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1987年4月23日至26日,在广州召开廖仲恺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到会的有中外学者86人,提出论文53篇。现将研讨会情况综述如下。 一、廖仲恺与第一次国共合作 廖仲恺与第一次国共合作,是这次研讨会的中心主题。到会学者充分肯定廖仲恺在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杰出贡献。有的认为:“如果说孙中山是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总设计师,那么,廖仲恺就  相似文献   

2.
柯云  丽阳 《文史月刊》2009,(9):14-14
名人婚姻与普通人一样,也是讲缘分,廖仲恺与何香凝则是因脚结缘。 廖仲恺,1877年出生于广东惠阳一个华侨家庭,原名恩煦,童年是在美国旧金山度过的。  相似文献   

3.
廖仲恺与黄埔建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廖仲恺有“黄埔军校的慈母”、“党军师褓”之称,这就说明廖仲恺在黄埔建军史上有令人注目的位置,本文拟就廖仲恺在筹措黄埔军校经费和建立党军过程中的作用,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4.
由广州仲恺农业技术学院、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广东省历史学会联合举办的纪念廖仲恺先生诞辰11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于今年4月23日至25日在广州召开。到有中外学者80余人,收到论文60余篇。由张磊、郭宝江分别主持的两次全体会议上,国内学者陈锡祺、姜义华、尚明轩、余炎光,美、日学者陈国霖、叶嘉炽、山田良雄、北村稔、三石善吉和香港学者伦霓霞等作了学术报告。在小组会议上,分别就廖仲恺与第一次国共合作、廖仲恺的政治思想及其实践、廖仲恺“扶助工农”及建军、廖仲恺经济思想及其实践  相似文献   

5.
1919年底到1920年初,廖仲恺与胡汉民一起,与胡适就井田制度是否存在的问题进行了一场辩论。一、廖仲恺与胡适为什么就井田制是否存在的问题进行辩论?1918年5月,受到西南军阀的排挤,孙中山辞去大元帅职,第一次护法运动失败,不久,廖仲恺在广州办理完财政部移交工作、为援闽粤军筹募到经费后,离粤赴沪,与先期抵沪的孙中山汇合。他们在上海总结革命失败的经验教训,重新思索中国民主革命建设的问题。"五四"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的爆发,使廖仲恺和孙中山等人深受鼓舞,孙中山潜心于自己的著述,同时命廖仲恺与朱执信、  相似文献   

6.
廖仲恺与商人在政治理念上有相当大的差异和冲突,在财政经济方面虽有矛盾,却需要妥协与合作。从民元至20年代初,双方以调适、合作为主。1924年扣械潮发生至广州商团被镇压期间,廖仲恺成为商人众矢之的,双方冲突达于极限。1925年广州国民政府成立后,需建立革命联合战线,廖仲恺加强了同商人的团结与合作。  相似文献   

7.
在大革命时期,作为国民党左派代表,廖仲恺对于农民问题及农民运动的理论有其独到的见解,希望发动工农群众通过革命的方式把国民革命推向高潮并取得最终的胜利。本文通过对廖仲恺关于农民问题和农民运动的理论及其革命经历的梳理,分析他在复杂多变的大革命形势下为什么会产生如此激进的思想,从而理清廖仲恺农民革命思想产生的渊源。  相似文献   

8.
庄严肃穆的廖仲恺、何香凝墓,建在南京紫金山南麓天堡城下。原为廖仲恺单人墓园,筑于1925年。廖生于1877年,同盟会骨干分子,早年跟随孙中山先生,并协助孙中  相似文献   

9.
<正>一、港口和铁路建设是孙中山建设汕头规划的两大重点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在坚定不移地领导民主革命的同时,十分关心未来国家的建设事业。1919年8月,他指派朱执信、廖仲恺在上海创办《建  相似文献   

10.
近年出版的《廖仲恺年谱》(陈福霖、余炎光著,湖南出版社1991年9月版,以下简称《年谱》),在记录1924年廖仲恺的活动方面,取得了不少新的进展,但也留下了若干本可弄清而没有弄清的问题。本文试作几点考订。  相似文献   

11.
秋水 《文史博览》2009,(7):26-26
1922年6月14日,广州的粤军总司令陈炯明用计扣押了时任军政府财政部长的廖仲恺,拘禁在石井兵工厂。在廖仲恺被囚两个月后的一天,其夫人何香凝在日本留学时的同学龙荣轩突然来看她。龙荣轩向何香凝透露:明天陈炯明在白云山开会,粤军高级  相似文献   

12.
刘斌 《文史春秋》2010,(8):14-18
1925年8月,孙中山先生的坚定追随者廖仲恺先生被刺杀,9月1日国民党为他举行国葬,灵榇暂厝广州。为褒扬廖仲恺的功绩,国民党决议将他附葬于南京紫金山中山陵侧,但10年过去了仍"附他人之傍"。1935年初,何香凝向国民党中央提出加快筹备迁葬事宜,国民党却决而不行,在何香凝的一再要求下,终得以成行。在迁葬过程中发生了什么意外让汪精卫有意避开公祭礼?廖仲恺被刺后遗下的血衣原由何香凝保存,但几经波折后,血衣失踪了,至今仍不知去向……  相似文献   

13.
正数名凶手埋伏在门前,只等廖仲恺的车子驶来。1925年8月20日上午9时35分,廖仲恺和夫人何香凝以及监察委员陈秋霖,坐着第103号汽车从广州东山住宅赶往国民党中央党部,3人同时下车,并行到头门石梯处正欲拾阶而上,枪声响了。据当时《申报》报道,凶手预伏在两侧,在廖仲恺身后用左轮手枪射击。廖先中两枪倒地,尚以手撑石阶作欲起状,凶手再发两枪,遂不能起。其身中四枪皆要害,一枪在头部,一枪右乳旁,一枪右腹部,  相似文献   

14.
馆藏毛丁所献蒋介石氏档案私人来往书信中,有1922年至1924年廖仲恺致蒋介石函电若干件。这一部分函电记述了蒋介石在这一时期的思想、活动以及廖仲恺对蒋的规劝和勉励,为从事蒋介石研究者提供了极重要的参考资料,特选辑成组公布于后。  相似文献   

15.
她是孙中山先生的亲密战友,是廖仲恺先生的革命伴侣。她不仅是一位杰出的革命家和政治活动家,而且还是一位在海内外享有盛誉的著名画家。  相似文献   

16.
秋水 《湖南文史》2009,(7):26-26
1922年6月14日,广州的粤军总司令陈炯明用计扣押了时任军政府财政部长的廖仲恺,拘禁在石井兵工厂。在廖仲恺被囚两个月后的一天,其夫人何香凝在日本留学时的同学龙荣轩突然来看她。龙荣轩向何香凝透露:明天陈炯明在白云山开会,粤军高级军官都将出席会议。何香凝看到机会来了,果断地说:“好,你一定也把我带进白云山。”  相似文献   

17.
廖仲恺是我国民主革命杰出的政治活动家,国民党左派的光辉旗帜。他为祖国的独立、民主、统一、富强奋斗不息,为中国人民的革命事业鞠躬尽瘁。正如周恩来所说,廖仲恺“晚年的政治生活是光荣的。”他在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的影响和推动下,以坚忍不拔的精神,积极协助孙中山确定和坚决执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革命政策,促成了第一次国共合作,成为“无产阶级的好朋友”。他与共产党人以及其他革命志士一起,  相似文献   

18.
馆藏毛丁所献蒋介石氏档案私人来往书信中,有1922至1924年间蒋介石与廖仲恺来往函电若干,其中廖仲恺致蒋介石一组函电已在本刊1987年第一期公布。这组函电的主要内容为廖仲恺劝勉蒋氏放弃个人成见,从奉化尽速回到广东参加革命工作,并对蒋介石之弃贵出走提出严厉批评。蒋介石于1924年3月12日曾复廖一长函,详细述说他对广东革命政府内部矛盾的看法,并提出个人意见,为自己之出走辩护。在这封长函中,蒋氏并提出了他对孙中山先生联共联俄主张的怀疑与反对,这是研究蒋氏思想变化的一件重要史料。以往此函虽经一些论著引据,但内容文字多有差异,为此本刊特将该函稿选编刊布如后,以供研究者参考其正本。  相似文献   

19.
廖承志是廖仲恺和何香凝的长子,其传奇经历早为人知,然而很少有人了解生活中的廖承志还是一位多才多艺的人,特别是他对丹青书画的造诣颇值称道。  相似文献   

20.
杨天石 《百年潮》2003,(4):66-68
发展冯玉祥加入国民党,肇端于廖仲恺的建议。台北中国国民党党史馆所藏廖仲恺致汪精卫未刊电稿云: 北京执行部李石曾转精卫兄:一、中央定由总理追悼大会后至月底止,于各界广征党员。冯焕章及所部爱护总理备至,且表同情于本党,当能为本党主义政纲奋斗,以达国民革命之成功,能由兄与季龙介绍冯入党否,请商季龙图之。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