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施剑翘复仇案发生于1935年,正值民族危亡之际,民族复兴思潮高涨,施剑翘为报杀父之仇刺杀孙传芳,原本为私人复仇的案件在各种因素影响下成为民国时期广受社会关注的公众案。特殊时代背景为施剑翘复仇案成为公众关注的案件提供了外部环境,而施剑翘案本身所蕴含的传统文化也符合此时国家主张的民族复兴的内质需求,加上服务于政治的媒体应时代需求大肆报道施剑翘案,起到媒体共振之效。正是从民族危机的时代要求、传统文化的"忠孝"观念、媒体共振的社会舆论出发,多重分析民族复兴思潮下的施剑翘案从私人复仇案上升为公众案。  相似文献   

2.
19世纪中叶,欧洲诞生了多种社会主义思潮,英国的情感社会主义就是其中之一。从英国的文化传统、社会需求和民族情感出发,情感社会主义思潮在工业文明的背景下,主张复兴伟大传统,重建信仰、道德和情感等现代人的精神品质,吸收人类历史上不同时期和不同区域的优秀文化,构建和谐的社会主义事业。  相似文献   

3.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矢志不渝的愿望和追求,但"中华民族复兴"思想有一个从萌发到发展再到成为社会思潮的历史过程。虽然早在清末民初,中华民族复兴思想即已孕育或萌发,到五四时期,中华民族复兴思想有了进一步发展,但中华民族复兴从思想发展成为一种思潮则是在九一八之后。首先,一些以"民族复兴"为宗旨的刊物相继创刊;其次,一些以探讨民族复兴为主要内容的书籍相继出版;再次,知识界纷纷发表文章,就中华民族能否复兴和如何复兴的有关问题各抒己见。中华民族复兴从思想发展成为一种思潮,是九一八事变后日益严重的民族危机,激化了人们的民族认同感和民族责任感,从而为中华民族的复兴提供了契机。除民族危机这一主要原因外,以张君劢为代表的国社党人和以蒋介石为代表的国民党人的推动,也是民族复兴思潮能于九一八后迅速形成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4.
1935年11月13日发生了施剑翘刺杀孙传芳以报十年前杀父之仇的案件。此案经报馆报道,一时间轰动全国,社会各界特别是妇女界纷纷声援施剑翘,呼吁当局予以特赦。天津地方法院一审判决其有期徒刑十年,经上诉至河北高等法院改判为七年,后又上诉至全国最高法院。在社会舆论的压力下,国民政府于1936年10月14日下令赦免施剑翘。  相似文献   

5.
正郑大华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7年版,228元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既是当代国人的强烈愿望,也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孜孜以求、魂牵梦萦的大事。郑大华著《中国近代民族复兴思潮研究——以抗战时期知识界为中心》是目前国内外第一部以抗战时期知识界为中心,系统研究中国近代民族复兴思潮的专著。全书分为上、下两册,近百万字,主要考察了民族复兴思潮的演变、内容及其影响,指出近代以来民族复兴思潮留给我们四方面的启迪:第一,民族复兴不是汉族或某个少数  相似文献   

6.
“七·七”抗战的爆发,改变了五四以来中西文化发展的走向,在空前强烈的民族主义情绪下,五四时期批判传统和思想启蒙的狂热,似乎成了过眼烟云,以胡适为代表的“西化”论主张,这时也显得迂阔而不切实际,成为过时之论,而对民族文化的重视成为社会思潮的主导,从而为传统文化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时机。在这国难当头的特定历史条件下,东方文化派不失时机的利用当时的社会背景和文化环境,创立体系,扩大影响,将传统文化的复兴推向高潮。  相似文献   

7.
正实现中华民族复兴,是近代各种救国方案、各种建国主张的共同目标,是近代各派政治力量、各种社会思潮的共同愿景。但对中华民族复兴的实现道路、实现路径,各种方案、各派人物却有着不同的思考与设计。一些有识之士认识到中华民族命运与国民性状况密切相关,因而重视从国民性改造、心理建设、重铸国魂人手,谋求民族复兴之策,甚至视其为实现民族复兴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8.
中国古代有重建损毁建筑之传统,或因表达文化传承之精神,或因地方记忆再现之需要。近代以来,由于对建筑遗产历史价值的强调,基于历史真实性的考虑,国际遗产保护领域将"重建"视为一种不可接受的遗产保护行为,明确反对建筑遗产的重建。然而,"重建"部分承载了地方文化记忆的建筑遗产,客观上具有复兴地方文明、延续文化记忆之意义。特别是随着人类文化视野的逐渐开阔,基于文化多样性及遗产文化价值再现的目的,"重建"已逐渐成为国际遗产保护领域讨论的热点,《奈良文件》的达成,表明遗产真实性应该在不同文化背景下予以思考。在当代中国传统文化复兴的语境下,重建部分已毁的标志性建筑对于民族文化之传承、城市精神之弘扬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传统文化得到尊重,往往会昭示着一个民族的复兴。因为文化的人民性得到重视,文化之根开始复活,人民从根上认识自己,从而用自己文明的特性和优势走向现代。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80年代新文化保守主义思潮在我国重兴并发展起来。因其对现代化的反思和对民族文化的重视,新文化保守主义思潮在我国现代文化思潮中具有一定的地位和市场,与马克思主义、自由主义西化派一起成为主流文化思潮。学界对新文化保守主义的争论也从未停止,但笔者认为,应理性看待新文化保守主义思潮的重兴和发展,突破局限,使其从呼吁归于传统的理想走向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发展的实践,从一味批判和激进反思走向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本文从创业文化发展的角度,重新理性审视新文化保守主义思潮的局限性和发展可能性,提出新文化保守主义思潮对发展创业文化的几点启发。  相似文献   

11.
九·一八事变后,随着民族复兴思潮的兴起,学术界围绕"中华民族能否复兴"和"中华民族如何复兴"这两个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而"历史教育与民族复兴"的关系是讨论的问题之一。基于历史于国家和民族之重要性的认识,学术界特别强调历史教育对于民族复兴的重要作用,认为历史教育是"复兴民族的原动力"或"民族复兴的必由之路",并就历史教育怎样为民族复兴服务,展开了热烈讨论。讨论的主要问题,是如何发挥历史教育的培养民族意识、发扬民族精神、树立民族自信心的功能,从而为实现中华民族的复兴提供必不可少的"精神条件"。  相似文献   

12.
近代犹太人独特而强烈民族性深深植根于犹太体育文化中,并作为一种核心价值表现在众多体育文化活动中,犹太文化影响下其民族特质又与复国主义思潮行为深度融合,更凸显了其核心价值。哈尔滨近代犹太人体育文化不仅是追求强身健体、自强不息,更主要是为了促进复兴国家、民族统一。  相似文献   

13.
中华文化发展繁荣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条件。保护历史文物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必然要求。饱含着对传统文化的深厚感情,担负着实现民族复兴的历史重任,加强历史文物保护、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始终为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所关注、所思考。福建三明市万寿岩遗址、河北正定古城、黑龙江哈尔滨731遗址群、首都城市规划……  相似文献   

14.
《世界遗产》2014,(6):116-121
为保护民族传统文化,记录珍贵的民族记忆,唤起公众对文化遗产保护的关注和自觉意识,BMW秉承“保护文化遗产,守护精神家园”的理念,于2007年正式发起“BMW中国文化之旅”系列活动。  相似文献   

15.
九一八事变后,随着民族复兴思潮的兴起,中国学术界以他们的专业知识积极服务于民族复兴。首先,他们对学术研究与民族复兴思潮的关系进行了讨论,充分认识到学术研究于民族复兴的重要意义。其次,他们以自己的研究,对国人最为关心的"中华民族有无复兴的可能"的问题,做出了肯定的回答,认为无论从中华民族历史上的复兴案例,还是从其他国家复兴的经验来看,中华民族都能够实现复兴。复次,他们认为造成中华民族衰落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民族自信心的丧失,所以要实现中华民族的复兴,当务之急是要恢复和树立民族的自信心。为帮助国人恢复和树立民族自信心,他们积极从事中国历史尤其是文化史的研究,同时主张对教育特别是历史教育进行改革。因为在他们看来,国人民族自信心的丧失,与教育的西化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杜娟 《神州》2021,(1):193-194
未来属于微时代,也孕育了互联网教育之路.从网络公开课到自媒体教育平台,线上教育冲击着传统教育,也突破了传统教育形式的局限,传统家园文化共育互动的模式已不能满足时代进步的需求.如何理解这条变化之路,如何思索未来的学前教育成为当务之急.在时代背景驱动下,幼儿园网络服务平台为年轻父母、园所、老师、专家搭建起便捷的交流桥梁.  相似文献   

17.
梁启超作为近代墨学复兴的领军人物,就传统墨学的时代价值及其深刻内涵做了系统发掘和梳理.梁启超研究传统墨学的现代意义是:第一,复兴传统墨学,意在弥补中国传统学术之短处,以求与世界学术发展同步;第二,复兴墨学,是对孔子儒学至尊地位的挑战和否定;第三,传统墨学的牺牲精神和高尚人格,可以成为挽救民族危机和重塑国民性的精神力量.  相似文献   

18.
试论晚清诸子学的兴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清之际,诸子学已经受到一些学者的关注,出现了萌发的迹象。晚清时期,随着中国社会发生的巨大变化,诸子学的复兴成为不可逆转之势。维新运动兴起之前,部分耆学宿儒承清初诸子学复萌之余绪,本着乾嘉汉学的研究路数,初步性地开展关于诸子学的研究,对于诸子典籍的校勘、辑佚、考证、注释,侧重于技术性的整理,为诸子学在晚清的兴起付出了积极的努力。戊戌维新思潮兴起以后,新派知识分子开始关注诸子学,使诸子学的研究在新的文化背景下开展起来。新派学者破除了“独尊儒术”的藩篱,扩大了学术眼界,把研究的重点转移到振兴祖国民族文化和探讨学术发展的内在规律性上面,提出许多有价值的学术见解,为民国年间中国现代学术事业的进一步发展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胡维忠  陈海雷 《攀登》2012,(3):7-13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民主政治建设的不断进步,媒体的作用越来越强大,重视媒体的作用、善于与媒体打交道,已经成为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成为民族地区领导干部推动工作的助推器,联系党群干群关系的桥梁。但在民族地区领导与媒体打交道中,还存在“轻”、“乱”、“梧”、“躲”、“堵”、“瞒”、“推”、“压”、“顶”等现象。因此,民族地区领导干部要提高与媒体打交道的能力,就必须做到善解媒体、善研媒体、善待媒体、善用媒体、善借媒体、善管媒体,适应在媒体关注、舆论监督下开展工作,给予媒体更多的信任、理解和支持,使党和政府、媒体以及公众三者之间形成良好沟通,推动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相似文献   

20.
正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近代以来一直是无数中华儿女梦寐以求的理想,是中国历史发展进程中最突出的主题。不弄清楚这个问题,就很难真正理解中国的过去、现在和将来。民族复兴思潮的由来为什么这个问题在如此漫长的岁月中一直深深地牵动着所有中华儿女的心,直到今天依然是激励着中国人民为之奋斗的不竭动力?这要从民族同个人前途命运的关系、中华民族的特殊经历说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