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16年7月,河北省三河市老辛庄村发现两座古墓葬,出土了一批陶器、瓷器、铜器、玉器以及铜钱等遗物,但未见墓志等纪年材料,发掘简报根据墓葬形制和出土器物将墓葬年代定为金代中晚期。将出土瓷器的器形、纹饰,陶器器物组合与纪年材料进行对比分析可知,两座墓葬的年代应为元代。老辛庄墓葬的发现,不仅补充了廊坊地区元代墓葬的资料,还表明元代廊坊和北京地区的丧葬习俗相近,属于同一墓葬文化区。墓中出土一炉二壶的铜器组合应是进行"香花供养"的供祭之器,对于研究元代仿古铜器的性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有关信阳楚墓铜器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南信阳战国楚墓的发掘,除了出土不少的漆器、木器、陶器、玉器、竹简……之外,也出土了很多铜器。铜器中有烹饪器、食器、酒器、水器、乐器、兵器、书史器、车器、马器及配装在木器和漆器上的零件等。这一批铜器,河南省文物工作队正在整理中,准备作为整个发掘报告的一部分。现在就这一批铜器中的某些问题来谈一谈。  相似文献   

3.
胡洪琼 《文博》2011,(6):18-23
本文以殷墟已发表的墓葬资料为基础,对殷墟晚商墓葬陶器组合的时代特征及家族特征进行了分析和探讨。殷墟文化早期墓葬陶器数量少,组合单一,晚期墓葬陶器数量增加,种类大增,组合形式多样,尤其是第四期,酒器组合大量增加,酒器和炊食器配套组合占有相当大的比例。殷墟墓地是以族为埋葬单位,家族墓地划分出不同的区,分区之下又可分组,墓组之下又可分墓群。  相似文献   

4.
尚杰 《考古》2009,(11)
2004年11月,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肇庆市康乐中路清理出墓葬、水井、灰坑等遗迹。3座汉墓中M7为长方形土坑竖穴墓,墓底中部有长方形生土棺床,这为广东目前发现的汉墓中所少见。该墓出土遗物较丰富,有釉陶器、陶器、铜器及滑石器等。据出土器物特征和组合及墓葬形制,M7的年代大致定为东汉初期。  相似文献   

5.
2003年7月,洛阳市文物工作队在洛阳东车站清理了两周时期的墓葬5座,出土了铜器、陶器及玉石器等器物。5座墓葬分属西周早期和春秋早期。其中西周早期墓出土带有铭文的青铜器;春秋早期墓出土了以往只有大型墓才有的圭,值得重视。另外,出土的西周青铜器有长期使用的痕迹,结合墓葬形制及出土器物组合,初步推测西周早期墓葬的墓主为殷遗民。  相似文献   

6.
鲁南地区的东周青铜文化是我国考古学文化的一个奇特存在。其境内的列国铜器墓葬无论形制、葬俗,还是出土铜器与陶器的形制、组合、纹饰等都各具特色,至少可以分为七个区域,各区表现出较强的独立性和固守性。但各区之间器物的类别、形制等也多有相近之处,表现出了一定的融合性。融合与固守共同组成了鲁南东周铜器墓葬多元的文化特质。  相似文献   

7.
2014年至2015年,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河南省淮阳县平粮台发掘了4座战国晚期的楚国墓葬,出土了一批陶器和少量铜器等。陶器的基本组合为鼎、盒、壶,鼎、敦(或簠)、壶、盘、匜。墓主人身分皆为平民。这几座墓葬为研究淮阳一带楚国墓葬的葬制葬俗提供了重要资料。  相似文献   

8.
我们知道,对西周青铜礼器时代的研究主要有两种方法:一种是通过铭文所记载的人名、地名、王世、事件的考证,结合铜器自身的形制花纹,再征引文献中的有关记载,从而推定铜器的年代;另一种是通过若干器群的分析排比,根据共存关系、组合关系以及形制花纹,再参考与之伴出的陶器从而推定铜器的年代。前一种方法采用的主要是宋代以来出土并见于各家著录的有铭铜器如解放后出土于扶风、岐山等地窖藏的铜器;后一种方法主要采用经过科学发掘出土的成组随葬铜器,而这些铜器绝大多数没有说明自身年代的铭文。实际情况是:出土于窖藏中的铜器主要是西周中晚期的,而出土于墓葬中的则大多是西周早期和中期偏早的。这并  相似文献   

9.
为配合基建,2009年5~6月,考古工作者在四川三台县争胜乡果园山崖墓群发掘清理10座崖墓,出土陶器、瓷器、铜器、铁器等50余件。通过比较墓葬形制、出土物品,可知果园山崖墓群与后底山隋代崖墓群有较多相同或相似因素,据此可知果园山崖墓群也应属隋代。这是四川经过考古发掘清理的第二批隋代墓葬考古资料,为认知涪江流域及周边地区类似墓葬形制和出土器物的判断增加了新资料。  相似文献   

10.
1979年,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对淮阳县平粮台楚墓M17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出土了一批铜器、陶器和玉器等。铜器的基本组合为鼎、罍、匜、壶、洗、勺;陶器的基本组合为鼎、盒、壶、豆、敦、簠、匜、钫。墓主人身份为低级贵族。该墓为研究淮阳一带战国晚期楚国墓葬的葬制葬俗提供了重要资料。  相似文献   

11.
广东河源市龙川县佗城镇发现一座东汉墓葬,出土随葬器物33件,有陶器和铜器.其中陶器包括鼎、陶屋,铜器有铜镜、钱币等.为粤东客家地区东汉文化史研究提供了实物资料.  相似文献   

12.
新郑铁岭墓地M1404、M1405为东西向大墓,南北相距2米,均出土成套青铜礼器与陶器。铜器墓紧临,这在铁岭墓地还是首次出现。周围大中型墓葬,也多出土有成套的陶器。其北、其西40米开外的墓葬极少随葬器物,说明这一带可能为一个家族墓地。  相似文献   

13.
板栗岗楚墓群南距常德城区12公里,1997年至1999年,常德市文物处和鼎城区文物管理所对这批墓葬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共发掘墓葬75座,其中东周墓68座。东周墓按墓葬形制分为三大类:带墓道的土坑墓;带二层台与龛的土坑墓:简单的土坑墓。出土随葬器物262件,其中陶器245件、铜器15件、铁器1件、石器1件。陶器组合形式主要分为日用陶器组合和仿铜陶礼器组合两大类。日用陶器组合的器物有鬲、罐、钵、豆等,仿铜陶礼器组合的器物有鼎、敦、壶、盒等。墓葬年代从春秋晚期到战国晚期后段。这批墓葬的发掘为楚墓和楚文化的研究提供了有价值的新材料。  相似文献   

14.
2006年8月,张家口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考古队在涿鹿县故城(黄帝城)清理了一座已暴露在外的汉代墓葬,出土了陶器、铜器等随葬品,从墓葬形制及出土器物看,应为东汉时期的一般贵族墓。  相似文献   

15.
2008年,淄博市临淄区文物局对孙家徐姚46座古代墓葬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带随葬品的战国墓有5座,其中M1为甲字形大墓。这批墓葬的随葬品种类丰富,出土了陶器、铜器、石器和水晶玛瑙器等。从墓葬形制和器物组合断定,这些墓葬属于战国早、晚两个阶段,是研究战国时期齐墓的墓葬形制、丧葬习俗的重要材料。  相似文献   

16.
2008年2月,在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主持下,红河州文物管理所、泸西县文物管理所联合对泸西县大逸圃秦汉基地进行了抢按陛发掘。墓地的年代自战国末至西汉晚期,共发掘墓葬190座,出土随葬器物300余件。材质可分为铜器、铜铁合制器、铁器、玉石器、骨器、陶器七大类,其中铜器最有特色。该墓地出土器物虽然同滇文化相似,但在组合上却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7.
安徽蚌埠双墩一号春秋墓发掘简报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蚌埠双墩一号春秋墓位于安徽省蚌埠市淮上区小蚌埠镇双墩村。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与蚌埠市博物馆于2006~2008年对墓葬进行了抢救性考古发掘。墓葬主要由封土堆、白土垫层、墓坑和墓道、墓底埋葬等部分构成。随葬器物十分丰富,以铜器、彩绘陶器、石器、玉器为主,还有少量几何印纹陶以及海贝饰件、金箔饰件等,共400多件。另有已腐朽的大量漆木器和2000多件"土偶"。根据出土器物的组合和形制,此墓具有比较典型的春秋时期特征,在出土的铜器上还发现有铭文,推断此墓葬的主要是春秋时期钟离君"柏".  相似文献   

18.
2003~2004年,新乡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发掘了新乡市火电厂251座战国晚期至西汉晚期墓葬,出土一批精美的彩绘陶器、大型铁制生活用品、铜器等遗物.根据墓葬形制和随葬品组合,将墓地分为五期,从战国晚期至西汉晚期,为研究中原战国至汉代文化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相似文献   

19.
《文物》2015,(9)
陶家寨汉墓位于青海省西宁市北郊陶家寨村西。2011年10月,在城市基本建设中发现2座砖室墓,青海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其进行了抢救性发掘。两墓均为斜坡墓道单室券顶砖室墓,由墓道、墓门和墓室组成,出土陶器、铜器、漆木器及琉璃饰品等。结合墓葬形制及出土器物判断,墓葬年代约为王莽至东汉中期。墓中所出釉陶器为青海省目前发现的最早的一批釉陶器。此次发现的单体陶厕,也是目前所见唯一一座东汉早期单体陶厕。  相似文献   

20.
2013年1~4月,淮安市博物馆对金湖西安村墓地进行了抢救性考古发掘,共清理各类墓葬46座。其中汉代墓葬37座,分土坑墓和砖室墓两类。南朝墓1座,唐代墓2座,宋代墓2座,清代墓4座。汉代墓葬出土了一批陶器和釉陶器,器类有鼎、盒、壶、瓿、罐等,以及少量铜器、铁器、漆器、料器、石器。墓葬形制、随葬品组合、器物演变充分展示了该地区汉代文化的基本面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