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夏才艺  段勇 《故宫博物院院刊》2021,(3):50-57,109,110
文物南迁是20世纪30至50年代为保护故宫等机构文物而进行的文物大迁徙活动。这次迁徙在20余座城市留下了丰富的史迹遗产和报纸档案资料。文物南迁至今已有近百年历史,期间由于战争与和平、文物价值与文化认同的变迁,南迁之举被不断赋予了新的历史价值和精神文化意义,使得这一历史事件的遗迹可以被放到"遗产线路"的视角下去看待,并对该遗产概念的发展完善具有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2.
《神州》2006,(3)
1997年11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29届大会通过了建立“人类口头遗产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的决议。2000年4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长致函各国,正式启动了该组织发起的“人类口头遗产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项目。入选项目要求是具有突出价值的人类创作天才代表作的非物质遗产,或是从历史、艺术、人种学、社会学、人类学、语言学或文学角度具有突出价值并广为流传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中国政府积极参与联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起的“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提名工作。2000年4月,文化部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的申报进行了…  相似文献   

3.
巫鸿 《山茶》2011,(11):70-75
顾名思义,“不可移动”的文物就是不应该、不允许从其原属地点搬动和转移的人类文化遗产,有关定义在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17届会议通过的《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中有明确陈述。该公约将这种文化遗产归纳为三类:一是“古迹”,即“从历史、艺术或科学角度看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建筑物、碑雕和碑画、具有考古性质的成分或构造物、铭文、窟洞以及景观的联合体”;  相似文献   

4.
卷首语     
正中国申报2015年世界文化遗产项目"土司遗址"已进入倒计时阶段,今年九月联合国世界遗产委员会的专家现场评估工作顺利完成。为此,本期特别推出"土司遗址申遗专辑",全方位解读湖南老司城遗址、湖北唐崖土司城址、贵州海龙屯等三处土司遗址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资格,为什么是它们能成为中国遗留的众多土司遗址的代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对世界文化遗产所应具有的突出而普遍价值有明确的规定。《土司系列遗产潜在的突出普遍价值分析》在历史、考古、社会、民族学等相关学术领域对土司制度及土司遗址的研究基础上,以世界遗产理论体系中"系列遗产"的价值认知视  相似文献   

5.
中国历史文化名楼既有多层面建筑风采,也有浓郁的文化品位与人文情怀。一座名楼本身就是一个文脉遗产累积的过程,它所肩负的文化使命,延伸了城市生活的时空,丰富了城市文化的景观。名楼遗产无疑有益于人们用地域文化优势提升城市文明,用远久历史文脉延续城市文化,用名楼突出的普世价值激活城市活力,这是我们已经做了或正在努力的方向。如何让厚重的历史文化名楼重放异彩,不仅是领略建筑的精彩,更重要的是文化的魅力。然而今天的历史文化名楼面临着在城市规划中被"过度化",在城市品牌建设中被"低俗化"、在城市主体中被"离心化"的危机。我们需要围绕文物价值,文化品位和景观功能看待历史文化名楼,让它们更具魅力风采。  相似文献   

6.
基于国家重大社科基金项目"中国城市近现代工业遗产保护体系研究"成果形成的《中国工业遗产价值导则(试行)》,核心为工业遗产价值评估的12项指标。这12项指标均可与我国现有文物价值的体系进行对应性分析,继而构建工业遗产价值的三级框架,其中一级框架为对比分析、价值标准、真实性/完整性;对比分析的二级框架为稀缺性、代表性、脆弱性,价值标准的二级框架为历史、艺术、科学、社会、文化价值;三级框架对应价值标准的五个因子进一步阐述。在该框架下,12项工业遗产指标既突出了新型文化遗产的价值特性,也明确了文物价值框架的布局。而且呼应了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需求,具有实践的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7.
世界遗产现状及面临的威胁 世界遗产是人类罕见的、无法替代的财富,是全人类公认的具有突出意义和普遍价值的文物古迹及自然景观,是了解我们居住地球的演化历史、认识人类自身进化发展、理解不同民族的习俗文化的"物证"。截至2012年7月,共有962项遗产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名录,其中文化遗产745项,自然遗产188项,文化与自然双遗产29项,分布在157个国家。  相似文献   

8.
作为历史文化遗存,不可移动文物反映了国家的辉煌,表现了过去中国的文化艺术和科学技术的伟大成就,它构成了城市的独特看点和文化价值。多年来,从经济建设和改善民生的需要出发,那些非移动文物遗产始终处于"拆"和"保"的博弈之中。因此作者建议政府和社会各界尽快行动起来,保护好这一不可再生和复制的文化资源。  相似文献   

9.
王晓 《东南文化》2016,(6):20-26
遗产运河具有文化线路的典型特征,既囊括了种类繁多的遗产类型,同时具有整体价值大于各部分价值相加的特征。运河遗产在申遗的过程中尽管是以遗产点、段的方式申报,但是鉴于运河作为文化线路的遗产特征,其"统一体"和"整体价值大于部分之和"的遗产特征便不得不强调从"整体性"方面来认识其保护方法。后申遗时代,大运河(杭州段)遗产保护要以整体性保护思路为指向,在强调运河遗产历史层积"原真性"和历史地区环境"完整性"前提下,使遗产保护行为能应对当代变化,并实施"活态保护"。  相似文献   

10.
孙荣华 《收藏家》2007,(9):7-12
"伏舜文王、孔子之遗",昭示了中国古琴悠久的人文历史和特殊的文化内涵,多少年来已成为炎黄子孙和文人雅士的向往与推崇。古琴艺术作为中国本土文化中最具民族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在世界文化发展史上也同样占有重要的地位。中国古琴艺术的独特魅力吸引了世界各国有识之士的关注,目前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人类口头与非物质遗产代表作"  相似文献   

11.
文物是人类在长期的历史活动过程中留下的遗产,通过对这些文物的研究,可以真实的反应出人类在各个历史时期的社会活动以及意识形态。我国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各个时期的文物都具有较高的审美水平和文化价值,不同时期的文物是对我国历史发展进程的印证,对于我国文化产业的研究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现阶段,我国处于经济发展的繁荣时期,所以对于文物的研究和保护工作至关重要,也是博物馆面对的重要问题。文章对于新时期如何做好文物保护管理工作进行了分析,对文物研究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文物"作为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概念有其自身的定义过程。价值评估是保护工作中的首要环节,且在保护工作全过程中发生重要作用,在国际文化遗产保护的视野下受到空前重视。当前文物价值观,除了对历史、艺术、科学三大价值应继续研究加以深化细化,还应该加入其他价值要素,如文化价值与社会价值,真实性与完整性要索,营造技艺与文化场所,等等。而当前的文物价值评估,一是要继续发扬中国文物保护近90年来形成的特色;二是要研究如何评估新加入的价值要索,三是要研究文化遗产保护取得的理论成果对文物保护的借鉴作用。其中最突出的问题,是要研究"活态文物"或"活的遗产"价值如何评估,以指导文物的保护工作。  相似文献   

13.
旅游业给遗产保护与遗产地管理带来了机遇与挑战。旅游业对维护文化和自然遗产价值,对社会、当地群众及非物质文化遗产均有影响,也给当地遗产设施发展与保护带来机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始终致力于文化与自然遗产的保护与弘扬工作,开创有前瞻性的旅游业,承认文化多样性原则,强调旅游业在促进遗产保护等方面的有效作用。其创意城市网络主推的"善行旅游",严格遵循原真性与完整性的原则,通过对世界文化遗产、纪念碑、历史建筑、国家公园、博物馆等各类景区定期评估,提升公众关于新旅游产品及旅客稀少遗址的意识,提升参观者体验感受等多种行动,改善人群福利,保护自然和文化遗产,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从而有利于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千年沧桑守遗产,一朝功成传天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28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7月1日决定将中国高句丽王城、王陵及贵族墓葬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同时,中国的沈阳故宫作为明清皇宫文化遗产拓展项目、盛京三陵作为明清皇家陵寝拓展项目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世界遗产是指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世界遗产委员会确认的人类罕见的目前无法替代的财富,是全人类公认的具有突出意义和普遍价值的文物古迹及自然景观。 至此,中国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项目已达30个。  相似文献   

15.
寻访周口店     
<正> 从文物旅游角度,加拿大的一位朋友说,单是周口店这个名字,它在旅游意义上就价值1亿美元。1987年12月11日,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世界遗产委员会正式批准将周口店北京猿人遗址列入世界遗产清单。1991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颁发证书,把中国周口店北京猿人遗址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北京西南的房山地区是中国北方最  相似文献   

16.
新时代文物工作方针“保护第一,加强管理,挖掘价值,有效利用,让文物活起来”,进一步突出了文物工作的时代特征。“挖掘价值”是文物保护工作的基础。它要求我们一定要有问题意识、历史意识和时代意识,努力关注和揭示隐藏在史实后面的历史内在联系和深层价值。“社区”是国际遗产领域讨论的重要话题。“Community”既译为社区,又译为共同体。从共同体的角度看,社区和中华民族共同体本质上都是共同体,都具有集体记忆和身份认同问题,需要借助族群的历史支持共同体的身份认同。共同体的集体记忆价值定位是社会价值,也有历史价值,集体记忆是整个遗产价值体系的一个重要部分。对价值的认知和建构,离不开与之相关的“人”的因素,在挖掘和赋予遗产价值的过程中,应当始终关注相关群体的作用。价值挖掘既需要浩如烟海的历史文献档案的调查考证,还需要现代科技手段助力,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理论与方法,开展人文社科与自然科学的多学科交叉研究。大遗址价值挖掘,应正确看待和处理发掘与研究之间的辩证关系,田野发掘是基础,综合研究是提升。水利遗产具有突出的发展性、复杂性、在用性、专业性等特点,其承载的价值主要包括历史、科技、文化价值及现实效益等方面。...  相似文献   

17.
圣母进堂教堂,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沙俄修建中东铁路时在海林境内留下的历史建筑。其结构独特,造型精美,具有典型的俄罗斯建筑风格。在我国不可移动文物的分类中属于"近现代重要史迹和代表性建筑"。是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九处"工业遗产"之一,是支撑横道河子镇成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的重要历史要素。圣母进堂教堂的形制特点与历史影响展开分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18.
中国大运河申遗前后的工作为世界文化遗产保护提供了新的范式,即"中国大运河范式"。在申遗过程中,考古工作从考古学角度阐释了大运河历史变迁与沿革、遗产构成、工程技术及其核心价值,以及大运河衍生的各类文化遗存,充分诠释了大运河遗产的真实性、完整性、科学性及突出普遍价值,为大运河成功申遗打下了坚实基础。在"后申遗时代",考古工作将在大运河的保护、遗产利用、文化带建设、大中华文明标志工程建设等方面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除了继续对大运河的历史价值、科学价值作出阐释外,更为重要的是对沿线城市、文化作出更加系统、鲜活的考古解读。  相似文献   

19.
中国大运河申遗前后的工作为世界文化遗产保护提供了新的范式,即"中国大运河范式"。在申遗过程中,考古工作从考古学角度阐释了大运河历史变迁与沿革、遗产构成、工程技术及其核心价值,以及大运河衍生的各类文化遗存,充分诠释了大运河遗产的真实性、完整性、科学性及突出普遍价值,为大运河成功申遗打下了坚实基础。在"后申遗时代",考古工作将在大运河的保护、遗产利用、文化带建设、大中华文明标志工程建设等方面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除了继续对大运河的历史价值、科学价值作出阐释外,更为重要的是对沿线城市、文化作出更加系统、鲜活的考古解读。  相似文献   

20.
中国大运河申遗前后的工作为世界文化遗产保护提供了新的范式,即"中国大运河范式"。在申遗过程中,考古工作从考古学角度阐释了大运河历史变迁与沿革、遗产构成、工程技术及其核心价值,以及大运河衍生的各类文化遗存,充分诠释了大运河遗产的真实性、完整性、科学性及突出普遍价值,为大运河成功申遗打下了坚实基础。在"后申遗时代",考古工作将在大运河的保护、遗产利用、文化带建设、大中华文明标志工程建设等方面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除了继续对大运河的历史价值、科学价值作出阐释外,更为重要的是对沿线城市、文化作出更加系统、鲜活的考古解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