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古籍文献是我国的重要文化遗产,也是博物馆资源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利用扫描、拍照等电子技术,将古籍文献的纸质内容转换为便捷的数字资源,是古籍再生性保护的重要手段,也是古籍整理未来的方向。本文通过揭示院藏古籍特色及再生性保护的必要性,引入山西博物院古籍文献数字化保护的具体工作实践及数据库平台的建立,其目的是解决古籍整理、保护与利用之间的矛盾,实现馆际间古籍数字资源的交流与共享,最终使信息资源能够更大限度地惠及更多的人。  相似文献   

2.
牛红广 《沧桑》2013,(2):114-115,171
文献信息资源可按照历史时期划分为古籍文献和现代文献,现代计算机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古籍文献数字化和现代文献数字化虽然均服务于学术研究和大众阅读,但二者之间却有性质上的区别,社会意义方面也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3.
中国古代史研究数字化文献资源与利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查阅文献、摘抄卡片、添加批注、排比整理 ,是历史学者搜集、处理所需原始资料的常用方式。学者的首要任务是进行创造性思维 ,但资料工作花费了他们一半以上的时间与精力 ,大大缩短了其学术生命 ,这是史学研究中的最大浪费。随着社会信息化进程的加快 ,中文古典文献数字化程度迅速提高 ,给历史研究提供了全新的手段与工具 ,对几千万字文献的查询和摘抄可在数秒之内完成 ,非常有利于改变现状。本文试图对中国古代史研究数字化工作作一些介绍。一、已建成和正在建设的中文古籍全文数据库近十数年来 ,海内外有关机构和人士纷纷着手中文电子古籍…  相似文献   

4.
数字化古籍及其对方志研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尝试在揭示数字化古籍资源的基础上,从五个方面就数字化古籍对方志研究的影响进行探讨:1.数字化古籍的电子载体为查阅方志提供了便利,推动了方志研究的普及和深入;2.数字化古籍的网络传递为足不出户检索与利用方志提供了条件,节约了社会成本和学者的时间与精力;3.数字化古籍的智能检索系统,极大地启发和扩展了方志研究的广度与深度;4.数字化古籍辅助检索工具的日趋完善,极大提高了方志研究效率;5.数字化古籍的集成数据库扩大了方志学术研究的视野,推动了学术研究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5.
在古籍书目数据库建设工作中,现有的古籍CNMARC著录标准关于用字的规定尚欠妥善,在使用汉字方面也是繁简不一,给古籍的计算机数字化、网络化带来诸多不便。本文剖析了繁体字和简化字各自的优势和不足,以及二者之间转换的不便,并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提出了合理有效的繁简结合、藏用并举的处理办法。  相似文献   

6.
魏芳 《丝绸之路》2012,(22):101-102
古籍数字化已经成为21世纪古籍整理的主流,代表着未来古籍整理、开发、利用的发展方向.目前,古籍数字化还需要注意和改进的方面有:统一标准,专业人才培养,数字化前的整理工作,古籍数字化深度开发,数字化产品联合研发,数字资源的共享,数字化产品立法,古籍普本的开发.  相似文献   

7.
随着古籍数字化工作的开展,国内外各典藏机构开始将地方志进行数字化处理,开发建置了大量地方志数字资源。这些资源主要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地方志书目数据库,另一类是地方志全文数据库。联合构建与资源整合已成为未来地方志数字资源开发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8.
出土文献的数字化在推动出土文献的保护、研究和传播方面都有重要意义。当前出土文献数字化资源建设在重大项目的推进、多主体开发格局的形成、综合性及专题性数据库建设等方面都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效,但还存在数据库资源重复建设、数据库不能相互兼容以及推介共享不足的问题,需要针对不同问题不断改进提升。  相似文献   

9.
敦煌遗书被誉为"中国中古时代的百科全书",自其发现至今,我国古籍保护工作者围绕敦煌遗书的原生性和再生性保护做了大量工作,并由此助推"中华古籍保护计划"的诞生。这是我国历史上首个由政府主持开展的古籍保护领域国家级重大文化工程。从敦煌遗书修复实践中提炼总结出的修复原则已成为目前我国最通行的古籍修复原则。海外敦煌遗书的数字化回归及国际敦煌项目(IDP)的建设也为未来海内外存藏的中国古籍数字化工作指明新的方向。敦煌文献中记载的十世纪中期三界寺道真和尚长达半个多世纪的修经事业,也予以后世古籍保护者激励和启示。  相似文献   

10.
古籍善本的电子化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义的古籍善本电子化包括静电复印、影印、缩微复印、全文光盘制作、数据库建设、网站建设等现代化技术,比通常所称的数字化范围要广。随着现代技术的日新月异,随着人民物质文化生活需要的不断提高,古籍善本的电子化不仅是更好地保留、传播、利用古籍善本的需要,也是更好地服务当代人民文化生活的关键。由于静电复印、影印、缩微复制这三项技术目前在国内外相对成熟和稳定,本文对其从简论述,而对于快速发展的数据库建设、全文光盘制作、网站建设技术,本文亦略去对常规性技术的详细介绍,而主要对古籍善本特征做相关论述与探索。1.静电复印、…  相似文献   

11.
历史文献数据库可区分为数字化、数据化、文本挖掘三种不同形态,迄今多数中文历史文献数据库实现了数字化功能,部分地实现数据化功能,而能够实现文本挖掘功能的则十分少见。数字化是将文献的物理形态转化为电子形态,数据化是将文献转化为可量化分析的数据,编制元数据是主要方法。文本发掘是在此基础上开发文本分析工具。《中国地方历史文献数据库》以文献学研究为基础,建立特定的元数据结构,提供交叉导航、数据统计等多种功能,这些功能不仅可以帮助研究者找到自己的所需文献,更可能帮助研究者发现新的研究议题。史学研究中,数据库有必要被视作一种新的文献形态,建立针对性的文献学方法论。  相似文献   

12.
赵剑锋 《黑龙江史志》2013,(19):215+217
本文以新疆大学图书馆察合台文文献的编目和数字化实践为例,阐述本馆此类文献在编目和全文数据库建设等方面的实践经验,以求这些经验能对今后新疆开展此类文献的数字化工作起到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3.
国际敦煌项目是促进敦煌文献保护、研究以及数字化的国际合作组织。自成立以来,曾先后在英国萨塞克斯、法国巴黎、德国柏林、俄罗斯圣彼得堡、瑞典斯德哥尔摩分别举办过五次国际会议,在敦煌遗书的修复、保护以及数字化方面产生了积极的影响。2005年4月22~25日在中国国家图书馆举办第六次会议,会议以敦煌遗书的保护与修复、敦煌纸张分析、敦煌文献数字化以及古籍修复等四个方面为主题,必将推动敦煌文献的整理和研究向更深入的层次迈进,并结出硕果。  相似文献   

14.
本文基于中古语料库的构建实践,对其中涉及到的古籍电子化相关问题进行了探讨研究。首先,辨别古籍的版本和古籍中的佚文、古注,厘清古籍类语料的选定细节;其次,对古籍中的缺字、繁简字、古今字、异体字、新旧字形、未收字等用字问题分类探讨,制定古籍数字化用字操作规范;最后,构建、升级中古义项库,为古籍深加工提供权威工具。本文直接服务于中古语料库的构建,对古籍数字化等实践也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公共图书馆被称为我国整个图书馆事业的三大支柱之一,古籍是公共图书馆中所留存的记载我们中华民族悠久历史的一种特殊文献,笔者在工作实践的基础上,从古籍人才队伍建设和古籍文献资源开发利用两方面来讨论公共图书馆古籍工作,以期对公共图书馆古籍保护工作的进一步发展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6.
吴元丰 《满族研究》2008,(1):99-114
满族作为曾经建立过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的民族,不仅创造了自己的文字--满文,而且将满文作为清朝的法定文字来推广和使用,形成了大量的满文古籍文献.这些满文古籍文献是中华民族文化遗产的有机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本文就满文及其古籍文献作一综述,以期人们进一步了解满文及其古籍文献的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7.
馆藏古籍文献的整理对博物馆文物的展示和研究以及各项业务工作的开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以南京博物院的具体实践为例,对古籍文献的整理工作进行了分析,包括整理原始卡片,编制馆藏古籍文献总目和各分类目录,研究重点古籍文献,发现系列性的古籍文献,并联系相关文物和历史事件进行研究等。  相似文献   

18.
清末刻本是清朝晚期使用雕版印刷的古籍,是古籍资源保护与利用的重点对象之一。在日常翻阅、数字化扫描及修复流程中常出现掉墨现象,严重影响其文献价值,但该问题尚未受到足够关注。本研究针对古籍掉墨问题设计了几种评估方法,对二十余种清末刻本的掉墨程度进行了调查,并结合修复实际对掉墨原因进行了初步的剖析,建议对掉墨严重的刻本采用刷涂法和包裹法进行保护处理。本研究对古籍刻本的墨迹保护具有实践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9.
贵州布依族民族历史悠久,文化丰富多彩。布依族文献古籍主要是以汉字记音和自创的表意方块字来记载的。由于没有形成统一规范的文字体系,不同地区的布依族文献古籍的书写记载方式各不相同,只有掌握使用这些文献古籍的布摩先生能够识读。人们对这些文献古籍的价值认识不足,其搜集、整理和保护只停留在学术研究的层面。许多保存民间的文献古籍随着时间的推移,流失现象非常严重,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4个方面探讨了实现北京方志数字化应开展的工作:全面整理北京地方志文献;建立北京地方志文献书目数据库;建设北京地方志文献资源数据库;研制开发计算机方志整理专用系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