研究《诗经》总体规划的一个组成部分.从《风诗类钞》中可以看到闻先生研究《诗经》的思想、方法的深邃和缜密.其中许多新颖的观点和卓越的见解,读后令人叹服不已.闻先生力图用唯物史观为指导,使自己的研究工作冲破传统观念的束缚,跳出古代“圣人们”胡乱点化《诗经》的窠臼,他不仅要从经学、历史学、文学的角度研究《诗经》,而且要从社会学的角度,略依社会组织的纲目将国风重新编次,使《诗经》既可当作文学作品读,又可当作社会史料和文化史料读.  相似文献   

12.
于石 《古籍研究》2000,(2):13-15,25
宋代王安石有《读孔子世家》一文,认为论出身,孔子不过“旅人也,栖栖衰季之世,无尺土之柄,此列之以传宜矣。”“公侯传国日世家”,孔子并非王侯,《史记》将其列入“世家”,“奚其进退无所据也。”又说:“岂以仲尼将躬圣人之资,其教化之盛,舄弈万世,故为之世家以抗之,又非极挚之论也。  相似文献   

13.
孔子诞辰纪念日是民国“国定纪念日”之一.孔子是我国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的创始者.他幼年即志于学;壮游四方,阐扬尧舜禹汤文武周公救世致治忠恕一贯之道;晚年复删诗书,定礼乐,赞《周易》,修《春秋》,垂法后世,为儒家之祖.孔子被尊为“万世师表”.为纪念孔子,历朝都有封号.并于孔子诞辰行礼祭祀.孔子生日,说法不一.《公羊》、《谷梁》二传都说孔子生于周灵王二十一年,即鲁襄公二十二年(公元前551年).而《公羊传》说十一月庚子孔子生;《谷梁传》说冬十月庚子孔子生.以夏历推算,则为八月二十七日,所以《孔子家谱》及《祖庭记》都根据《谷梁传》定于夏历八月二十七日为孔诞.清朝康熙皇帝也钦定此日为孔子诞辰纪念日.  相似文献   

14.
孝道是中国儒家伦理道德的核心之一,也是中华民族独有之宝贵文化。《诗经.小雅.蓼莪》以诗的形式表达了先民“孝”的真情实感,读之即引发对中华几千年孝道观念的思考,并与西方孝道思想进行对比,以此探索儒家孝道文化。  相似文献   

15.
中国古代文化对于世界文明的贡献,不是只有“四大发明”,以“四书”、“五经”为代表的政治文化,对于人类近代文明也有过积极的贡献。明清之际,中国的主体文化一儒学一程朱理学,在欧洲曾经形成过100年的中国文化热,儒家思想与意大利文艺复兴以来所形成的欧洲新思想相结合,成为欧洲近代历史发展的主导精神一启蒙思想的一个重要渊源。法国启蒙运动的领袖伏尔泰是中国儒学在欧洲最有力的鼓吹者.他和他的“百科全书派”把中国儒学作为反对神权统治下欧洲君主政治的思想武器;程朱理学一新儒学,成为德国哲学家菜布尼茨创立欧洲实践哲学的依据,并用以反对罗马教廷的启示神学;被称为“欧洲孔子”的魁奈,以儒学为依据,开创了近代欧洲政治经济学的新纪元,为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形成与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6.
楚竹书《孔子诗论》“类序”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楚竹书《孔子诗论》的分析,结合对《诗经》版本形成过程的探讨,得出《诗经》之部类序为《风》、《小雅》、《大雅》、《颂》的结论,同时厘清孔于、《孔子诗论》和《毛诗》在版本方面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正>《论语》自东汉起跻身儒家经典之列,至南宋时,经理学大师朱熹之手位列"四书",是儒家最重要的文化典籍之一,同时也被公认为认识孔子和了解孔子思想最可信、最直接的原始资料。《论语》不仅在中国历史上占据重要地位,在海外也具有极大的影响力。它是最早进入欧洲视野的中国古代文化典籍之一。早在16世纪末,传教士利玛窦已将《论语》翻译为拉丁文。1687年,由耶稣会传教士翻译的《中国哲学家孔子》在巴黎出版,其中包含《论语》的部分章节。《论语》的欧文译本众多,以英译本数量最多、影响最大。不过,在主要欧洲语言译本中,《论语》德语译本影响力不容小觑。如果要推举一部最负盛名的德语译  相似文献   

18.
楔子:从《论语》说起在《论语》中,孔子的一位名叫陈亢的弟子和孔子的儿子孔鲤有过一段非常著名的对话,大意是陈亢想从孔鲤的口中知道老师是否给自己的儿子开小灶,结果“问一得三”;不仅明白了“诗”和“礼”,还明白了“君子不偏私”的道理。据说后世文人家中厅堂里挂的“诗礼传家”的匾额即源于此。  相似文献   

19.
《论语》,是中国类型文化源头的代表作.其发行量仅次于《圣经》,而其注解、讲解、研究之作简直多得惊人,竟有三千种以上.其中自然有研精殚思的,也免不了有俄而测度的,结果造成词句讲解众说纷纭,句读亦不乏历史悬案,今举一例.《论语·公冶长》第二十八章“颜渊季路侍”.孔子首先发问:“盍不各言尔志?”紧接着是子路的对答.子路的那句答话,常见的句读为:  相似文献   

20.
我们谈到文化,“先天下之先.不以为先;后天下之后,不以为后.”所以说,一切的问题,皆是文化的问题,欲要解决问题的发生,以文化为着眼点,以文化为着手处,确有不平凡见解,有人“以中国文化统一中国”的论调,不仅开启了和平的大门,也奠定了安宁的前途、又有人主张:“政治归政治”更是一门活活生生的大学问.我认为谈“统一”之前,宜先自“融和”做起,务必做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