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005~2009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与陕西省考古研究所联合组队,对陕西省宜川县龙王辿遗址第一地点进行了7次发掘,发现30000余件石制品及一些动物骨骼和多处与人类生活加工相关的遗迹现象。通过对其细石器的观察和分析,可以看出,其技术类型的多样性与不确定性,为后来的定居生活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文博》2017,(6)
石器在考古学研究中的重要性,尤其在史前考古学研究中的主导作用是不言而喻的。本文以龙王辿遗址第一地点出土石制品为中心,通过对其石材获取方式、石制品加工技术体系、使用方式和使用功能等几方面的综合分析,认为龙王辿遗址第一地点石制品组合所体现的技术内涵,可能为后来的人类的定居,并开启全新的生活模式奠定了技术上的基础。  相似文献   

3.
丁村77:01地点和下川遗址细石器制品的类型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细石器工业是指从预制定型(锥状、楔状、柱状和半锥状等)的细石核上用压制技术有序地生产石叶,并选用这些初级产品主要用压制技术制成各类工具[1]。细石器的制作,是为了适应复合工具的特殊需要而产生的一种工艺技术[2]。这种工艺的核心应该是间接剥片和压制修理。与这种严格意义上的细石器(细石核、细石叶及用细石叶加工的石器)共存的用石片制成的小石器,如圆头  相似文献   

4.
大贤庄是江苏省首次发现的细石器遗址,1979年在这里获得252件石器标本,计有细石叶、细石核、船底形石核、铅笔头状石核、指甲盖型刮削器,圆底形镞、雕刻器等,其类型与山西下川遗址出土的细石器极其相似,应是同一时代的产品。作者如实报导了发现的遗物,并就目前我国已发表的细石器资料进行分期研究,得出早、中、晚三期的特征及其分布规律。大贤庄的细石器属于中期细石器类型,即中石器时代的细石器。其年代距今约16000—10000年。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东北地区新石器时代考古学文化研究中,内蒙古东南部地区占有十分突出的地位。1930年我国著名学者梁思永先生曾到赤峰英金河畔和林西一带开展考古调查工作①,揭开了内蒙古东南部地区新石器时代考古的序幕。建国以后,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在内蒙古地区的田野考古工作重心始终放在赤峰地区,正式提出了小河西文化、兴隆洼文化、赵宝沟文化、富河文化的命名,目前已初步建立了该地区新石器时代考古学年代框架和谱系关系。兴隆洼文化的发现和确认是该地区新石器时代考古研究中的重要收获之一,不仅为赵宝沟文化和红山文化找到了土著源头,…  相似文献   

6.
正2017年12月2日在北京师范大学京师大厦举办了《北方细石器技术体系暨下川遗址新发现·中国第四纪科学研究会人类演化与环境考古年会》,来自中国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20多个科研单位的70多位学者参加会议,中国科学院院士陈发虎先生和北京大学著名教授夏正楷先生莅临会场并做精彩点评。  相似文献   

7.
对20世纪60年代发掘的仙人洞遗址的标本进行碳14年代测定,出现了距令10000万年以上的数据,因此,仙人洞遗址和惟一复原的陶罐就成为探索中国新石器时代起源的焦点。对仙人洞遗址和陶罐的年代认定,则整整经历了30年,其漫长的认识过程,反映出了中国考古学家严谨的学风。  相似文献   

8.
本文重新梳理了东乡林家遗址的发掘报告,获得了一些新线索,对林家遗址的分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进一步讨论了茂县营盘山遗址的时代和文化属性,认为营盘山遗址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是马家窑类型发展到岷江上游的一个地方类型。  相似文献   

9.
田建文 《文博》2020,(4):47-52
陕西神木石峁遗址出土的口簧及三足瓮、敛口盉,年代应为公元前1900年以后,而非公元前2000年前后。口簧还见于陶寺遗址J401,测年数据早于石峁遗址出土口簧,因而"石峁遗址所在的中国北方河套地区是世界口簧的祖源地"的观点不确。石峁遗址应当区分为三个时期的三类文化堆积,但这三类文化堆积并不是石峁遗址的全部遗存。  相似文献   

10.
本文根据地层埋藏序列,将嫩江流域距今2.8~0.4万年间的细石器遗存分为旧石器时代晚期、过渡时期和新石器时代三个时期六个阶段.该地区细石器的发展经历了石叶小型化→船形细石核技术→楔形细石核技术→复杂压制小石叶技术→被石片技术取代的发展脉络.  相似文献   

11.
12.
再论福建崇安汉城遗址的年代等问题──兼答杨琼同志吴春明一、问题的实质福建崇安城村汉代城址在1959年试掘之后,学术界就依据当时的材料年代、族属和性质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归纳起来有三种认识:其一就是蒋炳钊先生所持的一期汉文化说,他认为城址是汉武帝灭间越国...  相似文献   

13.
对中国秘密会党的研究,国内外学者已有一百余年的历史。成果累累,不胜枚举。关于秘密会党的历史地位、会党的产生、组织状况及其性质诸问题。目前,已有大量的专门论著,并给予适当的评价。一些学者公认,中国秘密会党是始见于清代的秘密社会组织,天地会则可推为中国近代秘密会党的鼻祖。近几年来,对天地会的研究更为深入,尤其对天地会起源问题,探讨极为活跃,不同论点,各有依据。笔者认为,既然中国秘密会党起源于清,就应对有清一代的会党组织,做一全面研究,特别对天地会公开活动前出现的会党组织,应作些分析研究,这将有助于对会党的产生、发展等问题进行深入的探讨。笔者从事清政府遗存档案的整理工作,对清代官文书记载有关会党的史料多有接触。本文拟以清前期出现的会党史料,分析、论证清前期会党的性质及会党的起源,敬祈指正。  相似文献   

14.
李宏飞 《中原文物》2020,(1):77-85,130
本文将邳州梁王城遗址发现的西周墓葬分为三期,年代分别相当于西周早期、西周中期及西周晚期早段,初步建立苏鲁豫皖交界地带西周时期墓葬的分期年代标尺。西周墓葬随葬陶器群具有浓厚的殷墟文化遗风,并首次发现商系文化的男女合葬墓。根据全新材料及全新认识,铜山丘湾社祀遗迹的年代应属西周,该遗迹年代的改定,对于深入认识西周"殷社"的考古学面貌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  相似文献   

15.
<正>贵州的洞穴遗址数量很多,时代从旧石器时代中期一直延续至新石器时代晚期,甚至到历史时期,其中经过科学发掘和研究的遗址数量有限,在这当中,明确判断为新石器时代的洞穴遗址数量更是少之又少。目前来看,有限的这些新石器时代洞穴遗址  相似文献   

16.
雕龙碑遗址第三期遗存是该遗址发现的最丰富的遗存,其特征与前两期遗存明显不同。本文根据目前所发表的雕龙碑遗址第三期遗存及相关材料,就这类遗存的年代、性质、渊源等问题提出了新的认识。认为这类遗存是屈家岭文化早期流行于汉水中游和汉东地区的一种新的考古学文化,即"雕龙碑三期文化"。它是在"油子岭文化"的基础上接受了仰韶文化的影响而产生的,后被屈家岭文化所取代。  相似文献   

17.
延庆县古崖居遗址为人工开凿于山崖之上的洞窟遗址。有学者认为古崖居属于契丹燕王家族墓地,也有学者认为属于西奚人的居住址。从目前的发现来看,将其族属定为西奚是可信的,但以往的相关研究和考证的方法值得商榷。本文依据遗存自身的时代与文化特征,结合相关文献记载,试做更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8.
大遗址是特殊的文化遗产类型,价值评估是大遗址保护利用工作的基础。当前,大遗址价值评估主要采用主观定性的方法,考古遗址公园是大遗址保护利用的创新形式,必将在城乡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在此背景下,重新认知大遗址价值维度,并探索大遗址价值评估的新方法,有助于准确识别遗产价值载体,推进考古遗址公园规划及建设。考古遗址公园视域下的大遗址价值评估体系可从“基本价值—直接应用价值—区域整合价值”三个层面构建。以统万城遗址为例,采用层次分析法对遗址价值进行定性和定量化的评估研究,是实现遗址综合价值效益最大化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9.
正"长城"一词始见于战国文献,但中国对城防的修筑由来以久,《诗经》中"天子命我,城彼朔方,赫赫南仲,猃狁与襄"便是记述公元前九世纪周宣王为御猃狁而筑城防之史实。西周分封,使得疆界概念愈发明确,"国有郊牧,疆有寓望"(《国语·周语》),地缘关系逐步成为主体社会关系,战争始成为国别关系的主要内容,各国军队数量增加,战争规模扩大,地域延伸,机动性、运动性加强,车战逐渐为步骑兵协  相似文献   

20.
本文主要讨论了盠驹尊铭文的时代和内容,根据盠驹尊铭文所载历日和中方鼎、遣卣——记载昭王伐楚事迹的青铜器——所载历日的联系,我们认为盠驹尊是在昭王末年伐楚期间制作的,盠驹尊的器主"盠"和逑鼎的"惠仲盠父"为同一人。文中还讨论了相关青铜器如同簋、师遽方彝、师襑簋盖的年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